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0|回复: 2

《道德經》與丹道修煉 陳全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我研究、註解《道德經》的思路、方法

我曾在北京講過《悟真篇》《青華秘文》《參同契》《黃庭經》《道德經》《陰符經》,但《道德經》更難講,二千多年來,注此經的書太多,講此經的人亦多,我今另辟溪徑。首先,我已在古代丹書以及古典詩詞中找到了1000多首從《道德經》中化出的丹訣和文人寫的仙道詩,這些詩要安排到講解《道德經》的行文中,這個工程量很大。這是我講《道德經》的特色,也是「《道德經》是金丹聖典」的重要論據。這上千首詩僅是我從身邊有限的書籍中找出的,如果能通讀《道藏》《續道藏》《藏外道書》以及《全唐詩》《全宋詞》這樣的大書的話,會找到更多更多的從《道德經》化解的丹訣、詩詞。

         我在闡發《道德經》中修煉的理法時,不但對《道德經》原文作出闡發,而且在對所引詩文的講解中吐露心法,讓我們的心靈與歷代真人互動,一起超越時空而共同探討《道德經》中的修真奧秘。做為修煉的聖典,《道德經》一定要融化到我們的生命中、生活中、修行中、悟證中,這樣才能體驗、感受到此經的偉大力量。所以,讀者對我所引用的詩此、對聯,一定要認真讀,認真悟,這是古代聖真悟證《道德經》的結晶,是真正的口訣與道果,能指導您修行。《道德經》是體,詩訣是用。我為什麼會引用千餘首詩詞來講《道德經》要旨呢?主要是詩中藏訣,詩中蘊理,詩中隱法,詩中含道。宋·陳泥丸真人詩云:

若未逢師且看詩,詩中藏訣好修持。

雖然不到蓬萊地,也得人間死較遲。

   如果將詩訣與《道德經》原文相對應看,就會明白《道德經》的修真玄旨,也能體悟詩訣的指導價值,同時還能看到《道德經》對歷代真人的真實影響。南宗五祖白玉蟾:說「歎古人六十四歲將謂休,得先聖八十一章來受用」。這八十一章即《道德經》,白玉蟾晚年用功於此經,並為之作注,而得今丹大成。

        關於《道德經》,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以為哲學書,有以為兵書,有以為致詴??幸詾榫?踔问乐畷??幸詾槭堑罆?Ed南子則以為:此書之要妙,在於:依人道而修仙道,修仙道而通天道。人道修則內聖外王而濟世立功,如古之張良、諸葛亮、漢文帝、唐太宗。仙道成則出有入無而度眾化物,如魏伯陽、呂洞賓、張伯端、張三豐。故而,本人(興南子)講《道德經》則是:立足人道,闡發仙道,以應天道。執兩用中,兩則是人道與天道,中則是仙道。仙道之事,乃金丹大道。注講此經,我有「十不」原則。即:

        一、不離性命而論道  一切聖賢之道,不出性命二字。《道德經》中雖無「金丹」「性命」等字,但其理且是指導後世真人修煉金丹性命之要旨。「性命」二字及其理,則在《莊子》中多論,如《莊子·天摺分欣献泳椭v到「安其性命」。《莊子·天地》中說聖人「千歲厭世,去而上仙」,這是長生久視而成仙之說。道家金丹大道的學問又稱為「性命學」,後人也稱為「仙學」。如《悟真篇》中即說:「老釋以性命學教人修種以逃生死」。「老」指老子,「釋」指釋迦牟尼,「種」指性命,特別指人的靈性生命。清柳華陽《慧命經》云:「蓋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煉,莫如歸一」。而《道德經》講的正是歸一之學。

        二、不離聖賢而論道  金丹大道、老子之道都是聖賢之道,上則探天地萬物的生化本源,中則究治世安民的富國之策,下則是養生延壽的衛生之術。而仙道則是上通天道,中應王道,下合人道的超越之道,當然是古今聖真傳承的實學。

        三、不離仙道而論道  歷代有許多真人,終生抱住《道德經》修仙成道,魏伯陽、呂洞賓、張紫陽、王重陽、張三豐無不如此,所以,我融合仙傳來闡發其理。《漢書·藝文志》中班固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於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如何保性命之真而超越生死?中國仙道前輩發明了丹道修煉之術。在漢代丹法已經在一些修道者中廣為傳播了,不論外丹還是內丹,皆是「保性命之真」的手段。

