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美国6月CPI上涨2.7%,中国二季度手机出货量下降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6月CPI上涨2.7%,中国二季度手机出货量下降 | 财经日日评

Screenshot 2025-07-16 at 8.23.04 PM.png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



7月15日消息,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为2月以来最高纪录,略超过预期2.6%,前值2.4%;环比0.3%符合预期,前值0.1%。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9%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8%;环比涨幅从前月的0.1%小幅回升至0.2%,但低于预期0.3%,为连续第五个月低于预期。利率互换数据显示,交易员认为美联储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2%,并且预计到年底前将累计降息近两次。


分品类来看,6月核心CPI低于预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二手车和卡车、新车以及机票,价格较上月均有所下降。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家具价格环比上涨1%,创下2022年1月通胀飙升以来的最大涨幅;玩具价格环比上涨1.8%,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华尔街见闻)


|点评| 美国6月CPI只是小幅反弹,美国掀起的关税风波似乎并没有对美国通胀形成太多不利影响。6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美国能源价格上行,家具、玩具、电脑等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价格开始小幅上升。不过,二手车、机票等价格走弱,部分抵消了CPI上行压力。美国贸易商前期囤货的产品尚未销售完毕,在关税加征初期,部分海外贸易商倾向于暂时承担部分关税成本。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为维护市场份额,后续价格调整节奏或较为缓慢。

6月的CPI数据不能完全表明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况且美国政府与多数国家的关系协定尚未达成。不过,这份数据也足以使美联储此前较为坚定的立场产生更多动摇,软化对于降息可能性的预判。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出货量下降4%



7月16日,IDC发布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900万部,同比下降4%,出货量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厂商方面,华为出货量1250万部,以18.1%的市场份额重回首位;vivo(1190万部)、OPPO(1070万部)、小米(1040万部)、苹果(960万部)分列二至五位。然而,除了小米外,其余四家厂商的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滑。


IDC全球终端设备高级研究总监表示,尽管“618”电商大促期间销量表现亮眼,但厂商和渠道商主要借此清理库存而非增加出货量。苹果在促销期间虽位居品牌销量榜首,但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仍下降1.3%。(综合界面新闻)


|点评| 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仍在保持小幅增长态势,但出货量却已提前下降,表明手机厂商和渠道商们对于后半年国内手机市场持谨慎态度。小米是唯一一家二季度出货量小幅增长的手机厂商,这与其上半年销量快速增长有关。小米汽车上市形成的广告效应为小米带来了更多关注。

“国补”是此前国内手机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6月“国补”陆续暂停,虽然多部门表示二期“国补”将很快开始,至今仍然没有明确消息。同时,消费者对于AI手机的新鲜感陆续消失,AI难以激起广泛的换机潮。国内消费需求整体修复得较为缓慢,在种种因素下,提前放缓出货量,降低后续库存压力,成为手机厂商和渠道商们的一致选择。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新规发布



7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明确业务范围、业务比例、经营区域、可收购资产范围,规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债权追偿、对外转让等不良资产处置行为,划定五大经营红线等,进一步规范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行为,推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服务地方。


据悉,2021年5月,原银保监会就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列入当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中。2021年8月,原银保监会已就其向业内征求过意见。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办法》出台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有助于完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制度,引导行业提高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水平,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证券时报)


|点评| 地方AMC(即资产管理公司)通常和当地政府关系紧密,对本地的经济环境、企业和市场比较熟悉,具备属地优势。通过收购处置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地方AMC能够维护区域的金融稳定。不过,此前缺乏监管,部分地方AMC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主业,违规参与融资或是帮助掩盖不良资产,反而增加了金融风险。《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界定地方AMC的业务范围,并且划定经营红线,推动其回归主业,服务实体经济。

在地域范围上,《办法》要求机构立足本地,地方主责的监管分工,也体现了属地化管理原则。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直强调严控地方债尤其是隐性债,《办法》中也明确禁止地方AMC为新增隐性债提供通道,有助于避免地方债风险加剧。

吉利收购极氪剩余全部股份



7月15日,吉利汽车于港交所公告称,已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将其私有化。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公告称,假设所有极氪股东均选择收取现金代价,而私有化完全以现金方式进行,则吉利汽车应付现金代价总额为23.99亿美元(相当于约171.99亿元人民币)。


极氪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759.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9%;全年净亏损为57.91亿元,同比收窄29.9%。销量方面,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车(含吉利、领克、极氪)销量达72.52万辆,同比增长126%。(澎湃新闻)


|点评| 极氪是吉利为了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长期以来,吉利一直是极氪大股东。除此之外,吉利自己也有新能源车产品线,比如与沃尔沃合资打造出的领克。吉利原本是打算让不同品牌之间形成差异化竞争,覆盖更多消费者。然而,旗下品牌同质化竞争越发严重,吉利只好提出“一个吉利”整合战略,减少内部竞争。

事实上,如果没有吉利拉极氪这一把,常年亏损的极氪能撑多久还不得而知。极氪曾凭借车型的精准定位打开市场,随着新能源车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削弱了极氪的竞争优势。于是,极氪想出了快速迭代车型的点子,价格上“背刺”老车主,车型定位日益模糊,品牌形象被破坏。回归吉利后,极氪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明确品牌定位。

