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解析2023年取得正回报的量化私募投资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析2023年取得正回报的量化私募投资模式

 康国亮 巴伦周刊 2024-02-01 07:01 

量化策略的盈利根源在于寻找各个维度上的定价错误,利用定价错误来获取收益。

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三大指数继2022年后再次集体回调,市场赚钱效应稀薄,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样面临较大压力。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业绩展示的85家百亿私募管理人2023年整体收益为-0.77%。
行业整体承压下,不同策略的表现分化也十分明显,去年一度引发热议的量化私募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据统计,有业绩展示的32家百亿量化私募2023年度整体收益为6.43%,其中31家实现正收益,占比为96.88%,主观百亿私募同期表现欠佳,有业绩展示的41家主观百亿私募2023年度整体收益为-3.26%,其中1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为34.15%。在31家实现正收益的百亿量化私募中,有6家收益超过了10%,11家收益介于5%-10%之间,14家收益介于0-5%之间,最高收益达到19.64%。
近几年量化投资业绩整体表现为牛市跟涨、熊市抗跌。数据显示,百亿量化私募年度平均收益2020年牛市为34%,2021年震荡市为20%,2022年熊市略微下跌-0.09%,2023年则再次取得6.43%的正收益。
这样的业绩也吸引了不少资金关注,国内量化阵营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量化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4000亿元,到2022年末量化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1.5万亿元,在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中占比为25%左右。
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量化私募2023年业绩为何再次整体亮眼?
量化策略能够在2023年行情中取得较好收益的重要原因是量化行业自身发展以及策略持续迭代的特点。管理规模和投研能力近年来一直稳居行业头部的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在接受《巴伦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首先是整个国内量化行业在中国市场已经深耕十多年,在策略迭代、算力升级、人才团队、软硬件投入及各方面细节持续优化和加强,尤其是管理人对于市场的理解深度以及长期坚持的投资实践,这些都对于量化策略业绩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其次,量化投资基于归纳逻辑、通过数理模型对市场进行预测,侧重于对阿尔法超额收益的追求;换言之就是在分散持仓基础上更加注重选股能力。从市场维度来看,当前较受市场欢迎的量化指数增强及量化多头策略更好地覆盖了数量庞大的中小盘股,特别是当中小盘股的贝塔表现更好时,差异性就表现地更加显著。
在描述量化与主观策略的本质区别时,马志宇进一步表示,量化投资和传统投资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形成深刻认知后,再转化成投资决策。主观和量化对市场价值发现的根本作用没有差别,对科技与金融工具的属性认知不存在根本区别;但两者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对科技与金融工具的使用不同。
在马志宇看来,主观投资的优势在于分析股票价值的深度方面,基金经理一般使用演绎法,对政策、行业及公司等基本面信息进行分析,其特点在于对个股和行业更加深入的推演判断。量化投资的优势则在于分析股票的速度和广度。量化投资是由计算机进行投资决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全市场5000多只股票进行分析归纳,在速度和广度上,量化投资比人脑更具感知优势。量化更多是“以量取胜”,追求通过“大数定律”获取回报。
马志宇强调,无论主观或者量化、机构还是个人,对于当今AI、强化学习等金融科技及算法逻辑的学习和使用,大家都在不断迭代,在投研、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在持续投入。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发展,主观和量化都为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配置选择。
量化投资主要通过做多市场盈利
量化投资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围绕量化投资依然有着不小的争议,去年8月份市场大跌时,量化投资一度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一些人认为量化是砸盘主力,对市场行情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以此出现对量化投资口诛笔伐的现象,对量化投资进行“妖魔化”。
量化投资对于市场生态来说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位市场专业人士曾表示,量化策略的盈利根源在于寻找各个维度上的定价错误,利用定价错误来获取收益,这类似于一种套利,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效,定价也会越来越趋向于本身的内在价值,从宏观上来看,这是一件好事,降低了市场的波动率,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与海外量化投资以绝对收益产品为主不同,国内量化私募产品的主流策略过去几年经历了由中性(类固收)策略到指数增强策略,再到量化选股策略的发展过程,目前指数增强策略和量化选股策略是各家量化私募管理人发力的重点。
所谓指数增强策略就是通过量化模型去对标某一指数的行业规模等特征,选取一揽子更加优质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力争获取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一般量化策略对标的指数有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等。由于近年来指数增强产品发行量越来越大,产品趋于同质化,在此基础上一些头部机构逐渐演进出了基于全市场选股的量化多头策略,通过量化的模型构建能产生更高超额收益的投资组合,以期为投资者获得比指数增强策略更好的风险回报收益。
目前国内量化产品大多为多头产品,主要通过做多股市来获取收益。马志宇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当前市场上,指数增强和多头选股等量化私募主流策略产品基本都是满仓运营,市场暴涨暴跌行情下,自身仓位稳定性非常好,对市场有正向价值引导。”
他表示,量化投资整体来讲是降低市场波动的,根据灵均投资统计,在量化投资深度参与的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成份股这类中小盘股,日内的波动率更加稳定,因此从实证角度可以佐证量化投资实际上是让市场变得更加平稳,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量化跨越“因子周期”的两个维度
量化模型的构建流程一般为四步,首先获取原始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然后对加工好的数据进行提炼,通过因子研究员进行因子测试,最后是模型构建,通过输入因子最终形成对未来的投资决策。量化投资目前主要覆盖的范围为中证500指数成份股到中证2000指数成份股这类中小盘股票,相比大盘股,中小盘股票相对估值更低、成长性更高,从而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更大,同时对比微盘股,流动性也更好。
但随着国内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的进一步壮大,量化投资目前也越来越面临着“内卷”的问题,当很多人使用相同因子交易去获取收益时,因子变得拥挤而面临着“因子失效”的问题。据量化机构业内反应,2018年时量化超额收益还相对好做,一些机构很容易做出20%-30%的相对超额收益,但近几年市场整体的量化超额收益正在趋于下降。
对此,灵均投资马志宇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这更多是一个“周期”的问题,量化私募管理人目前可以在两个维度上更加追求精益求精:一是策略技术层面上的进一步提高,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度学习,包括深度数据挖掘处理以及模型持续迭代。在这方面,灵均投资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既包括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也包括算力技术软硬件的持续提升。
另一个维度是向主观投资学习、借鉴主观投资好的做法,这一点海外已经做了很多年,国内目前正在发力。量化投资主要依靠归纳逻辑,在大数据中寻找规律,但市场中有很多演绎逻辑的投资机会是单纯量化无法触达的,量化投资的每一步发展根本上都是能力边际的突破。灵均投资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持续迭代,目前正在构建一个包含市场一手主观数据的信息池,通过量化的方法管理这些主观信息,进而更好地收集和甄别不同的投资机会,力求拓展量化投资超额收益的边界。

文|康国亮

编辑|喻舟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6:53 PM , Processed in 0.0450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