        四、不離靈性而論道  道家之學的核心是探究天地萬物的生成與人的關係,認為人是有靈性的,人的靈性來自宇宙萬有的本源。不探究人的靈性,則不足以論仙道,更不足以談「神修丹法」。古代聖真的丹法,不論清修、雙修、天元、地元,無一能超出「神修」的範圍,神修丹法的核心是啟動人的靈性元神去修煉,而這恰恰是清修、雙修、天地人三元丹法的本質。「神修丹法」認為成道的過程中離不開歷代已成道者的引度,即丹士與真人互動,才能真正成道,這種「互動」有隱有顯,這在歷代仙傳中述之甚明,這也是人的靈性與靈性的互動。

        五、不離聖典而論道  金丹大道的最高聖典就是《道德經》,此外,還有聖典如《陰符經》《內經》《莊子》《周易》《參同契》《黃庭經》《悟真篇》等。不能離經論道、忘聖言丹,否則,必非玄門中人,而是門外人語,不足語丹道。經典的學習很重要,要認真學習《道德經》,重新認識我們的祖先及祖先留給我們的經典。道亦可在經籍中求之、悟之、明之、得之。

        六、不離丹訣而論道  《道德經》本身是講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而金丹的修煉不離三才之道,所以,歷代的丹道口訣在很多意義上講,是對《道德經》的發揮。《大成捷要》中說:「《道德經》兼三元而論丹道」。天元、地元、人元亦三才之道,僅我在平時的讀書中就找到了古代一些著名丹家從《道德經》中引化的詩訣千餘首,更不用說全部《道藏》之中所藏的《道德經》修仙詩訣,所以,不能忽視這一文化現象,其中必定隱藏著人天之秘、金丹之訣,決不是古人牽強附會之談。

        七、不離世塵而論道  《道德經》中有許多內容講經世致用、治國用兵、治理天下,所以,修道的人,不能離開人間的世情而論道,人道、世道之理與仙道之理是相通的,不明人道、世道,焉能明天道、仙道?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超巨系統,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缺,所以道家講「和光同塵」,講「人間有行,道上有功」。

        八、不離人倫而論道  許多人以為修煉金丹要離人倫,非也。《道德經》講了許多人倫之理,如「修之於身」「修之於鄉」的道德教化,「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處世之道,不爭、處下的人生法則,都不出「人倫」之用,不要以為修仙道就隱避道觀山林,宋·張伯端真人說「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志士若能修煉,何妨在市居朝」。(《悟真篇》)人道是仙道的基礎,仙道是人道的昇華。生活中許多修煉者,失德於人倫,離群索居,性格怪僻,這不是真正的仙道精神。

        九、不離神氣而論道  金丹的修煉,以神氣為根,神氣於人則是生命之本,於萬物則是道,是萬物演化發展的原始能量。《道德經》講「神得一以靈」,「沖氣以為和」,什麼是「一」?丹道家把它又稱為「先天一氣」,而「和」又是丹道修煉之採藥的關鍵技術與境界,如《悟真篇》中說「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牙漸長成。」「調和鉛汞要成丹,大小無傷兩國全」。不論清修還是雙修,沒有「調和」,內不能得自家神氣,外不能得彼家「真種」,就談不上修煉了。神、氣是丹道之藥物,而「和」則是丹道之火候,《道德經》第六章講到的「玄牝」,丹道家又稱之為「玄關」,這樣,內丹學中講的三秘「藥物、火候、玄關」都有了。能說《道德經》與丹道修煉無關嗎?

        十、不離萬象而論道  依道家的說法,道乃萬物之本源,道普遍存在於萬物之中,當然可於萬物萬象之中見道了。丹功的修煉,在某種意義上講,有境界、現象而無功法,後人學的功法實際上都是真人修煉中現象、境界的外顯化、具象化、程式化,為的是引人入道,所以,我講《道德經》時會針對各種功夫中的現象而講解。

        以上十個方面很重要。

        關於版本問題,我選擇對修煉丹道更有指導意義的文句,這是個原則。另外,在參考書籍方面,有兩本書不能不提,一本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另一本是熊厚音先生的《雙經合一》,此書對《道德經》《陰符經》作了修煉方面的闡述,述神修之綱要。南先生結合經史而述《道德經》經世致用之大端,熊厚音依據師傳而闡《道德經》金丹大道之玄旨。

