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0

[休闲时尚] 隐居渔村的他拿下建筑最高奖,一生钟爱老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4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隐居渔村的他拿下建筑最高奖,一生钟爱老建筑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3-04-18 18:55 Posted on 上海

今年3月,
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授予了
一位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建筑师,
69岁的英国人戴卫·奇普菲尔德
(David Chipperfield)。
两个月前,他在中国的最新项目
“徐家汇书院”刚向公众开放,

就立刻成为上海最热门的文化地标之一。

IMG_9737.GIF

20年来,奇普菲尔德在中国留下了一批建成和在建作品:

西岸美术馆、良渚博物院、西溪天堂·悦庄、

上海工部局大楼、徐家汇书院......

(摄影:田方方、REX ZOU、Simon Menges、Chongfu Zhao)

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

奇普菲尔德聚焦于对建筑本身的探索,

而非建筑师个人身份的塑造。

典雅低调的设计风格、对实用性的追求,

与当下“网红建筑”、“明星建筑”的趋势背道而驰。

一条在获奖第一时间联系了奇普菲尔德,

与他聊了聊其与众不同的建筑理念,

与近几年在小渔村的“隐居”生活。

编辑:宋   爽

责编:朱玉茹

IMG_9738.GIF

奇普菲尔德接受一条采访
普利兹克奖公布得主后,奇普菲尔德一时在国内大热。
事实上,这位低调的英国大师早在20年前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建筑师之一,也是除王澍外,在中国拥有最多建成和在建作品的普奖得主。疫情前,他甚至每个月都会专门从伦敦飞来上海一趟。

“建筑,我认为实际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做建筑,对我而言是非常享受,且受益匪浅的。”奇普菲尔德告诉我们。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给予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建筑师丰厚的灵感。

IMG_9739.JPG
IMG_9740.JPG

摄影:Chongfu Zhao

融合传统庭院元素的良渚博物院,像是散落于地面的一把玉石。

IMG_9741.JPG

IMG_9742.JPG

隐匿于西溪湿地的公寓项目,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的占用和破坏,又为都市人提供一片返璞归真之所。

IMG_9743.JPG

IMG_9744.JPG

摄影:Simon Menges

上海西岸美术馆,三个巨大的纯白“盒子”,将黄浦江景映入城市。

IMG_9745.JPG

IMG_9746.JPG

摄影:REX ZOU

今年元旦,他在中国的最新项目“徐家汇书院”刚向公众开放,就立刻成为上海最热门的文化地标之一。

“听说很多人过去拍照打卡,我还挺惊讶的,这不在我的设想范围。不过至少在网络时代,建筑让人们依旧愿意去实体空间,翻阅实体的书,这也是件好事。我很高兴书院现在的功能更接近于图书馆,这意味着更多的公共性。我期待很快能回到上海,亲眼看看。”
IMG_9747.JPG

IMG_9748.JPG

年轻时的奇普菲尔德

尽管在行业内备受瞩目,很长一段时间里,奇普菲尔德都觉得自己是一位没有天赋的“冒牌”建筑师。

学生时代,他就读于建筑行业最“激进”的建筑联盟学院,与扎哈·哈迪德是同学,老师更是包括詹姆斯·斯特林、彼得·库克等后现代大师。在一众大胆前卫的同行者中,“保守”的奇普菲尔德并不被看好。若不是作品评图时,扎哈站出来为他辩护,他甚至有可能毕不了业。

IMG_9749.JPG
IMG_9750.JPG
IMG_9751.JPG
IMG_9752.JPG

奇普菲尔德部分代表作及在建项目:
海浦沃斯美术馆、Fayland House、
米兰圣朱利亚体育场、K-Project
即便是成名后,也不少人评价说,就算在大街上看到了一栋他的建筑,也根本认不出来。
奇普菲尔德对此却并不在意,他向我们坦言从不觉得自己有着像同时代建筑师那样建造“地标”建筑的天赋。“建筑比建筑师本人更重要,我更关心我的建筑对于城市、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我认为建筑的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能经受得住时间流逝的考验,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建筑。它被建造出来就是为了长久使用,如果它是座好建筑,子孙后代们也会尽其所能来维护它。建筑的功能也许会变化,但建筑本身却会长存。”

对建筑的独到理解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奇普菲尔德连续好几年成为普利兹克奖呼声最高的建筑师。如今年的颁奖词写道,“在这个过度商业化、过度设计和夸张的时代,他的建筑特点总是优雅的、内敛的,具备永恒感,并辅以干净利落的结构和精致的细节。”

