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军事] 美以双双宣布“加沙战争结束”,特朗普的和平计划还有哪些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4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以双双宣布“加沙战争结束”,特朗普的和平计划还有哪些挑战?

文/黄瑜珊

编辑/漆菲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8时许,以色列人聚集在特拉维夫人质广场,等待人质获释的消息。当首批7名人质被转交给红十字会时,聚集在广场上的数千人高声欢呼。不久后,剩下的13名人质也从加沙不同地区获释。

1.jpeg

10月13日,特拉维夫人质广场上的人群欢呼雀跃。

与此同时,不少人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安全官员聚集在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等待他们的亲人从以色列监狱中获释。

2.jpeg

拉马拉,人们欢迎获释的巴勒斯坦囚犯。

这些以色列人质由红十字会护送,并在与以军会合后被送回国内,接受初步医疗评估。据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消息,所有20名活着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13日上午全部获释,而且“健康状况良好”。另据以色列陆军电台消息,哈马斯手中“不再有存活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

3.jpeg

10月13日,红十字会的车辆抵达加沙接收人质。

哈马斯消息人士称,部分死亡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遗体将于晚些时候向以方移交。随着以色列人质的全数抵达,近200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也将得到以色列的释放。

此次人质交换基于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牵头达成的一项和平协议。人质释放之际,特朗普于13日抵达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他向媒体宣布,“加沙战争已经结束,哈马斯将解除武装”。以色列12频道同一时间援引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等表态报道称,加沙战争已结束。

首轮谈判初现成效

根据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以色列与哈马斯双方10月6日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展开谈判,并于8日签署协议。

这轮间接谈判中,各方都派出重量级人物参与以增强谈判的公信力与执行力。以色列代表团以战略事务部长、内塔尼亚胡的最高顾问罗恩·德尔默(Ron Dermer)为首,成员包括情报或安全机构代表、军事将领、外交与安全顾问,以及人质协调员。

哈马斯代表团则由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Khalil al-Hayya)率领,这是他今年9月在卡塔尔多哈遭遇暗杀后首次前往埃及参加与以色列的间接会谈。

4.jpeg

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他在以色列近来的暗杀行动中幸存下来。

美国与调解方也介入谈判。特朗普派出了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前往埃及。除此之外,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与埃及的情报与外交官也在现场担任协调者。

此次谈判采取间接对话机制,调解者在两方之间传递立场文件、口头条件与修订意见,确保双方在避免接触的同时维持沟通渠道。

整个谈判中,埃及与卡塔尔扮演了核心角色,负责会晤安排与文件传递,并在关键节点提供保证与安全承诺。阿拉伯调解方先分别与哈马斯及以色列代表会面,再举行闭门协调会议。第一阶段,哈以双方主要就撤军、停火、人质释放三大问题达成一致。

5.jpeg

根据第一阶段协议,以军将撤至黄线以外。来源:半岛电视台

按照当前达成的协议,以色列部队将在获得政府批准后的24小时内撤出至“商定线”外。撤军将从加沙主要城市外围区域逐步后撤,以军仍保有对加沙约58%土地的控制权。

撤军完成后的72小时内,哈马斯需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包括生者与遗体)。仍未获释的人质共有48人,其中20人尚在人世,他们于13日上午如约得到释放。

6.jpeg

刚刚获释的以色列人质阿隆·奥赫尔。

据知情人士透露,哈马斯曾表示,至少需要10天时间来寻找遇难人质的遗体。因此,遗体预计将在晚些时候移交。

作为回报,以色列也在同一天释放了250名以色列监狱在押巴勒斯坦人,以及1716名在加沙战争期间被拘留的巴勒斯坦人。

哈马斯一直推动释放影响力大的囚犯,比如马尔万·巴尔古提(Marwan Barghouti)。巴尔古提在2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人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以色列监禁。然而,在以色列10月10日公布的名单中,他与其他著名巴勒斯坦活动家并未上榜。其支持者表示,以色列担心他有能力推动有效变革并团结巴勒斯坦人,并将他视为曼德拉式的人物。、

7.jpeg

巴勒斯坦著名活动家马尔万·巴尔古提。

此外,多个原先受限或关闭的口岸和通道有望重新开启,以方便援助物资的运送,并允许巴勒斯坦人出入。数万吨物资已运抵约旦和埃及等邻国,随着停火生效,预计每日进入加沙的援助车队将达到约600辆。协议达成后,埃及单日派遣了400辆援助卡车进入。联合国表示,一旦以色列批准,约17万吨的食品、药品与其他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即可运抵。

和平协议得到双方民众的欢迎。10月9日,数千名以色列人聚集在特拉维夫的人质广场,庆祝协议达成。与此前抗议氛围截然相反,人们唱歌、敲鼓,并挥舞着以色列国旗与美国国旗。

地处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同样松了口气,但许多人无法面对两年战争所积累的悲痛。随着以色列开始撤军,巴勒斯坦人陆续返回撤离区域,即便他们的家园已被夷为平地。

停火为何得以实现?

