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人世间] 一个尝过留守滋味的00后女生,决定回大山支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6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尝过留守滋味的00后女生,决定回大山支教

 自PAI 自PAI 2024年07月26日 06:06

这是《自拍》第448个口述故事

陈睿2001年出生在贵州毕节。


在当地,“留守”是很多孩子童年的关键词。陈睿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去过父母打工的江苏读书,又在高中前回到老家。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份中切换的她,与贵州大山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2022年,在黑龙江读大学的陈睿,在看到“返家乡”支教活动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在贵州平塘县大塘镇的益童乐园度过了两个暑假。出发之前,站点的工作人员李静联系陈睿,告诉她条件艰苦。陈睿看到视频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想起曾经留守乡村的自己。“条件再艰苦,我也要去看一看,也算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她告诉李老师,“只要能洗澡我就去”。从家乡毕节出发,她倒了四趟车才到了益童乐园。


在益童乐园,陈睿与孩子们日日相伴,陪他们唱歌、跳舞、做手工,办环保时装秀,举行毕业晚会为他们送别。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陈睿对孩子们的境遇感同身受,她用行动支持和陪伴他们,和孩子们亦师亦友。在益童乐园支教的经历,就像是给曾经的自己一个拥抱,也让她更明确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她希望能回到家乡,陪伴更多留守的孩子快乐长大。


以下是她的自述。

爷爷奶奶照顾下长大的儿童

我叫陈睿,今年23岁,曾经是一名在爷爷奶照顾下长大的留守儿童。上大学后,我选择去贵州平塘县的益童乐园支教,陪伴很多父母同样不在身边的孩子们。孩子们的热情和爱让我更加确定了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治愈了童年的自己。

IMG_0273.PNG

读大学后,我关注了很多支教信息,益童乐园让我的心愿成为了现实。

我出生在贵州毕节的一个村庄,在记事之前,父母就外出务工了,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我是家里的长姐,还有三个弟弟妹妹。爷爷奶奶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他们都很宠我,生活上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爱,小时候我也并没有很强烈的“留守”感。

在老家,父母外出养家、留孩子和祖父母生活是很普遍的。当时交通和通信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记得父母工作很忙,过年都不怎么回家,除非我们生病,或者家里有其他重要的事。那时也没有智能手机,我和父母只能打电话联系,因为爷爷奶奶不方便出门,我假期也从没去过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他们。

IMG_0274.PNG

家乡毕节的风景。在毕节,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没有父母陪伴。

三年级之前,我都是在村小读的书,幸运的是学校离家里很近,走路只有几分钟的距离。学校虽然在村里,但也算是十里八乡比较好的学校,周围其他村的同学也会来这里读书。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外出务工,很多人都没有父母陪伴。学校里学生多、师资少,老师能给的关心也比较有限,在我记忆中,最重要的是三两好友彼此之间的陪伴,有一个朋友也是留守儿童。

读三年级时,爸妈把我和弟弟带到了江苏,我在那边一直读到了初二,才又回到老家。等我上高二时,父母也回家了,陪着我一直到上大学。

IMG_0275.PNG

和益童乐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

读大学之前,我就有回到家乡工作的想法,尤其是考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不想离家太远,教师也是我自己喜欢、又比较稳定的职业。大学报志愿时,爸爸希望我能有机会锻炼一下自己,可以独立出远门,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们一起选了黑龙江哈尔滨的学校,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身边也有朋友想来这边读大学,我们俩也可以彼此照应。

从哈尔滨回毕节,需要坐两天一夜的火车,要规划好提前买票。刚读大学时,我完全不懂这些,很多事第一反应都是寻求父母和家人的帮助,但在外读书这几年,我慢慢学会照顾自己,可以独立解决很多问题。从贵州到哈尔滨,最初我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东北的饮食相对清淡,烹饪方式也和贵州差别较大,我经常会想念家乡的菜肴。但在东北三年,我慢慢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里的吃食。生活在哈尔滨也给了我很多从未有过的体验,第一次感受到零下三十度的气温,第一次看到下雪,我特别兴奋。

6.jpg

去遥远的哈尔滨读书,让我有了很多新鲜的体验,也锻炼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只要能洗澡,我们就可以坚持”

