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哲史艺丛] 生活在皇宫的小人物:亲王遗孀和她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8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在皇宫的小人物:亲王遗孀和她的时代

 猴格 国家人文历史 2023-04-13 23:22 Posted on 北京


40.jpeg

本 文 约 7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min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九月初一,沂王夫人俞氏薨。理宗赵昀为之辍视朝五日,并诏令礼部和太常寺讨论皇帝为亡者持服的规格。


礼部官和太常寺在翻检国朝会要后,由太常寺出面向皇帝建议:应该参考当年孝宗皇帝为皇伯母秀王夫人张氏举哀成服的先例。理宗下诏从之。


这只是当朝皇帝从叔母(父亲堂弟的妻子)的亲王嫡妻,按以往旧例,皇帝要为之服小功,辍朝一日即可。就算是皇帝为之服不杖期的亲伯母、叔母,也才辍朝三日,这位俞夫人却能享受辍朝五日的待遇。她为何能被皇帝如此重视呢?又为何能享受孝宗亲娘秀王夫人的待遇呢?


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


沂靖惠王夫人俞氏(1177-1240),是沂王赵抦的嫡妻,魏惠宪王赵恺的儿媳妇,宋孝宗赵眘的孙媳妇,也是宋光宗赵惇的侄媳妇,宋宁宗赵扩的堂弟媳,南宋朝廷皇室女性核心成员之一。

俞氏在史书中没有个人本传,也没有墓志流传下来,就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不起眼的路人甲,但从史料旮旯里扒出和她相关的零星信息看,她和北魏宫女王钟儿一样,在南宋中期的很多事件中能看到她的身影。

俞氏生年不详,参考她的丈夫沂王赵抦生于淳熙四年(1177)可知,俞氏大概生于淳熙初年。她的父亲叫俞治,母亲刘氏。

41.jpeg
《临宋人画册》(局部)。(明)仇英,来源/上海博物馆

尽管不清楚俞氏的家世,她作为孝宗皇帝唯二的孙媳妇之一,丈夫赵抦又是孝宗爱孙,孝宗一直想把赵抦推上东宫之位,作为孝宗心目中未来的皇后人选,俞氏的家世大概率不会太差。比赵抦大九岁的堂哥平阳郡王赵扩(宁宗)的妻子,就是名臣韩琦的后裔。

史书也没记载俞氏嫁给赵抦的时间,但参考南宋皇室核心成员的婚龄多在十七八岁可知,赵抦大概在绍熙五年(1194)、祖父上皇孝宗临终之前、迎娶妻子俞氏的。

绍熙年间,禅位的上皇孝宗想越过皇帝光宗,隔代去指定东宫人选,他属意爱孙许国公赵抦。孝宗为何相中庶孙赵抦呢?原因有二:

其一是当年庄文太子赵愭薨逝后,原本该嫡次子魏王赵恺正位东宫,排行老三的光宗赵惇却因为自己善于伪装、以及高宗上皇夫妇的支持,越过二哥成为新太子,因此,孝宗总觉得亏欠二儿子赵恺。

其二就是孝宗五孙中唯二健康成人的只有光宗嫡次子赵扩,和魏王庶子赵抦,年长的赵扩愚笨低能,是个比司马衷强一丢丢的痴儿,赵抦却是聪明早慧,极受祖父的偏爱。

因此,孝宗就示意儿子光宗,放弃亲儿子赵扩、立侄子赵抦,也是对老二魏王赵恺的弥补。光宗当然不愿意了,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在有亲儿子的情况下、却立侄子为太子的?

