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做好准备!美国可能会迎接第二次“中国产业冲击” | 巴伦宏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5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好准备!美国可能会迎接第二次“中国产业冲击” | 巴伦宏观

Screenshot 2025-08-25 at 6.27.41 PM.png
2.jpg
分析师王丹指出,美国此前通过关税和技术管制应对中国竞争,但效果有限,反而推动中国加速技术自主创新。




作者雷什玛·卡帕迪亚

编辑|蔡鹏程


美国可能会面临第二次“中国产业冲击”,这种冲击曾经让美国制造业的部分领域遭到严重削弱。资深中国科技分析师王丹(Dan Wang)表示,这一情况是否会发生,取决于政策制定者是否会重新思考他们的应对方式。

第一次中国产业冲击让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商品,也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这种好处是有代价的,尤其是导致了成千上万低技能制造业岗位的消失。同时,它也帮助中国转型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而加剧了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

王丹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些损害,但美国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否则可能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王丹七岁时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过去十年间,他曾在Gavekal Research担任分析师,并在耶鲁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担任研究员,专注于分析中国的技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王丹——现为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凭借对中国转型的独到见解,积累了不少关注者。

在本月晚些时候即将出版的新书《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中,王先生提出了一个理解中国崛起为经济强国、与美国日益激烈竞争以及其弱点所在的分析框架。Barron’s就中美竞争的下一个阶段、对英伟达等企业产生影响的出口限制,以及美国为何可能需要借鉴中国的经验等话题采访了王先生。以下为经过编辑的采访内容。

Barron’s: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竞争?

王丹:美国试图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来应对中国的崛起,最典型的就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根据301条款发起的关税措施,以及由商务部主导的技术出口管制,把中国公司列入一些以前没人听说过的黑名单。拜登政府也延续了这些做法。

中国的回应不是找一群律师,而是让更多工程师围绕在自己身边,大力提拔了很多来自军工体系的人,包括那些负责火箭和航天项目的人员。中国对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应对方式,是建设更多的电力、制造能力和基础设施。

Barron’s:产能过剩和中国商品的涌入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基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王丹:美国擅长在重要产业中搭建科学阶梯,而中国则更擅长攀登这些阶梯。

比如,美国总是自豪地说贝尔实验室在1954年发明了太阳能产业。但美国把太阳能更多地当作一个科学项目来看待,而中国则完全超越了他们。我们更应该关注规模和制造能力,而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设计。

中国在航空领域较为薄弱,在半导体方面也有一定不足,但在几乎所有其他制造领域,中国已经是或即将成为世界领先者。美国、日本和德国目前保有的高端制造业,比如医疗器械等高效生产领域,也将像最初“中国产业冲击”中受到威胁的轻工业和钢铁生产一样,面临新的挑战。

Barron’s: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王丹:关于关税是否是正确的做法,其实可以有更充分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是:自“解放日”以来的四个月里,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了4万个。

美国应该开展更有活力的讨论,鼓励并吸引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中国曾经这样做过,邀请了苹果、特斯拉以及其他1001家大型美国公司在本土生产商品,并培训本地劳动力制造更好的iPhone或电动汽车。

美国或许应该考虑邀请全球在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到密歇根州培训本地劳动力。

Barron’s:美国一直高度依赖出口限制,限制中国获取技术,将其作为竞争中的一种工具。这种做法效果如何?

王丹:当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开始使用出口管制时,这些措施其实相当零散。像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曾大量采购美国技术,尤其是半导体,因为华为很清楚中国本土的替代品还远远不如美国的产品。
当美国政府切断了他们的这一选择后,华为被迫着手打造本土的中国技术生态系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斯普特尼克时刻”。从长远来看,虽然不是现在,但未来我们会发现,出口管制实际上成为推动中国技术能力飞速提升的重要催化剂之一。

特朗普政府最近放宽了部分限制,特别是允许英伟达和AMD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这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吗?美国政府要么应该尝试让中国企业重新购买美国技术,从而让他们重新依赖美国的技术体系,要么就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彻底阻止华为继续获取相关设备。

到目前为止,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宽松的许可政策以及中国企业能够通过灰色市场走私所需设备,管控措施一直过于宽松。

Barron’s: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到底落后多少?

王丹:目前来看,在各方面都严重落后。华为的AI芯片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英伟达;其半导体生产设备也远远不及ASML的工具;而中国用来设计半导体的软件工具也完全无法与美国的同类产品相比。

中国在某些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你怎么看美国持有英特尔10%的股份?国有资本主义在中国可以说运作得相当成功,但中国的模式是以极大的耐心持有股份,在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重点行业投入巨额资金,并且有较强的风险容忍度。而这些并不是美国当前的政治环境所具备的条件。

美国实际上并没有合适的政治文化来很好地管理企业。即使具备这样的能力,也需要更高的失败容忍度和更大的耐心来执行相关政策。

Barron’s: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股市创下十年新高、经济前景却疲弱的背景下。这其中有什么矛盾?王丹:早在2019年,中国的经济前景就已经显得不太乐观,甚至在疫情之前就如此。自2023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危机、债务问题以及长期的人口结构困扰,中国经济表现一直平平甚至较差。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人工智能、半导体、华为、互联网公司——大多数领域的能力都在提升,尽管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中国这个“工程型国家”依然非常执着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随着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这将进一步加速美国的去工业化。西方不能只是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来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拿出更好的应对方案。

Barron’s:你遇到的关于中国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王丹:最重要的是要如实看待中国——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过去近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令人惊叹,但与此同时,过去十年里的压制却变得更加严重。确实,经济取得了增长,但也出现了新的、更复杂的压制形式。

版权声明:
本文为Barron's原创文章。英文版见2025年8月23日报道“Brace for a Second China Shock.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 at Risk.”(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2:57 AM , Processed in 0.0577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