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哲史艺丛] 穿越回唐朝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卷子有信心考中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8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回唐朝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卷子有信心考中吗?

 大梁如姬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08 04:55 


3.png

本 文 约 5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分 钟

科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中神圣的制度,这一制度可以满足在儒家教育洗礼下的士人完成“学而优则仕”和“修齐治平”的最高理想。硬币的另一面,科举也是皇帝的创举,把具有思考能力的人都笼络进朝廷,框定在大家熟知的权力的游戏里,实现“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目的。

4.jpg
科举考试模拟画面。来源/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朝廷要选人当官,而读书人想当官,科举就是连接他们的主要途径。

王冕有诗句说: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可见,这是朝廷、士人、百姓三赢的好事。但是,科举真的能帮助寒门出生的人改变命运吗?唐朝科举怎么考?标准又是什么?实际上,唐朝近300年,支撑政府运转的官僚队伍,是由科举与其他辅助手段综合选拔的结果。

大唐有两个“人力资源部”


电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少年郎意气风发,状元及第,朝见天子,即刻封官,少年从此成为了朝廷的官员。他跨高头大马,在京师的街道上,左右两边是开道的小吏和仪仗队,威风无比。这其实是宋朝或以后的科举成功场面,在宋朝,一旦你登科及第,就可以马上授予官职。但唐朝可比这复杂多了……

5.jpg
电视剧中的状元及第场面。来源/电视剧《剑侠》截图

唐朝的举子科场及第以后,只是取得了授官的资格,想要得到官衔,还得再经过另一场考试的重重筛选。也就是说,大唐的“人力资源部”,开设了好几个分部——科举在开元二十五年后是由礼部主持的,科举及第以后的考试,是吏部主持的。

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呢?这是唐朝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也是他们在科举考场百态中总结出来的教训。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个叫李昂的大才子通过科举状元及第,成功进入了官场。他被分配的官职是吏部考功员外郎,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就是主持科举。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昂得到任务,被任命为这年的主考官。由状元主持科举,一是榜样的力量足够镇服其他考生,二是状元的才华也足以评判其他考生的水平。这个设定,可以说挺好了。

但是,这年的科举考试,还是出问题了。李昂是个性情耿直的人,被赋予重任后,他一门心思要为朝廷选拔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所以,他决定要整一整考场的不良风气。

当时有哪些风气呢?最主要的是请托现象。当时,大多数能读得起书的人,家里多少还是有些文化底子的。所以,唐朝的考场里,许多考生是朝中大人物的关系户。这样一来,一旦你成为主考官以后,必然迎来了一次狂风扑面的麻烦——大人物会以各种原因施加压力,干涉考试的结果。

这种风气,在李昂的时代也是蔚然成风。为了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判断,李昂找到考生们进行了一番教育,意思是,让大家都别搞那么多花样,安心考试。大家听了训诫,心里很忐忑。但很快,就轮到李昂自己忐忑了——下班回家后,李昂老丈人跑来谈话,中心思想是这次的考生里有个叫李权的人,是自己的老邻居,希望特别关照一下。

性情耿直李昂不仅没有照做,反而回到贡院再次召大家谈话,特别点名批评了李权。李权很莫名,因为自己一直安心学习,这一定是家里人暗中嘱托的,赶紧撇清关系。可李昂怒气未消,决定继续整一整李权,给大家一个教训。他拿出李权的作品,仔细找茬,还把大伙儿都叫来围观,李权当场“社死”。

来而不往非礼也,破罐破摔的李权决定要和主考官“死磕”一次,也就是唐朝科场著名的“二李争讼”:李权也找到李昂以前的作品,仔细找纰漏。巧的是,李昂以前还真写了一首诗,让李权抓住了把柄。这首诗中,有一句借用了上古隐士许由的典故——当初,尧帝年纪大了,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听了很不乐意,还跑去河边洗洗耳朵,感觉刚才那话让耳朵受到了伤害。李昂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心态也很躺平,可李权抓住这句话,质问李昂:明皇陛下老了吗?他说要把天下让给你了吗?

