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7|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弟子品第三 摩诃迦旃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1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弟子品第三 摩诃迦旃延

3.png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佛陀又告诉摩诃迦旃延:「请你代表我去慰问维摩诘的疾病。」摩诃迦旃延在声闻弟子当中,号称论议第一。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迦旃延说:「世尊!我没有办法胜任探望维摩诘疾病的任务,为什么呢?很久以前,佛陀为诸位比丘宣说佛法的大要,佛世尊讲完以后,我就为其他的比丘开演这些法义,把世尊讲的这些法开演为无常、苦、空、无我、寂灭的义理。这时维摩诘来跟我说:

      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喂,迦旃延!你不要用生灭的心行去说实相法。

      这句话暗示,佛陀在略说法要的时候讲的是实相法,但是迦旃延把它理解成无常、苦、空、无我、寂灭的声闻法。就像经文所说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的根器不一样,佛陀讲的是一样的法,声闻人就听成是声闻法,大乘人听了就知道是大乘法,也就是实相法。

      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诸法毕竟不生不灭」跟《心经》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义理上完全一样。这些有为法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常,但只是种子变来变去,再怎么变都是种子,从这个角度观察,等于是诸法不生不灭,所以你要知道真正的无常是在显示实相的不生不灭。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玄奘把「五受阴」翻译成「五取蕴」,意思是有取着的五蕴。无论是有取着还是无取着都可以说它是五蕴,比如我们可以说「佛世尊的五蕴」但是佛世尊没有「五取蕴」,他不会取着在五蕴的法相上面。如果有五取蕴,也就是取相分别,觉得五蕴实有,就会有苦。但是取相分别也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其实也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所以也是空无所起,根本就没有「五取蕴」可说。懂得这个道理的话,苦也是乐,这是「常乐我净」的乐。这是大乘法的苦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诸法究竟无所有」,意思是诸法从来不曾存在过,而不是说它们一定会从有变无。空可以分为有为空和无为空,小乘讲有为空,意思是说有为法终究会灭亡,到最后白忙一场。无为空则是在显示一真法界远离一切法的差别相。讲「诸法空」偏向于有为空,然而有为空也是在显示无为空。声闻人看三界法当中现起了种种的有为法,是空无所有,是有为空,但是以菩萨来看统统都是在显示无为空。你要知道无为空才是真正的空义。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外道、凡夫把五蕴当成是我,「无我」是针对外道、凡夫所说的「我」而建立的,所以讲「五阴无我」或「蕴处界无我」。佛陀所说的「无我」和外道凡夫所说的「我」定义是不一样的,这里为什么说这两个「不二」?我们知道,建立一种理论不管对还是错,它就是「见」,比如讲「六见处」,见处是有为法,有为法即是功能差别。一切有为法皆是功能差别,没有差别相可得就是不二。不二即是言语道断的胜义谛,这才是真正的无我义。不然嘴巴讲「无我」还是有语言文字啊!把语言文字全部扫除掉才是真正的无我。不管是讲「我」还是「无我」都会有和它相对待的法相生起,那就不是真解脱。比如我们如果讲「没有外星人」,那是要先有「外星人」这个法相才能否定它,根本没有出现过的事物用不着强调它没有,你不会去说「没有『马西』(一个从来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讲「无我」也不是真解脱,因为讲「无我」就暗示有「我」。真正的「无我」是离开一切法相,没有「我」也没有「无我」,离开一切的语言文字相,离开一切差别法相,没有对待,才能安住在胜义谛里面。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声闻人理解的「灭」是原来有,后来把它消灭掉。比如原来有蕴处界,后来把蕴处界消灭掉了,这叫做「灭」,叫「涅槃」。菩萨的见地是这个法本来就没有出生过,你要怎样把它灭掉?就好像刚才讲的,本来就没有无明和贪爱,还去灭个什么?这里的「寂灭」是指无住处涅槃或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要成佛才能实证,但是见道位以上的菩萨可以从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知道:无住处涅槃只是把俱生法我见全部断得干干净净(俱生人我见阿罗汉即可断尽)。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讲这些法的时候,在场的比丘都心得解脱。以《阿含经》来讲,「心得解脱」是指离开了烦恼,从初禅一直到灭尽定都是心得解脱。这里讲的「心得解脱」应该是指大乘见道,因为说这些法没有办法立刻把人的贪爱习性灭掉。这个我们要讲清楚,免得有人心里有挂碍。有些大乘见道的人发现自己贪爱还是很重,他如果误以为灭掉贪爱是见道的标准,可能会另寻见道的境界,这样就退转了。以世俗谛来讲,贪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断得掉,但以胜义谛来讲,并没有贪爱存在。明白这个道理,也可以说是「心得解脱」。

      摩诃迦旃延说:「维摩诘有这样高深的智慧和辩才,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他谈论佛法,所以我没有能力代表佛陀去探望他的疾病。」
 楼主| 发表于 2022-8-21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02:13 AM , Processed in 0.0336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