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影乐之声] 不把观众当傻子,这部印度神片有多难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把观众当傻子,这部印度神片有多难得

 王中中 新周刊 2024年12月01日 06:46
IMG_8408.JPG




















归根到底,《因果报应》依然是从男本位叙事出发的小人物复仇记,有关女性议题的探讨点到即止,强行拔高女性力量从来不是它讨论的范畴。导演对社会现状的剖析,或许正如乔蒂理发店的存在:13年过去了,这里的生活什么都没有改变。

作者 | 王中中
编辑 | L
题图 | 《因果报应》


要不怎么说世上还是好心人多,特别是热心网友。看场电影,都不忘发挥乐于助人精神,早早替陈思诚找好了下一部翻拍作品。


这部“陈思诚看了都想买版权”的电影,就是近日上映的印度年度悬疑片《因果报应》。


一个沉默寡言的理发师,却有着霸气的名字“玛哈拉贾”(意为伟大的国王)。他不惜大闹警察局高价悬赏70万卢比(约人民币6万元),只为寻回一个陈年破烂垃圾桶。贪腐成风的警察系统,血债累累的抢劫杀人犯服刑数年后即将出狱。于是,肉眼可见,和女儿相依为命的理发师的平静生活即将被打破,惊悚悬疑的氛围这不就拉满了。


IMG_8409.GIF
(图/《因果报应》)


截至目前,《因果报应》在豆瓣上已有近18万人打出8.7高分。这个垃圾桶引发的血案,绝对称得上是2024年度悬疑电影的代表作。国内最为熟知的印度男演员——“印度刘德华”阿米尔·汗,已经买下了该片翻拍版权。电影之外的最大悬疑,大概就是哪个翻拍版本会更快端上桌面。


早已熟知悬疑电影套路的观众,依然能对这部“印度神片”青眼相看,原因也很简单:终于,又一部愿意尊重观众智商的悬疑电影出现了。


IMG_8410.PNG

印度垃圾桶,反转再反转


粗看一眼《因果报应》大小影评,“反转”二字的出现频率,足以让普通人都犯上密集恐惧症。


IMG_8411.PNG

故事的开始,从一个垃圾桶说起。(图/《因果报应》)


配上“千万不要玩手机”“走神会错过很多细节”“一定不能被剧透”等各种buff叠满的温馨提示,热爱考试的年轻人有福了,进个电影院都能拥有像进考场似的紧张信念感,散场时还能喜提学霸体验卡——作为《因果报应》最大卖点的多重反转情节,大家都能稳稳拿满理解分。


再回味一下,仔细琢磨,似乎这也不是一部不能被剧透的电影,毕竟,可以说片名本身就是最大的剧透。


要解构《因果报应》的故事重点,其实只需十个字:非线性叙事+叙述性诡计。这些都是悬疑片的常见叙事手法。


术语看得犯困的网友,用更新颖的游戏方式给出了总结——《因果报应》,分明是一个巨型海龟汤。


海龟汤也叫“情景猜谜游戏”,由一名玩家担任出题者,讲述一个简短而匪夷所思的事件,其他玩家通过向出题者提问以缩小范围并找出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而出题者只能给出“是”“否”“与故事无关”三种回答。


IMG_8412-ezgif.com-optimize.gif

(图/《因果报应》)


游戏谜题本身并没有很强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 ... %9C%E8%B0%9C/_blank" data-linktype="2"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outline: 0px; 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webkit-user-drag: none; cursor: default; max-width: 100%;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 letter-spacing: 1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逻辑性注重在有限线索中推理事件的始末,还原故事全貌。思路如脱缰野马的网友火速给《因果报应》写好了“汤面”:


“我出生后就在一个三口之家生活,后来家里出了事,我也在事件中受了伤,后来被接到了另外一家生活,他们对我很好。有一天爸爸去报警,最后上个家庭的爸爸死了。请理清事情的真相。”


“我从监狱出来,知道自己家破人亡,于是在某一天去找告发我的人复仇。我到他家没找到他,最后我死了。请理清事情真相。”


《因果报应》和海龟汤游戏高度重叠,因为本质上它们讲的其实都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看完这场140分钟的电影,每个观众都可以用寥寥数语总结出整个故事脉络。


为了掩盖故事真相,电影开头频繁切换不同人物视角,看似毫无关联的几场碎片化情节,扰乱时空秩序感的同时,也制造出故事上的理解“留白”,电影前40分钟被多数人诟病的拖沓感也因此而来。而正当观众开始感到无聊时,《因果报应》便十分精准地切换叙事节奏,利用复杂叙事不断“反转”时间,将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能场景。


IMG_8413.PNG
(图/《因果报应》)


正如真相只有一个,《因果反转》也只运用了叙述性诡计这种推理小说常见写作手法。具体来说,就是作者通过叙述,主观介入故事,以叙述手法刻意诱导读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拢。


要骗,就要骗波大的,不能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贯穿影片始末的失踪垃圾桶,是男主角马哈拉贾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寻回的“家人”。从在罪犯的描述里“如少女肌肤般细嫩,让人忍不住破坏”,以及男主和女儿为它起的名字是“拉希米”(和南印度文化中最受敬仰的女神同名),垃圾桶真正的含义不言而喻。


在最后的谜底揭晓之前,熟练的悬疑片爱好者早就能从大量繁密的细节中推导出答案,但却依然能享受到观影趣味,享受被他人费尽心思“诈骗”的看重。


《因果报应》的好看如同一部“复仇的诱惑”,既然要欺骗观众,那就要贯彻到底。


IMG_8414.PNG
现实爽片,印度电影必杀技?


