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极度悲伤的情绪下看完《沉默的荣耀》大结局的, 对于四位英烈人生的谢幕,只能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
这里讲讲由谷正文回忆里讲述到的一个细节,就是吴石获取的一部分情报,来源于科长黄德美,但他却无罪释放,反升为中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0 年 3 月 1 日晚上九点,吴石在家中被保密局带走后,经调查,他的很多情报来源于国防部机要科科长黄德美,第二天,黄德美也被抓了回来。
谷正文问黄德美,为什么要把资源交给吴石?
黄德美疯狂地吼起来:「我早知道会有今天,我就知道,所以,我也留了一手。他是上司,他下条子给我。」
黄德美将条子随身带着,拿出来交给谷正文,上面的确是吴石的字迹。
黄德美出生于印尼华侨的富户之家,中日战争快结束时,他响应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专门从印尼来到重庆参了军,一路升到了上校。
谷正文从他过往看人的经历中立马分析出,黄德美的确是不知情,于是做出笔录后就把他放了,走时还叮嘱他,收好那张「保命符」条子。
当蒋介石看了谷正文的专案汇报后,非常不高兴他居然把黄德美放了,因为老蒋知道吴石居然是潜伏在他身边如此高层的共谍时,他已经快气疯了,凡是跟吴石有关的人,老蒋都不会放过一个。
蒋介石对毛人凤说:「大陆会丢,都是你们这些人对敌人太宽容,那个办案的人是谁?敌我不分,私纵匪谍,黄德美要抓,那个人也一并处分。」
黄德美很快又被抓回了看守所,不久又被放出来了,他主动去找谷正文感谢他,说法官看了保密局的笔录后,还是认为他是无罪的,所以,就出来了。
谷正文在回忆录里,似乎把自己的人品说得太好,救了黄德美一命,也不知是否是自己往脸下贴金。
总之,黄德美就这么无罪释放了。
人是没事了,但工作却是丢了,更无人敢用他,于是黄德美只好决定回印尼了,他来找谷正文也就是感谢加道别,他说:「我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没想到弄成这样的结果,唉,不如回印尼吧。」
黄德美在回印尼前,他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想再争取一下报效祖国的希望。
幸运的是,蒋经国留下了他,让会英语、法语的黄德美筹办一个外语训练班,以加强国军将领的外语能力。
很巧的是,谷正文和蒋经国成了夜间外语班的同学,而升为少将的黄德美正是他们的班主任。
第二年,外语班扩充为外语学校,但校长另有其人,黄德美又失业了。
黄德美还真是锲而不舍,他一再地为自己争取机会,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给蒋经国。
蒋经国正在筹建安全局,黄德美再一次交到了狗屎运,蒋经国把他召到麾下,并让他担任副局长一职。
这个黄德美究竟是交了什么好运?能次次幸运地从蒋经国这里得到器重的机会。
安全局副局长是中将军衔,于是黄德美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从少将升为了中将,领上别了两颗星星。
黄德美再之后的人生轨迹,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他在漫漫历史中,属于无足轻重之人,史实也没有资料可查,有关黄德美这个人的故事,还是通过谷正文晚年对吴石案的回忆才顺便讲出来的。
谷正文晚年对老蒋父子的评价,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蒋介石一直有个心愿,他期望蒋经国能完全掌握特务机关,这个心愿,所有特务头子都心知肚明,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地附合蒋经国得以适任。
然而,不论就客观现实上来看,或是蒋经国个人的能力而言,他都未具备足以领导特务机关的能力与条件。
这一切都与老先生脱不了关系。在蒋经国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个受支配的人。
少年时,他的母亲支配他;到俄国留学时,苏俄共产党宰制他;在老先生身边的日子,蒋经国更是什么话都不太敢说。
但是,这种状况,都不会影响蒋介石对他的期望。有心人也乐于让蒋经国来担任这个工作。
因为他这种惯于受人支配的个性,造成他易受人煽惑人格缺陷。
尽管在很多时候,蒋经国的想法、看法都有过人之处,但到最后,却仍避免不了失败。对于解决假案、冤案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老蒋退至台湾岛以后,蒋经国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又负责特务机构的机要室总指挥,相当于是在取代一部分毛人凤的保密局的情报工作。
所以在《沉默的荣耀〉里,国防部二厅的段退之与保密局的毛人凤才会产生竞争的矛盾,生怕哪一方抢占了先机,另一方就会受打压,不仅是获得高额奖金之争,还有权力之争与仕途晋升之争。
大概也只有黄德美这么一个人,才是在吴石案中没有受牵连,反而步步踩中节点,遇到蒋经国这个贵人,升官晋级的唯此一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