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念钱学森”的一针见血点评
“纪念钱学森”文章的隐藏菜单:一锅煽情鸡汤的调味料配方
1. 你都说“钱学森是谁不用介绍了”,结果写了6000字介绍他全家?
文章打头就说“不用介绍了”,结果从老爸、老妈、岳父、老房东、老报纸,甚至老街道都给你扒了个底朝天。
看完这篇文章,你不仅知道钱学森,还顺便上了一节“民国豪门家谱普及课”。
下次要是写袁隆平,请别从“稻谷的爱情故事”写起。
2. 从纪实文学写成反间谍小说:全员CIA,我是特工!
全文充满“高能情节”——FBI暗中监听、CIA误认身份、房东被盘问、行李藏资料……
剧情发展比《碟中谍》还离谱,差点让人以为钱老从MIT毕业后直接进了漫威宇宙。
“敌人遍布全球,组织就在你身边。”——《学森谍影》即将上线。
真相是历史,不是爽文剧本。请别拿国家记忆当抖音段子写。
3. 批判美国“思想审查”,然后自己开始贴标签?
文章一边怒斥FBI对钱老“无罪推定”,一边又怒骂别人“跪美、恐美、亲美”。
原来你的“自由”是:只允许你说我想听的“自由”。
你反对的是双标,但自己也在打“双标”折扣。
4. 对美国批评归批评,别顺带把中国文人踩成“软骨病”
说着“美国希望中国没有钱学森”,结果拐个弯开始批本国文人“无病呻吟”。
“我爱国,所以我顺便踩一脚知识分子,这很合理对吧?”——作者脑回路实录。
别把“歌颂科技”写成“狂欢反智”。
5. 钱学森回国你感动,结果你自己书还没翻一页
结尾来了个“我要向钱老学习”,看上去挺励志,结果只读完了封面。
“500页的书,国庆看完!”——目前进度:翻到第一页,正在思考中……
这不是“学习钱老”,这是“拜个封面,精神继承”。
6. “两弹一星”是国家集体奋斗,不是爽文主角带飞全场
文章反复灌输“一个钱学森=五个海军陆战师”,全程“单核带动宇宙飞升”。
这是集体主义的伟大胜利,不是“一个男人撑起一个国家”的偶像剧。
英雄是团队的高光,别把国家塑造成“主角外挂养成系”。
最后结语:
纪念钱学森,不是搞“感动型输入+仇恨型输出”的文学快餐。
而是要纪念他的科学精神、理性态度、报国之志——这些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翻开第一页开始读,认真干点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