传苹果放弃自研折叠iPhone改用三星方案



7月15日,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文章分享平台Medium发布博文,称苹果公司已决定其首款折叠iPhone采用三星显示的方案。此前,郭明錤发文称,由富士康代工的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启动生产。当时郭曾明确表示,唯一已确认的核心组件是由三星显示提供的折叠屏;至于铰链机制、铰轴材质等关键结构,目前仍在设计优化阶段,未完全定型。据悉,郭明錤是苹果供应链专家,此前曾多次提前披露苹果公司相关产品动态。 


今年5月,供应链公司人士处消息,苹果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是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这是一款大折叠屏iPhone。预计苹果完成折叠屏iPhone供应商选择后,将会进入NPI(新产品导入)流程。(界面新闻)


|点评|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屏iPhone,或许是因为内部技术研发实在是过于缓慢。2019年,各家手机厂商的折叠屏手机陆续上市后,折叠屏手机就和价格昂贵绑定,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实际需求较小,导致其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极为小众的市场。并且,折叠屏技术研发难度较大,苹果对尚未成熟的技术持谨慎态度,甚至一度将折叠屏手机研发项目搁置。

近几年,苹果手机乃至整个行业都缺乏技术上的重要迭代。就和缺乏AI功能的升级一样,没有折叠屏机型也成了苹果缺乏创新的“黑点”,对苹果品牌形象产生了影响。苹果只能在折叠屏项目上放弃自研,加速推进。况且以苹果的产业链议价能力,用三星的解决方案显然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山姆上架好丽友派等品牌引争议



7月16日消息,近期山姆货架上出现了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盼盼等普通商超可见的品牌,该情形引发了会员强烈不满。部分大众品牌通过“改头换面”进驻了山姆,例如盼盼法式小泡芙采用全英文“panpan”标识,洽洽瓜子变身“chacheer”。一些品牌为进驻山姆花了一番定制功夫,但仍因其大众定位而饱受质疑。


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曾透露,目前全国已有54家山姆会员店,预计年底将超60家。2023年已有3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8家,“超级门店”数量两年内将翻一番以上。(每经网)


|点评| 作为会员制零售店,凭借品控,山姆筛选出了一批消费能力比较强、忠诚度也比较高的客群。去年山姆在国内的成交额突破了千亿元,要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扩张,其选品、供应链难免会调整,比如说门店开到一个新的城市,和本地品牌的合作可能就会增加。不少人充值会员,看中的就是山姆选品的独特性,对于这些变动自然也比较敏感。这次山姆上架大众品牌,实际上也是挑战了自身的品牌定位。

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即使部分大众品牌针对山姆进行了定制升级,短期内也较难得到认可。建立品牌认可度不容易,打破信任基础却可能非常迅速。对于山姆来说,在选品变动上或许还要更加谨慎。


A股投资者首超2.4亿



7月16日消息,结合中国结算及上交所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2024年底投资者总量为2.37亿,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户1259.77万户,按账户与投资者数量换算比例(超50%且逐年下降)估算,新增投资者超629万,即便按保守的3:1比例测算,新增亦超400万,叠加基数后总量破2.4亿。


从结构看,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主导,2024年底占比超99.76%,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户中个人占比达99.63%,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0.24%且新增数量逐年下降。此外,信用账户持续扩容,2024年底达720.38万户,2025年上半年新增近25万户,个人两融投资者稳步增长,机构信用账户则在2024年首现开销户倒挂。(财联社)


|点评| 去年底和今年初,借助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一大批个人投资者跑步入场。不过,即便股市后续再出现快速上涨行情,预计更多的将是激活股市中的休眠账户,新增投资者数量很难再出现短期暴涨。由股市新手带来的增量资金数量逐渐减少,存量博弈占比逐步升高,这将对后市行情的展开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的持仓占比有所下降。除了新股大量发行,一般法人持仓占比增多外,被动指数基金的热度提升,量化、对冲基金得到部分基民认可,推动基金持仓占比提升。A股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过渡,对各类参与者的专业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三两市震荡调整沪指跌0.03%



7月16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00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医药股逆势大涨,机器人概念股再度走强,动物疫苗概念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PCB概念股展开调整,保险、钢铁、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503.78点,跌0.03%,成交额为5724亿元;深成指报10720.81点,跌0.22%,成交额为8696亿元;创指报2230.19点,跌0.22%,成交额为4290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银行板块进入调整后,市场缺乏明确热点板块的状况仍然没能得到缓解。从板块上看,下半年伊始,二季度领涨的红利、新消费板块出现机构逢高出货迹象,临近尾盘指数小幅跳水,抛压集中释放后,两市反而形成日内反弹。此前从医药、白酒板块中漂移出去的资金重新回归。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半年报遇喜,板块全天集体走强。

尽管市场热点还是一如既往的杂乱,两市调整尚属于强势整理当中。就像之前指数小幅上行时,多数个股难以跟上,现在指数小幅调整对个股的影响也不大,个股与指数联动性主要体现在指数大幅波动当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7 06:43 PM , Processed in 0.0486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