IMG_9753.JPG

童年时期的奇普菲尔德与父亲

IMG_9754.JPG

1989年在英国的首个项目“河流和赛艇博物馆”,

天窗和坡屋顶灵感来自儿时记忆中的船屋和传统木制谷仓

奇普菲尔德关于建筑的思考,与他的童年与早年工作经历息息相关。
1953年,奇普菲尔德出生在英格兰德文郡的一座农场,那里随处可见谷仓、农舍和船屋。儿时的他对大自然很感兴趣,梦想成为一名兽医。
务农之余,他的父亲买下了农场周边的几座建筑。在帮助父亲将它们改造成为人可居住的房屋的过程中,小奇普菲尔德对建筑的“实用性”展开了懵懂的思考。
“我认为好的建筑是提供一个环境,人们再在日常使用中自发地去创作、改变它。所以我后来总说,我们只做一个盒子。我所倾向和享受的是将普通的事物创造得特别,而不是让一切都是特别的。”
IMG_9755.JPG

尽管奇普菲尔德对高科技风格并不感兴趣,
他却认为蓬皮杜中心是他见过“最性感的建筑”(摄影:蓬皮杜中心)

从建筑学院毕业后,奇普菲尔德曾在知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诺曼·福斯特的事务所工作。前者是饱受争议的蓬皮杜中心的设计者,后者设计了被称为“机械天梯”的香港汇丰总部大楼。

尽管奇普菲尔德对两人代表的后现代高科技风格并不感兴趣,他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种极致的工作态度——每个项目的意义都应该超越项目本身。“以往的建筑行业只要求在专业上可靠,在商业上可靠,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拿出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肩负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IMG_9756.JPG

奇普菲尔德与个人事务所成员,1986年
IMG_9757.JPG
IMG_9758.JPG

京都的丰田公司办公室,
设计受京都中世纪的街道、庭院和围绕该市的山脉启发

80年代中期,奇普菲尔德成立了个人建筑事务所,至今近四十年的上百件作品,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大大小小的项目,他都坚持亲自前往当地。跨国项目也始终保持超高水准,也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

“做建筑,你必须要到那个地方,才能做出相应的建筑,而不是一味地输送奇普菲尔德式的作品。”

IMG_9759.JPG

IMG_9760.JPG

IMG_9761.JPG
IMG_9763.JPG

修复前后的柏林新博物馆
(摄影: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Bartosz Hudach)

不同于多数建筑师,相比造一座新建筑,奇普菲尔德更钟爱修复、改造旧建筑。

倾注十一年心血的柏林新博物馆修复工程,是他最为业界称道,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这座于1855年开馆的历史建筑,在二战中被炮火重创。因预期修复耗费成本过高,摇摇欲坠的断壁残垣曾在废墟上矗立了近一个世纪也无人问津。
IMG_9764.JPG

修复前后的大厅

IMG_9765.GIF

修复前后的现代厅

奇普菲尔德与德国修缮专家朱利安·哈拉普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大规模的历史研究、现场调研、测绘与分析建模,所有可用的原建筑碎片与残余物,都被纳入了新建筑的每面墙、地板、门楣、柱子、饰带、马赛克和天花板中。

“简直像做博士课题研究似的,我们做了数以百万计的决定,不光是建筑设计,还包括技术、美学和政治方面。”奇普菲尔德笑着回忆。这也开创了事务所至今的核心模式之一,建筑专业人士之外,每个项目都积极地与历史、政治、生态等方面的人才展开深度协作。

IMG_9766.JPG

新建筑与旧建筑的立面连接处
IMG_9767.JPG
新建的楼梯连接一层的门厅和二层的大厅

破损的台阶由混凝土修复,和原设计一样,连系各个楼层;引人注目的新主楼梯,两侧的墙壁同时展现了旧壁画和重建使用的材料的痕迹;希腊庭院的后殿和南穹顶由回收手工砖建造;保存较好的柱廊、彩绘天花板全数保留……

“我们试图从旧建筑中创造一座新建筑,不掩盖被损坏的东西。原来的建筑,建筑被损坏的部分,新的建筑,它们是连续的,融为一体的。参观者游走其中,会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历史有着强烈的感受。”

在项目规划初期,奇普菲尔德曾饱受争议,有人甚至指责建筑暴露了太多战争痕迹,是在庆祝二战对新博物馆的毁坏。他回应:“我们真正的目的在于保护新博物馆仅存的原始材料,这很重要,这片废墟就是20世纪城市创伤的证据。”
IMG_9768.JPG

IMG_9769.JPG

IMG_9770.JPG

保留原有石块(摄影:Simon Menges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修缮项目也遵循类似的思路,在视觉上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将空调、照明、安防等方面升级到当代技术标准。“我们搬走了三万多件原建筑组件,清理干净,修好,再带回来放回原位。”

IMG_9771.JPG

摄影:田方方
IMG_9772.GIF

上海的洛克·外滩源,被称为上海最后一块宝藏黄金地块。11座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原本难逃被拆除的命运,在经过清洗、修复和适度改造后,得以重获新生。

“我们说服了客户,保护那些状况不好、也并非有最高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因为城市不仅由新东西构成,更由已有事物构成。”
IMG_9773.GIF
IMG_9774.JPG