6.jpg
影视剧中的贡院和考官。来源/电视剧《绝代双骄》截图

这一顶巨型大帽子扣下来,李昂哪里顶得住。俩人的矛盾白热化,终于捅到宰相面前。李权被下了狱,李昂虽然免于处罚,但朝廷自此改了一个规制:主持科举的吏部考功员外郎官职太小,压不住那么多士人。于是改由礼部管科举。

由此,唐朝廷的这个“人力资源部”分属于礼部和吏部两个部门。礼部选出的考生只是相当于拿到入场券,吏部则考的是当官的具体细则,通过所有考试,才可以被授予官职——很严谨了。

除了每年正常举行的科举,唐朝还有一种由皇帝下诏开设的制举,这是为选拔专门的人才设的。制举的时间不定,内容不定,由皇帝出题。即使进士及第已经当了官的人,也能再参加这种制科。有点今天双博士的意思,主要是给自己贴金。

名目繁多的考试都考什么?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很想知道,他们的考试都考哪些内容?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去参加科举,能中榜吗?想要得到答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他们都考些啥。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是很多的,总共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史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科目,每个科目的考题都不一样。秀才科最难考,所以在贞观以后,基本没人报名,也就自动废止了。明法、书、算都比较专业,算是技术专业,不被大家重视。闹到最后,就剩下明经和进士两科报考的人最多。

唐朝知识分子圈又有一句经验之谈:“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三十岁考上明经都很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科都算年轻的。这也不算夸张,那位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就是在慈母一年又一年的手中线下,于46岁才进士及第。

7.png

《孟郊诗》扇页,董其昌书。来源/故宫博物院


明经科容易,也是事实,比如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大才子元稹,15岁就考上了明经科。这么看来,如果我们穿越到唐朝,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明经科去混个官当当呢?

诚实地说,还是有点难。我们来看看这两科到底考些什么内容。

无论是进士科还是明经科,他们的考试都分为三场,明经科的第一场考试内容为“帖经”。所谓“帖经,”按《通典·选举三》记载:

“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

其实就是现在的填空题,写一半,留一部分给你填,考记忆力的。所考经文,也都是是古代儒家的经典,有大经《礼记》或《左传》,还有《孝经》《论语》《尔雅》等。大经是二选一考其中一部,其他的几本则全部要考。每部经书考十条内容,要答对五条以上才算通过。

8.jpg
《礼记集注》 元陈皓编,明初,开始规定《礼记》用陈皓注释的本子。来源/故宫博物院

这么说还是有点官方和抽象,我们具体实测一下,从《左传》里出两道题:

公将战,曹刿请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曹刿论战》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悔之。节选《郑伯克段于鄢》

后面由你填空,你能填得对吗?

如果连第一关的这种基础题都脑袋一片空白,那么,科举这条路对你恐怕就是“前方塌方,请及时调头”。

明经科的第二场考试叫“墨义”,简单说,就是让你口头解释经典句子的意思。十条能答对六条,就算通过。如果连《论语》中简单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翻译不对,就别出来混了。

以上两场,还算是明经科里最简单的,第三场考试,就不是靠记忆力,而是需要真才实学,要考对朝政和天下局势的认识了。这个考试叫“答时务策”,总共有三道题。所谓时务,要看当时天下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比方说,房价居高不下怎么整?安史之乱以后,怎么恢复天下秩序?等等。答时务策是科考里最务实的一项,能选出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增加大唐的实干型人才。这种问题,不是日常积极关心天下民心大计的是人,是很难说出什么解决之道的。

看了明经科这三场考试,有没有把你劝退?明经科都这么难了,进士科岂不是更让人绝望?

9.jpg

风字形陶砚,唐,此造型为唐代流行砚式。来源/故宫博物院


进士科的第一项考试也要帖经。毕竟,中国古代的官学一直是儒学,儒家的经典,教人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一大背景不能忘。所以进士科也要贴一部大经,另外再加一部《尔雅》。

进士科第二场就没那么简单了,要写文章和诗赋。注意,是文章、诗和赋各一篇。诗是唐朝人最擅长的,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这三篇,都是命题作文,由主考官设定一个主题,考生们需要根据主题进行创作,诗需要押什么韵,都有明确限定。

到这儿,赋还没上场为难人呢。赋是比诗更难写的文体,给你一个天花板级的参考,屈原的《离骚》,就是著名的“赋”。你能写得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吗?到后面,赋的写作规范更多,变成了四六骈文,各种辞藻和工整的对仗,我们就是搜肠刮肚,也不一定写得出来一句佳句。试想一下,如果你参加科举,遇到写《滕王阁序》的王勃,一看他写过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否想遁走?

10.jpg
权之书唐人洞庭张乐赋横轴。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如果有人自信满满,认为诗词歌赋都难不倒自己,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策论了。进士科的策论要考五条,明经科虽然也考策论,但他们不算专业的,只要回答得“粗通文理”就可以被录取。而进士科就不一样了,比如,如果考唐代关中粮食运输困难怎么解决?你不回答出个逻辑清晰的具体解决方案,实在很难实现蟾宫折桂。

如果你着实是个大才,闯过了前面的重重难关,获得了进士及第的荣誉,也才算是拿到吏部考试的“入场券”,吏部考试又考哪些呢?

