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0

[哲史艺丛] 武则天为何没选娘家侄子当接班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3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则天为何没选娘家侄子当接班人?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0-23 01:35 

本 文 约 8000 字 
阅 读 需 要 21 分钟

立侄子还是儿子


亲生儿子亲还是娘家侄子亲,对大多数母亲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到了武则天这里,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皇位成为至尊红颜,开创中国历史上千古未有之奇迹,但也带来千古无解之难题,就是接班人问题。如孟宪实老师所言,“武则天改朝换代,一开始就存在继承人危机……这个危机存在,伴随武周始终,最终还是社会继承制度成了武周无法逾越的障碍”。在武则天之前,中国历史上都是男性皇帝,皇位自然传给亲生儿子。武则天不是女权主义者,如果是,她会立女儿太平公主为皇太女。武则天内心仍然深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影响,认同男性子嗣才是香火继承者,如胡阿祥先生所言,“武则天最终无法突破血祭(封建夫权的血统承袭)和儒教(祖先崇拜)的社会传统观念制约”。


在这一观念的制约下,身为女皇的武则天实际上有两个接班人选:李氏儿子、武姓侄子。天下到底传给亲生儿子还是娘家侄子,成为武则天最大的政治纠结。当时武则天还在世的儿子是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比较受重用的娘家侄子是同父异母哥哥武元爽之子武承嗣、武元庆之子武三思。


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李显即位,是为中宗。不久,中宗因反抗武则天控制朝政被废黜为庐陵王,幽禁房州(今湖北省房县一带)。武则天随后立李旦为傀儡皇帝,在完成改唐为周的武周革命后,将其降为皇嗣,幽闭东宫。李显、李旦身上虽然流淌着武则天的血脉,但在传统宗法制度下,他们本质上仍然是李家后人,传位儿子等于武周江山落入外姓人之手,把天下拱手还给李唐。武则天苦心孤诣打怪闯关,无异于白忙活一场。虽然武则天后来先后赐李旦、李显武姓,但她明白,这是不作数的。


0.png

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雕像。摄影/陈永年,来源/图虫创意


武则天要确保武周江山万万年,永远姓武不变色,只有把天下传给娘家武姓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这二人在武则天夺权的路上鞍前马后,出力颇大。但如果他们接过武则天的皇位登基,在传统宗法制度的制约下,只会在太庙中摆上父亲武元爽或武元庆的牌位,根本不会承认武则天这个姑姑的政治地位,武则天同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武氏子弟即位后,极有可能会将李氏子孙作为前朝皇室余孽斩草除根,她武则天等于断子绝孙。这个代价,武则天显然也无法承受。


在这正反两方面的顾虑下,武则天登基后并没有明确接班人选。她立李旦为皇嗣,让其居住东宫,礼仪规格、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一比皇太子”,完全按照皇太子的规格配置。但皇嗣并不是正统皇太子,武则天并没有明确指定李旦接班。“一比皇太子”,只是“比”皇太子,说明还不是皇太子。但“皇嗣”中的“嗣”又有接续、继承的嗣位之意,不免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政治空间。也就是说,武则天并没有把传子这条路堵死,而是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在侄子这边,武则天则授予他们很大的权力。武承嗣任左相即尚书省副长官左仆射,并以宰相身份主持中书省工作,掌握很大一部分决策权和执行权;武三思则任夏官即兵部尚书,掌握部分兵权。武则天在登基后,又封武承嗣为魏王,封武三思为梁王。武承嗣认为自己在武周革命中出力最大、立功最多,且名字中有“嗣”,自命是当之无愧的武家事业接班人,遂率先展开了对李旦的攻击,试图抢夺接班人位置。


授元年(690)武则天日月凌空的临门一脚,是六万多官员百姓、四夷酋长、和尚道士等三教九流之人,集体到洛阳宫请愿劝进,要求武则天登基称帝,表示如果武则天不做天下人的女皇帝,那他们就坚决不走。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这才勉为其难当上皇帝。武承嗣也想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


武承嗣找到中书省中书舍人张嘉福,让他出面发动官员。但张嘉福猜不透、摸不清女皇在接班人问题上的心思,担心若由自己出面挑头,万一有个闪失会覆水难收、功名尽毁,就找来洛阳一个名叫王庆之的地痞流氓打头阵,自己隐藏幕后指挥。王庆之在张嘉福的撺掇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在洛阳宫城外集会请愿,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武则天接到表章后,不置可否,批转宰相提出处理意见。

