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0

埃隆·马斯克真的能拯救世界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隆·马斯克真的能拯救世界吗?

 Peter Vanham 财富FORTUNE 2023-11-19 07:14 
16.jpeg

埃隆·马斯克能拯救世界吗?图片来源:PHOTO ILLUSTRATION BY FORTUNE; GETTY IMAGES (2)


地球面临的威胁迫在眉睫,除非改变前进方向,否则我们熟悉的生活就将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会说,我们必须竭尽所能,通过限制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来防止出现这种暗淡的局面。持这种观点的环保主义者指出:“我们没有另一个地球。”

但如果去问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则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我们不想只做单行星物种。”马斯克于2021年在SpaceX公司执行轨道火箭发射任务时说,“而是希望成为跨行星物种”。马斯克还表示,他“非常有信心”人类能够在不久的未来成功登陆火星。

这种心态与DC漫画(DC Comics)中超人的父亲、氪星的科学家乔-艾尔颇为相似,艾尔认为,如果你生活的星球即将爆炸,那么你就应该把孩子放进太空舱,送到其他星球,从而确保种族可以在银河系里的其他地方得到延续。事实上,马斯克似乎还没有摆脱童年时代对那些能够摆脱地球引力、自由翱翔的超级英雄的迷恋。

成长于南非比勒陀利亚的马斯克在一部纪录片中说:“小时候,只要是可以找到的漫画,我都会去读,而且一有时间我就泡在书店里看漫画,直到店主开始赶人为止。”在漫画中,超级英雄让来自地球和外星的邪恶势力无处遁形,而人类和其他物种则是在遥远的星系间正面对峙。

这也为我们解开有关埃隆·马斯克的一大“未解之谜”提供了线索。为什么一个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能源存储技术等领域里为推动绿色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会受到环保人士如此猛烈的抨击?为什么气候活动家会退出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并在抗议活动中对其大肆嘲笑?埃隆·马斯克到底有多环保?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踏上一次跨越时空的探索之旅。

对人类而言,马斯克出生的1971年是一个转折点。根据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科学家们在几十年后的计算,当年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首次超过了地球生态所能承载的临界值。在美国,民众对烟雾、酸雨和水源污染的认识不断提高。1970年,全球首次“地球日”(Earth Day)活动盛大举行,同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宣告成立,《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得到通过。

不过对当时的小马斯克来说,环境问题大概不会是他最关心的事情。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其最近出版的传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马斯克在小时候曾经被父亲送入多家“生存营”接收锻炼,在那里,他必须为食物而战,有一次训练结束后,马斯克的体重直接掉了10磅(约4.536千克)。他还曾经因为被学校里的混混打得头破血流而住进医院。

而小马斯克最爱的超级英雄则为他提供了一处平复心灵、寻找灵感的精神家园。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说的是,这些内衣外穿、身着紧身钢铁战衣的超级英雄总在努力拯救世界。”他的人生哲学也受到了科幻小说中的很大影响。他告诉艾萨克森等人,在他八岁时出版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是他最喜欢的图书之一。这部颇具嘲讽意味的著作讲述了地球毁灭后的唯一幸存者在外太空旅行的故事。马斯克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采访时表示,他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启示是“宇宙就是答案”。(特斯拉与马斯克未回复有关此事的置评邮件。)

17.png
或许没有什么行为对地球大气的污染比发射火箭更加严重。图片来源:JONATHAN NEWTON—THE WASHINGTON POST/GETTY IMAGES

暂时“被困地球”的马斯克对新世界,或者更具体地说,对美国极为着迷。那里是他的超级英雄的故乡,也是美国已故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和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纵情推行自由资本主义的热土。[多年以后,马斯克引用弗里德曼的话称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的政府的一项支出法案是“阴谋诡计”,并在接受《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采访时称:“我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插手,不要妨碍社会进步。”其观点与里根总统可谓一脉相承。]

17岁那年,马斯克逃离了彼时仍然在施行种族隔离政策、动荡不安的南非,前往其母亲的亲戚生活的加拿大,并进入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学习。据马斯克介绍,他当时之所以决定离开南非,部分是因为想要躲避义务兵役。用马斯克的话说就是:“谁会愿意在一支法西斯军队中服役呢?”当他获得转学机会后,马斯克立刻转入美国大学系统,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求学,后又获得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为了创业而中途辍学,就此结束了他的求学生涯。

