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面食] 山西刀削面成名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8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刀削面成名史

 无厘头小玮 三联美食 2024-06-18 08:53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0.jpg

『喜晋道面馆把肉末刀削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精细,让街头小吃呈现出了高雅的效果。(于楚众 摄)』


作者|吴丽玮


很多人都说山西的面食有名,但论面条种类的全国知名度和流行性来说,仿佛又比不上陕西,这让山西人特别捶胸顿足,也唯有刀削面还能为山西人挽回一些面子。


刀削面说起来,又会被打上“大同”的标签,这让做过大同饮食历史研究的贺峰觉得非常自豪,“至少在200年前,我没有在任何大同的资料中找到有关于刀削面的记载。而且刀削面一定不是大同起源,因为雁北本就不是小麦产区,它一定是从晋中或者晋南地区传过来的。但是大同人就有种能力,一棵小苗,挪到了这里,就会变得枝繁叶茂”。


贺峰能找到的关于刀削面的最早记录来自清朝人薛宝辰的《素食说略》,里面写道:“面和硬,需多揉,愈揉愈佳。作大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卤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家传三代的厨师赵富平从小生活在大同古城的宅院里,从小听到的看到的、所知晓的大同饮食老掌故特别多。他回忆道,60年代,大同的刀削面做法仍跟薛宝辰的记录极为相似。在鼓楼斜角有家面馆,里面一位姓杨的削面师傅特别出彩,光是形象上,就特别体现旧社会老厨师的职业精神。“老汉八字胡,高个子,可精干了。”赵富平回忆道,这位被顾客称作“杨胡子”的师傅干净得要命,工作时连鞋上都罩着白布护罩。他的形象好,技术更好,削面一流,卤也烧得地道,而他的削面手法很像《素食说略》“做大块置掌中”,是把面团捧在手中来削,极为考验技术。

1.gif

电视节目《飞刀问面》


不过贺峰并不认为这能证明大同当时已成为山西刀削面的代表。“从大同的面馆数量上就可作为参考,大概在80年代中后期,大同市面上才接连出现了许多刀削面品牌,像‘二板’‘老柴’‘东关’‘七中’和‘东方’等,这些店的成功,才算是让刀削面在本地站稳了脚。”这几家店分别在不同方面对刀削面进行了革新,让它变得越来越完善并且有效率。


二板刀削面的老板二板是从国营餐厅里出来的,做得一手好五花肉臊,用贺峰的话说,“糯烂得如吸食骨髓,让人看着眼馋。大块大块的肉,好像完全是用火煮化了一样,不见半点刀斧痕迹,明明是一坨子肥肉,也吃不出一点肥腻来”。另一家老柴刀削面最大的特色也是臊子,是用细肉煸炒慢炖出来的,柜台上还陈列着卤鸡蛋、豆腐干、小烧肉、大丸子、鸡腿和红卤猪手作为“面搭档”,这样一下子又丰富了刀削面的形式。


东关削面王则在另外两个方面推动了大同刀削面的发展。首先是对削面技术的改良。传统的手握面团、片刀斜切的方法技术难度大,东关削面王在90年代研制出了勾刃削面刀,在原本的片刀头上多出一个钩子来,慢慢又根据钩头的形状,细分出方刃、圆刃、三棱刃等不同的勾刀。这种新式工具大大降低了制作的难度,只要会削土豆,人人可做削面。使用勾刀还能提高制作的效率,因为面条可以勾得很长,于是大同的面馆里,削面师傅从手掌之间握面团,转变成了六七十厘米长的细木板直接扛在肩,削几排子下去,就能捞起几大碗来。此外,东关削面王还把削面过程做成了明档的展示,几个精壮的师傅围着两口一米半直径的大锅轮流削面,吸引了很多顾客前来。这家店因为生意太好,不但被很多外地媒体报道,还代表了山西去参加过全国烹饪大赛,展示削面特技,于是大同刀削面的名气就被大大地打响了。

