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1

70年前的今天,钱学森回到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9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0年前的今天,钱学森回到中国!

后沙月光
13小时前

a11.jpg 2025年10月8日,是钱学森回国70周年。

钱学森是谁?就不用介绍了吧


a1.jpg


1955年9月17日下午4时,钱学森突破重围,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双儿女在洛杉矶港口登上“克利弗兰总统号”邮轮,经夏威夷、横滨、马尼拉、香港,终于在10月8日回到祖国。

他结束了在美国长达五年的软禁岁月,重获人身自由。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钱学森先生,被称为天才中的天才。

对钱学森最有名的褒奖却是一句敌意满满的叫嚣--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

但无论美国人来硬的还是来软的,都没能留住钱学森。

70年过去了,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它今天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打压,与当年迫害和阻止钱学森回国的逻辑是一样的。

美国绝对不希望中国拥有钱学森这样的人才,美国希望中国充满着无病呻吟的软骨文人。

a2.jpg

美国为什么不想中国拥有钱学森?这就是答案。

钱学森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的贡献,怎么赞美都不算过分。

钱老的传奇人生

a3.jpg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钱家世代在杭州经营丝业,是行业巨头。父亲钱均夫少年时就学于杭州求是书院(维新派),为人忠厚正直,中国文化根基深厚,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这是钱家的家训。

钱学森母亲章兰惠的娘家也是富甲一方,章兰惠出嫁时,嫁妆是一栋豪宅-方谷园2号。

章兰惠有着超强的数学天赋,钱学森这一点遗传了母亲。父母的言传身教给钱学森幼年岁月注入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904年,钱均夫和鲁迅,蒋百里等人前往日本留学。学成归国,钱均夫投身于教育事业,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鲁迅回国弃医从文。

蒋百里成了军事教育家,他还是钱学森的岳父。

钱学森出生后,钱均夫没有让儿子进私塾,而是让他接受了现代教育。

钱学森3岁就能够背诵唐诗宋词和《增广贤文》等启蒙读物,数学方面更加优秀,加减乘除信手拈来。

a4.jpg


6岁,就像个小大人。读书好,又懂事。钱学森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江南豪门。

那时的四万万同胞们,绝大多数目不识丁,挣扎在温饱线,这才是民国普遍状况,而不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

中国像钱学森这样的天才少年,肯定还有不少,但绝大多数被埋没了。因为他们十几岁就得出门谋生计,再好的天赋也无从挖掘、培养。

钱学森不需要操心生计,他只需要把书念好。

初小: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高小:国立高等师范附属小学

中学: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大学:上海国立交通大学

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a5.jpg

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住了整整二十年,这一时期正值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突飞猛进阶段。钱学森为美国早期火箭研制事业,以及世界航空航天与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钱学森进入了美国军方绝密项目,1940年,因侨民身份,钱学森被要求退出火箭研究小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中美是盟国关系,1942年12月1日,在冯.卡门教授保荐下,经美军宪兵司令部安全局局长巴特尔审核签字,钱学森又被许可参加美国军事科研工作。

1944年,钱学森担任JPL(美国远程导弹研究计划)理论组组长,在理论组的努力下,美国导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就成为了麻省理工终身教授。

钱学森从未忘记祖国,他在战前就说过,“我到美国学习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战后,从事教学工作的钱学森一身轻松。但他并不知道,FBI密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1947年3月22日,杜鲁门根据《忠诚度调查法案》签署第9835号行政命令,鼓励美国民众去窥探自己同事、朋友、邻居可疑言行,并向FBI告密。

钱学森订阅的报纸里面有一份《华侨日报》,有人就偷偷向FBI报告钱学森有亲共倾向。

当时他的同事西德尼.威因鲍姆教授是FBI重点调查对象,而钱学森又是他进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推荐人之一。

FBI密探就开始围绕着钱学森忙碌起来,甚至找到了钱学森1941年的老房东吉尔伯特太太这里(加州阿塔迪纳布恩纳洛马东街360号)这里问话。

1949年3月,爱因斯坦在纽约“华道夫-阿斯托利亚”大酒店召集“世界和平与科学文化会议”,被美国当局视为持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科学家聚会,FBI加紧了对所有“可疑”科学家的监控。

远在加州的钱学森并没有参加华道夫酒店会议,但在1949年5月到7月,FBI却对他进行了秘密跟踪,包括拆看信件和监听电话。

a6.jpg


而毫无戒心的钱学森和蒋英对一切毫无防备。

8月8日,刚刚成立不久的CIA也加入了对钱学森的秘密调查。

8月18号,CIA在一堆留学生的旧档案中发现,1938年麻省理工学院有个名字叫M.戴克的人是共产党员,他们认为此人就是钱学森。

但后来发现M.戴克另有其人,CIA空欢喜一场。

按理说,美国秘密警察对钱学森的调查可以结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美国对钱学森的调查思路是“有罪推论”。没有证据,只是代表钱学森把证据藏得太好了。

1950年5月18日,美国情报机构召开联席会议,专门讨论钱学森问题,凭着一些道听途说和“合理”猜测,就给钱学森下了结论:

