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2

[休闲时尚] 他在北京蜗居30㎡,却坐拥价值千万的奇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8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在北京蜗居30㎡,却坐拥价值千万的奇书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年09月24日 18:55

王骥,

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艺术家手作书收藏家。

17年来,他看过20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

斥巨资收藏了200多本,

却始终蜗居在在北京30㎡的小房子里。

2019年,他关掉自己的公司,

专门为这些书写起了“传记”;

次年末,出版了《书之极》,

旋即获得2020年“中国最美的书”奖项。

4年后的今日,

他又推出了《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

收录了50本艺术家手作书,

包括赵无极、藤田嗣治、达利、马蒂斯、达明·赫斯特……

堪称艺术家手作书的“百科全书”。

IMG_5773.GIF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部分内页
9月24日,
王骥的收藏展“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
在杭州X sign Space开幕。
展出了他收藏里70本精美、小众的艺术家手作书,
囊括《书之极》的24本
和《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的大部分收录。

开幕前几日,我们在布展现场见到了王骥。

编辑:陈幼然

责编:邓凯蕾
IMG_5774.JPG
75.jpg

王骥于北京家中,30㎡的家里堆满了书

肖全拍摄

王骥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个子很高,一头长发,看起来潇洒自在,讲气话来倒平静温和。他给我们看自己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视频,却和我们说,其实自己是个社恐,最快乐的事,就是在家里和那些不会说话的书相处。

2019年,王骥干脆关掉了自己公司,专心为这些美丽的书写起了“传记”。又找来视觉艺术家阎实、著名书籍设计师潘焰荣来拍摄图片和设计图书,终于在2020年完成了《书之极》的制作和出版。

IMG_5776.PNG

《书之极》中收录了24部“可翻阅的艺术品”

IMG_5777.PNG

IMG_5778.GIF

《书之极》中收录的部分艺术家手作书

IMG_5779.JPG

原价1280的《书之极》,如今在当当网售价16800,翻了十倍不止。在豆瓣也是打出9.9高分。

《书之极》里,王骥讲了他与24本艺术家手作书的故事。光是图片就拍了一个多月,图书打样也有十几稿,最后的成书纸张更来自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为“按照艺术家手作书的标准”呈现给读者“如亲眼所见般的效果”。

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艺术家手作书的出版物。书仅出版了1000本,很快卖空,好评如潮。媒体们纷至沓来,不仅想看看这些绝美的艺术家手作书,也对王骥这个“书痴”十分好奇。

IMG_5780.JPG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
图片致谢雅昌文化集团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部分内页

4年后,王骥终于带来了《书之极》的续篇——《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这次,他收录了50本艺术家手作书,还系统地阐释了艺术家手作书的前世今生、收藏重点、分类规则,以及如何去保护、欣赏它们。堪称艺术家手作书的“百科全书”。

王骥说,《书之极》代表了他自己的审美偏好,24本书都是他自己选的,文字也写得主观、感性。但这次,王骥想更深入、全面地去阐述艺术家手作书,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这时候就不能只考虑我个人的审美取向了,选书也更加慎重。描述这些书时,我尽量客观,把解读或欣赏的权利留给读者,让它们能对着画面产生思考。”

IMG_5782.JPG

王骥在家中挑选、研究艺术家手作书中

王伟拍摄
王骥和出版人张向东、潘焰荣、阎实,一起把所有收藏搬到了阎实的摄影工作室,四人把每本书都看了一遍,初筛60本,最终定下50本,最后一本本书在阎实工作室逐一拍摄。

83.jpg

IMG_5784.PNG

亨利·摩尔《哈姆雷特》

IMG_5785.PNG

IMG_5786.PNG

萨尔瓦多·达利《神曲》

如何选书,王骥有自己的规矩。首先,《书之极》里出现过的书,不会重复出现;其次,尽可能选择不同形态的艺术家手作书,让大家看到它们的不同面貌——有盒子的、木头的……很多可能都脱离了书的原本形态;最后,便是那些与王骥有着情感链接、有故事可聊的艺术家手作书。