42.jpeg
宋孝宗子孙简表,猴格制

光宗两口子对老父亲的提议很恼火,继而心生怨恨,再想起乾、淳年间和二哥争储时,老父亲摇摆不定的犹豫态度,以及自己正位东宫后老父亲还偏宠二哥的行径,新仇旧恨齐上心头,让光宗对老父亲以及二哥一家都极为愤懑。

再加上皇后李凤娘和近侍们的挑拨离间,光宗总是疑心亲爹想废掉自己,自此,视朝北内重华宫为畏途,不管大臣们如何苦口婆心劝谏,就是拒绝过宫向老父亲问安,以致于朝野哗然,就连金国使臣都拿光宗不孝的事当笑话讲,终于引爆绍熙末年的乱局。

绍熙五年(1194)正月十一,上皇孝宗生病,但身为儿子的光宗却一次都没去探望老父亲,满心凄凉的孝宗甚至自暴自弃,想去吴越哪个地方去自泯其迹。

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十八岁的许国公赵抦迎娶妻子俞氏,完成他的终身大事,也免得钟爱他的祖父心有遗憾。小夫妻新婚不久,即当年的六月初九,他们的祖父上皇孝宗,就在对儿子光宗的期盼中驾崩。

不管是大臣们哭谏,还是皇子嘉王赵扩跪请,已经疯魔的光宗始终不相信上皇已经驾崩,他固执地认为全世界都想诓骗他去北内,好让上皇废了他,因此,光宗坚决不去北内见老父亲最后一面,在南内吃喝玩乐一如平时,以致于上皇的丧礼都没有办法进行,没孝子主丧啊!

朝野内外都被光宗的疯癫不孝气坏了,群情激愤到极点,愤慨的群臣在硕果仅存的执政——赵汝愚的领导下,准备抛弃不孝的光宗另立新君。

43.jpeg
赵汝愚


当时,全临安城的人都知道孝宗上皇属意许国公赵抦入居东宫,赵扩、赵抦哥俩也都知道祖父的心思。赵抦心想:总算到拨乱反正的时候了。赵扩心想:皇位也该完璧归赵还给二伯家了。

相信此时许国公夫人俞氏的内心也是兴奋雀跃的,毕竟眼看着三叔光宗因不孝被群臣抛弃,新皇帝、新皇后的桂冠就要落到他们夫妻头上,怎么不让人激动呢?

七月初五那天,赵抦接到已经耄耋之年还得出来收拾残局的曾祖母、皇太后高宗吴后(孝宗驾崩后,吴太后就升为太皇太后了)的召见时,还特意叮嘱妻子俞氏,把家里值钱的财物都收起来,免得被前来埽阁的市民们席卷一空。

大宋朝廷有埽阁的习俗,当皇太子接受诏命去大内即皇帝位后,市民们就可以去新帝的潜邸搞“零元购”,看到什么都可以拿,这种沾新皇帝喜气的行为就叫埽阁。

赵抦夫妻觉得皇位要归还自己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因此提前就把家里值钱的物件都收起来,避免损失过大。二十七岁的赵扩则相反,他觉得堂弟赵抦是新君人选,自己肯定要在堂弟即位后离开临安就藩,所以压根就没考虑埽阁的问题。

哥俩到了北内,曾祖母吴太皇(太皇太后可以简称太皇)先痛哭一场,然后对赵抦说:“外议皆曰立尔,我思量万事当从长。嘉王长也,且教他做。他做了你却做,自有祖宗例。”

年轻的赵抦还没有修炼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听了曾祖母的话就愀然变色,早先怎么不说万事从长啊?这会儿给我说万事从长呢!呵!他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自己和父亲当年一样,被吴太皇给抛弃了,小伙儿向曾祖母叩拜一下,就黯然离开北内。

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嘉王赵扩,就在兵荒马乱中被曾祖母强行黄袍加身,成为新皇帝,即宋宁宗。

44.jpeg
《宋帝命题册》。“嘉定议和”后的宋宁宗失去了大权,也开始钟情于山水。根据考证,图中的白衣高士均是宁宗的化身,他将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中,写下了这10幅诗,再命当时的御前画师马远配图