2.jpg

图 / 视觉中国


不过这种在30年前引领风潮的削面文化,并不是当下人们所期待的。如果削面师傅不再需要独门的技艺,那还不如直接让机器人去削。只是当下还能坚持用最原始的片刀削面的大同饭店已非常稀少了,花园大饭店在坚持,还有一家名叫喜晋道,是一家追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的高端面馆。


喜晋道的主厨高岩向我们展示了他多年磨炼出的技术。他最早在大同宾馆当学徒,后来去了曾经红极一时的永和红旗美食城,一直都在研习削面手艺,如今在店里带徒弟,也要求至少训练两年才能出师,“片刀得自己找到自己舒服的刃,也就是削面的角度和手法,这个过程只能靠自己”。


削面的面团在山西各种面食里属于软硬较为适中的一种,50斤的面,大概需要23斤的水。喜晋道厨师削出的面长度在20~25厘米之间,“不要长,筷子夹在中间能一口吃进去最好”。高岩说,面条的长度短,架在肩上的面团尺寸也小,50斤面能分出15个面团来,一定是现揉现削的面才好吃。


片刀是一个圆弧形的不锈钢片。削面时,刀片弧形朝上,夹在手的虎口中间,刀片仅在距离上侧边缘大约五分之一处与面团接触,在表面形成一个细小的角度,从上到下,稳稳地用力削下,直接推进锅里。随着面条簌簌落下,片刀在面团表面不断推过所形成的小线条被一遍又一遍抹去,又重新刻写。“片刀削出来更顺滑,是两头扁中间宽的柳叶状,而勾刀削出来有棱角,形状更接近于筷子。从口感上来说,勾刀削面也比片刀削面更硬一些。”高岩说道。削面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在快速削面的情况下保持面条形状的一致,只有形状均匀才能防止面条在锅内粘连。“我们的面条中央厚度都保持在2毫米左右,大概20秒内要削完一碗,是3两左右生面粉的量,煮熟后是7两半,再加上浇头,一碗应该是1斤左右的量。”高岩说,尽管面条凭的是削面师傅的经验,但无论面还是浇头,最后都要统一上秤称量,这是制作一碗高端面的基础。


喜晋道的招牌是传统的肉末浇头面。最嫩的前扒肉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各占一半,肉末肥瘦分开,先把肥肉煸出油,再下瘦肉炒至变色,佐料里最关键的是陈醋的使用,“陈醋下得太早只能去腥,下得太晚只能增香,所以下醋的时机很重要,肉一变色就马上下,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炒好的肉末还要再焖一会儿才能达到最满意状态,“要达到肉块能看得见,但吃起来一下就融化的程度”。

3.jpg

▲山西,做刀削面共有3种工具,这只是其中之一(张雷 摄)


从最后的成品来看,无论是碗与托盘的样式,还是一叠叠小菜的组合,都颇有点日式风格,但从刀削面本身来说,却是要固守着老味道。片刀削面更容易挂汁,一碗热腾腾的面呼啦啦吃完,要像老大同吃主一样,把面汤浇进碗里,连卤子汤底一块喝净。除此之外,别忘了在吃面时就几口旁边配着的小菜,一烫一凉,一淡一咸,老大同人吃刀削面,绝对不能没有它。


大同土话里,这样的小菜叫“烂腌菜”,是大同人家家户户在入冬前都要制作好的。烂腌菜最常用的是苤蓝,本地人又叫它松根,深秋的时候开始准备,拿大菜刀砍掉硬硬的皮,再在圆咕隆咚的中间剜一个大坑,放入用酱油、八角和花椒等熬好的腌料,搁在干净的通风处勤着翻腾揉搓几天,直至阴干腌透了,再收进缸里储存,等要吃的时候,用井水泡软发开再切。可以切丁、切片,或者切丝,味道都好,加点麻油一拌,或者呛一下会更好吃。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6/7期)


END
   本文作:吴丽玮
   微信排版:布雷克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7-27 11:12 AM , Processed in 0.0319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