谈判得以启动,背后是多重压力与博弈的交织结果。以色列在长达两年的战争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困境。以色列《国土报》在哈以战争两周年的一篇盘点文章中提到,以色列的死亡人数已接近2000人。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称,以色列正在遭遇内部分裂、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同理心流失等严重后果,很多以色列人开始质疑战争持续的正当性,抗议频次增长。数月来的民调显示,绝大多数以色列人支持通过结束战斗来解救人质,其中包括右翼选民。

对以色列来说,外部困境同样明显——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传统盟友态度的动摇、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逆转,以及经济与外交孤立的加剧,使其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这种多重压力不仅削弱了以色列政府的谈判筹码,也迫使其在对外政策上作出战术性让步。

针对协议达成,内塔尼亚胡在10月9日评价说,“对以色列而言,这是一次外交成功,也是一场国家与道义上的胜利。”

另一方面,经历两年的封锁与密集轰炸后,加沙社会几近瘫痪。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7万人死亡(包括近2万名儿童),近17万人受伤。基础设施、医疗体系崩溃,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绝大部分领土被以色列控制。

8.jpeg

10月9日,加沙儿童在流离失所者营地中庆祝停火协议的达成。

因此,加沙平民极度渴望结束这场战争。在特朗普提出“20点协议”时,许多加沙人表示,他们理解哈马斯对一些条款的保留意见,但希望该组织能尽快接受协议、结束战争。

毕竟,哈马斯的战斗力已所剩无几。两年的战争让该组织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战前的高层领导几乎全部丧生。此外,黎巴嫩真主党、伊朗等哈马斯长期支持者被以色列大幅削弱,进一步动摇了哈马斯在军事与外交上的支撑基础。这些因素促使哈马斯在军事压力和人道困境中必须考虑政治出路,寻求外交途径。

随着加沙饥荒与人道主义危机的加剧,国际社会态度的改变成为加沙战争的转折点。在9月26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多个西方国家陆续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使达成停火迫在眉睫。

而美国的介入最终促成了这场谈判。特朗普试图通过他的“20点计划”推动“中东和平”,不仅旨在结束加沙战争的人道危机,也意在重塑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的计划为谈判提供了政治框架,使各方在国际压力和舆论监督下被迫坐到谈判桌前。特朗普的高调参与也提高了协议的关注度,为调停国提供了额外的外交筹码,使埃及、卡塔尔等传统中介国能更有效地推动哈以在敏感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

9.jpeg

埃及总统塞西在开罗会见美方代表维特科夫和库什纳。

一位听取了会谈简报的人士向美媒披露,虽然哈以双方存在重大分歧,但特朗普政府一直力推此和平计划,不太顾及任何保留意见,这让双方都难以拒绝。

据一位美国高级官员称,为支持加沙停火,美国将派遣200名军事人员进行协助,首批人员已于10月9日抵达以色列。他们将与埃及、卡塔尔、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共同组成一支国际维稳力量,并建立一个军民事务协调中心。该部队由美国中央司令部直接领导,负责监督停火执行与文职政府过渡的情况,并协助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

和平协议能否真正落实?

尽管停火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战场阶段的暂时结束,但其执行与延续面临重重不确定。

在埃及讨论的议题由浅入深,优先聚焦暂时停火、人质交换与以军部分撤离等相对可操作性较高的议题,随后才触及停火持续机制、安全部署、治理结构与未来权力安排问题。随着谈判人员转向协议的后期阶段,更大的挑战将会出现。

首先,协议在监督与约束机制上仍显薄弱。调停国虽设有协调委员会与国际观察员机制,但并无实质性的强制力,外界能否介入执法存在疑问。即便监督机制存在,其透明度、独立性、权威性也可能会遭受挑战。

一方面,协议对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约束条款模糊,使其在“安全理由”下仍可进行有限度的打击行动。以色列撤军的路线图也缺乏确切的地点或坐标,撤军的最终界线仍在讨论中,这意味着目前的撤军范围和控制区的划定存在可操作空间。