马斯克从未放下自己的超级英雄情节。正如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纽约客》(New Yorker)最近的一篇报道里告诉罗南·法罗的那样:“马斯克迫切希望世界可以得到拯救。但前提是,他必须得是那个去拯救世界的人。”

从马斯克过往开发电力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经历来看,他不仅证明了自己环保,而且能够说是超级环保。

马戈·奥格曾经担任美国环保署的交通与空气质量办公室(EPA’s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ir Quality)的主任一职,虽然有时也对马斯克持批评态度,但他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却不吝溢美地说:“埃隆·马斯克将因为帮助交通行业实现了从化石燃料向零排放电气化的转型而名垂青史。如果没有他,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交通脱碳工作投入了数万亿美元。”

不过在深入探讨他的这些成就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绿色环保”对马斯克到底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马斯克似乎并不喜欢绿色。从他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Zip2,到特斯拉的巨型总部和工厂,马斯克更偏爱单色调:其素雅、现代主义风格办公室的内部装饰和工厂外部粉刷均以白色为主;园区外围的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以黑色为主;特斯拉生产的汽车则以银灰色、深红色或者蓝色为主。在其他的科技园区,绿树成荫的人行道、天然牧草和灌木丛或许都是值得骄傲的美景,但却并不能够打动马斯克,他只喜欢那种井井有条、快捷高效、可以预测的环境。

18.png
通过实现绿色科技的商业化,埃隆·马斯克成为了他人效仿的榜样。图片来源:JORGE GIL—EUROPA PRESS/GETTY IMAGES

在绿色环保方面,马斯克也算不上是“以身作则”。纵观全球,他都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个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他要经常乘坐私人飞机在洛杉矶、奥斯汀、旧金山的湾区和其他办公地点之间往返通勤。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马斯克的喷气式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极为巨大,据估计,其去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00公吨,相当于普通美国人年总排放量的约130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埃隆·马斯克的碳排放量在一众亿万富翁中并不算高。比如出版有气候技术专著的比尔·盖茨的碳排放就比马斯克多得多。谢尔盖·布林、拉里·埃里森或者拉里·佩奇等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也是如此。这些顶级富豪的碳排放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游艇(一种马斯克自称无暇享受的娱乐方式)。

在人口增长问题上,马斯克的观点也与大多数环保主义者不同。2022年,他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相较于全球变暖,少子化造成的人口崩溃对人类文明的威胁更大。”(不过他又补充说:“全球变暖确实也是必须注意的重大风险。”)马斯克告诉他的传记作者阿什利·万斯,如果那些天资聪颖的女性选择不生或者只生一个孩子,他就会感觉特别恼火,觉得她们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逻辑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他本人的生活哲学。据报道,他已经和三位女性生了11个孩子。

19.png

但如果从效率的角度来看,马斯克的环保主张则会显得更加有力,那就是开发一种无需承受开采、使用化石燃料时的混乱、麻烦和费用的可再生、可持续能源。如果看过他在特斯拉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里提出的宏伟愿景,你就会发现,其中既没有对环境问题的焦虑,也没有着墨介绍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的威胁或者说明采取行动减少人类影响的必要性。相反,这份规划冷静、务实、精确,直指工程逻辑,其中提出,化石燃料的问题不仅在于环境污染,还在于低效和浪费。该规划里写道:“可持续的能源经济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与今天不可持续的能源经济相比,其所需的投资和原料都更少。”

但马斯克在环保领域里真正值得称道的成绩都来自于其旗下公司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所做的工作。2003年,特斯拉创立,2004年年初,马斯克投资该公司并出任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当时该公司所处的领域并不被人所看好。20世纪90年代,曾经有几家公司尝试过生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均未掀起多大波澜,以至于后来整个汽车行业都认为电动汽车不可能取得成功,近乎将其打入冷宫。2008年,当特斯拉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Roadster时,底特律人颇为不以为然,硅谷的媒体也是嗤之以鼻。2007年,甚至在特斯拉这款等待已久的车型发布之前,科技行业八卦网站Valleywag就将其评为了年度“最失败产品”。

但在2012年,当特斯拉推出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豪华跑车Model S时,这种局面开始改变,该款车型一次充电能够行驶超过200英里(约321.87千米)。突然之间,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从一种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现实,让科幻走入了日常生活。

