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钉钉会成为阿里进入AI时代的第一张船票吗 | 巴伦科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0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钉钉会成为阿里进入AI时代的第一张船票吗 | 巴伦科技

Screenshot 2025-08-30 at 10.05.50 PM.png
3.jpg
这次发布,充分暴露了陈航和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的野心,那就是拿下AI时代的第一张船票。




作者|刘湘明


8月25日,钉钉CEO陈航(阿里内部一般称呼他的花名无招)一股脑发布了钉钉 One、企业 AI 搜索引擎“AI 搜问”、AI 表格、AI 听记、智能硬件 DingTalk A1等超过 10 款 AI 产品,这只是他作为钉钉创始人重新回到钉钉4个月之后。


现场一个钉钉的资深用户表示,这次他们的升级,是从业务角度思考的,很有吸引力。这样的评价,对于一款针对企业级的国民应用来说,已经是非常正面的。


现场发布的信息非常多,但综合解读下来,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信息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钉钉8.0是一款全新的AI应用,不仅是因为它从架构和功能上都被重构,更是因为陈航在现场对于未来钉钉盈利模式的断言——按照结果付费,这是业界对于AI时代商业模式的完美憧憬,但在钉钉之前,还没有人有勇气对用户喊出来,因为目前欠缺的要素还是太多了。


不可否认,钉钉8.0作为一款AI应用,还距离真正成熟的状态尚远,陈航自己也表示,只是10%。但这次发布,依然充分暴露了陈航和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的野心,那就是拿下AI时代的第一张船票。


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长河中,2010年代初的“移动互联网门票争夺战”曾是最激烈的一场技术迁跃,微博、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国民级产品都是那场争夺战的产物。


现在,头部企业们要保住自己曾经的位置和增长率,AI时代的船票争夺战也要开始了。


数来数去,阿里巴巴集团中,最有船票相的业务是哪一个呢?


钉钉肯定是最显眼的一个,因为它是阿里集团最具“组织渗透力”的平台之一。


根据钉钉提供的数据,截止2025年8月22日,钉钉上的企业组织数超过2600万,其中付费组织数超过19万。中国A股上市的5191家企业中,就有79%在使用钉钉。钉钉的AI应用数达到141万,有超过6000家生态伙伴。


而随着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钉钉的价值也被重新定义:它不再只是一个办公工具,而是一个AI能力的场景容器,它是阿里云智能集团触达企业客户的前端,是通义千问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试验田,是阿里AI能力商品化的第一站。对阿里而言,钉钉是唯一一个具备“高频使用+数据闭环+组织渗透力”的平台,它能将AI能力嵌入日常工作流程,可以结合创新业务消耗更多阿里云的AI算力——而阿里云智能集团目前是阿里巴巴最具战略意义的业务,2025财年营收达1180亿元,同比增长11%;经调整EBITA达10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如果钉钉的AI化可以继续保持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增长势头,毫无疑问可以帮助阿里把“AI公司”的品牌标签更加牢牢贴住。


微软之所以能在AI时代迅速完成品牌重塑,关键在于Copilot的推出。它将GPT模型深度嵌入Office、Teams、Outlook等产品中,让AI从抽象技术变成了具体功能,这种“场景驱动+模型赋能”的模式,正是微软Copilot成功的底层逻辑。钉钉显然正在走一条类似的路径。


这样一看,2024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大动干戈地召回钉钉创始人陈航的举措,就变得很好理解——阿里需要一个对AI有着深入思考,而且偏执强势的领导,可以推动团队在短期内完成AI的产品化。这不是产品的简单升级迭代,而是一次针对有几千万企业用户基础的全新AI应用开发,是一次全新的内部创业,是AI时代船票争夺战的第一枪。


因为身在局中的人都知道,AI这个行业的变化有多快,窗口期有多短。我2024年1月在硅谷见过几个当时炙手可热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有句话可以充分体现这个行业快速变化的残酷性——这个行业里,没有人可以在山顶停留三天。


陈航在后续的采访中也表示,他很早就在想如何用AI重新做一个钉钉,这一次产品升级90%都是出于他的思考。而他在这几个月里对于团队强势的推动和洗脑,也让他在网络上被贴上了“暴君”标签,几度登上热搜被网暴。


钉钉8.0提出的“结果付费”机制,也是一次极其值得关注、极具挑战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胜负手。众所周知,中国软件和SaaS收费难是一个超级难题,但是陈航在发布会结束后,和我的对话里谈到:“新的AI钉钉是颠覆式的,它实现了生产力的变革。有了生产力变革,背后商业模式就发生了改变,就可以根据结果付费。例如每生产一个商品挣100元,我们在里边收10块钱,这时候钉钉就与客户的生产结果相关,它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全部相关,并且贯穿到GDP中的每一个环节。只要AI产生价值,商业模式就等于结果。”他的逻辑很简单,AI跑通,商业模式也就跑通了。


对比海外AI产品仍多采用的“按调用次数计费”或“订阅制”,这种模式有三大优势:


· 降低试用门槛:用户无需预付费,先体验再付费,提升AI工具的渗透率;


· 强化价值感知:结果导向让用户更清晰地感知AI带来的效率提升;


· 促进模型优化:平台可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迭代模型,形成数据闭环。


而且在中国市场,钉钉可能还拥有一些独有的优势。


钛媒体创投家在一篇《2025AI创业报告》中提到中国软件收费难,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用户,更习惯在超级App的生态闭环中,享受高度整合、操作简便的一站式免费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对于独立软件的付费意愿自然被压缩到了极低的水平。”


而钉钉事实上已经在扮演企业级超级App的角色这就和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付费习惯高度相符,而超级App的平台功能,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AI竞争中享有一些新的优势。


我们每年9月都会聚集几百名CIO、CTO在三亚聚会,聚焦讨论每年数智化发展的趋势和机会,今年的主题就是AI的落地场景。在进行了大半年的调研和交流后,我们不仅仅发现了AI落地的十个挑战,还发现了一个关于AI商业模式的严酷现实——那就是在经过了两年技术的发展,很多厂商已经可以在一个单一业务场景下实现AI的创新,但用户很难为单一业务场景来买单,因为无法形成闭环,就很难产生明显的商业结果提升。


但是钉钉的超级App平台属性,从技术上讲,是可以实现这种场景的链接,并且兑现商业成果提升。这可能也是陈航敢于下断言结果付费的底气所在。


要在过程中考量钉钉和阿里AI化的成功程度,除了看财报之外,陈航自己也提供了一个指标——他在和我的对话里谈到:“ Active的AI Agent数量,Active的模型数量,就是在钉钉上完成自我循环闭环的模型。企业数量当然是关键,企业数量增加代表这些企业在钉钉上不断形成自我循环和模型循环闭环,这些在未来是很高的护城河。”


以后,就按照他说的KPI看钉钉和阿里的发展就可以了。

(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刘湘明)



版权声明:
本文为Barron's巴伦中文网原创文章。(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31 11:15 AM , Processed in 0.0394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