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玻璃空间
-
售楼处需要言之有物,
可“有物”却并非堆叠与排放。
有时候,令人惊喜的是,
“无物”即“有物”。
在设计中这完全不是悖论。
化理性于感性,
化意象于简约
化繁为简的方式有千万种,
空间的表达又怎会
甘于公式化的平庸呢?
大家好,我是《邦哥看豪宅》的主理人邦哥,专为设计师分享设计灵感及干货。我们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让中国设计能走向全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一处极简售楼处吧!虽为极简,但却丰盈“有物”!
建筑外立面充分利用全景落地窗,创造出了一个“玻璃屋”。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许多知名设计师都通过玻璃屋的建筑来回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空间在其中充当的意义。
白日里,这处建筑在日光下消隐了边界,不争不抢地“藏”在自然中。而在夜晚,由内至外透露处的标志感则在灯光的描摹下逐渐清晰。月色之间,“框架”的定义被刷新。它意在执着与彰显,充分传达建筑对于城市的自信发声。
如今在现代化语境下,玻璃屋为内部带来了足够的光线与视野,进而为室内大刀阔斧的书写埋下伏笔。
内部讲究的是通透性,奶油色系的空间与理想开阔的挑高相呼应,一同创造出宏观且不失柔软的美感。
光影与几何几乎是空间所有的语汇,它们彼此有机作用,大开大合的布局带来明暗交织的尾调。虚与实、线性的多样性被充分展现。因为绝对通透,一些无法预知的惊喜随时入驻于室内,绿植、繁华、暖阳清风,寻常之处的自然更具意趣,它们直观而盎然,为室内画上几笔清新之意。
回望空间,迂回、留白从线形之间衍生,空阔又灵动,稳重中藏匿着时刻的动感。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法映射了空间的坚定与永恒,这是时代地标才有的态度,不需要反复的叠加陈述,层次清晰的寡淡留白,以无声应万物。这种融合不是显性的,却足够突出,这皆源自品牌与设计师联合分析后的洞察。
部分区域加入了半透明天窗,只引光不透影,为室内再次打开一个隐形窗口,隐约建立起空间至自然继而传达至城市的深厚链接。
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师营造出相遇的质感。结构与线条的交错富有张力,形成一种四面联通的全面感觉。
温润的原始色调随着迂回不断分层,深深浅浅,逐渐蔓延至空间中心处。这种变化若隐若现,设计师在这个基础上将功能感插入其中。
环形的会客厅与空间融为一体,精致的黑色茶几形成视觉反差。和谐圆满的会客区域随处可见,它们是一个个小型整体,也一同构成了空间的功能集群。
但在这个极简至上的空间中,我们不难发现,空余之处的魅力也因空间的原始形态而逐渐散发。未必要规规矩矩地坐下,内外一体,寻一处窗边,靠在走廊后侧,每一处都有别样的感受。体会空间的同时,也是与自然、时代建立链接的过程。
流线形式的动线与“直来直去”的层次建设有了和谐的链接,个性与温和在空间中圆满共存,目之所及的通透被拆分成无形的“镜像”。行走其中,是在感受空间,是在享受自然的浸润,亦是与自我精神的对望。
整体望去,设计师的脉络逐渐清晰地呈现于眼前。它仿佛巧妙地置于所有特质的中心。既温和又果断,层次中的圆满动线无形中形成了体验感的闭环。它立于城市的某一处,坚守品牌人居的态度,默默践行着城市地标的使命与原则——凝练、精简,另辟蹊径诠释理想人居。
你对这个“玻璃屋”印象如何,说说看!
撰文 Writer :Amanda 排版 Editor:Fin设计Design&版权©:李益中空间设计(硬装)、一木设计(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