一、他很可能是美国秘密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二、他与美国共产党成员联系紧密;

三,钱学森不得再接触涉密项目。

6月6日,钱学森突然被通知,他的航空研究所工作证被吊销。

6月19日,FBI首次找钱学森到华盛顿谈话。

如果当时FBI哪怕有一点点的证据,都会将这位为美国国防事业立过特殊功勋的科学家关进监狱,但钱学森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一切都是清白的。

这次审讯式的谈话,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

8月23日,钱学森飞回洛杉矶时,被移民局总稽查朱尔带人当场扣押, 理由是行李搬运公司职员发现他的行李中有几份“秘密”资料。

8月26日,蒋英从报纸上才得知此事,两人8月28日飞往香港的计划被迫取消。

9月9日,FBI将钱学森关押在特米那岛拘留所,逼他承认与“赤色分子”联系并外逃的“罪行”。

钱学森的学校交了15000美元保释金,FBI才释放了钱学森。

然后,钱学森一家就被软禁到了1955年。

a7.png


在周恩来总理指挥和部署下,中国用11名美国空军战俘跟美方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并出示了钱学森要求回国亲笔信(写在烟盒上),钱学森这才得以离开美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祖国。对于美国的“自由、民主”,他看得比谁都清楚。

美国宣传是一回事,真相是另一回事;美国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在网上却偏偏有人相信美国是最理想的国家、拥有最完美的制度,是最值得崇拜的精神图腾。

a8.jpg

钱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面照妖镜。

他既照出了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的最真实一面,也照出了那些“亲美、恐美、跪美”软骨病患者们的丑陋嘴脸。

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来北京时邀请钱学森到美国接受勋章,承认当年的迫害毫无依据。

但钱学森表示,在美国政府没有正式道歉和为他平反之前,他今生今世也不会再踏上美国国土。

钱老还需要用西方的奖项和勋章来证明自己吗?根本不需要。

祖国和人民对他的肯定和敬意就是最好的奖项和勋章。

a9.jpg

钱老不止是用院士可以形容的了,他的一群学生都是院士,学生如果只有教授水平的话,那算成绩差的。

虽然钱老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人世间到处是他的传说。在互联网时代,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我要努力向钱老学习。

a10.jpg

a11.png


25元,一本钱老的书,国庆假期,我打算用一个星期看完500

目前已看完扉页,翻到第一页,思考中……
发表于 2025-10-9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纪念钱学森”的一针见血点评

“纪念钱学森”文章的隐藏菜单:一锅煽情鸡汤的调味料配方

1. 你都说“钱学森是谁不用介绍了”,结果写了6000字介绍他全家?

文章打头就说“不用介绍了”,结果从老爸、老妈、岳父、老房东、老报纸,甚至老街道都给你扒了个底朝天。

看完这篇文章,你不仅知道钱学森,还顺便上了一节“民国豪门家谱普及课”。

下次要是写袁隆平,请别从“稻谷的爱情故事”写起。

2. 从纪实文学写成反间谍小说:全员CIA,我是特工!

全文充满“高能情节”——FBI暗中监听、CIA误认身份、房东被盘问、行李藏资料……

剧情发展比《碟中谍》还离谱,差点让人以为钱老从MIT毕业后直接进了漫威宇宙。

“敌人遍布全球,组织就在你身边。”——《学森谍影》即将上线。

真相是历史,不是爽文剧本。请别拿国家记忆当抖音段子写。

3. 批判美国“思想审查”,然后自己开始贴标签?

文章一边怒斥FBI对钱老“无罪推定”,一边又怒骂别人“跪美、恐美、亲美”。

原来你的“自由”是:只允许你说我想听的“自由”。

你反对的是双标,但自己也在打“双标”折扣。

4. 对美国批评归批评,别顺带把中国文人踩成“软骨病”

说着“美国希望中国没有钱学森”,结果拐个弯开始批本国文人“无病呻吟”。

“我爱国,所以我顺便踩一脚知识分子,这很合理对吧?”——作者脑回路实录。

别把“歌颂科技”写成“狂欢反智”。

5. 钱学森回国你感动,结果你自己书还没翻一页

结尾来了个“我要向钱老学习”,看上去挺励志,结果只读完了封面。

“500页的书,国庆看完!”——目前进度:翻到第一页,正在思考中……

这不是“学习钱老”,这是“拜个封面,精神继承”。

6. “两弹一星”是国家集体奋斗,不是爽文主角带飞全场

文章反复灌输“一个钱学森=五个海军陆战师”,全程“单核带动宇宙飞升”。

这是集体主义的伟大胜利,不是“一个男人撑起一个国家”的偶像剧。

英雄是团队的高光,别把国家塑造成“主角外挂养成系”。

最后结语:

纪念钱学森,不是搞“感动型输入+仇恨型输出”的文学快餐。

而是要纪念他的科学精神、理性态度、报国之志——这些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翻开第一页开始读,认真干点实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9 02:25 PM , Processed in 0.0464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