        如果要展開來講《道德經》,則《周易》《莊子》《管子》《列子》《關尹子》《文子》《內經》《淮南子》《太平經》《抱朴子》是必讀的書,要引證其文,以更好地發揮《道德經》的修道大旨,如《管子·心術》云:「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正是老子思想,言簡意精。依先秦道學名著來論述《道德經》的思想,就會具有更強的學術性,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太平經》是道教宣導「身國治同」的大經,其思想、思路與《道德經》非常切近。在《太平經》中說:「上士用之以平國,中士用之以延年,下士用之以治家」;「上士學道,輔佐帝王,當好生積功乃久長;中士學道,欲度其家;下士學道,才脫其軀」。這裏的「上士、中士、下士」之稱,源於《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同樣,《道德經》可以用之平國、延年、治家,我之所講,重在延年,而延年大用在金丹。我們瞭解一下老子其人。

二、 關於老子

       關於老子,我以《史記》之傳為本,但對歷代仙傳中所寫的一些內容要在後面提到,因為這一部分事關修煉,哪怕是神話、傳說,也藥關注。《史記》曰:

        「老子者,楚苦縣穀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迺:同「乃」,於是;遂,猶「因」字)至關,關令尹喜曰: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從《史記》二百多字的記述中我們知道,老子與孔子同時代,是孔子的前輩。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的生死問題,司馬遷沒有寫,他生於何時,死於何地,不知道,只說他「莫知其所終。」後世流傳老子西出流沙,到西域去了,所以晉代詩人束暫《臨終詩》中說:

伯陽適西戎,子欲居九蠻。

苟懷四方志,所在可遊盤。

伯陽指老子,子指孔子,孔子曾有過移居四夷的想法。

        有幾點要說明,「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指的是真正的道並不在文字言句之中。《莊子》中寫過輪扁論道的故事,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聖人的道就是聖人本身,聖人的文字僅僅是聖人之道的一部分,文字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古人曾說「道本無問,問本無應」。

         「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這是《易》中艮卦所言「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的問題,《道德經》云:「動善時」,儒家的孔子、孟子,雖以入世為主,可其精神中皆有出世及功成身退之想。孔子就說過,「如果不得志於世,可以泛海而遊」,就是隱居之意。孟子講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些思想感情與老子此處所言並無二致。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用《道德經》中的話來講,就是「和其光,同其塵」 「大智若愚」,道家反對顯山露水,出圭賣巧,因為顯與露,有如金玉顯於土而必然引起是非禍患,好比和氏璧若藏於石中不顯,則卡和不會因之失足,秦趙不會因之失和。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淫志」之「淫」,乃過分的,多餘的。

        老子講「虛其心,實其腹」、「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故去彼取此」、「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弱其志,強其骨」。這些行為是有益於身心性命的,而「驕氣」、「多欲」「態色」「淫志」皆有損於身心性命,故《道德經》中老子講「處下」「不爭」「守柔」「用弱」以去「驕氣」,講「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清靜為天下正」、「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要從名與身、身與貨、得與失的關係中保全其身,這都是處世、修道之大原則。孔子《易》學中就隱有老子傳給他的這性命學理,所以魏伯陽在號稱「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中就以孔子註解《周易》的《十翼》為本,以闡發大丹修煉中的易理應用原則。

        司馬遷稱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可謂一言而中。「修道德」是金丹大道的不二法則,「自隱無名」是真人的風範本色,所以,老子「莫知其所終」。有的道書上說老子「西出流沙,化胡為佛」,這個說法在唐代已經有了,在元代演變為佛道之爭的一個焦點。元代李祁在詩中說:

最愛玉山草堂靜,著書棲遁勝流沙……

劍氣夜涵滄海月,丹光曉映赤城霞。

近年聞有飛昇術,不懼深山大澤蛇。

     李祁在詩中說他隱居在玉山草堂著書、修道,遠勝過老子「西出流沙,化胡為佛」,不必辛苦跑那麼遠的路。

     在元人王惲的《春風萬里圖》題詩中說:

人間塵土日紛拏,流水空山半落花。

自是道心遊物外,不須夸誕說流沙。

     有道之人,其心自遊物外,《莊子·田子方》中寫過老子能「游心於物之初」。如果真有如此道心,也就同老子一樣了,不必誇老子,也不必笑老子。以下,我以仙傳資料而論述幾個問題。一、關於老子的出生及顯化;二、老子與歷代真人的關係。《史記》所言,學者關注的多,可仙傳所寫,修道者且要再三留心。三、一些關於題詠老子的詩歌。