在《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中,既收录了世人熟知的萨尔瓦多·达利的《神曲》、亨利·摩尔的《哈姆雷特》、赵无极的《足迹》《光芒》、藤田嗣治《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达明·赫斯特《雪盲:可卡因贸易的简要职业》……也有一些在艺术史留名,但在国内并不熟知的艺术家如Enrico Baj、Arnaldo Pomodoro的作品。

87.jpg

88.jpg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部分内页

图片致谢雅昌文化集团

IMG_5789.JPG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
图片致谢雅昌文化集团


如何将这些全世界美到极致的书,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王骥完全交由潘焰荣自己发挥,前后两年,才最终定稿。书籍选用意大利艺术纸、日本竹尾纸等六种纸张作为成书纸张,潘焰荣形容翻阅书时的感觉,“像瀑布一样,特别顺滑。我们希望读者翻阅它时,能有一种如抚摸丝绸般的柔软触感。”

90.jpg

91.jpg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插页

图片致谢雅昌文化集团

他也是在认识王骥以后,对艺术家手作书有所了解。在这本书里,每本手作书的文字内容将以插页的形式呈现——这也是潘焰荣从艺术家手作书里汲取的灵感,由于许多手作书有大量版画,艺术家为了防止作品与作品间互相摩擦产生伤害,页面间通常会有一张保护纸作为隔页。
“原本胶装很严谨的一本书,加进去轻薄的插页,突然就很松弛。翻阅起来,也多了些小乐趣。”
92.jpg

《奇迹之境》封面

选自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

图片致谢雅昌文化集团
封面,选择了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手作书的其中一件作品。一只拿着镊子的手,宛若一种预示——这本书,是王骥对艺术家手作书的一种剖析与解构,同时也强调着“手作”这一充满时间、匠心的概念。
整本书不论是结构还是内页的编排都充满节奏感,内页排版也简约而美,松弛有度,潘焰荣说:“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距离、大小,其实也会给读者一种情绪变化。做书的过程就像医生做解剖手术一般,剖析书中的每一处细节,并努力寻找一个合乎的叙事逻辑,构建起一个清晰的阅读框架。”
93.jpg

徐冰与王骥

时差岛拍摄
徐冰是国内最早做艺术家手作书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样书一出来,王骥就带着它去找了徐冰,徐冰看后三天就将前言写好发给他。

徐冰写道:“书在翻动时的快感,不仅来自每次翻动中所出现的惊喜,更细腻的分析,还来自于书页翻动时所感受到的与自然配合的快感,感受着人为的控制力与自然力小小的、既较劲又顺应的舒适……这快感加之对下页内容的期待;工艺的精彩绝伦;淡淡的书香加文青式的浪漫;艺术的小众品味……这一切混合起来,构成了艺术家书的魅力。”

IMG_5794.GIF

王骥在“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展览现场,2024

王骥总说,一本艺术家手作书就是一个展览。手指的捻动代替了页码的更替,页面的层叠代替了展厅连续的空间,读者可以沿着页面一页页翻阅,也可以跳跃在不同作品前,与之不同的是,艺术展属于大家,艺术家手作书却只属于翻阅者一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795.JPG
IMG_5796.GIF

97.jpg

98.jpg

“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展览现场,2024
X sign Space,杭州
这次《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同名展览,王骥从自己的众多收藏里,精心挑选了70本,包括《书之极》里收录的24本,还有《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里的大部分。

这批展台,也是策展人梅数植、潘焰荣专门为展览定制的,高度、大小,都经过精心考虑,只为了让观众能以更平等地目光去凝视、欣赏这些书籍。

IMG_5799.GIF

王骥在“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展览现场,2024
300平的空间里,可以一次性、密集地欣赏到那些来自全球最精美、最独特的艺术家手作书

我们跟着王骥边走边看,每本书,哪位艺术家、什么纸张、如何创作,收藏的过程,他如数家珍。

IMG_5800.GIF
1.jpg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博尔赫斯《七首撒克逊诗选》

