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甜点] 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种广东糖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3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种广东糖水

 念缓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1-25 05:09

35.png
本 文 约 498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去吃糖水不?”


这样的邀请,可不要轻易地抛给广东的朋友。


不然,话音一落,就能被飞快拉上街,钻进一家阿婆的小店,接着便是一碗碗双皮奶、红豆沙、番芋糖水、杨枝甘露轮番上桌。


36.gif

广东糖水。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毕竟,老广们嗜甜,要是鲜甜的糖与其他食材碰个头,组合出一碗糊、一盅羹,一勺下肚,更是能把魂儿勾去半分,一道道糖水,也就这样上了谱、进了店、入了口。


有人甚至做过实验,拿广式糖水列菜谱,一年365天,天天不重样。


夸不夸张先不提,至少岭南这方水土,和糖水多少有点故事。


抹不去的记忆


搁在广东,要说什么餐食能与老火靓汤争上一争,那多半是糖水。

只是比起对火候和食材要求苛刻的汤品,糖水的制作倒松快了不少——中药材、坚果豆品、水果、牛奶和糖搁在一起,组合调制,出来的汤、羹、糊、冰沙,都能叫“糖水”。听着算不上出彩,可真要论起身世,也绝对是拿得出手的。

古时候,王公贵族参加盛大宴会后,会食用一种甜汤,用于调和食气和帮助消化,被后人视作“糖水”的前身。但要找寻糖水真正的出生地,得把视线从华丽富贵的宫廷移开,转到烟火气儿更浓、装满了叫卖声的街头巷尾。

37.png
广东街头。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民国初年,一家家小店在广州街头开张,属于糖水的童年记忆也正式起笔。梁效记、行时店、陈朱记、友记,一块块招牌和着甜丝丝的滋味,进入了大伙的日常生活。这边是香甜细软的绿豆沙和芝麻糊,那家飘起了炖奶的鲜香,去另一头还能找到一碗甘醇的桑蜜生蛋茶……昔日的宫宴餐食不仅被端到了寻常百姓家,还变化出了更多花样。

龟苓膏,是广式糖水的一道代表。鹰嘴龟、土茯苓、中药材,看似毫不相干的食材被组合到一起,经受完高温洗礼,再扛过寒冰,流动的汁液凝为晶莹的膏体,深沉的苦涩却被冰糖一一化解。勺子破开膏皮,浸满的糖汁儿顺着勺柄流下,送进唇齿时,甘苦交织出独特的软滑细腻,化在舌尖,喧闹的街巷和操劳的疲惫似乎同步按下了静止键。

38.jpg
龟苓膏。摄影/大鹏DP,来源/图虫创意
 
街头行人感受着食材邂逅鲜糖的美好,新的变化也在这片土地悄然发生。

雨露浸润的珠三角中部,一处名为沙湾的地方,丰美的水田越来越多,民国时期,这里的田产数目达6600多公顷。多汁脆嫩的水草,让畜养的水牛不断增加,也让原本珍贵的水牛奶愈来愈丰盛。饮用不完的水牛奶,就这样同糖水打上了照面。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丝滑的牛乳和糖有了情感的结晶。窝蛋奶、姜埋奶、凤凰奶糊、双皮奶……单调的牛奶脱胎成了奶制品,在糖水的舞台抛头露面。

出场或分先后,但绝活各有千秋。简单如窝蛋奶,牛奶在小火中咕嘟一煮,白砂糖入锅,氛围感拉满,再打上一颗鸡蛋,生鸡蛋在烹煮中渐渐成型,关火,上桌。不需要几分钟,却能为甜味和香醇寻觅到绝佳的缘分。奶液化开蛋香,甜蜜融进汤头,一勺一口,无须多言。又如姜埋奶,动静皆能会意。动时则为姜汁跌入奶液,辛辣撞上醇厚,静时意在凝固,汁水结成爽滑弹嫩的奶冻,动静会面,深埋的却是另一种风味。相传,百年前沙湾有一户人家,贫困度日,老人终日咳嗽却无钱就医,媳妇就地取材,用姜汁汇入鲜奶,老人服用后咳嗽好转,人也精神许多,姜与奶的组合也就顺势流传。传说遗留在时光深处,辛辣同甜蜜的交织,醇香和爽滑的并行,随着口胃生出的暖意被传承多载,打开被生活琐事尘封的味蕾,成为“糖水”中的独到记忆。

39.gif
姜撞奶。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蛋奶与鲜糖的邂逅,还唤醒了一双姊妹花。姊姊独爱上蛋清,在炖煮中静静等待,糖味的滋润下,情愫凝成了两层薄皮,牢牢锁住浓郁的奶香,生出了一身的清甜嫩滑,脱胎换姓,成了双皮奶。妹妹却对蛋黄青眼有佳,甘愿接受烈火考验,直到牛奶、蛋黄在烹煮中浑然一体,少一分则还各处一方,滋味平平,多一分又用力过猛,丢掉了甜品的傲气,成了寻常汤羹。唯独这时,能合为一碗细腻绵柔的奶糊,金黄的色泽盛起甘甜,奶味和咸香相互成就,彼此包容,稚嫩如孩童,也能用牙齿细磨其间的鲜美。凤凰奶糊,天作之合,不就求一个正正好好,恰如其分。