武则天本人不置可否却又要求宰相对此提出意见的态度,表明她心里并没有否定武承嗣接班的可能性。张嘉福听闻表章批转到宰相处,揣摩到了武则天的小心思,决定从幕后稍稍往前走一步,立刻去做宰相的工作。他要求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在表章上共同署名,明确表态支持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武则天改唐为周时,岑长倩非常活跃,提供了大量各地出现祥瑞的政治材料,论证武则天君临天下的天意合法性,是营造武则天登基政治氛围组的重要成员。武周建朝时,岑长倩奏请给皇嗣李旦改姓武,武则天凤颜大悦,不但恩准岑长倩的提议,还赐给他实封五百户——可享受五百户百姓的赋税,更赐岑长倩也陪着李旦一起姓武。当时百官中受赐姓武的仅有五人,可见岑长倩受武则天宠渥之深厚。


但岑长倩运作李旦改姓武并非溜须拍马之举,其目的在于让李旦继续作为储君,稳固其接班人位置。囿于当时客观的政治形势和武则天杰出的政治才华、治国才干,岑长倩和大部分朝臣认可武则天替儿子执政甚至称帝,不反对武周取代李唐,但这一切必须是在保证李氏子孙接班人地位的前提下。武则天百年之后,必须把皇位还给儿子,这是岑长倩等人支持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底线。


因此,岑长倩在收到武则天批转过来的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表章后,毫不犹豫地直接反对,指出东宫已经名花有主,任何人都不得有非分之想、觊觎之心,任何臣子都不要幻想着通过攀附某人取得拥立之功,进而在政治上更进一步。为以儆效尤,岑长倩还明确要求武则天严厉批评张嘉福、王庆之等上表者,责令其就地解散请愿队伍,并做出深刻的检讨。


武则天碰了一鼻子灰,又去征求宰相兼地官即户部尚书格辅元的意见。不曾想格辅元面对武则天能杀人的眼神,毫不畏惧,也是坚决反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另一宰相欧阳通亦是“以为不可”,不同意武承嗣鸠占鹊巢。武则天见宰相班子集体反对,只能暂时搁置此事。


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的行为,深深激怒了武承嗣等武家子弟。既然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前文提到,这年三月王孝杰、娄师德在素罗汗山被吐蕃打败,武则天本来要在五月派岑长倩任武威道行军大总管,从甘肃方向进攻吐蕃,结果中途因事将他召还。武承嗣旧事重提,撺掇武则天让岑长倩继续完成五月使命,再令其率军西征吐蕃。


武承嗣此意在于调虎离山,迫使岑长倩离开中枢。岑长倩刚踏上前线征途,武承嗣就在后方指使著名酷吏来俊臣整理他的黑材料。罪状罗织完毕后,武则天下诏将岑长倩召回洛阳,随即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扔进制狱。制狱即为皇帝特命监押的特殊人犯所特设的监狱。


随后,武承嗣与来俊臣继续打配合。武承嗣伸出黑手诬陷格辅元与岑长倩共同谋反;来俊臣则把魔爪伸向岑长倩的长子岑灵源,并以此将欧阳通等十余人牵扯进来,污蔑欧阳通等人与岑长倩结成反朝廷集团,图谋颠覆武周政权。


十月十二,武则天下令将以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为首的反朝廷集团成员全部诛杀,并发掘毁坏其父祖坟墓,以示惩戒。武承嗣自认清除了自己成为皇太子路上最大的三只拦路虎,就指示王庆之再次上表,继续要求废黜李旦的皇嗣地位,立自己为皇太子。


王庆之这次直接进宫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问他:皇嗣李旦是朕的亲生儿子,无缘无故为何要将其废黜?王庆之张口就引用名人名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这句话从《左传》中来,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之口,意思是祖先神灵不接受非后人者所进献的祭礼,百姓不祭祀非自己家族的祖先,言外之意是当前武周政治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血统,认祖归宗。


武则天高度肯定王庆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勇气,赞赏他“武周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但在最关键的是否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问题上,武则天却没有明确表态,而是让王庆之暂且回家,此事容她慢慢思量。王庆之没有完成武承嗣、张嘉福布置的任务,不敢贸然回去,就跪在地上,鼻涕一把泪一把,车轱辘话来回转,死活“不去”。