上大学后,我经常会在网上刷到支教信息。我关注了支教相关的公众号,了解了一些志愿者老师招募的信息,尤其是去家乡贵州的志愿机会。


在抖音,我也刷到过很多支教视频。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大凉山支教的志愿者老师,他讲述了当地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孩子们想要上学的强烈愿望,但当地条件很艰苦,有些孩子的愿望不能被满足,我很受触动。我回想起以前看《变形计》,在云南偏远地区的小孩上学,也是要跋山涉水去学校。

IMG_0277.PNG

我在抖音上刷到的大凉山支教视频,让我产生了想去支教的想法。

我又想到了自己,虽然从小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不在身边,但至少生活和上学的条件远没有这么艰苦,我们的村子算是周围市集的中心,交通也算是便利。但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更对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感同身受,所以在大一看到“返家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时,我毫不犹豫地和朋友一起报了名。

我们出发之前,益童乐园的园长李静联系了我们,说条件比较艰苦,询问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准备。我之前就关注过益童乐园的抖音视频,对那边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其实已经比大凉山好多了,我是能接受的。我和朋友商量了一下,我们两个人都不想放弃,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去看一看,也算是一种人生的体验,于是就选择去了大塘。我对李老师说,只要能洗澡,我们就可以坚持。

益童乐园位于平塘县大塘镇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云上社区”,那里离天空近,风景很美,大家看到我们都非常热情。和我老家相比,交通是相对没那么便利,离镇上会比较远。我第一次到平塘,一共倒了四趟车——先从我家到高铁站,坐高铁到贵阳北站,从贵阳北到惠水县,再从惠水坐大巴到大塘镇。我们平时要去市区,打车也不太方便,主要靠大巴车出行。

IMG_0278.PNG

益童乐园所在的“云上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很整洁干净。

初到益童乐园,生活条件已经比我们想象中好很多了,也算不上艰苦。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帮我们提前收拾好了住宿,那边的房子也都是新建的,虽然有的还没装修,但看上去是很整洁的。

IMG_0279.PNG

虽然乐园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去镇上只能坐大巴,但风景很美。

我们刚到的那个傍晚,看到社区广场上有很多人在纳凉,就觉得很有生活的气息,有村民拉出了音响准备开始跳广场舞,还有一些小摊卖吃的。

IMG_0280.PNG

李老师和益童乐园的孩子们去从江县学摄影。我在广场上帮他们拍了照。

益童乐园平日里就只有李老师一个人,暑期有我们两三个志愿者,一般开放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有四十个左右的孩子过来,最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也就三四岁。这些孩子们基本上都住在云上社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因为我也有弟弟妹妹,和他们一见面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非常热情,一见面就抱住我们,还帮我们拉行李箱,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们就住在楼上,周末也有些孩子会来找我们玩,偶尔我们周末也会开门。

“云上”的珍贵童年

我们去益童乐园支教时正值暑假,乐园的活动会尽量兼顾孩子们的学习和娱乐。早上一般是以辅导孩子们的作业为主,因为父母不在家,很多爷爷奶奶也不识字,没办法辅导作业。每天,我们会先组织孩子们一起晨练,然后辅导他们做作业。

但乐园还是一个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校外空间,孩子们也不能坐太久,所以下午一般就是组织一些兴趣活动,比如跳舞、绘画、做手工等兴趣活动,或者让他们自由活动,使用乐园里的设施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IMG_0281.PNG

志愿者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很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家里没条件支持,益童乐园给他们提供了设施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新的东西,培养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球类的运动,还有做手工、绘画,我们也会教他们简单的烹饪方法。

平时我们开展活动,都是以孩子们的兴趣和意愿为主,他们想做什么,如果我们觉得实际可行,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比如之前李老师带他们一起做过巧克力,还开展过一次“我是小老师”的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孩子们也很喜欢摄影,我们提供器材,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技巧,他们再以自己的视角去创造别出心裁的作品。这些有创意、但他们平时生活中可能比较难接触到的东西,是孩子们最珍贵的经历。

IMG_0282.PNG

益童乐园提供了设施和陪伴,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爱好。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他们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我小时候的暑假都是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写完了作业,大家会约着一起去爬山,更多都是在大山和小河里自然生长,没有机会享受现在孩子们在益童乐园里接触到的东西。

我觉得正因为是这样,虽然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仍然很热情开朗,不会给人自卑或者封闭的感觉,在乐园的集体活动确实会锻炼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如志愿者和媒体,他们都可以应对自如。这也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东西。

