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回复: 1

马特奥·王、查理·沃泽尔:美国正在成为一个“英伟达之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7 09: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特奥·王、查理·沃泽尔:美国正在成为一个“英伟达之国”

马特奥·王
《大西洋月刊》撰稿人

查理·沃泽尔
《大西洋月刊》专栏作者
来源:“东方学刊FDU”
2025-11-17 08:13:20

d18.jpg 【文/马特奥·王、查理·沃泽尔】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在近地轨道上清晰可见。卫星图像显示,印第安纳州新卡莱尔的绿色农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变成了无法忽视的工业园区。那里已有7个矩形数据中心,另有23个即将动工。

每栋建筑里,无数如冰箱大小的芯片机柜在轰鸣,以人类无法想象的尺度进行运算。这些设施属于亚马逊,正由AI巨头Anthropic租用,以训练其模型。据估计,这个尚未完工的园区已需500兆瓦以上的电力——这比数十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量还多。当新卡莱尔的全部设施建成后,其电力需求将是两个亚特兰大市的两倍还多。

涌入人工智能的能源与金钱是惊人的。预计到本年底,全球在该技术上的花费将达3750亿美元,2026年将达5000亿。自ChatGPT问世以来,标普500指数涨幅的75%由AI相关股票贡献;其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提振了每一家上市公司。作为AI热潮的核心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昨日成为史上首家市值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换种方式思考这场变革:把福特汽车的市值乘以94,也无法达到英伟达的体量。可是在20年前,福特的价值曾是英伟达的三倍。正如沙特是“石油之国”,美国正迅速成为一个“AI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英伟达之国”。这个数字持续上涨,短期内对市场有益。但每一份亮眼的财报,都让英伟达进一步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极其危险的关键承重部件。

d16.png

英伟达股价于今年10月底创造历史,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公司,但随后大跌

美国眼下似乎处于一种“善意的挟持”中。AI相关支出对国家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了所有消费支出的总和;另一项计算显示,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的92%来自AI支出。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科技业在标普500指数中的价值占比从22%膨胀到近三分之一。就在昨天,Meta、微软和Alphabet都报告了强劲的季度收入增长,路透社称OpenAI计划最早明年IPO,估值高达1万亿美元——这会是史上最大的IPO之一。(OpenAI发言人对路透社表示:“IPO不是我们的重点,所以不可能设了日期”;OpenAI与《大西洋月刊》有合作关系。)

许多人相信这种增长只会持续下去。“我们将需要体育场那么多的电工、重型设备操作员、钢铁工人、暖通空调技术员,”人工智能行业分析师德瓦克什·帕特尔与罗密欧·迪恩最近写道。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可能已经在重塑美国的能源系统。OpenAI已宣布打算建造至少30吉瓦的数据中心——这比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在最热的日子里所需的电力还要多——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他最终希望每周都能建成1吉瓦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其他主要科技公司也有类似的雄心。

听AI圈的人说得多了,你会感到一场基建狂潮似乎即将来临。然而,经济的某些方面却很奇怪。尽管自2022年以来科技股猛涨,这些公司在标普500净利润中的份额几乎未动。股市大涨,就业机会反而在减少,22个州正陷入或接近衰退,并且尽管数据中心撑起了建筑业,美国制造业正处于下行通道。

很明显,AI既在压制也在掩盖美国经济步履蹒跚的其他信号。这令人担忧。但更糟的是:如果AI对美国商业的承诺被证实只是一场泡影呢?那会怎样?

数据中心开支与经济其他部分之间的巨大鸿沟,已让“泡沫”的窃窃私语变成了响亮的合唱。越来越多的金融和行业分析师指出,对AI的历史性投资与该技术相对微薄的收入严重脱节。例如,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去年可能赚了40亿美元,但却亏了50亿(这让1万亿美元的IPO估值更显荒谬)。从7月到9月,微软在OpenAI上的投资导致了超过30亿美元的损失。同期,Meta报告其AI投资导致成本激增,吓跑了投资者,股价应声下跌9%。

一切都在剧烈变化。聊天机器人和AI芯片的效率几乎日新月异,但部署生成式AI工具的商业案例依然脆弱。麦肯锡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近80%使用AI的公司发现这对他们的盈亏底线没有实质性影响。同时,没人能说清硅谷在未来几年到底还需要多少数据中心。有研究者认为,现有的电力和算力或许已足够AI未来几年的需求。

经济上的噩梦情景是:对AI的空前支出无法在短期内(或永远)带来利润,而数据中心正是这种恐惧的核心。这种崩溃在历史上曾降临于运河、铁路和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光纤电缆——所有这些都曾引发炒作、投资和投机狂热,并最终导致市场崩盘。当然,这些建设最终都重塑了世界;生成式AI,无论有无泡沫,可能也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OpenAI、谷歌、微软、亚马逊和Meta愿意尽可能快地烧掉尽可能多的钱,以换取最微弱的优势。即便泡沫破了,也会有赢家——每家公司都想成为第一个造出超级智能的。目前,许多科技巨头还能靠其他业务的现金来支撑:Alphabet和微软上一财年利润均超1000亿美元,Meta和亚马逊均超500亿。但在不久的将来,数据中心的支出很可能会超过这些庞大的现金流,降低巨头们的流动性并引发投资者焦虑。因此,随着AI军备竞赛升级,它们开始寻求外部资金——也就是负债。

d17.jpg

黄仁勋10月初在公开活动中表示,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不仅“伤害中国”,“往往也会伤害美国,甚至更糟”。