摄影:Simon Menges

在“可持续”成为建筑趋势的当下,许多建筑师都在对建筑材料、建筑排放进行革新与控制。而奇普菲尔德却认为,“可持续”并没有这么简单。

“绿色和可持续更多是关于在规划的过程中停下步伐,退后一步,在建造之前就提出问题。更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建造,而是在哪里建造、建造什么。比如少使用绿地,重新利用城市中的废弃空间,多考虑建筑对环境、城市交通,甚至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正是其佐证之一。从设计之初,奇普菲尔德就将重点放在如何将美术馆从封闭的精英文化场所,改造为开放的“城市客厅”上。最大化体现场地的公共性,是他对文化地标的诠释。
IMG_9775.JPG

摄影:Simon Menges

IMG_9776.JPG

玉石玻璃细节(摄影:田方方)

建筑表面由废玻璃加工而成的玉石玻璃包裹。这种新型材料有着石材的厚重和玻璃的透光性,价格并不昂贵,全部由本地供应商提供。

IMG_9777.JPG

三个盒子形空间的连接处作为中庭向公众开放
(摄影:Simon Menges)

三个盒子形空间的连接处作为中庭向公众开放,低矮的屋顶向外延伸直抵黄浦江畔,朝外一侧均设有巨大透明玻璃窗,将城市空间与滨江公园连接起来。如今,参与文化活动外,许多人在这里滑板、遛狗、骑车、跑步,享受着生活的烟火气。

IMG_9778.JPG

IMG_9779.JPG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同样倾注了奇普菲尔德对建筑使用效率与公共性的考虑。一系列露天平台从建筑中心向口岸延伸,二层设置零售、餐饮空间,完全向公众开放,并通过坡道直接与北侧公园连接。在非赛事期间,也能作为观景的公共空间。

“城市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人群都能生活的地方,而非只为了精英、富人的需求建造。”

IMG_9780.JPG

IMG_9781.JPG

谈及拿下建筑界最高奖项,奇普菲尔德显得非常低调和平静。
“接到评委会的电话时,我正在煮汤,一边听电话、一边顾着汤,两边都十分’烫手’。”他开玩笑道。

“我想我最要感谢我的妻子。我在事业上投入较多,在家庭的投入上必然就相对少些,她对我十分宽容。她也是事务所的重要成员,帮助我们从文化层面去考虑建筑应当是什么样的。”

IMG_9782.JPG

IMG_9783.JPG

这些年,他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隐居”在西班牙西北海岸距离城市一小时车程的小渔村科鲁韦多,修建了一座连通大海的家宅:一楼有通往海滩的坡道、二楼有落地窗和开放式阳台,屋顶还设置了平台。

IMG_9784.JPG

家宅的内部充分展现了奇普菲尔德朴素的设计风格,统一的大地色系,家具大多是嵌入式的。“我喜欢在厨房桌前工作,一抬头就能看到海平面,还有我妻子在海中游泳的身影。”

“这个地方很亲切,也充分响应了日常需求,像是对家庭团聚的一首颂歌。我想这就是我看待建筑和生活的方式。”
IMG_9785.JPG
IMG_9786.JPG

奇普菲尔德和亲友

在小渔村,奇普菲尔德的主要身份不是建筑师,而是酒馆老板。他和妻子、女儿接手了一家荒废的店铺,将其改造,闲暇时光常在这里与村民喝酒、聊天。他自嘲如果把得奖消息告诉顾客们,“他们大概也毫不在乎。”

“这肯定是赚不到钱的生意,但我觉得要是能为社区的人提供一个随意往来的地方,那就太好了。这片区域的经济大部分基于食物,我们在这里推广当地产品,希望保护地区美食文化,保持村庄活力,为村庄做出微薄贡献。”

IMG_9787.JPG

组织当地学生,在被物种入侵的森林种下了1000棵树

IMG_9788.JPG

将海岸边用作栏杆的墙面拆除,铺上花岗岩,
打造了一处向大海开放的新公共空间

小渔村的“隐居”生活也让他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其非营利基金会RIA的工作中。RIA由他在2017年出资组织,里面有建筑师、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等多学科成员,专门帮助政府研究环境、交通、可持续和年轻人就业等社会问题:组织学生在被物种入侵的森林种下1000棵树、用渔民废弃的花岗岩打造海岸新公共空间……

“我得向我的建筑师们道歉,他们跟着我,有时候不是在做设计,而是在做设计之外的社会课题,但这些课题,才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和创作者最终要去改变和推动的东西。”
IMG_9789.JPG
IMG_9790.JPG

上海工部局大楼改造效果图,
该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完工开业

如今已经69岁的奇普菲尔德,依旧未停下探索的步伐。他保持着极高的工作效率,去年刚刚建成了三栋建筑,在建项目遍布全球,上海的工部局大楼改造也预计将于今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我想做的事情很多,这可能就是一种责任感。我最深的恐惧,就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没能完全发挥潜质,浪费了馈赠的才能。人生不可虚度,我的梦魇,常常如此警示着我。”

“我正试图探索一条新的路径,让建筑师能够直接为社区、城市和社会服务,而非通过商业项目。”

部分图片由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图片鸣谢:西岸美术馆、洛克·外滩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0:37 AM , Processed in 0.1601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