1974年,制于意大利维罗纳
展厅入口,是王骥最喜欢的意大利艺术家阿尔纳多·波莫多罗和大文豪博尔赫斯合作的《七首撒克逊诗选》,这本书也被誉为博尔赫斯所有作品中最精美的呈现。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将这本艺术家手作书完全作为一件雕塑作品来对待,精雕细琢,天工造物。一个由原木、硬纸板和铜板制成的盒子将书体牢牢保护起来,铜板上是书中所出现符号的黄铜蚀刻画面。掀开盒盖之后,书的封面镶嵌了3块由阿尔纳多·波莫多罗制作的鎏金黄铜雕塑。
IMG_5802.PNG
3.jpg

赵无极《足迹》
IMG_5804.PNG
5.jpg

藤田嗣治《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

再往里走,一张展台上,放着来自东方艺术家的作品,常玉、赵无极、朱德群、萧勤、丁雄泉……这些上世纪初去欧洲留学、如今在艺术史上留名的中国艺术家,受西方版画发展影响,在他们整个创作生涯,都持续地创作艺术家手作书。

那个时期去欧洲留学的,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艺术家藤田嗣治。他的《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有他早期作品特有的浓厚日本美学,这件作品也被收录在《奇迹之境:艺术家手作书》中。

“这不仅是一本艺术家手作书,也是一份研究藤田嗣治的史料。”王骥说,收藏一本艺术家手作书,就像收藏了艺术家人生里的一段时光。你能通过艺术家手作书,看出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轨迹。
IMG_5806.PNG
7.jpg
IMG_5808.GIF
安琪拉·欧其宾迪《心迹》
1998年,制于意大利米兰
其中一个小小的木盒子,在一众书籍和纸张中,引起了我们注意。乍一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方正木盒,里面放着一卷褶皱的、棕色的纸,像是被水打湿过一般。

王骥说,这是他朋友,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安琪拉·欧其宾迪的作品,全世界只此一本。

9.jpg

安琪拉·欧其宾迪在西藏

上世纪80年代,她第一次去西藏,那时的西藏尚且落后,来自西方的安琪拉第一次看到了一个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都完全超出她认识的世界。安琪拉深受触动,于是买了一卷用于写经文的纸,在上面写下了她对世界、宇宙、还有人生的感悟,以及自己艺术里的小秘密。

她将这卷写满字的纸,卷成类似西藏转经轮的形状,又用胶把它固定在盒子内侧,于是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形态。

IMG_5810.GIF

从西藏回来后,安琪拉·欧其宾迪还创作了4件长达7米的卷轴作品《记忆之旅》。
最令王骥触动的,不仅是安琪拉的作品本身,更是她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你是把它作为一件艺术家手作书,保持它原有的形态去欣赏,还是拆开它,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一旦拆开,就无法完全复原。

“这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拆开后,满足了我的阅读欲望,却失去了艺术品的形态和书籍的阅读功能。”王骥觉得,艺术家手作书背后承载的思想,并不是那么单薄的,不仅仅是文字和画配合在一起带来的美那么简单。

11.jpg
拉蒙多·赛斯玛《到来》

1986年,制于意大利米兰

还有一件十分特别的作品,纯白的纸张上,没有任何文字、图片,凑近看,可以看到纸张的起伏。王骥和我们介绍,这是一本由盲文来书写的艺术家手作书,画面采用了浮雕质感的印刷形式,不过艺术家本人并非盲人。

这位艺术家试图以此探讨一个问题——非健全人类,是否也拥有欣赏艺术之美的权利?

IMG_5812.PNG

王骥曾做过一个实验,晚上在家时,他把屋子里灯全部关掉,在一个全黑的环境下去触碰、抚摸这个画面。却发现自己除了起伏不平,什么也感受不到。

“正常人在阅读时,其实会用到视觉和触觉,盲人阅读时,他是完全用触觉去感受的,这种感知能力不是我们闭上眼就可以拥有的。”王骥说,阅读其实本身是强视觉的,因此反而容易忽略了这个过程中的其他感受,譬如触觉、嗅觉、听觉。

IMG_5814.GIF
IMG_5815.GIF
每本书用纸不同、油墨不同、创作年代和保存年份不同,导致每本书的气味、手感是非常不一样的。“手指翻动书的触感,手指捻动页面沙沙作响的声音,它会把你带入一种很美的境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依旧坚持纸质阅读的意义,这些都是电子阅读不可替代的。”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快时代,快时代从不缺乏信息,反而是信息过载。快时代里,慢产品的需求是被弱化了的,艺术家手作书就是绝对的慢产品,慢到什么程度呢?有些艺术家几十年都没有创作完一本艺术家手作书。而且它也没有很大的市场,更多是满足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欲和表达欲。它承载了艺术家生命里的一段时光,阅读时,我好像在这段时光里,和艺术家共情、找到一种与他同行的感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816.JPG