        (一)、關於老子的出生及顯化。

         在西漢初,老子已被「神化」了,這種「神化」在一般史家看來,除了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的需要外,別無真實可言。可從丹道的修煉而言,老子的「神化」實際上是金丹大道在世間傳承的必然。這一點,兩者是不同的。《莊子》中說「老聃西遊於秦」,西漢末劉向在《神仙傳》中則依之而說「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紫氣東來,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如今,「紫氣東來」是人們熟知之成語。東漢初,桓譚在《新論·祛蔽》中說:「老子用恬淡養性,致壽數百歲」。從老子作《道德經》到桓譚之時,也不過數百年,老子究竟是否在東漢時顯化過?像東漢之張道陵,自言親遇老子而得傳道要,並有《老子想爾注》,聲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這個問題在丹道很好理解,在學術上,只有從形而上的本體論來探討,才能知其端。聖人老子本身就是形而上道的人格化的化身,就像歷代真人也可以看作是道的人格化身一樣。這就涉及到人的原始生命從哪裡來,宇宙從哪裡來等等深奧的問題。但張道陵之言,並非虛玄無據,從修道而言,這恰恰是「真傳一句話」。漢明帝時,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云:

       「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這裏將老子視作形而上道的化身。老子在人間的出現,不僅僅是一歷史事件,而且有宇宙背景,他是代表道的。這些道理,就是哲學思辨也難解決的,只有修道成就之後才能知端的,實在不好說。另外,「太初、太素」之詞,見於《列子》。在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陳相邊韻作《老子銘》云:(陳是當時諸侯國)

        「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自犧、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

        犧、農指伏羲、神農。

        這個道理,歷代修丹道者認得很「真」。這種認真,絕不是一種宗教信仰,或虛無縹緲之事,而是真人們通過修道實踐本身而知道了老子的來歷與顯化。比如我的幾位丹道老師再三告訴我,聖祖老子的存在及長生不老,以及所謂「一氣化三清」都是真實不虛的,歷代修道者皆得到聖祖的玉成乃成大道,吾師在修道中也得到過聖祖的大恩大德。我想,古代的真人們這樣講,如今我的老師也這麼講,我能作的,不是取捨,而是修證,不是思辨,而是實踐。比如,有許多修煉丹道者,在一定境界,不論是在實踐中,還是夢境中,或者是在某種神通狀態下,常會看到一個白鬍子老人在幫助、點化修煉者,也許,這就是老子分神化氣(形)的信號(象)在起作用。1997年,我的一位在秦皇島的讀者錢愛榮女士來信告訴我這麼一件事:

       有次她報名去參加當代真人嚴新的一名學生辦的內功班,可是一去才知道嚴新真人的學生所教的「功法」她前幾日已在夢中「學了」,她夢見我和一個白鬍子老人到她家去,老人教了她那些「功法」。實際上,就在她做夢前,千里之外的我在靜室中懸掛起了一張由老師開光了的太上聖祖之像,就是一位慈祥的面帶微笑的白鬍子老人。巧合也罷,但據過去氣功界的一些資料講,有些有「神通」的人看到嚴新作報告時,他身後有個白鬍子老人;有的人還看到張寶勝表演特異功能時身後也有個白鬍子老人。這些傳聞有沒有道理?從金丹大道的修煉而言,是有道理的,但不好講,講了,有人會說你在講迷信、講偽科學,所以,歷代真人不願意顯示其神妙作用,就像呂洞賓不會站出來對人們說:「瞧呀,我就是唐代成道的呂洞賓,是八仙之一,我已一千多歲了。」真人不會顯露真相的,真人幫助了你,不留名,也不讓你知道是誰在幫助了你,這才符合「道隱無形,道隱無名」的規律。有人講,氣功界一些成名的大師身後都有古代真人作「後盾」。真人不會露相給人看,他且借助別人而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一方面,隱了自己的真相,一方面,教育、磨煉了弟子,使弟子積玄德以成仙道。據一位前輩講,嚴新就是這樣的人,他的師父很多,其中有一位就是聖祖——老子。我把嚴新的理法、心行同《道德經》作了參照,發現嚴新這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恰恰是《道德經》的生動的演化。這些傳聞對研究道學不是沒有意義的,特別是對研究民間道學文化者,值得參考。我主要是從修煉丹道的角度來探討這些玄理,不想作奇談怪論。

