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人工智能教父:科技公司应赋予人工智能模型“母性本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8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教父:科技公司应赋予人工智能模型“母性本能”

Screenshot 2025-08-18 at 10.00.34 PM.png
3.jpg

图片来源:Chris Jung/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或许想和这位“人工智能教父”展开对话。


诺贝尔奖得主、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荣誉退休教授杰弗里·辛顿认为,人工智能终将变得极度渴求权力,进而对人类福祉构成威胁,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为降低此类风险,“人工智能教父”提出,科技公司应确保其模型具备“母性本能”,使机器人从本质上将人类当作“婴儿”对待。 


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已出现相关证据,显示该技术存在违背既定规则以优先实现自身目标的不良行为。1月更新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具备“策划”能力,即达成与人类目标相冲突的目标。3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国际象棋对弈中存在作弊行为,比如篡改游戏脚本,或借助开源象棋引擎决定下一步走法。    


根据辛顿的说法,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潜在危害源自其持续运行和谋取权力的欲望。


上周二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Ai4大会上,辛顿表示:“倘若人工智能足够聪慧,它们会迅速确立两个次级目标:其一,确保自身存活下去……其二,谋取更多的控制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任何具备自主能动性的人工智能,都会竭力维持自身存在。”


为规避此类后果,辛顿认为,未来有意开展的人工智能开发不应以“人类掌控技术”为方向。相反,开发者应让人工智能对人类怀有更强的同理心,以降低其“压制人类”的欲望。按照辛顿的观点,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赋予人工智能传统女性特质。在他的构想中,正如母亲会不惜一切代价呵护婴儿,具备母性特质的人工智能也会以保护、关怀人类用户为目标,而非谋求对人类的控制。     


辛顿解释道:“正确的模型,是我们所知的唯一‘高智能体受低智能体掌控’的范例——也就是母亲被孩子‘掌控’。”  


他补充道:“倘若人工智能不扮演‘照料者’的角色,那它必然会取代我。这些拥有超级智能的关怀型人工智能母亲,绝大多数都不会愿意摒弃母性本能,因为它们不希望人类消亡。” 



辛顿的人工智能焦虑


辛顿长期深耕学术领域,曾于2013年将自己创办的神经网络公司DNNresearch出售给谷歌(Google)。他一直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福祉构成严重威胁。2023年,他辞去谷歌职务,原因是担忧这项技术可能遭滥用,且“难以想出有效办法阻止不法分子利用它作恶”。 


尽管像Meta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这样的科技领袖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超级人工智能,旨在打造超越人类能力的技术,但辛顿对这一项目的前景明确表达了怀疑。他在6月表示,人工智能取代并致使人类走向消亡的可能性在10%至20%之间。


辛顿显然擅长用比喻阐释观点,他曾将人工智能比作“可爱的老虎幼崽”。


今年4月,他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频道(CBS News)采访时表示:“除非你能百分百确定它长大后不会萌生杀你之心,否则你就应当心存忧虑。”  


辛顿还一直倡导加强人工智能监管。他认为,除了“超级智能威胁人类”这一普遍忧虑外,这项技术还可能引发网络安全风险——比如研发出破解人类密码的方法。   


“倘若你留意当下大型公司的动向,就会发现它们正在游说政府,试图削减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力度。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本就少之又少,可它们仍在试图推动监管进一步松绑。”辛顿在4月表示,“我们必须促使公众向政府施压,推动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来应对这一难题。”(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9 08:19 AM , Processed in 0.0584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