吴太皇为何无视嗣子孝宗的意愿、非指定低能儿赵扩为皇帝呢?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赵恺、赵惇夺嫡时,吴太皇以及娘家人都支持老三光宗,如今再改支持老二魏王的儿子,难保赵抦要给亲爹讨公道,别说吴氏家族讨不了好,恐怕就连光宗的政治地位也保不住,只能是废帝了,朝廷上也会因此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自然不如拥立光宗儿子更稳定。

因此种种,赵抦、俞氏夫妻最终与皇帝、皇后之位擦肩而过。原本聚集在许国公府前等着“零元购”的市民们,听说是嘉王当了皇帝,迅速奔向嘉王府把他家席卷一空。

两次立嗣、两次被截胡


尽管俞氏和丈夫赵抦与帝后之位失之交臂很遗憾,但随着刻薄三叔光宗的被禅位、敦厚堂哥宁宗之立,他们魏王一系终于摆脱在绍熙朝的小心翼翼,生活日渐滋润,两口子步步高升。

赵抦先后进封徐国公(绍熙五年五月十四)、吴兴郡王(庆元二年三月十九),又建节(庆元元年十一月初九)、加开府仪同三司(庆元四年六月初七)、加少傅(嘉泰二年三月十八);俞氏则先后进封咸宁郡夫人(绍熙五年七月二十九)、安国夫人(庆元四年七月)

由于南宋皇室子嗣凋零,皇室的男性核心成员只有宁宗和赵抦哥俩,且宁宗总觉得亏欠堂弟,因此兄弟感情还是不错的,每逢赵抦生辰,宁宗就会奉祖母、孝宗继后谢太皇,亲临吴兴郡王府,为堂弟过生日。身为女主人的俞夫人自然要主持大局,让丈夫和大伯哥在祖母膝下承欢,一家人其乐融融。

坐享富贵的俞氏,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膝下空虚,她和身体孱弱的丈夫赵抦婚后只生育一个儿子赵垓,但不幸的是,赵垓在三岁时夭亡,被其堂伯宁宗追赠楚州团练使,此后,俞氏两口子再没生育一儿半女。

开禧二年(1206),赵抦在过完生日后没多久,又一次生病,尽管堂哥宁宗又是遣医问药、又是探视宣问,也没能挽救他的性命,五月初一,赵抦薨逝,年仅三十岁,丧子又丧夫的俞夫人成了新寡。

赵抦在遗表中请求堂哥给自己过继个嗣子,以奉祀魏王支系的香火,及奉养自己的亲娘、魏王妾室、国夫人卜氏,当然,还有他的遗孀俞夫人。

宁宗对堂弟的薨逝表示震悼,为之辍视朝两日,追封堂弟为沂王,谥号“靖惠”,又进封赵抦生母卜氏为秦鲁国夫人,遗孀安国夫人俞氏也进封两国夫人。同时,宁宗表示会择日亲临祭奠堂弟。

北宋时期的皇帝说亲临祭奠,那是真的会亲临祭奠,但到了南宋,就基本只是说说而已,主家上表推辞,皇帝就顺水推舟不亲临了。

因此,身为沂邸女主人的俞两国(两国夫人可以简称两国),也遵循惯例,上疏皇帝:陛下对兄弟的友爱是有目共睹的,对吴兴府的恩宠已经太厚,全家上下对此不胜哀感,然尊卑有分,还请陛下收回亲临祭奠的圣命。

宁宗皇帝不允,弟媳妇俞氏“既而力具控辞”,皇帝这才“从之”,没有亲临吴兴府祭奠。

随后,宁宗很快就为堂弟择立嗣子,选择宗室赵希瞿六岁的儿子赵与某(与字辈,原名失载),给赵柄和俞夫人当嗣子,特赐名赵均(即赵贵和、赵竑),补千牛卫将军。这是沂邸第一次过继。