關於老子的歷代顯化,古人早已論之,古人還有《老子八十一顯化圖》。在《神仙傳》、《玄妙內篇》、《高上老君內傳》、《太上老君開天經》、《天尊老君名號曆劫經》、《太上老君玄元皇帝聖記》(唐人尹文撰)、《猶龍傳》(北宋賈翔撰,取意《史記》孔子贊老子「猶龍邪」)、《混元聖記》(南宋謝守灝撰)。古人的論證很多,不一定是「杜撰」的,以金丹大道的修煉而言,有其玄理,希望真心修丹道者,從古今真人的論述中,明白一個道理:老子有其與形而上道相關的來歷,歷代真人在修道過程中都離不開他的玉成。既然是講丹道,索性就把這一學理提出來,供好道者作參考。

        仙傳中說老子在仙界是萬法之師,歷代都有顯化。如晉·葛洪《神仙傳》云:「或雲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老子想爾注》云:「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裹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據仙傳講,老子和光同塵,借臨凡而傳道於人世,便先令玄妙玉女降凡作了天水尹氏之女,之後,他從太清仙境分神化氣寄胎於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聖胎之後,容顏常少,神氣安閒,居處和平,祥光常照,龍神暗護,經過八十一年,有天玉女夢見天開數丈,群仙捧日而出,玉女醒後,起身來到渦水園中時旭曰東昇,玉女於李樹上,望日靜觀,只見日精化丹,如五彩珠,飛至玉女口邊,玉女咽之,忽從左脅生一小兒。

        這就是老子的來歷,至於有些故事,很明顯是從佛經中釋迦降生記中引化來的。人們因他初生下來就有白髮,稱他為老子,其父名靈飛,得道成仙,其母玉女也歸其本位,說「太乙元君會教你煉丹之術。」後來,老子遊歷於人間而訪道,遇太乙元君而得金丹大道,老子修煉而成聖,告誡人們,欲成仙道,必修真心。守真抱一,服氣煉丹,出有入無,變幻莫測。

        後來,老子過關而為尹喜著《道德經》,成為金丹聖典。

        至於老子歷代的顯化很多。比如唐代,他通過一個叫吉善的人傳言給唐高祖李淵,李淵便認老子為遠祖。並於吉善在見老子的羊角山上為老子立廟。太宗即位後詔稱「朕之本系,起自柱史」,老子在周時為柱下史,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由此,唐代道教大興,真人輩出而金丹大道廣傳於世,這又是玄門一大奇特因緣。唐玄宗曾封老子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定二月十五日為老子誕辰,宋代的徽宗皇帝也好道,於重和元年(1118年)四月詔以混元皇帝老子的二月十五生辰為貞元節(又作真元節),此日至今仍為道教盛大節日。

        我要講幾點:老子分神化氣而寄胎於玉女,從修道而言,不論佛家、道家,歷代皆有聖人的化身出現於人間而建功立業,普度眾生。比如,佛教密宗的宗喀巴大師是釋迦的化身,人稱「第二佛陀」;現代的虛雲老人是明代高僧憨山的化身,也是觀音的化身。這些涉及到宗教與修煉的道理,不好講,但說到修道,不能不講。有一點要說明:

       邪教教主常自稱是某聖人的化身,如當代中國邪教教主李洪志自稱是釋迦的化身,這實在是欺世謊言。因為,但凡聖人的化身,必定會幹了出普度眾生、有利於人類的事,絕不會惑人亂世,而邪教卻幹著禍國殃民、欺世盜名的事。再者,聖人的化身不會自吹自擂,說他是某某的化身,因為自言是某聖人的化身,就有可能是欺世之談。歷代真人、聖賢中,儘管聖人的化身不少,但都是「特地如愚不作聲」,他不會給你講出來的,這是個大原則,絕不會到處自吹自擂,欺世盜名。烏干達的邪教邪主自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可是,他殘害了一千多名教徒,然後斂財潛逃,他還飲兒童血以補身,殺害了二百多名兒童,這比一切神話故事中的魔鬼更壞。可他自稱是聖母的化身,哪有聖母教人去幹壞事的呢?其聖何在?凡邪教,總要張揚自已,才好騙人,而真正的聖人,且要隱藏自己,積德於無形。凡邪教,總是有強烈的各種慾望,唯我獨尊,而真正的聖人、真人,且是無慾無我,以百姓心為心。

        (二)、老子與歷代真人的關係。

        《悟真篇》中有兩詩云:

《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

古今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



先且觀天明五伲?雾毑斓匾园裁瘢
发表于 2009-7-24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d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5:31 PM , Processed in 0.1297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