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议的美国通胀问题既不属于恶性通胀,也绝对不是滞胀,而是一种被称为M.E.S.S.I的通胀局面,即“经济扩张放缓伴随着供应面成本持续上升”(Moderating Expansion with Sticky Supply-driven Inflation)。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需求旺盛(但正在降温)而供应短缺(但正在增长)导致通胀上升,虽然这种通胀是暂时现象,但“粘性”很强。这些动态反映的不只是供应受限,也不只是需求强劲,而是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造成的一种混乱的通胀局面。在有关通胀是暂时现象还是已经失控的争论中,真实情况可能介于两者之间:通胀可能持续存在但不会达到一个难以容忍的水平。不过,在全球供应链不断受冲击、劳动力供应依然紧张之际,仍有许多人担心美国经济会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陷入通胀猖獗、经济活动乏力的局面。目前的通货膨胀显然比新冠疫情暴发前的那个十年要严重得多,但在有关滞胀的讨论中,缺少的一个元素是“停滞”。在1973年底至1975年的上一次滞胀中,美国的平均CPI为11%,但实际GDP收缩了3.1%。相比之下,如今的CPI为5.4%,但实际GDP在以4%的速度强劲增长。这一次并没有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出现“通胀心理学”(inflationary psychology)描述的高通胀导致家庭提前消费、从而加剧供需失衡并引发更高的通胀的现象。实际上,Morning Consult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月份有超过一半的美国消费者决定不在当月购买某件商品,因为这件商品的价格高于他们的预期。
美联储经济学家杰里米·拉德(Jeremy Rudd)最近撰写的报告也给“通胀预期是判断实际通胀情况的关键”这一观点泼了一盆冷水。拉德令人信服地指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消费者或企业会因更高的通胀预期而采取行动,尤其是在通胀不在人们关注范围内时。最近的CPI数据显示,8月和9月消费者之前减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别的价格大幅回落。由于消费者在二手车上的支出减少、旅游和休闲方面的需求仍受到德尔塔变异病毒蔓延的限制,因此二手车、租车、酒店和机票价格都大幅下降。不过,通胀前景面临的一个关键风险是工资上涨和CPI之间可能会出现一种反馈循环。在过去出现过的高通胀环境中,这一循环非常显著。但当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低通胀环境后,二者之间的反馈循环就不再那么显著。确实有大量证据表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强劲,小企业的工资增长和预期工资水平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但工人议价能力提高可能只是暂时现象。实际上,当下工资上涨可能只是劳动力供应仍然紧张情况下的一种一次性的现象。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Atlanta Fed)的工资增长追踪指标就业成本指数(Employment Cost index)等根据劳动力构成变化进行调整的工资指标并未显示出工资出现螺旋式上涨。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经通胀调整后的收入预期有所恶化,只有30%的家庭预计一年内经济状况会有所改善,是自2016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自疫情暴发以来,随着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年增幅已降至0.2%,相比之下,2015年至2019年的年增幅为1.7%。因此,企业应该可以在不给利润率带来过大压力的情况下管理更高的工资成本,从而降低了转嫁更高成本的必要性。当然,在资源利用率提高、供应持续受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际,这些都是通胀预期可能上升的风险。但是,考虑到2022年刺激措施力度减弱、美国国内和全球生产逐步反弹以及美联储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等因素,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整体而言,导致上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通胀环境变化的许多因素(包括美联储的政治化、价格管控、大规模货币贬值和油价冲击)如今都不存在了。结构性因素(包括美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增加、支出减少)、技术的不断进步、后疫情时代生产力的稳定增长以及持续的(尽管进程放慢)全球化都可能给价格上涨压力带来结构性的抑制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的大量批评似乎是不对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不得不多次上调自己的通胀预期、承认高通胀可能持续存在,;美联储也已放出强烈信号,准备在2022年中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加息。笔者深知,单靠美联储的行动来疏通美国拥堵的港口、促进半导体生产或自由劳动力供应是不够的,但更强硬的货币政策引导和美联储政策立场逐步收紧会令长期利率上升、美元走强和股市下跌,进而导致金融环境收紧,这应当有助于放慢需求增长的步伐,在供应逐渐增加之际,需求这一造成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也会受到约束。本文作者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是牛津经济学院(Oxford Economics)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他曾担任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的董事。文 | 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编辑 | 郭力群翻译 | 小彩版权声明:《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英文版见2021年10月22日报道“A Rare Economic Phenomenon Is Driving the U.S. Economy Right Now”。(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