武则天无奈,就给了王庆之一张便条作为皇宫特别通行证,并告诉王庆之:爱卿,你的心思朕都明白,但你所说的事关重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决定的,天快黑了,朕不方便留你;爱卿你今天先回家,以后想见朕的时候,拿着这张便条直接进宫就行,没人会拦你。王庆之拿到武则天赐的便条,总算是没白来一趟,对武承嗣也能有所交代,就屁颠屁颠地回去了。


李昭德力谏女皇


事态的发展证明,当初张嘉福害怕惹火烧身的担心不无道理。王庆之拿到武则天的便条后,经常有事没事就进宫向武则天进言,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话,用现在的表达就是“武承嗣是伟大女皇的伟大侄子,是极其优秀的武家事业接班人,武家天下不能让李家人给搞变色了”云云,都快把武则天的耳朵磨出茧子来了。武则天不胜其烦,“颇怒之”,就把凤阁侍郎即中书省副长官中书侍郎李昭德叫来,让他把王庆之拉出去打板子。


李昭德是太宗贞观朝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李乾祐之子,其父以坚守法令闻名于世,曾对太宗言“法令者,陛下制之于上,率土尊之于下,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与百姓共守一部法律。李昭德“强干有父风”,继承了其父敢于犯颜执法的风格,决定好好给王庆之和他背后的武承嗣上一堂现场执法课。


1.png

陶彩绘文吏俑。来源/故宫博物院

李昭德将王庆之拖到洛阳宫城城南右边光政门外,对着正在朝廷各部门所在地南衙办理公务的百官言道:王庆之这个反贼,竟然敢废我们的皇嗣,要把武承嗣送进东宫,简直是岂有此理!说罢,李昭德让手下猛扇王庆之耳光,打得王庆之七窍流血,最后直接将其乱棍打死。


李昭德深知,他当着百官的面打死王庆之,只是暂时震慑住了部分不轨之心,关键是给武则天的大脑打上思想钢印,重新唤醒她的舐犊之情。


李昭德找机会私下向女皇进言:天皇高宗是您的夫君,皇嗣李旦是您的爱子,您的江山应该传给子孙才能千秋万代,怎么能立娘家侄子当接班人呢?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谁听说过侄子当了皇帝会把姑姑的牌位放进太庙的?陛下您听说过吗?臣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反正是没听说过!而且陛下您的江山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从高宗手里接过来的,如果您把江山交给武承嗣,那将来高宗的在天之灵还能吃到太庙的供奉吗,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李昭德话里话外有两层意思,提醒武则天注意生前事和身后事,分别指向当下与未来。


生前事即武周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向当下。武则天执政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之一,就是高宗的临终“顾托”。高宗驾崩时,明确表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即赋予武则天对军国重事的最后决定权,可以对大唐所有重大行动下最后决心。而高宗虽然客观上不知道武则天后来能走这么远,毕竟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女性称帝的先例可循,但他授予武则天大权的主观目的,肯定是让武则天帮儿子看管江山,把儿子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从儿子手里夺走江山送给侄子。如果武则天一意孤行,执意立武承嗣为太子,那武则天执政的权力合法性便会丧失,武周政权就会陷入政治合法性危机。


身后事即武则天百年之后的政治地位问题,指向未来,并直接针对武承嗣、王庆之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论据。按照武承嗣、王庆之的逻辑,李旦确实和武则天不属同一个宗族,武承嗣确实和武则天属同一个武家宗族。但问题的关键是武则天是否能取得在未来武周太庙里受“祀”的政治地位。一旦武承嗣登基,肯定会面临统序即皇统来自何处的问题。在以父系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社会中,相对于与武则天的姑侄关系,武承嗣显然更看重与父亲武元爽的父子关系。武承嗣即位后肯定会竭力抬高武元爽,贬低武则天。武则天的牌位必然会被从太庙请出,不得受“祀”。而李旦接班后,不管承不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总归要承认武则天的母亲身份。武则天在子孙后代心中的政治身份尤其是亲情地位不会改变,会永远被后世天子当成老祖宗供奉,年年岁岁享有香火祭祀。李昭德此论,等于彻底否定了武承嗣谋求接班人地位的主要论据“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合理性,反而得出只有传位给儿子,武则天才能确保身后受“祀”政治地位不动摇的政治结论。李昭德的这一论点,成为后来其他大臣接力向武则天灌输的主要观点。


李昭德循循善诱,用夫妻恩情、母子亲情的感情和生前事、身后事的考量打动了武则天,女皇听后“亦以为然”。李昭德又乘胜追击给武承嗣上眼药,于长寿元年(692)年中秘密进谏武则天:武承嗣的权力过大,陛下不得不防!武则天不解:承嗣是朕的爱侄,所以才委他以腹心之任,为何还要提防?