40.jpg
双皮奶。摄影/唯亚,来源/图虫创意

这三道,地道的老广不仅常用来招待友朋,还讲究个顺序。姜撞奶、双皮奶、凤凰奶糊,要依次上桌。一道比一道甜蜜,倒似这四季,总让糖分随时光凝结在岁末。

叶绿了又黄,小摊成了小铺,而后成了大店。春风吹入岭南,改革开放后,糖水珍存起传统式样,也同一方水土一道打开心门,拥抱从四面涌来的其他滋味。港式果香,便是这时飘入了广式糖汁儿,比如杨枝甘露,就这么登上了食谱。小巧的西米被大火煮至通透,芒果被搅打成泥,同西米拌合,清甜的椰浆注入,中和芒果的馥郁,最后加上芒果和红心柚的果顶,淋上奶油,让鲜艳的红黄白共同为香甜作序,等待满头大汗的食客迫不及待地伸入汤匙。

41.jpg
杨枝甘露。摄影/摄影师-MrWang,来源/图虫创意

再几个岁月轮回,曾经的后生仔成了地道的岭南老餮,多元的现代甜品破门而入,朝着糖水比划拳脚。莲子桂圆羹、冰糖燕窝、水果西米露……组合越来越复杂,小店里的食谱越写越长,越来越多的糖水也被留在岭南记忆里,直到现在,琳琅满目的糖水已经足够撑起一年的餐点,式样的生长却还没有止步。

老广们或许并不明确未来的糖水会发展成什么样,但他们确信,它像一种味蕾记忆,在时光的无私馈赠里,铺满了曾经。
 

尝不够的滋味


你为什么喜欢吃糖水?

这样的问题对广东朋友来说,或许天生无解。甚至饭后来一份糖水,并不止是喜欢,锅中烹煮的一羹一糊,也并不仅是餐食。

寻常的街巷里,炊烟缓缓飘升,番薯冰糖被丢入锅中,灶前有母亲的柔声细语,桌后是孩童的满心雀跃。粗大浑圆的红薯被冲洗出淀粉,自带的甜软丝丝渗入水中,冰糖的加入让糖汁漾出些许浓稠,一锅子的软糯,甜蜜的加成,有什么能比这番滋味更能哄好孩子的童心?

蜜糖般的汤汁儿滑入喉咙,丝滑温柔,像是母亲的慈爱,默然却长存。正因如此,一碗番薯糖水,既是母亲安抚幼儿的利器,也成了《九品芝麻官》里年迈老母对叛逆儿子说不出口,却常放在心间的牵挂与问候。

42.jpg
来源/电视剧《九品芝麻官》截图

有时候糖水也可端庄大方。生姜、醋、鸡蛋、瘦肉、熟芝麻、黄糖,颇为讲究的一番组合,烹煮出一锅姜醋蛋时,让一家子愉悦的喜事也即将降临。酸、甜、辣、香各色滋味汇聚一处,娓娓道来生活的本色,怀揣长辈的句句叮咛,出现在一门门喜宴上,钻进后生仔们的胃,渐入子女的心。姜醋蛋,糖水中特立独行的一味,裹挟起丰富的口感,成了许许多多段重要时刻的注脚与见证。

窗外的蝉开始聒噪,沿海湿热的气息流入巷野,难熬的盛夏从不迟到。纵然心生烦闷,老广们也不会苦恼太久,毕竟这街那道的小店里,一碗碗海带绿豆沙如约等待。清爽的绿豆被慢火熬煮出沙质的口感,轻柔地拥抱起香糯的海带,陈皮的酸甜把沉闷的气氛划开缺口,酸爽的凉意,一手拉起豆沙的细腻,一手挽起海带的脆爽,就此喷涌而出。或者采下时令的马蹄,让半分熟的马蹄粉浆坠入糖水,在猛火中激烈碰撞,再扔入一颗鸡蛋,用绵绸的羹水润出蛋白和蛋黄的鲜美,端上桌时,一碗金黄透明的羹头,顺畅入喉,细嚼之下,脆爽的马蹄果肉像是平淡生活的惊喜,弹上齿间,窗外恼人的夏意似乎也瞬间褪色。

的确,对岭南儿女来说,顺滑的糖水,暖得了冬,也受得住夏,趁着烈日炎炎钻进街头小铺,要一碗海带绿豆沙或者马蹄羹,到底是贪图那份清甜爽脆,还是在起伏流动的岁月里觅一丝安宁,他们自己也不太分得清。
 
43.jpg
海带绿豆陈皮糖水。摄影/泉先生,来源/图虫创意
 
目光投向往昔,我们不难发现,战火燎原的时光里,糖水也曾作陪。在西南联大执守一张书桌、躲避战火时,汪曾祺曾感慨:“广东人真的爱吃甜食!”