其后数年,特斯拉又推出了几款电动汽车,逐步提高了全球产量,在以令人侧目的方式扭亏为盈之后,该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汽车公司,也使马斯克得以不时登上世界首富宝座,当然,具体能否登顶取决于特斯拉的股价。在看到马斯克带来的电气化革命之后,包括通用汽车(GM)、大众汽车(Volkswagen)、沃尔沃(Volvo)和梅赛德斯(Mercedes)在内,全球许多顶级车企都跟随特斯拉走上了只生产电动汽车的道路,尽管它们需要多年时间才可以实现这一转型。

20.png

然后是特斯拉能源公司(Tesla Energy),该公司由马斯克的两个堂兄弟于2006年创立,当时名为SolarCity。该公司为美国的数十万客户带来了一场“太阳能革命”,并推动可再生能源走入主流社会。该公司向个人房主、大型企业等各类业主出租(而非出售)太阳能电池板,再将相关租约重新包装成债券提供给投资者,为大量购买电池板筹集资金。虽然马斯克并非该公司的创始人,但他却是这家公司最大的投资者,也被认为是前述商业模式的提出者。2016年,他收购了该公司,并将其与特斯拉合并,成立了新的特斯拉能源公司。

通过推动绿色科技的商业化,马斯克不仅成为了汽车行业里的标志性人物,在其他行业也成为了众人效仿的榜样,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激励了一代企业家。充电公司FreeWire的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阿卡迪·索西诺夫曾经对我说:“我会进入这个行业就是因为马斯克。”

波音公司(Boeing)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克里斯·雷蒙德称,航空业正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马斯克时刻”。他和我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了这个行业中来,就像过去的马斯克一样。”

无论人们是否赞同“伟人”式的历史解读,埃隆·马斯克都有力地说明了个人在改变人类前进方向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虽然马斯克经常触犯政府规定(例如监管SpaceX发射操作的安全规定),但正如法罗在《纽约客》中指出的那样,马斯克本人已经成为了一种“准政府人物”,比如他会选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旗下的“星链”(Starlink)网络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战场互联网服务,也在执行运送美国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任务。

正因为如此,马斯克的思维方式以及一直以来激励他的信念都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埃隆·马斯克已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那么我们将会通向何方?
从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我们不会减少出行,也不会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球汽车销量预计将在2023年反弹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而在美国,2019年(最近一次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数比例仍然停留在区区5%,85%的人选择乘坐私家汽车、卡车或者面包车上下班。对于马斯克和特斯拉来说,理想的出行方式仍然是美国式的驾车出行,只不过是换成了电动汽车。

虽然特斯拉电动汽车已经是目前最环保的汽车车型,其生命周期内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确实比热能汽车少得多,但其并不比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加环保。环保人士还指出,仅是开采那些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材料本身就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电动汽车的环保程度还要看为其供电的电网的发电方式。

21.png
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在改变人类前进方向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图片来源:JEANNE ACCORSINI—SIPA/AP IMAGES

在10年前,马斯克似乎也曾经考虑过涉足公共交通领域,并创办了一家隧道建设公司——Boring Company,当时他曾经设想打造所谓的“超级高铁”[一种地下悬浮超音速列车,能够以每小时600英里(约965.61千米)的速度把数百名乘客从一个城市带到另一个城市]。但在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想法似乎已经烟消云散。现在,马斯克的Boring Company已经将工作重点转向超高速单体车辆,而不再是到站停车的高速客运列车。按照Boring Company的网站介绍,这个在其公司内部昵称“隧道中的特斯拉”(Teslas in Tunnels)的Loop项目将是“一种更像地下高速公路的快速公交系统,而不是地铁”。

如果你所憧憬的“未来绿色城市”是一个行车更少、停车位更少、可以随心散步的世界,那么特斯拉就不能带你实现这一目标。电动汽车的车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少于内燃机汽车,但它们仍然是一种笨重、危险、低效的交通工具,而且它们的普及还分散了民众对城市景观和交通方式进行更彻底变革的需求。

即使电动汽车可以成为实现清洁交通的“灵丹妙药”,马斯克也不赞同当前为加快电动汽车上路而采取的各种激励措施。对于美国总统乔·拜登提出的《2021年通胀削减法案》(2021 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其他一些旨在向电动汽车行业注入数十亿美元税收抵免和补贴的法律,马斯克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尽管他的公司已经获得了纳税人数十亿美元的贷款、补贴和政府合同。