IMG_0283.PNG

益童乐园给孩子们提供了家庭里缺失的资源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在益童乐园,有公用的平板电脑,孩子们会自己去抖音上学舞蹈,自己排练;或者学手工教程,创作自己的手工作品。他们自学的能力很强,舞蹈、手工都做得有模有样。

有一次,孩子们向我表演自己排练的舞蹈,我觉得跳的很好,就拍下来发到了抖音上。最初只是想和我的家人、朋友们分享,但孩子特别开心,之后他们跳舞,就主动让我拍视频发抖音。他们都很愿意展示自己,也很开心会有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舞蹈。

IMG_0284.PNG

快乐可爱的小朋友们。

为我送别,孩子们准备了星星折纸和手写信

因为和孩子们一样有过留守的经历,我更能对他们感同身受,触碰到他们内心的柔软。在日常生活中,我能感觉到孩子们虽然很开朗,但有时也会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而难过。这样的瞬间,我更加能体会到他们的脆弱和真诚,也会一直用我的行动去陪伴和安慰他们。

有很多孩子和我们的感情都很好,在想父母的时候偷偷哭,我看到了就会安慰他们;知道我们的支教快结束了,孩子们频繁地找我们玩,依依不舍地不愿意回家。

IMG_0285.PNG

留守儿童的经历,让我能更加设身处地。

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还是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缺少陪伴,但和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相比,变化还是挺明显的。越来越多的父母会选择留在老家,只有一些经济条件实在不好的家庭才会一起外出务工。现在通讯和交通也更发达,可以打视频电话,父母在寒暑假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回家的次数也更频繁。相比以前的留守儿童,现在的孩子和父母联系更紧密。

益童乐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陪伴的缺失。尤其是像李老师这样的角色,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就像妈妈一样陪伴着孩子们,大家对她的感情都非常深。

支教的两个暑假,我也会去孩子们的家里家访,了解更多他们的家庭情况。有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家里甚至都没钱装修,家具也很简易。虽然生活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孩子们还是很乐观和坚强。

IMG_0286.PNG

我和其他志愿者老师去孩子家里家访的路上。

和孩子们的相处,也给了我很多治愈和感动的瞬间。比如说和他们一起做手工戒指,我只是在旁边辅助,一下课,马上有好几个孩子跑过来,要把他们做的戒指送给我,我当时觉得很意外,但其实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孩子们一直都很暖心,会很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我们支教结束要走之前,李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准备了星星折纸,装在一个纸盒里,里面装满了我们的照片,还有孩子们的手写信。后来我们才知道,孩子们平时偷偷背着我们准备礼物,前一天晚上还在李老师家里写信。

IMG_0287.PNG

在我支教结束之前,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手写信。

益童乐园就像是孩子们共同的家。他们小学毕业后,很多都会去更远的地方读中学。乐园每年都会有几个六年级的孩子,在他们小学毕业时,我们会给他们办一场毕业晚会,庆祝他们从益童乐园毕业了。晚会全程由孩子们自己筹划,我们起到辅助作用,他们会排练唱歌、跳舞,在过去的两年里,还加入了环保时装秀的环节。

IMG_0288.PNG

在益童乐园毕业晚会上,孩子们表演的环保时装秀。

这些动人的记忆对我来说也格外珍贵。第一次支教结束后,我们该离开了,很多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愿回家,一直陪着我们等车,等到车来了,才意识到我们真的要走了,就突然拉着我们的行李箱,抱着我们不让走。离开之后,有很多孩子还会经常联系我,我也时常看李老师发在“云上的小孩”抖音号的视频,很想念孩子们,所以我大二暑假又回去继续参加了支教。

IMG_0289.PNG

支教结束送我们离开那天,很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不愿意回家。

今年暑假前,我收到了孩子们“毕业晚会”的邀请。趁这个机会,我又回到了大塘镇,第三次见到了益童乐园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为晚会筹备、排练,还上台担任了主持。

IMG_0290.PNG

又回到益童乐园,我感觉像“回家”一样熟悉和亲切。

这两次支教的经历,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做老师,不仅是要教授知识,也要像家人、朋友一样陪伴孩子们,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师生关系,也并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与孩子们双向的交流互动,更多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毕业之后,我还是希望能回到家乡,希望能有机会作为师友陪伴孩子们成长,在益童乐园和孩子们相处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由陈睿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陈 睿 | 口述

高 栅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48个口述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7-27 06:51 AM , Processed in 0.0296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