成为中国人认可的“印度神片”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了,甚至可以总结出及格分数线:豆瓣8分。


就拿近年来的热门印度电影来说,批判种姓制度的《杰伊·比姆》8.7分,“印度版《辩护人》”《宿敌》8.2分,开启了“误杀宇宙”的原版电影《误杀瞒天记》8.6分,上一部以多重反转为卖点的《调音师》也有8.2分。


IMG_8415.PNG

进入豆瓣电影top 250更是next level。(图/豆瓣截图


悬念越多、反转越多、情节越曲折、越出人意料……叙事越发复杂化的印度电影,走出了一条爆款电影套路:无反转,不爽片。


《因果报应》呈现的还有印度电影另一个潮流:复仇爽片。印度人有自己的指环王《巴霍巴利王》,也有自己的战狼《RRR》,更有致敬传奇美剧越狱的《狱卒》,都是在印度本土收获现象级票房的国民级别大电影。


国人认知中的印度电影都是宝莱坞出品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度具有较为完善的电影工业基础,以北部孟买的宝莱坞(Bollywood)领头,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考莱坞”(Kollywood)泰米尔语电影基地是印度第二大电影生产中心,安德拉邦有被称为“托莱坞”(Tollywood)的泰卢固语电影基地,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多语种电影工业体系。


IMG_8416.PNG

印度电影五巨头。(图/YouTube


《因果报应》就是考莱坞出品的泰米尔语电影,比起擅长爱情歌舞片的宝莱坞,考莱坞电影更青睐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带有社会现实意义的题材。还有另一个隐秘的特色是,主人公大部分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神力”。


正如《因果报应》的主人公虽然其貌不扬、社会地位低微,却天生神力,力大无穷到能够物理意义上以斩首的方式为女儿复仇。


充斥着暴力宣泄与酣畅复仇的印度式复仇,这种极致呈现除了带来“无脑爽感”之外,由于对应着印度的社会现实又显得异常合理,此处的暴力其实更接近于“处刑”,以牙还牙,拳拳到肉,不留余地地唤起屏幕外观众的情感共鸣。


IMG_8417.GIF

(图/《因果报应》)


电影后半段,警督三人甚至成为了马哈拉贾动用私刑的帮手,全力支持配合他对罪犯复仇。当代表着法治公正的警察也要为复仇让路,寻求法律不再重要,《因果报应》的颠覆价值注定抛弃了现实,只是单纯瞄准宣泄情绪的“剧情爽片”。


无论是天道轮回,还是因果报应,为什么要报应在无辜的女儿身上?无数影迷吐槽过的“因果说”,或许正是《因果报应》的核心议题,人们终究无法通过电影对社会现状自圆其说,更不能仅仅寄望于此来改变现实。


我们不能指望《因果报应》这样的电影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选择记住什么。


IMG_8418.PNG
印度的女儿


“我期待来这里见到世界上最可耻的人。”


“别以为你这么做是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我不会崩溃的,我会忘了这件事。”


IMG_8419.JPG

(图/《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流传最广的情节和台词,是结尾这段女儿对反派说的话。2024年6月,该片在印度本土上映。一个多月后,印度德里发生了一宗性质极其恶劣的强奸案。8月9日,印度加尔各答的女医生夜班期间在医院遭到轮奸和虐待致死。


愤怒的印度人民走上街头时,一部纪录片被重新关注。在这起惨剧发生之前,印度另一起臭名昭著的强奸案是2012年的德里公交车轮奸案。2012年12月16日,一名23岁的学生在公共汽车上遭到轮奸、殴打、折磨,两天后受害者因伤势过重去世。


2015年,BBC为此拍摄了纪录片《印度的女儿》,披露出案件背后更多骇人细节,该片至今在印度仍是禁片。《印度的女儿》导演组采访了罪犯众人,他们都给出了所谓的犯罪动机,“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责任更大”。


IMG_8420.JPG

(图/《印度的女儿》)


在《因果报应》中,女儿要求父亲把幕后真凶带到她面前,她要亲自问他为什么要对她做这种事情,她究竟做错了什么。女儿的名字和德里公交案的受害者一样,都是乔蒂。


电影中有一个小细节,13年后当玛哈拉贾成为老板拥有了自己的理发店,他的理发店正是以女儿的名字乔蒂命名。而店外的风景却和13年前别无二致,足以继续担当混淆观众视听的场景。


IMG_8421.PNG
(图/《印度的女儿》)


归根到底,《因果报应》依然是从男本位叙事出发的小人物复仇记,有关女性议题的探讨点到即止,强行拔高女性力量从来不是它讨论的范畴。导演对社会现状的剖析,或许正如乔蒂理发店的存在:


13年过去了,这里的生活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乔蒂们”依然存在。在印度语中,乔蒂是“光”的意思,更是“印度的女儿”。


IMG_8422.PNG
乔蒂是乔蒂,她是她,仅此而已。(图/《因果报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3 09:53 PM , Processed in 0.0347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