22.png

这种对政府投资的抵制令美国环保署的前任部门主任奥格感到困惑,她曾经在1994年至2012年间负责管理美国环保署的交通与空气质量办公室。“如果现在是2018年,我会说‘埃隆·马斯克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环保人士,而且他相信投资环保事业能够产生价值。’”她告诉我,“但现在我不敢说自己理解他的想法了。我甚至都不确定我们说的是否还是我记忆中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时代的那个马斯克。”她认为,也许马斯克已经“因为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成为了一位“自由市场主义者”。

此外,马斯克还希望通过旗下的火箭公司SpaceX,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在马斯克的心中,一直有“另一个地球”,他曾经说过自己确实想要移民火星。

2022年在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采访时他表示,“特别是等我老了,我肯定会这么做,为什么不呢?”他并不是唯一一位拥有这种漫画般愿望的亿万富翁,但SpaceX是第一家成功将航天器发射到地球轨道又成功完成回收的私营企业,也是第一家发射载人航天器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的私营企业。

当然,马斯克为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所做出的努力也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虽然由于火箭发射频次有限,截至目前此种操作未像其他运输方式一样受到有关机构的监管限制,但事实上,或许没有什么行为比其对地球大气的污染更加严重了。[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SpaceX的猎鹰9号(Falcon 9)火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一辆普通汽车25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还要多。]

《没有另一个地球》(There Is No Planet B)一书的作者迈克·伯纳斯-李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仅就环境影响而言,很难想象有什么是比探索太空的爱好更不环保、不负责任的了。”

伯纳斯-李还对移民火星的想法嗤之以鼻。他说:“住在铀矿里也比去火星好。在那种鬼地方生活简直太可怕了。”

至于在遥远星系寻找另一颗宜居行星,伯纳斯-李指出,研究表明,最有可能的候选行星至少在四光年之外。即使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也意味着人类要在太空飞行大约40年才能够抵达,而且还无法保证成功。

伯纳斯-李说:“无论是哪一位亿万富翁,把自己的数十亿美元的闲钱挥霍在这种荒唐、任性的爱好上都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只能说明他们对人类毫不关心。”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综合考虑,埃隆·马斯克到底有多环保?我想说的是:在一个科技进步长期停留在20世纪水平的世界里,马斯克的出现就像一道绿色闪电。他改变了能源与出行领域的格局,证明我们有机会打造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而且还不需要像过去设想的那样要舍弃许多生活上的便利。

但在22世纪或者更远的未来,马斯克是否仍然会被世人视为环保先锋,目前仍然难有定论。

我们很容易在认知成年马斯克时去想象当年那个爱看漫画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个人企业家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也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并非一句空话。无论是发射火箭还是规模化生产经济型电动汽车,“天才工程师”马斯克都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作为一名英雄主义的企业家,马斯克曾经多次濒临破产,但每一次都凭借超乎常人的工作热情或者将仅剩的数百万身家投入看似虚无缥缈的项目中成功东山再起,其中许多项目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3.png

但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马斯克并不是救世主。考虑到能源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迄今为止,他在绿色技术领域里取得的成就仍然微不足道。虽然马斯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也仍然在继续。相较于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1摄氏度,而且还将继续上升。威力空前的风暴肆虐全球,世界各地均饱受山火之苦。

当然,马斯克敢为人先,曾经多次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壮举夺得最终成功。但他能够与超人和钢铁侠相比的也就如此而已。超级英雄们可以扭曲现实、穿越时空、使用魔法来超越物理极限,而埃隆·马斯克可做不到。

也许,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才是需要放弃出现某位超级英雄或者某种技术创新改变气候变化现状的幻想的人。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技术创新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个人和集体的选择、政府政策和国际协议都会产生影响。

无论多么具有创新精神或者远见卓识,作为个人,每个人都有其缺陷。马斯克也不例外。而且即便他是一位完美无瑕的超级英雄,我们也要有不止一位超人才有可能实现绿色转型。我们需要有一个“超级英雄宇宙”。

或者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全人类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财富中文网)

译者:Fe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05:08 AM , Processed in 0.045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