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大增56%,但中国市场前景不明
中国市场仍然有太多不确定。
8月28日,英伟达公布截至7月27日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收入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略高于市场预期;净利润同比飙升59%至264亿美元。第二季度,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营收为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增幅略低于市场预期。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系列图形处理器芯片表现亮眼,环比增长17%。不过,市场对其中国业务仍存疑虑。财报显示,英伟达在第二季度并未向中国销售H20芯片,且第三季度的业绩展望也未计入相关收入,引发投资者担忧。财报发布后,英伟达盘后股价一度下跌5%。CEO黄仁勋强调,全球科技巨头的AI基础设施投入仍将加速,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可观。此外,英伟达正推进新一代Rubin AI超级芯片,并加快Blackwell Ultra平台的出货。英伟达同时宣布了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滴滴二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5.2%,中国出行日均订单增至3710万单
8月28日,滴滴在官网发布2025年二季度业绩报告。迈入千亿交易规模后,公司国内国际业务仍保持着双位数增长。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1096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其中,中国出行、国际业务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2.4%、24.9%,季度日均订单创新高,分别增至3710万单、1196万单。二季度,滴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
核心业务持续增长。
安踏入股MUSINSA中国,持股40%
8月27日,安踏集团宣布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其中安踏持股40%,MUSINSA持股60%。新公司将运营“MUSINSA STANDARD”和“Musinsa Store”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同日,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致信股东称,此次合作旨在贴近年轻消费趋势,探索体育与时尚融合。MUSINSA是韩国目前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品牌之一,早期专注潮鞋市场,逐渐拓展至服饰品类。本月有消息称,MUSINSA正考虑在未来两年公开募股,估值或达10万亿韩元(约合516.3亿元人民币)。安踏近年来也持续扩张品牌矩阵,今年上半年完成对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的收购,并推动FILA和安踏品牌在中国市场增长。最新财报显示,安踏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1亿元。
追觅科技官宣造车
8月28日,追觅科技官宣造车,首款产品定位超豪华纯电车型。据悉,早在2024年,追觅科技就被爆出启动造车项目,今年1月,其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实控人为追觅科技创始人、CEO俞浩,工厂规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追觅科技方面表示,选择以超豪华车型切入,是基于公司在智能硬件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与品牌全球化布局的考量。公司将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目前已组建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团队规模仍在持续扩张。
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环比增长16.7%
8月28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总收入约302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增长16.7%;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0.4%,环比增长69.6%,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毛利率升至20.1%,较去年同期的19.5%有所提升。第二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3%。新推出的纯电SUV理想i8初期表现不佳,9月交付预计仅8000到1万辆,公司寄望于9月上市的理想i6补位。智能驾驶系统与充电网络扩张是战略亮点,截至二季度末,理想汽车已建成2267座超充站,年底目标4000座。展望第三季度,公司预计营收248亿元到262亿元,交付9万到9.5万辆,均低于市场预期。截至当日收盘,理想汽车股价跌超3%。
苹果发布会在即,iPhone 17全系价格曝光
8月27日,苹果公司确认将于美国时间9月9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0日凌晨1点)举行秋季发布会,预计推出iPhone 17系列及新款Apple Watch等产品。据媒体报道,iPhone 17系列起售价为799美元,iPhone 17 Air为949美元起,iPhone 17 Pro为1049美元起,iPhone 17 Pro Max为1249美元起。据悉,iPhone 17 Air将取代iPhone 16 Plus,强调轻薄便携,预计厚度约为5.5毫米,重量约146克,将成为“史上最薄iPhone”。业内预计,此次发布会还将带来配色、散热系统和镜头模组等方面的更新。与此同时,苹果或将停售部分旧机型,但具体名单尚未公布。
携程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26%至48亿元
8月28日,携程集团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携程收入达148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约48亿元,同比增长26%。分业务来看,第二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为62亿元,同比增长21%;交通票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度假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商旅管理业务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9%。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携程国际OTA平台总预订同比增长超过60%,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超过100%,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已全面超越2019年疫情前同期120%水平。截至当日收盘,携程港股涨超7%。
赴港IPO获证监会备案,奇瑞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标志着奇瑞汽车赴港上市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连续多年的国内最大汽车出口品牌,奇瑞2024年前三个季度营收超1821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自2004年以来,公司曾多次谋求上市,但因股权结构复杂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屡次受阻。今年2月28日,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IPO由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联席保荐。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在今年年初强调,要将“高质量上市”作为企业首要任务。
迈出关键一步。
OpenAI与微软谈判受阻,重组或推迟至明年
当地时间8月27日,据媒体报道,微软与OpenAI的重组谈判进展缓慢,可能导致OpenAI重组计划推迟至明年。作为OpenAI最大投资方,微软已投入逾130亿美元,在关键条款上握有重要话语权。双方当前的分歧集中在三方面:一是OpenAI希望与Google、AWS合作拓展API业务,而微软希望保持对该业务的独家托管权;二是微软希望不仅能使用OpenAI未来的模型,还能了解这些模型是如何开发出来的;三是微软希望删除协议中的AGI条款,以避免未来被技术限制。此次谈判若能成功,可让OpenAI完成重组计划,从而允许投资者持有公司股权,并为未来上市铺路。若未能在年底前达成协议,软银可不兑现对OpenAI的100亿美元投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