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歌人工智能负责人贾德·塔里菲(Jad Tarifi)表示,受人工智能快速创新的影响,Z世代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无异于“浪费”数年光阴。图片来源:Courtesy of Integral AI
在人工智能冲击下,本科文凭的回报价值日渐式微,年轻人转而选择深造以获得年薪超20万美元(部分岗位甚至能提供1亿美元签约奖金)的工作。然而,这位前谷歌高管表示,Z世代不应急于投身“博士深造热潮”,因为即使是博士学位也可能已失去其竞争优势。
“待你完成博士学业,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态都已迭代淘汰,即使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技术这类课题,届时也可能早已被攻克。”谷歌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团队创始人贾德·塔里菲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表示。
塔里菲本人于2012年获得人工智能博士学位,彼时该领域远未成为主流。但如今,这位42岁的专家认为,当下更明智的做法是将时间投入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交叉的小众方向,如生物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甚至“完全无需攻读学位”。
“我们所熟知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过时边缘,”塔里菲对《财富》杂志表示,“未来的成功并非源自文凭堆砌,而在于培养独特视角、激发主观能动性、提升情感认知能力以及构建强大的人际纽带。”
“我鼓励年轻人专注于两件事:一是学会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结的能力,二是做好与自我对话的内在功课。”
即便有志成为医生或律师,对雄心勃勃的Z世代而言,如今或许也不值得投入时间。塔里菲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还补充道,相较于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这些学位的攻读周期过长,可能导致学生“浪费”数年光阴。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医学院教授的内容已严重过时且依赖死记硬背。”他说道。
塔里菲并非唯一一位认为高等教育未能紧跟人工智能浪潮变化的人。事实上,近期多位科技领袖纷纷表达忧虑:不断上涨的学费叠加过时的课程设置,正为缺乏准备的劳动力群体酝酿一场“完美风暴”。
“我不确定大学是否在为学生培养当下职场所需的就业能力,”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4月在西奥·冯(Theo Von)的《与西奥·冯的上周末》(This Past Weekend w/ Theo Von)播客节目中表示,“我认为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而学生债务危机……确实到了棘手的程度。”
“‘或许并非所有人都需要上大学’这种言论,过去有点像禁忌话题,毕竟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大学学历,”扎克伯格补充道,“如今人们可能比约十年前更认同这一观点了。”
此外,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表示,该公司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已达到与博士学位持有者相当的水平。
“与GPT-5交流,确实如同和任何领域的博士级专家对话一般,”奥尔特曼本月早些时候称,“像GPT-5这样的技术,在历史上任何其他时期都是难以想象的。”
从博士学位到六位数薪资的工作机会渠道依然强劲——至少目前如此
对于当下攻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生而言,私营部门的工作机会渠道依然强劲。事实上,根据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数据,2023年约70%的人工智能博士生毕业后选择进入私营企业工作,而20年前这一比例为20%。
然而,这一增长态势让部分学术界领袖心生忧虑:过多专家选择加入科技公司,而非留在高校担任教授、培育下一代人才,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亨利·霍夫曼(Henry Hoffmann)近期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数十年来,他的博士生一直是企业竞相招揽的对象,但如今薪资诱惑愈发惊人。最近就有一名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选择退学,接受了字节跳动(ByteDance)开出的“六位数高薪”工作邀约。
“倘若学生(在求学阶段)就能得到理想工作,那便没有理由强迫他们继续完成学业了。”霍夫曼说道。(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