以色列可能会撤出部分核心城市,却继续掌控边缘区域或关键道路。阿拉伯的调解人表示,哈马斯希望以色列撤出约70%的加沙地区,并划定清晰的路线图。而在以色列内部,极右翼势力可能反对撤军或让步条款,阻碍协议深化。

另一方面,对哈马斯的去军事化要求虽被写入协议,却缺乏可操作性与可验证手段。哈马斯的“解除武装”义务在协议文本中也是高度模糊的,并未提到没收或销毁武器、监测武装力量等问题。因此,哈马斯未来可能采取“有限妥协、局部抗争”策略,即在不彻底丧失抵抗合法性前提下,接受协议带来的保障。

其次,安全真空与再武装风险是外界普遍担忧的焦点。以军撤出后,若加沙尚未建立起稳定的安全力量,哈马斯或其他派别可能会换副皮囊卷土重来。武器走私与地下军事网络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导致脆弱的停火随时破裂。

同时,国际维稳力量的部署规模与任务权限尚未明确,恐难以有效填补安全空缺。例如,著名巴勒斯坦记者萨利赫·贾夫拉维(Saleh Al-Jafrawi)在挨过两年战争后,却在停火后在加沙南部遭武装团伙枪杀。

10.jpeg

巴勒斯坦记者萨利赫·贾夫拉维在加沙南部遭遇枪杀。

加沙的战后治理与权力布局也存在广泛争议,政治合法性与权力重组将成为新的挑战。排除掉哈马斯虽然满足了以色列与西方的政治诉求,却可能削弱治理的实际效率,也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西岸与加沙间的整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20点计划”中还提到,将由一个非政治技术官僚组成的巴勒斯坦委员会暂管加沙,但并未说明如何组建与选拔该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能否获得加沙民众的信任也同样存疑。此外,特朗普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还将领导一个“和平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巴勒斯坦委员会,但计划中并未解释两个委员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及运作模式。

重建与援助亦是另一大难题。救援物资的通道、分发机制及资金监督体系尚未建立。虽然轰炸停止了,但加沙地区的饥荒仍在蔓延,人道主义危机依然严重。然而,协议虽设想在停火后立即开放援助通道,但并未明确援助数量、路线、监督身份以及通道保障机制,这给以色列在控制口岸、进行安全检查的权力留出空间,可能导致援助活动受阻。

若缺乏有效协调,国际援助也可能受阻或被地方派系挪用——在巴勒斯坦工作的许多人道主义组织都面临腐败指控。同时,由于极高的人道主义援助需求,现在的援助资金很难缓解加沙的危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与世界银行等机构虽已启动初步评估,资金缺口却巨大。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走向仍模糊不清。在“两国方案”陷入停滞的背景下,未来可能出现一种“半自治、国际监管”模式——加沙由临时行政机构与国际力量共同管理,政治上维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名义主权,而实际治理则高度依赖外部力量。这种安排或可短期维稳,但难以回应巴勒斯坦民众长期的民族自决诉求,实质上压缩了巴勒斯坦对主权、边界的诉求空间。

与此同时,区域力量的博弈仍在继续。卡塔尔与埃及将继续扮演调停角色,土耳其与伊朗则在背后施压,试图确保哈马斯或其残余力量的政治存在。若阶段性停火能够延续,将为后续政治谈判提供一个“技术性窗口”;若谈判破裂,则极可能引发新一轮局部冲突,或出现长时间的政治真空与社会失序。

特朗普在这次协议中的介入被广泛视为扭转谈判僵局的关键一环。他对内塔尼亚胡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力,迫使其接受第一阶段协议,同时动员海湾国家对哈马斯联合施压。他利用自己在中东和以色列的影响网络,以特使、外交访问与公开威胁等方式介入谈判过程。然而,其性格多变、政策立场不稳定的特点,也给协议的推进与执行带来隐患。

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和美以关系的复杂性也可能让特朗普的态度出现摇摆。美国多家媒体指出,特朗普在推动以色列接受协议时,曾多次释放不同信号——对内强调以色列安全优先,对外高调宣传谈判即将达成。这种做法恐将在谈判各方之间造成不信任感。

但特朗普丝毫不在意这些质疑,他如今未竟的夙愿恐怕是诺贝尔和平奖。“我们结束了加沙的战争,并真正在一个更广大的基础上缔造了和平。”他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说,“所有美国人都应为我国在结束这场可怕冲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自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14 11:21 PM , Processed in 0.0748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