李昭德展开说道:姑侄再亲,比得上父子亲吗?“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意思是儿子都有篡位杀父的,况且侄子要对姑姑下手,更不会有心理负担。武承嗣既是陛下您的侄子,又是亲王,还是宰相,这样三重身份叠加,在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一直想做接班人却又不得志,万一动了什么歪心思,陛下您的大位还坐得稳吗?


听完李昭德一席话,武则天凤躯一震:幸亏昭德你提醒朕,要不然朕都想不到这一层。李昭德提醒武则天的是当下,而武则天想到的却是历史——她与武承嗣、武三思父辈武元爽、武元庆等人的恩恩怨怨。


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去世后,武元爽、武元庆和其他武氏子弟为争夺家产,百般欺负武则天母女,给年幼的武则天留下了面积不小的心理阴影。高宗乾封元年(666)八月,武则天设计将已经成为一方刺史诸侯的武元爽、武元庆流放岭南烟瘴之地,致使二人在当地忧惧而死,总算报得当年仇怨。当然,此事还有另外一层历史隐秘,如孟宪实老师所言,“更接近史实的情况应该是在长孙无忌事件之后,唐高宗很警惕外戚问题,武则天为表忠心而牺牲了两个哥哥”,是武则天用哥哥们的尸骨向高宗纳上投名状,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直到八年后的上元元年(674)月,武则天为增加夺权助手,才将武承嗣、武三思等侄子从岭南陆续召回长安。虽说武承嗣、武三思指天誓地、咬牙跺脚,信誓旦旦地表示已经深刻理解了武则天当年流放武元爽、武元庆的政治合理性和历史正确性,但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武则天是无法剖开侄子的肚皮、挖出心肝来测一测忠诚度的。


八月十五,武则天迅速进行调整,免去武承嗣的宰相之位,明升暗降为没有实权的正二品文散官特进;将堂兄武怀道之子、时任纳言即门下省侍中的武攸宁罢相,改任冬官即工部尚书;同时任命李昭德为宰相,填补武承嗣的空缺。


按照“谁获得利益最大,谁就有可能是幕后推动者”的政治逻辑,武承嗣认定是李昭德在罢相的事情上捣鬼,就照葫芦画瓢,在武则天那诋毁李昭德。没想到武则天根本不以为然:李昭德当宰相后,日夜替朕为大周操劳;有李昭德在前朝替朕处理朝政,朕在后宫才能睡个踏实的好觉,这话你以后不要再说了!武承嗣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恹恹而去。


李昭德拜相后,对朝堂上溜须拍马的谄媚之风有所纠正。武则天喜好祥瑞之事,对各种被认定是上天意见表达的吉祥征兆乐此不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就到处找来各种祥瑞,试图博个前程。


有人曾向朝廷献上一块中间有红色结晶的白色石头,李昭德问他:这块石头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何奇异之处,竟要送进宫里收藏?那人大言不惭,“此石赤心,所以来进”,就是说,天下所有石头中,只有这块石头一片赤心,对大周和女皇绝对忠诚,苍天可鉴,所以小民要将其献上。李昭德怒道,“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就是说,如果洛水中只有这块石头是赤胆忠心,难道其他石头都造反了不成!说完“左右皆笑”。


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人胡庆用红漆在乌龟腹部写上“天子万万年”,伪造成天然形成的文字到宫门进献。李昭德用刀片把“天子万万年”五个字一一刮去,奏请武则天将胡庆移交司法部门,治其欺君之罪。武则天摇摇手道,罢了,罢了,胡庆虽是伪造祥瑞,但也没有恶意,命李昭德将其无罪释放。


李昭德打击进献祥瑞的行为,有着意味深长的政治目的。当年武承嗣就是靠伪造祥瑞蛊惑人心从而获得武则天欢心进而上位的。垂拱四年(688)四月,武承嗣曾让人在一块白色石头上凿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又将紫石药物填充进去,然后扔进洛水,让一个叫唐同泰的人捞出献给武则天。