宁宗对过继来的堂侄子很眷顾,专门为沂邸置小学教授,以便沂王嗣子赵均读书,又先后为赵均迁官右监门将军、福州观察使。

俞夫人和第一位嗣子赵均一起生活了十五年,但诡异的是,史书却没有留下一星半点他们母子之间的互动记载,赵均不管是先被宁宗截胡,还是后被宁宗杨皇后与史弥远废弃、害死,曾经的嗣母俞夫人的态度都被淹没在史册中。

他们母子一起生活了十五年,让赵均从天真懵懂的稚子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母子俩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感情呢?就连和俞夫人一起生活了三年的第二位嗣子赵贵诚(理宗),在《郑清之行状》中都有提一句“事俞两国恭顺”的话,赵均和俞夫人母子之间互动的痕迹怎么就一点都没留下呢?显然有点奇怪。

赵均在被宁宗过继后,和新嗣母杨皇后感情不睦,这固然有杨皇后强势以及赵均本人情商太低的缘故,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前嗣母俞夫人的因素?

嘉定十三年(1220)八月初六,宁宗嗣子、皇太子赵询薨,年仅二十八岁,他的死让已经五十三岁的宁宗,再次陷入绝嗣的境地。

宁宗已经没有太多时间重新选拔六岁小儿培养了,在大臣们的劝谏下,也有“眷念魏邸之意”,就把宗法关系亲缘最近的沂王嗣子赵贵和截胡了。

45.jpeg
山水中的宁宗。来源/《宋帝命题册》。作者/(南宋)马远

嘉定十四年(1221)六月十三,宁宗立皇侄福州观察使赵贵和(赵均)为皇子,改赐名赵竑,进封祁国公。就这样,俞夫人含辛茹苦养大的娃娃,却成了皇帝的新儿子。沂(魏)邸又陷入绝嗣的境地。

宁宗是个厚道人,抢了堂弟的儿子,自然得还一个回去,于是,在史弥远的操控下,之前参加皇子海选、被补授秉义郎的赵与莒,就被推上沂王嗣子之位上。

赵竑进宫同年的九月初二,被赐名赵贵诚的与莒,成为沂王赵抦和俞两国的新嗣子。由于新皇子赵竑和干政的杨皇后以及宰相史弥远关系不好,沂王新嗣子赵贵诚,也成了史弥远手中取代赵竑的底牌。

但俞夫人不知道这个新嗣子未来也会被截胡,打起精神努力和新儿子建立感情。已经十八岁的赵贵诚从一个平民小子变成沂王嗣子,简直就是一步登天,所以他很感恩,感恩让他实现阶级跨越的史弥远、沂王俞夫人,因此事俞两国极为恭顺,对史相公也非常尊敬。

谁也没想到,史弥远的胆子有那么大,为了杜绝赵竑即位后报复他,他居然说动杨皇后在宁宗灵前搞李代桃僵的戏码,让赵贵诚取代正牌皇子赵竑。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初二夜,浑浑噩噩一辈子的不慧皇帝宋宁宗进入弥留之际,史弥远迅速展开阴谋,一边秘召直学士程珌,许诺引他为执政,共同草诏(矫诏)废赵竑、立赵贵诚,一边让杨皇后的侄子们进宫获取支持。

初三凌晨,宁宗驾崩,已经做好万全准备的史弥远,迅速命亲信郑清之的儿子郑士昌,前往沂王府迎接他的底牌赵贵诚。


46.jpeg
史弥远

郑士昌带着在宫廷中奔走传达命令的“快行”,推着绿盖车来到沂王府,他的到来,让沂王府的主母俞夫人陷入一片凌乱中,眼睁睁看着自己养了三年的新嗣子被簇拥进宫,再一次失去她的儿子。

俞夫人怎么也想不到,嘉定十七年(1224)的自己,居然要再次经历绍熙五年(1194)的虐心等待,她心里充满了不安和担忧,既担心新嗣子赵贵诚,又担心前嗣子赵竑,身为皇室核心成员,她很明白皇帝弥留前后召见子侄意味着什么,不管是成王还是败寇,都是她的手心手背啊!