IMG_5817.JPG

王骥于北京家中,王伟拍摄

王骥是70后,大学时,他学的是“电力系统与自动化”,只因为家人希望他学一个将来容易有铁饭碗的专业。但他却偏偏爱上了艺术,和很多国内外艺术家成为了好朋友。

IMG_5818.JPG


IMG_5819.PNG

王骥收藏的第一本艺术家手作书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玫瑰与天空之喜悦》
2007年,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个展览上,看到空间主义之父Lucio Fontana的作品前,陈列着一本书。究竟是怎样的书,会被并列摆在一幅上千万的作品前?

王骥当即和画廊主说,希望能看一下这本书。戴上白手套后,他一边翻阅,一边惊叹,“太美了!”书里的版画,也是他最爱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家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作品。

IMG_5820.PNG

IMG_5821.JPG

亨利·马蒂斯《阿波利奈尔》。阿波利奈尔是法国著名诗人,马蒂斯对他极为推崇,为了纪念英年早逝的阿波利奈尔,他联合诗人、艺术家鲁维耶共同创作了这本艺术家手作书。从1941年做出决定至1953年问世,亨利·马蒂斯一直疾病缠身,因此本书的发行非常不易。

IMG_5822.PNG

常玉《陶潜诗集》

IMG_5823.PNG

马克·夏加尔《热带雨季的信札》。书中的诗歌出自一位非洲诗人笔下,诗人和艺术家这种组合,是艺术家手作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搭配。
就这样,王骥重金收藏了第一本艺术家手作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17年,他一有空就在意大利的艺术书工坊、欧洲的珍稀旧书店和各种拍卖会上搜寻,斥巨资收藏了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包括常玉的《陶潜诗集》、赵无极的《亨利米修诗选》,还有亨利·马蒂斯的《阿波利奈尔》……几千欧元、几万欧元,是常见价格,最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也要几百欧元起。

这些艺术家手作书虽然以书为载体,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达利、安迪·沃霍尔、马克·夏加尔、井上有一……许多顶级的画家、摄影家、雕塑家,甚至是装置艺术家,都曾创作过他们的艺术家手作书。只不过这些可以被“阅读的艺术品”,在中国还鲜有人知。

IMG_5824.PNG

IMG_5825.PNG
IMG_5826.PNG

法布里西奥·布拉吉利《砖》。这本书有极强的伪装性,看上去就像是大百科全书里的一本,打开后会发现,书里真的是一块砖。王骥觉得这本书表达了艺术家对目前空洞乏味的出版物的一种反讽。而在更多“参观者”看来,这本书是绝佳的文艺青年防身利器。

有些书存世量很少。像法布里西奥·布拉吉利的《砖》,艺术家本来希望做50本,但是实际上只做了5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损毁了3本,最后只剩下2本。一本在王骥的手中,另外一本在米兰的图书馆里。

IMG_5827.JPG

IMG_5828.JPG

王骥于北京家中,王伟拍摄

有人说,一本书动辄十几万,肯定是土豪。

但这十几年,他不换车不换房,唯一不断购入的就是好书和好酒,至今蜗居在北京30平米的房子里,很多朋友不理解,王骥倒是十分坦然,“把一部分财产去换取精神食粮后,物质势必是要亏欠一点的。不过我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这些艺术之美给我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已经很精彩了。”

IMG_5829.JPG

王骥于北京家中,王伟拍摄

多数艺术家手作书未经装订,不少名家内页单独送拍,都可以获得不错的价格。但这些年,王骥从未出售过自己的收藏。每一本书翻阅时,他都能回想起来邂逅它的那一刻。
“这是非常美好、私人的记忆。我觉得艺术家手作书的收藏也像堂吉诃德一样,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过程。既然我收了这些美丽的书,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了解他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4 03:45 AM , Processed in 0.0450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