2.png

武承嗣暗中派人选择一块白色石头,并在上面凿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洛水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具有神圣地位。《周易·系辞》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的“河”指黄河,传说伏羲曾见龙马负图出黄河,所负之图后人称之为河图,伏羲依照河图推演出八卦;“洛”则是“洛水”,传说大禹曾见洛水中浮出神龟,背上有红色纹理的文字,是为洛书。大禹依照洛书治水成功,划分天下为九州。


“河出图,洛出书”由此成为太平时代最吉利的祥瑞,武则天见之自然大喜,将武承嗣伪造的洛水瑞石命名为“宝图”,赏给唐同泰一个五品的游击将军衔。当年五月,武则天加尊号“圣母神皇”,以圣母身份亲自拜洛水、受宝图,举行南郊祭天大典,以示承天受命。七月,武则天又把“宝图”改名升级为“天授圣图”,给洛水改名“永昌洛水”,封洛水水神为显圣侯,禁止百姓到洛水捕捞鱼虾生灵;把捞出“天授圣图”的地方命名为“圣图泉”,在“圣图泉”边上设置永昌县。武则天的称帝,武承嗣的上位,都与这种妄称天意的祥瑞运动密不可分。


李昭德对进献祥瑞行为的打击,无疑是在啪啪打武承嗣的脸,导致武承嗣声望大挫。但是,武则天在接班人问题上的天平也没有明显倾向于儿子,而是在儿子与侄子之间来回摇摆。武则天之所以不明确表态立子还是立侄,有更高一层的政治考虑。


武则天深知,接班人问题可以有效平衡乃至分裂大臣中的不同利益集团。当支持李氏子孙接班的大臣集团的力量上升时,她可以通过倾向于侄子来制衡李派大臣;反之亦然,当支持武家子弟接班的大臣集团的力量上升时,她可以通过偏向儿子来制衡武系大臣。只有让两派力量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武则天才可以轻松实现对朝政的操控和对大权的独揽。


此时朝堂之上,支持李氏子孙的力量无疑远大于支持武氏子弟的派系。当初张嘉福、王庆之在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时,曾请御史台殿中侍御史张仁愿在表章上连署签名。张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者看重,可见人心向背。此时李昭德又接连出重拳,猛击武承嗣伪造祥瑞的七寸。


因此,在得出朝堂上人心向李倒武的力量对比判断后,武则天反而果断采取措施,扶持日落下风的武氏子弟。延载元年(694)九月,武则天以有人举报李昭德专权为由,将其从宰相之位断崖式贬为南宾县(今广西灵山县一带)县尉,随后又将其流放,朝中支持李氏的力量受到沉重打击。


长寿二年(693)正月即十一月初一,武则天在洛阳万象神宫举行新年祭祀大典。武则天身为皇帝,进行初献,即第一个向上天敬献祭品。按照正常的政治礼仪,皇嗣李旦本应第二个敬献祭品即亚献,但武则天却让魏王武承嗣亚献。更有甚者,终献即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敬献祭品的,还是武家子弟梁王武三思。武则天公然摆出一副武家天下的架势,以李旦为代表的李氏子孙完全被排除在新年祭祀大典之外,这真是应了当年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的那句“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不管武则天内心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她此举无疑就是在向天下公开昭告有可能剥夺李旦奉天承宗、继承皇位的资格。


3.png

万象神宫复原图。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新年祭祀大典上武承嗣亚献、武三思终献,只是武则天扶持武家子弟的第一步。契丹在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的反叛,虽然让武则天大为光火,但也启发了她借边防问题解决武周内部政治问题的思路。她决定以反击契丹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武家子弟的地位和声望。


在五月二十五任命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之后,七月十一,武则天又任命武三思为榆关道(今河北省北部一带)安抚大使,坐镇战略大后方河北指挥二十八将,统率全军。武则天的这一任命,让武三思不需要出生入死便可轻松摘取胜利果实,用战场上的胜利压制朝廷中的亲李反武势力,让天下人看看她娘家侄子才是真正的辅政柱石。


本文摘编自《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

4.png

《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

作者:吴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a.png
END
作者 | 吴鹏
编辑 | 詹茜卉 张田阳(实习)
校对 | 李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7 03:49 PM , Processed in 0.1180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