天亮时,坐立不安的俞夫人终于知道结果,她那个本该成为大宋新帝的前嗣子、皇子赵竑,成了判宁国府的济阳郡王,而本该成为嗣沂王的新嗣子赵贵诚,不,现在该叫理宗赵昀了,成为大宋的新皇帝。

对新君莫名换人“惊扰疑惑”的俞夫人在恍惚不安中,意识到自己家又㕛绝嗣了,但现在兵荒马乱的新朝廷,一时半会没人顾得上理会沂王府的家事。

风光张扬的晚年


随后,赵竑被封济王就藩湖州、次年又被史弥远害死,杨皇后(太后)带着新儿子理宗赵昀垂帘听政、再归政,一连串事,直到宝庆三年(1227)十月十八,理宗才腾出手来,给前任嗣母俞夫人择立嗣子,选太祖十世孙赵与奭,赐名赵贵谦,立为沂邸嗣子。

心情复杂的俞夫人在她的新宅第里,迎来她的第三位嗣子赵贵谦,前沂王府作为理宗曾经的潜邸,已经被诏封为龙翔宫,所以理宗另外给前嗣母赐宅。

时间在平静的生活中划过,就在俞夫人继续教养第三位嗣子时,身为傀儡的宋理宗赵昀,也先后把新嗣母杨太后、权相史弥远熬死。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初七,慈明杨太后崩;绍定六年(1233)十月二十四,会稽郡王史弥远薨;十一月初六,终于得掌大权的理宗改明年为端平元年。

俞夫人没想到,随着前嗣子理宗的亲政,她这个皇帝前任嗣母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跟着风光张扬起来,不但她被理宗进封为沂王夫人,她已经亡故的父母俞治、刘氏也获得理宗的追赠,“朕惟若昔厚陵加惠濮邸,凡仙游之若父若母,皆与封赠,盖先制也”,理宗在制书中直接明示,自己是效法英宗封赠本生亲母仙游县君任氏父母的例子,来封赠前任嗣母俞夫人的父母,他这显然是把曾经出继过的沂邸,当英宗的本生濮邸看待了。

所以俞夫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地位飙升,和理宗亲母荣王夫人全氏一样,可以任意出入宫廷,恩宠待遇远远超过当年孝宗对待本生秀王府,因此引起大臣们的侧目。

从俞氏在端平年间的风光看,宋理宗也是个感恩图报的人,他知道,没有沂王府做跳板,他是不可能鱼跃龙门的,毕竟沂邸是孝宗皇帝亲孙、宁宗皇帝亲堂弟,是当时与皇帝血缘最近的一支,大臣们都知道宁宗的太子“必自魏(沂)来”,所以,理宗对沂邸是百般抬举,甚至摆在本生荣邸前面,他对沂、荣两府的纵容,终于引来臣子们的讨伐。

端平二年(1235)闰七月十一,刘克庄在《轮对劄子》中就提到“沂、荣两邸鱼轩,融洩广内,丁傅之渐也”,还在对奏时劝谏理宗:“陛下自藩邸入承大統,有本生之親,有出繼之親,崇奉之道固宜從厚,但人主之孝與臣庶不同,人主以奉宗廟、尊正統為孝,漢定陶傳太后欲居北宫,師丹等以為非,臣謂陛下,閨門之私恩不可以不厚,朝廷之公分不可以不严。”

理宗搪塞刘克庄说他对待沂邸、荣邸可是参考典故来的,意思是他效法孝宗对待秀邸的例子。刘克庄直接反驳他,孝宗“待秀邸轻重厚薄,皆有准则”,那才是“待本生亲之法也”,你超过孝宗的例子,“恐有谏濮园者矣”,意思是你过于优待沂邸、荣邸,恐怕大家怀疑你是不是想学英宗闹濮议呢?