泡沫的动态在此变得复杂。科技公司不想正式背负债务——即直接向投资者借钱——因为债务在财报上很难看,且可能拉低股东回报。投资者兼财务顾问保罗·凯德罗斯基告诉我们,为了绕开这一点,一些公司正与私募巨头合作,玩一些复杂的“金融财技”。这些私募公司出资或筹钱建造数据中心,科技公司通过租金偿还。比如,Meta的数据中心租约可以被重新包装成金融工具——实质上是债券——供人买卖。Meta最近刚与Blue Owl资本这么做了,后者通过发行以Meta租金为抵押的债券,为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Meta大型数据中心筹集了资金。多个数据中心租约还能被组合成证券,并按风险分“层”。仅到2028年,数据中心就将为私募公司提供一个8000亿美元的市场。(Meta称其与Blue Owl的安排是“旨在支持Meta数据中心项目所需速度和灵活性的创新伙伴关系”。)

这样,数据中心融资与其说是AI交易,不如说是房地产交易。如果这听起来很复杂,那它本就该如此:这种复杂性、投资结构和重新包装,让外界很难看清真相。如果这听起来很耳熟,那是因为不到二十年前,“大衰退”就是由银行将高风险抵押贷款包装成不同层级的证券、并谎称其为优质资产而引发的。到2008年,这个“纸牌屋”(House of cards)倒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7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5-11-17 09:29 AM 编辑

数据中心建设与次贷不同,但投资中的风险依然巨大。数据中心折旧极快,不像运河、铁路或光纤电缆那样耐用。当英伟达及其竞争对手发布下一代尖端硬件时,这些建筑里的大部分芯片在几年内就会过时。与此同时,扩大聊天机器人的回报正在递减。每个新模型的改进越来越小,让硅谷能靠花钱砸出超级智能的想法日益显得站不住脚。

关注此事的人正变得焦虑。从1到10来打分,对AI泡沫的担忧程度大概是:人们在发《大空头》里克里斯蒂安·贝尔难以置信地盯着屏幕的表情包。如果AI公司未能兑现承诺导致科技股下跌,那些投资这些公司的高杠杆对冲基金可能被迫“恐慌性抛售”(fire sales)。这会造成恶性循环,使金融损害扩散到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普通投资者。随着资本出逃,非科技股也将暴跌:这对那些以为投资房地产就能高枕无忧的人来说是坏消息。如果损害大到足以击垮那些投资数据中心的私募股权公司(它们管理着数万亿美元资产,构成了一个全球影子银行系统)——那可能引发另一场大崩盘。

目前,资金仍在涌入AI行业。但这些投资有些“循环”。举个例子:OpenAI同意付3000亿美元给甲骨文获取新算力,甲骨文付几百亿美元给英伟达买芯片装在OpenAI的数据中心,而英伟达又同意(在OpenAI部署其芯片时)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有人试图将这种循环投资关系画成图表,结果画出了一系列拜占庭式的图,一位软件工程师在X上称之为“末日技术资本超体”。共识似乎是,这虽然合法,但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也许一切都会顺利。三年前,生成式AI行业的收入几乎为零;如今,它每年产生数百亿美元,这个增速最终可能赶上所有支出。数亿人正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很难想象这会一夜消失。或许OpenAI或Anthropic真的能实现超级智能,用彭博社专栏作家马特 · 莱文的话说,它们就能“创造上帝,然后管它要钱”。

数据中心需要时间批准和建造;电厂和输电线路更是如此。劳动力有限,供应链会出问题,投资有起有落——这意味着,即便利·奥特曼和他的对手们想以惊人规模建造数据中心,这些建设和能源的限制反而可能阻止这场热潮变得过度疯狂。

d20.jpg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的一项研究发现,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几乎完全由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技术推动,在这些技术以外的其他领域,美国的增长率仅为0.1%。

无论如何,到2025年底,数据中心已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象征。它们庞大的规模是硅谷公司经济主导地位和无限野心的物理体现。它们引发的经济不安,既源于2008年的记忆,也源于科技业自己的“黑历史”,特别是2022年的加密货币崩溃,那也是由一个循环支付骗局促成的。(FTX,一家加密交易所,和Alameda Research,一家对冲基金,均由SBF创立,被发现互相输血:Alameda购买FTX的代币,FTX则从客户账户中借钱给Alameda。)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数据中心热潮的外部性,无论是环境还是经济上的,都与一种恐惧息息相关:即当这些科技公司失败时固然可怕,但当它们成功时,会发生什么。

繁荣与萧条就像一体两面:试想,如果AI公司巨额投资成功了,很可能意味着它们创造出了一种能力超强、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它将在人类来不及反应(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反应)时就消灭无数工作,并给全球经济带来空前震荡。而如果它们失败了,同样会有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

过去二十年硅谷的最大教训是:Meta、亚马逊和谷歌——乃至OpenAI这样的新贵——重塑了世界并变得无比富有,同时却对造成的后果漠不关心或毫无兴趣。它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和规模,而且基本上赢了。数据中心建设是这种追逐的极致:为了规模本身而追求规模。在所有可能的情景中,留给我们其他人的,似乎只有真实而痛苦的混乱。

*本文原载于《大西洋月刊》,文章为机翻修订,第一作者系《大西洋月刊》撰稿人,第二作者系《大西洋月刊》专栏作者。译文转自“东方学刊FDU”微信公众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7 01:54 PM , Processed in 0.0350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