“身、言、书、判”四个方面。身,就是看长相和外形,著名花间派词人温庭筠怎么也考不上,很可能跟他长得能吓哭小孩有关;言要看言谈举止,回答问题时,大唐官话讲得是否标准等等;书就是书法,当时用毛笔写字,只要是文学出身,就没有不是写得一手好字的。所以,中国古代官场才出了那么多被后代誉为的书法家的人;判是判案子,要会写案情的经过,案件的结论等。所以,别以为通过了科举,吏部就是走个过场,被我们现在称为“千古文章”大家的韩愈,就曾三次被吏部筛选下来。

11.jpg

宋克章草书进学解卷,明。《进学解》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作。来源/故宫博物院


过了吏部的考试之后,那些进士及第的人才能拿到具体的官职。因为进士科比明经科更难考,所以,在授官的时候,进士及第的人通常起点要高一点,算是当时的“学历鄙视链”。元稹因为是以明经进入官场的,据说还因此被诗鬼李贺鄙视过。

这么看下来,唐朝的科举制似乎很完备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唐朝科举的巨大弊端


在唐朝除了科举,还有一些其他的当官途径,比如,通过门荫和荐举。门荫,就是祖上或父辈阔过,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所以,他的子孙也可以进入仕途。别小看这一点,如果你以为祖上阔过的家族,后代肯定是纨绔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代是宗族社会,一个大家族里,不仅十分重视家族子弟的学识培养,在道德品行方面,也有着严格要求。著名的《颜氏家训》就是典型例子。这些大家族都有着主体的核心价值观,都希望能培养经世济民的人才,为家族争光,为国家蜡炬成灰。比如著名的实干型宰相李德裕,就从没参加过科举,他是以门荫进入官场的——他爸爸李吉甫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他爷爷李栖筠是唐代宗时的御史大夫。

此外还有一种荐举。荐举的历史悠久,通过有名气和德望的人推荐,选拔人才。这是一种信任游戏,如果你信任某人的人品和眼光,他所推崇的人,自然也会高看一眼。比如,你信任李白,那么李白说孟浩然很了不起,自然,孟浩然也就进入了你心中。然而,荐举的弊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一来,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很多时候只是这个人愿意让你看到的一面;二来,因为荐举消耗的是面子,在人情社会的古代,这种熟人和面子的维护,就大大阻碍了正确的判断。

更为严重的是,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其实也是荐举成风的。这就大大干涉了科举的公平和公正性了。

在整个唐朝,因为荐举才走进仕途的大名人,十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前面说的韩愈请兵部侍郎陆贽举荐,才进士及第;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也是通过好友令狐绹在主考官面前提了三次名字,才考上进士;再看杜牧,他是因为一篇著名的《阿房宫赋》,被古道热肠的太学博士吴武陵强行荐举给了主考官。

12.jpg
韩愈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这样充斥着不正之风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寒门子弟和毫无人脉关系的人的仕途之路。比如王维和李商隐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很可能一生都无法进士及第。在这种考场风气下,被掩埋和隐藏的,只能是更多不知名的王和李商隐。

除了个人关系,唐朝的科考,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进士科的考试中,作赋的环节,举子们大部分只是写点歌功颂德的句子,长此以往,判卷的老师审美疲劳,敷衍了事。柳宗元发现这种情况:“读不能十一。”改卷子的时候,主考官读了不到十分之一,根本没有仔细阅卷,这也容易导致遗漏人才。

比如有个叫李程的考生,他参加科举的题目是《日五色赋》。以他的才华,进士及第不在话下,却名落孙山。他遇到了一位喜欢奖励后进的人,名叫杨于陵。杨于陵手抄了一份李程的考卷,主动去找这一届主管考吕渭,让他当场阅读,当场批改。吕渭看完以后忍不住称赞,确实不错。于是杨于陵顺势问,如果考场上有这张卷子你怎么办?最终,吕渭重新找到卷子,一一核对,果然发现了李程的答卷,这才重新改判,将李程录取。

所以,唐朝每年参加科考的人数不在少数,但录取率却极低,这里面,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成为了关系户和阅卷老师粗心的炮灰呢?“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别人及第热闹,一日看尽长安花,他们只能偷偷地摸一摸男儿泪,挥一挥衣袖,继续在科场里消耗半生。

黑色幽默的是,到了唐末,一位在考场多次失利的考生,一怒之下写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句,之后,对朝廷失望至极的黄巢,造反了……唐朝也由此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大梁如姬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李栋 张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3 12:00 AM , Processed in 0.0390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