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重上市,它们如何驶向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重上市,它们如何驶向未来?

Screenshot 2025-11-07 at 4.56.40 PM.png
4.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6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两家公司在同一天于香港双重上市,这意味着中国Robotaxi走向下一个里程碑。


这不只是行业的一次资本反馈,也是一次现实检阅:两家公司同为广州起步、同领域较量,甚至几乎同时在中美两地双重上市。截至11月7日收盘,小马智行市值约为485亿港元,文远知行市值约为216亿港元。


Robotaxi的故事也到达了不靠概念续命的时间点。



无人驾驶之路


人人都知道无人驾驶技术代表着未来,但是通往无人驾驶的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不久前,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在2025年《财富》全球论坛中表示,一旦人们有了FSD(完全自动驾驶)的体验,就会需要它。“就像手机的迭代一样,本来大家觉得诺基亚已经足够好,但在体验过智能手机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实际上,关于自动驾驶的故事最早始于谷歌。


2009年,谷歌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这个项目一开始是在谷歌的X“探月”实验室内进行孵化,然后被独立出来,成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一项单独业务。


六年后,《财富》的报道中提出一个问题:未来的出租车有没有驾驶员?


当时的背景是,谷歌正在与Uber展开竞争,一场关于Robotaxi的讨论也正在发生。


也几乎是在这一时间,两位中国年轻人决定开启一段新的旅途。


2016年,在硅谷的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彭军和楼天城写下了小马智行的第一行代码,他们的愿景是做真正能大规模应用的Robotaxi。


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曾是谷歌“创始人奖”得主、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首席架构师,负责技术研发;CTO楼天城则是全球知名的计算机编程天才,曾在谷歌和百度无人车团队担任重要职位。


将近九年过去,小马智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2025年,《财富》(中文版)曾与楼天城对话,他表示:“无人驾驶早已实现,但牌桌上仅三个玩家。小马智行能留在牌桌上,靠的是对L4级别自动驾驶的长期目标、与车企的深度绑定以及对成本与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


2018年,该公司推出了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PonyPilot)”,成为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公司。通过“虚拟司机+世界模型”的类似人工智能驾校系统,该公司每周生成100亿公里的虚拟行驶数据,让虚拟司机不断自我进化,学会应对人类的突发和复杂场景。


同样,文远知行也基于其WeRide One自动驾驶通用平台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自动驾驶环卫车、无人物流车及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5个产品矩阵。



运营的挑战


Robotaxi是一个巨大蓝海的市场。


按照全球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按GTV(交易额)计算,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4.5万亿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万亿美元。在技术进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动下,Robotaxi服务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


预计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务将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然而从Demo到商业化运营并非易事。


小马智行选择集中资源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打深基础,在真实场景中验证虚拟司机的“日常生存能力”。它更像是在深耕一块根据地,等着拐点来临后迅速多点复制。


文远知行则选择更积极地铺开战线,打通更多场景与地区,比如阿联酋的Robotaxi试点、郑州的自动驾驶巴士,策略是尽早进入广度,拉动业务现金流。


对于任何产品而言,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大规模的量产。尤其是在Robotaxi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降低单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公司能否成功商业化的关键挑战。


韩旭透露,目前文远知行制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略高于4万美元,这一数字远低于特斯拉Model X的价格。支撑低成本的关键在于中国强大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但他强调,“对于技术和产品而言,我们应该追求更好的服务体验、更高的安全性,而非一味追求低价。低价竞争现象对任何一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关于Robotaxi的盈利问题,韩旭有一个经验法则——在任何一个市场中,如果出租车每公里价格超过1美元,那么这就是很好的市场;如果价格介于0.5美元与1美元之间,那企业需要优化调整很多,才能让整体业务盈利;如果价格低于0.5美元,意味着这个市场颇具挑战。


彭军则提出一项名为“昆仑计划”的项目,他把2025年定义为Robotaxi量产元年。


他表示,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的规模将从目前的几百台扩展到数千台。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正加快与多家车企合作,共同研发量产版的Robotaxi车型,车型将搭载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目前,我们已完全具备量产条件。”彭军说。


如果梳理彭军的计划,robotaxi1.0阶段是为了解决自动驾驶技术的问题,即把安全员从车内拿掉;2.0阶段则是是解决小规模运营问题,无人驾驶车每日接单运营,开始7×24小时运营,测试用户的日常使用和接受度;3.0阶段则是robotaxi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阶段。进入3.0阶段,小马需要在技术、运营经验都已经完备的基础之上,更多考虑成本、场景经营等核心问题。


最新的消息是,该公司第七代Robotaxi采用车规级激光雷达和域控制器,系统BOM成本较前代下降了70%。这一成本的下降不仅使得Robotaxi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也为未来大规模量产奠定了基础。


彭军近期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根据预测,全新的第七代车型将实现边际贡献转正,意味着Robotaxi车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产生正向毛利润。“我们每增加一辆车,至少不会亏钱——这是我们进行大规模扩张的核心标准之一。”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也表示:“当Robotaxi的车队规模突破1000辆,运营将进入盈亏平衡阶段。”


不仅如此,小马智行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已经在美国硅谷、阿联酋、新加坡等地开展了自动驾驶测试,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Robotaxi服务的落地。几乎一致的是,文远知行旗下产品已获得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沙特、比利时、美国七国自动驾驶牌照。两家公司都希望把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输出全球。


资本市场也做出回应。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以股票代码“PONY”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共筹集约4.52亿美元,创下当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摘得“全球Robotaxi第一股”。加之IPO前获得的7轮融资,公司总体融资规模近18亿美元。ARK基金、富达、柏基、威灵顿等全球顶级机构持续加仓,小马智行更成为首个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截至2025年中,彭博社数据显示,小马智行获8家机构“买入”评级,无“卖出”或“中性”评级。


韩旭也在昨天的上市仪式上表示:“回望过去八年,文远知行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落地,拥有7个国家自动驾驶牌照,应用覆盖11个国家、30余个城市。公司始终坚信,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家公司都从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理想,到今天的全球Robotaxi领先实践者,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正如彭军所言:“就像过去互联网的诞生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样,任何革命性技术都需要时间才能成熟。即便是DeepSeek,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基础模型——你能看到巨大潜力,但需要时间去实现,并真正革新我们的日常生活。”


韩旭也说:“人类文明历史就是由此而来。企业家与发明家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推动创新,因为我们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要为我们的后代着想。如果我们将这些新技术落地成现实,他们会感激我们。”(财富中文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8 01:47 AM , Processed in 0.0737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