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成都,来给题主提供一些坐地铁不无聊的思路吧。
我女儿从 2018 年 3 月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坐地铁去学校,一直到 2021 年 7 月毕业,坐了 3 年多都还乐此不疲。
在我们家,地理学是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的主干学科。而关于城市地理的启蒙,地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我妈带孩子坐地铁,主要是教她背古诗,而我带孩子坐地铁,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她观察认识我们生活的城市。
小孩 2-3 岁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做统计:
哪个站上下的人比较多?
地铁在哪一站两侧门都会打开?
1、2 号线的换乘站在哪里?2、3 号线的换乘站在哪里?……
哪些站可以换乘 3 条地铁线?
哪条地铁最长?哪条地铁最短?
地铁每走一站大概会花费几分钟?
……
等孩子上中班以后,我们开始在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
为什么华西坝上下的人这么多?——因为这里有全四川最好的医院群,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为什么天府广场会开两侧车门?——因为这一站是换乘站,人流量太大了,所以先开一侧出,再开一侧进。
为什么 1 号线人这么多?——因为 1 号线贯穿南北,南边是高新产业的聚集区,有很多人在那里工作。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推理。
车厢里穿校服的哥哥姐姐可能是哪个学校的?——我们会根据地铁线路来推理,最后绕过去看他们的校服确认。
那些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会在哪一站下车?——根据地铁前面几站的名字,很有可能会在东客站下车。
周末的 3 号线为什么会有很多小朋友?——3 号线是到动物园的,这些小朋友很可能是去动物园玩的。
……
到孩子 5 岁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开始自己学着认地铁线路图。我们的日常变成了线路规划。
是不是所有的地铁线路都会两两相交?它们的交汇点在哪里?有哪些不相交的线路?
7 号线是环行线,是不是每条线路都会跟它有两个交点,即两个换乘站?
是不是两个任意站之间,都能在换乘 2 次以内到达?有没有例外?
成都下辖的区市县是不是都通地铁了?
从我们家出发,到锦城湖站怎么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最优?
还帮娃问过问题
……
在 5 岁这个阶段,除了我单方面的提问,孩子也开始有思考了。
比如有一次在做最优路线规划的时候,她发现有两条线路:一条只换乘 1 次,但总站数会多出一站;一条要换乘 2 次,但总站数少一站。
于是她问我:你说的最优是想距离最短,还是换乘次数最少?
我听了后称赞她:你这个提法非常棒,有点像高德导航啊!你爸用高德导航的时候怎么选最优路线的?
我们家爸爸是路痴,开车必须依靠导航,哪怕是在市区。基于一贯经验,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爸爸都是选时间最短的。
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地铁每走一站是 3 分钟,如果换乘在 3 分钟以内,就选第二条线路;如果换乘时间超过了 3 分钟,就选第一条线路。
最后我们一起去验证,发现换乘如果跑着去的话,只需要 2 分钟,但等下一趟地铁的时间也是 2 分钟。所以大概率的情况下,第一条线路时间最短。
接着又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换乘 2 次和换乘 1 次比,要少几站,换乘 2 次的线路才会是最优选择?
晚上睡觉,孩子突然引出了一个更大的话题:高德导航是怎么预测时间的?
……
除了以上这些日常思考,我们还专门去坐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铁
机场专线(当时没拍照,借用一下成都地铁君的图)——为什么机场专线的座位设置跟一般地铁不一样?
地面上的地铁——为什么地铁会修到地面上?
地铁的终点站,看看地铁是怎么调头的
无人驾驶的 9 号线,看看地铁内部是怎么样的
……
此外,我们还研究过成都的地铁规划图,为什么东边会修一大片地铁?
解释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我可以滔滔不绝讲几天。简单来说,我先带着孩子研究了四川盆地的地形图。
在上面找到了成都的位置(画红线的位置)。
我们发现四川北部、西部都是高山,南部是云贵高原,都是山,只有往东向重庆走是平原,而且东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成都要往东发展。
但是成都的东边有一个小山脉——龙泉山脉,海拔平均只有几百米,最高也不过 1 千米。
但 20 千米长、10 千米宽,足以把成都平原切成两块。
成都近年的发展策略“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其中东进是最重要的,东进的核心就是要翻过龙泉山,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所以成都翻过龙泉山成立了东部新区,作为配套,我们就要修地铁把人口往东部新区引流过去。而且成都的新机场也是修在龙泉山另一边的。
我女儿了解了这个缘由后,有一天我俩坐地铁,听到地铁电视在播“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闻。女儿老成地指着电视对我说:妈妈你看,成都果然要往东走,去找重庆交朋友!
最后,热烈欢迎大家来成都坐地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