这帽子扣得有点大,理宗自然不承认,坚持自己“只是依典故”。到了端平三年(1236)九月,因为大雷雨,执政乔行简、郑清之都因天象罢政,理宗也为此下诏求直言,秘书省正字王迈就上疏批评理宗,其中就有专门针对荣邸和沂邸待遇过高的问题:

“统有正传,尊无二上。人之母一,陛下之母三。荣邸则所出也,沂邸则所继也,夀眀太后功冠髙、孟,则天下之母也。方东朝无恙时,承顔顺色,凛如奉盈,彼二邸者,安敢顾之?今宫室服御,竭力奉承,恩礼过隆,毋敢议者,濮园故实载之。”

意思是说人都有一个母亲,但陛下你却有三个母亲,荣邸是你的本生,沂邸是你的过继,功劳盖过高滔滔、孟相的寿明杨太后,则是天下之母,自然也是陛下你的母亲。当初杨太后在时,陛下你只能看着太后颜色行事,那时候荣邸和沂邸怎么不敢像现在这般张狂?如今陛下对荣邸沂邸要什么给什么,恩礼太过,还没人敢议论,这不就像英宗闹濮议一样?

由于王迈的言辞过于犀利,让理宗很不高兴,斥责他为“狂生”,随后让人以其他事弹劾王迈,把他赶出朝廷。

正是因为理宗的保驾护航、真心回报,让俞夫人风风光光的安享晚年,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俞夫人还很热衷修建塔庙,捐献钱物,湖州先前被毁弃的飞英教寺高达十五层的舍利塔,就是俞夫人掏钱修复的。

她的第三位嗣子赵贵谦,也在理宗的照顾下官运亨通,进封嗣沂王,加授少保、少师,富贵终生。

嘉熙四年(1240)九月初一,年近花甲的俞夫人薨。理宗闻讯,直接宣布为前任嗣母辍视朝五日,然后命礼部和太常寺讨论皇帝该如何持服。

按照宋朝旧例,皇帝要对从伯母、婶母服小功,辍朝一日即可,就是要服不杖期的亲伯母、婶母,也只辍朝三日,身为过继子的孝宗为本生亲娘秀王夫人张氏才辍朝五日。

如今理宗直接把俞夫人的规格提高到五日上,大臣们还有什么不明白呢?知道这是理宗感恩俞夫人、把沂邸视同秀邸、濮邸了。因此,大臣们都很识趣,建议理宗参考孝宗为亲娘持服的例子,在后苑设幕殿,举哀成服,然后宰臣及百官诣崇政殿门外立班,进名奉慰。理宗诏“从之”,为前任嗣母风光大葬。

在浩瀚史海中,沂王夫人俞氏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历史偏偏以她为主线,串起与她发生交集的人物,让俞氏这个历史边缘人物,去见证她那个时代的诸多重要事件,就像历史的经纬线以北魏宫女王钟儿为中心交汇一样,南宋中期的风云诡谲也在俞夫人的人生中交织,让今人可以通过俞夫人的视角,去目击她那个步履日渐蹒跚的王朝中皇帝和大臣们的幸运和悲哀。

参考资料:
【1】《四朝闻见录》甲集·宪圣拥立
【2】宋·王炎《双溪类槀·卷八·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丙寅》
【3】宋·方大琮《铁庵集》卷一·谏院奏议·端平三年七月第一劄
【4】宋·吴泳《鹤林集》卷十、外制、沂王夫人俞氏父俞治赠潭州观察使制、沂王夫人母刘氏赠惠国夫人制
【5】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之卷五十一·奏议·输对劄子·端平二年闰七月十一日、·录圣语申时政记所状,卷百七十·行状·丞相忠定鄭公
【6】宋·王迈《臞轩集》卷二·奏议·丙申九月封事
【7】《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亲临宗戚大臣丧、临奠、辍朝、杂录
【8】《宋史全文》卷二十九、卷三十三
【9】《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寺观【四】·湖州府【乌程归安二县附郭】

a.png
END
作者 | 猴格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7 12:18 PM , Processed in 0.0382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