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历史书籍的朋友都会碰到一系列代表于古代国泰民安时期的历史名词,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明朝的“仁宣之治”“弘治中兴”,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那么,同为代表中国古代国泰民安的代名词:之治、盛世和中兴这几个名词的含义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上图_ 萧照《中兴瑞应图》局部宋
从语法上看,之治这个词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其前面要加主语,变成短语“某某之治”,意思是“···的治世”,从意思理解上看,之治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发展初期,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争等原因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经过一到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国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整个社会初步繁荣安定。说得简单点,“之治”改朝换代,新政权建立或国家爆发大规模内乱后的恢复期。
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之治”时代的典型代表。由于国内爆发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西汉初期的人口从秦朝时期的3000万减少到2000万人,汉高祖刘邦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之策,恢复发展生产力。
上图_ 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刘邦在位8年就去世了,执掌大权的吕后继续推行刘邦的治国之策。公元前179年,刘恒以藩王身份登基称帝,史称汉文帝。刘恒登基后,汉朝还没有从秦末农民战争的创伤中完全恢复过来,诸吕政变又造成汉朝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荡。为了稳定内外局势,刘恒登基后就继续刘邦-吕后时期一脉相承的休养生息国策,继续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文景之治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赋税低,徭役轻。汉文帝将赋税由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徭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虚怀纳谏: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帝王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虚心采纳大臣提出的合理治国之策。贾谊提出的发展农业之策,晁错提出的重农抑商之策,都被汉文帝采纳。
3.减轻刑罚: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连续减轻刑罚,比如汉文帝废除连坐法,汉文帝和汉景帝废除部分肉刑。此举缓和社会矛盾。
4.节俭治国:汉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禁止地方政府上供奢侈品。
5.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汉文帝重视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价格,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满足边疆军队的需求。
6.采取和亲政策,稳定西汉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文景之治让汉朝的国力蒸蒸日上,到汉武帝登基时,仓库的粮食堆积如山,“京师之钱累计巨万”,穿铜钱的绳子都朽烂了。充裕的粮食和财富为武帝反击匈奴,创造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图_ 唐太宗 李世民 身后宫女持拿的是“五明扇”
唐朝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由于隋末农民战争的影响,唐朝建立初期,全国人口从隋朝时期的600万户减少到390万户,社会生产力大幅度下滑。亲眼目睹隋朝灭亡的李世民登基后,采取一系列政策稳定国内外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在政治上,李世民全面实施三省六部制,分权处理国家事务,提高行政效率。李世民本人倡导君臣共治,从善如流,鼓励大臣提意见讲真话,消灭阿谀奉承之风,魏征上谏和李世民纳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君臣佳话。在法律上,李世民执法公平,澄清吏治。但注重减轻刑罚,缓和社会矛盾,贞观三年,全国判处死刑的才29人。在经济上,李世民实施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民众负担,农业相较于隋朝末期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保障。如果国家碰到灾难,李世民开仓赈济灾民,用皇家金库的金子帮助老百姓赎回卖出去的儿女。李世民还积极发展商业,一批商业城市拔地而起。在对外关系上,李世民恩威并施。唐军灭掉东突厥汗国后,周边国家的首领尊李世民为“天可汗”,唐朝影响力逐步增强。
没有文景之治,汉武帝就不可能打造大一统的盛世帝国。没有贞观之治打好的基础,唐朝就没法在玄宗时期达到最强顶峰。有了“之治”的奠基和恢复,才有“盛世”的荣光。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盛世指的是经过好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了顶峰,老百姓生活相较于“之治”时代更加富裕,这一点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
唐玄宗登基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宰相,励精图治,让唐朝国力达到了强盛。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唐玄宗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加强对地方管理考核,每年十月,唐玄宗派出按察使到地方监督官吏,遇到违法官吏一律严惩不贷。李隆基本人还从善如流,与姚崇、宋璟等名相共同治理国家,此举颇有太宗李世民之风。
在经济上,李隆基大兴屯田,发展农业,全国耕地面积达到6.6亿亩,人均耕地达到9亩。粮食堆积如山,商业发达,物产丰富,经济空前繁荣。李隆基还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仅开元年间就修建38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立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军事上,唐玄宗改革兵制,开疆拓土,唐朝成功维持在西域的统治,还收复了武则天时期失守的辽西十二州。在文化上,唐玄宗海纳百川,高适、李白、杜甫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就出现在唐玄宗时期。
上图_ 唐朝长安平面图
还有一个指标能反映出开元盛世大唐国力之强:外交。
根据正史记载,开元盛世时期,和我国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长安、扬州和广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朝廷有专门机构招待外国使节和外国商人,在长安城居住的外国人有4000家到5000家之多。大唐影响力达到了极致,以至于今天,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当然,没有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李隆基开元盛世的登顶是不可能达到的。盛世的到来不是空中楼阁,一定是建立在“之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2
什么叫中兴?俗话说“物极必反“,盛世到一定程度,帝王一旦飘飘然,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错误政策,国力必然从顶峰时期迅速下滑。在国力下滑的过程中,如果开创盛世的帝王本人,或者后面的继承者改变政策,重新励精图治,在王朝发展的中后期就会出现国力“反败为胜”的中兴时期。如果中兴延续较长时间,帝国有可能恢复盛世。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中兴,一个是昭宣中兴,一个是会昌中兴。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昭宣中兴——汉武帝后期,由于常年的战争,再加上汉武帝迷信方术、重用奸臣,国家爆发了包括巫蛊之祸在内的一系列内乱。汉朝国力持续下滑。幸好,汉武帝晚年下《轮台罪己诏》,及时改变国策,重新走上了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
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和霍光延续武帝晚年的政策,采取了轻徭薄赋、遏制土地兼并、改革吏治惩治贪官,减轻刑罚平反冤案等一系列政策。经过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西汉在汉宣帝时期国力重新恢复。如果汉宣帝能选好一位合格的接班人,西汉很可能在汉宣帝以后重现汉武盛世的辉煌。
上图_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 ),原名刘病已,字次卿
会昌中兴——唐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公元840年,唐穆宗第五子李炎在仇士良的拥戴下登基称帝。李炎登基后,在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对唐朝政治经济展开全面改革。在政治上,李炎驱赶宦官,收回神策军兵权,加大宰相权力,确保朝政稳定。李炎还严厉打击腐败,使得会昌时期成为中晚唐时期吏治较好的时期。在经济上,李炎不准官府与民争利,在客观上稳定了民众的收入。在军事上,李炎打击藩镇,击败回鹘,积极谋划收复西域的作战。
李炎在位只有6年,会昌中兴于公元846年戛然而止。如果李炎在位时间长一点,再有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唐朝真有可能在李炎手里起死回生,重现盛世。
上图_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
总而言之,之治是经过大规模战争或政治动乱,王朝建立后的恢复时期。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社会生产力从战乱中初步恢复发展,朝廷初步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
盛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顶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裕。
而中兴是一个国家在中后期,从盛世步入衰世的自救行动,经过王朝中后期某些帝王的努力,国家国力和百姓生活从衰世中得以恢复。如果“中兴”国策能长期稳定的延续下去,帝国恢复盛世未尝不是可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