毕竟,昆明金碧路那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让班里的广东同学趋之若鹜。汪老曾发自内心地疑虑——一碗白薯切块熬成的汤,到底有啥好喝的呢?同学是否作答不知,但和同学们一起朝着糖水店奔走,成了汪老的日常记忆,苦中寻甜,伴随糖水的身影,驻足在西南联大曾经受过的一日一夜,久久不曾离去。耐得住苦,才等得起甜,即便山河破碎,糖水也从未离弃饱经沧桑的心胃。

思绪拉回当下,街角那隅的糖水模样依然清晰。广州的文明路,号称糖水一条街,花样过百,以至于常常排起长龙。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奔赴而来的执着。你看,当天空泛起暮光,一日的忙碌画上句号,唤上三五好友,一边排队一边在沿海般浩瀚的菜谱中挑选,再随口聊些家常,话匣子拉开了,队也排好了,只等糖水上桌,开启一个闲适而真实的傍晚。一口糖水一句闲聊,平素中的芝麻琐碎似乎也生出了趣味,生活的点滴片段也逐渐可触可感。碗中的糖水,倾听着繁琐而难忘的故事,记录着起伏多变的心境,也勾勒出平淡却绵长的时光。

44.gif
鹌鹑蛋白果糖水。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所以,灶前、宴中、店里、街头、巷尾……好像随便什么地方,广东朋友都能端起一碗糖水,仿佛怎么也尝不够。

有人说,糖水是两广儿女写给世界的情书。殊不知,这扎实的字句也是他们送给自己的。毕竟,糖与食材酿成的道道甜蜜,留存在儿时,贯穿着时光,勾连起往昔,萦绕进了岁月。
 

丢不掉的习惯


如果打破砂锅追问到底,老广们同糖水的缘分究竟何来,似乎也寻得到答案。

些许的答案藏进了风声和雨露里。无垠的海面慷慨地赠以广东丰厚物产,也激起湿热潮闷,人们不觉得这样的气候可憎,相反,它孕育出了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亚热带海洋气候配合一千六百毫米以上的降水量,成就了甘蔗种植的绝佳选择。正因此,自从唐时印度制糖术传入中国,甜味也就钻进了岭南水土。

明清时期,沿海的门户打开,广州凭借“牛拉石辘,锅灶熬糖”提炼出的手工蔗糖源源不断地向四方输送,蔗糖也成了当地外销的最大宗商品之一,鼎盛之时,来自的广州甜蜜也曾漂洋过海,进入他国的餐桌席宴。与此同时,蔗糖大方地走进寻常门户,形成了广州各地独特的用糖民俗。

然而,缘分总不是一帆风顺,也如老广们和糖水的故事,注定不会单调平淡。

鸦片战争后,外来商品肆无忌惮地涌入国门,强烈冲击下,广东的甘蔗栽培和制糖业由此衰落。甘蔗并不情愿枯萎,如同国人从来不想屈服。坚船利炮的入侵未能压灭自救的火焰,20世纪20年代实业救国的热潮中,陈济棠主政广东,大规模的工农业建设在海边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第一家机制糖厂在广州诞生,源源不断的蔗糖经历现代化的齿轮磨砺,焕然新生,直至如今,蔗与糖的滋味,已经渗入这方水土的根脉。

45.png
20世纪50年代广东甘蔗种植场景。来源/《人民画报》
 
坚实的积累和沉淀如同轻柔的摇篮,呵护出了变化万千的糖水,也酿成了一道道、一盅盅的甜蜜细软,在雨过天晴时,成全了生活更醇厚的滋味。而今,广东朋友嗜糖、吃糖水,也有了别的追求,不同食材的搭配寓存着不同的营养诉求,也匹配着不同的天气,唤醒不同的心境。

老姜红芋、薏仁莲子羹、红豆椰汁西米露、茅根甘蔗水……岁月变幻不同的模样,糖分也钻入不同的锅子,老广们就这样,同四季握手言和,也和生活轻轻告白。

走,去喝糖水!

46.gif
陈皮红豆沙。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参考资料:
刘程编;杨苏安译,广东文化与社会,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11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府和味,广州出版社,2019.
利盛莉主编,糖水跟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周正庆著,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澳大利亚LonelyPlanet公司编,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  101中国美食之旅,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
高宪枫. 广东糖水的研究[J]. 饮料工业,2009(6).
叶冠宸. 广东糖水:南粤人的平凡喜悦[J]. 城市地理,2021(6).
方伟刚主编;广州市番禹区广播电视台编,话说番禺,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贡儿珍主编;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上,方志出版社,2015.
 
47.png
END
作者 | 念缓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9:19 PM , Processed in 0.1658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