湖北美食江湖
越“邪修”越好吃!
在万物流行“邪修”的今天,湖北人竟然早八百年,就玩明白了吃饭“邪修”心法。
该说不说,“散装湖北”在吃这件事上认知出奇统一。他们自有一套江湖规矩,不按常理出牌,时常刷新人们对“吃饭”的认知。
“邪修”说白了是自成一路,跟武汉那股子“朋克DIY”精神一脉相承。
湖北的早八人无论如何,不肯苦了“过早”。热干面要配面窝,汤粉要加油条,边走边吃,等红绿灯的间隙,能在自行车把上嗦完一碗粉;全国人民天冷喝姜茶,湖北人偏不,他们煮姜丝可乐,把喝姜茶和喝可乐的都干沉默;无论餐厅档次高低,湖北人都能坦然用一套软趴趴的塑料碗碟,来承载最隆重的美味。
没在湖北街头站过五分钟,永远想不到,普普通通的一日三餐,能被他们剑走偏锋吃出生猛。
清晨的湖北街头,不养闲人。
手心捧着牛肉汤粉,胳肢窝夹着面窝,边走边吃的人占了大多数。更有进阶版的狠人,只用一根拇指就能翘动热干面、豆皮和汤粉的宇宙,在自行车把上把碱面吸溜得风生水起,顺带在路上划出一条带着芝麻香味的优雅弧线。
在荆州、宜昌、襄阳的清晨,还有更生猛的画面。老街坊里,围着塑料棚坐下的人们,气定神闲地围着一锅咕嘟冒泡的酒精牛杂火锅,面前摆着散装粮食酒。边咵(kuǎ)天边嚯酒,能待上一两个小时。
早酒,不仅是酒,还有硬菜。
摄影/苏丹卿
火急火燎的过早,和气定神闲的早酒,看似两个极端,其实都从同一个码头里摇出来的。历史上的码头工人赶工,跟时间赛跑,催生边走边吃的现象;干完活解乏驱寒,就需要一顿扎实的早酒。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江湖儿女用最实在的方式,应对着生活,也享受着生活。
说到饮食上的享受,不得不派出湖北仙桃的酒席率先一战,人称全国第一朴实。
看了福建、广东的酒席,虾蟹螺鲍海鲜开会。再看湖北仙桃,只留下江湖传说,“中国酒席看湖北,湖北酒席看仙桃,仙桃酒席真不赖,花生土豆萝卜块,清蒸豆腐炖海带,榨菜肉丝人人爱”。
仙桃宴席,三个字,接地气。
图/仙桃金钥匙开锁建材店
你很难确定仙桃是不是在下一招很新鲜的技能五子棋。酒席中第一碗油炸花生米头牌亮相,第二碗黄花菜炒粉丝吊你胃口,最后压轴上桌的竟然不是当地名菜“沔阳三蒸”,而是榨菜肉丝!?不“邪修”到一定境界干不出这事。
话说回来,在酒席上推杯换盏后,一碗榨菜肉丝,是任谁都能伸一筷子就上米饭,饱足一餐的万能钥匙。不可谓不贴心呐。
再一看搭配这些狠菜的,是遍地可见的一次性碗筷。
在湖北,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街边小店,面对美食想大快朵颐的时候,总是面对软趴趴的塑料碗碟,对外省人来说很打消食欲,但湖北人习以为常,甚至当你走到朋友家做客,可能也是塑料水杯奉茶,塑料餐具招待……在他们看来,这样反而方便、卫生。
湖北人吃饭如此随性,已经吃到“完全不知道天地为何物了”。最近天冷,烤红薯遍地开花,湖北的红薯不是北方的板栗薯,烤出来仍然柔软,质地稀稠,因而湖北人用勺吃苕(红薯)。这一举措突破了吃热干面时的豪迈,颇为精致。红薯皮上沾的那一层绵密的红薯肉,不能浪费,要像吃酸奶舔盖子一样一层层将其纤维用勺子运送到嘴里,这是湖北人在秋冬天对吃苕,产生的严肃文学般的尊重。
天冷归冷,不影响湖北人在室外吃饭。欧洲人喜欢在室外吃饭欣赏他们的精致街景,感受慢生活,湖北人在室外吃饭,不分四季,是为了拥抱江湖气魄,感受忽而夏天忽而冬天的剧烈天气变化。
当然,事实是夏天在外吃大排档,烟火气十足,有那味儿。冬天就不说了,室外能比室内还暖和点,实在漏风,就搭个塑料棚子支棱起来。
与此作风配套的是武汉人对“干锅”的执着,钟情于用酒精锅边吃边热食物,夏天哪怕热得要中暑,都不耽误烧个酒精干锅。锅里可以是鸭子煲、干锅牛蛙、干锅鸡爪、干锅花菜……朋友几个围着锅子坐,在暖烘烘的锅气与交谈声中,吃肉喝酒,任微醺的热浪缓缓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