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哲史艺丛] 一位契丹大侠,名垂青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5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契丹大侠,名垂青史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1-05-14


假如有一群“猛兽”,到处屠戮杀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对于凡人来说,第一反应自然是远远避开。


可有这么一位勇士,在宋末元初,他以一人之力,一直苦心劝说“猛兽”,拯救了数百万无辜百姓,使他们免于被屠戮的命运。


他的名字,叫做耶律楚材。


在乱世之中,上百万人因为他,得以全活了性命。


而蒙古帝国和元朝的最终崩溃,根本原因,也跟他有关。 


40.jpg

▲影视剧中的耶律楚材。



01



公元1233年,新崛起于草原之上的蒙古人,以势如破竹之势到处攻伐屠戮。转眼间,金国的中都汴京(开封)岌岌可危。受到战乱波及,避居汴京的军民激增至100多万人。


对于蒙古人来说,杀死他们,灭亡金国,抢掠金银珠宝、女人和奴隶,是长期以来驱使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动力。


一场屠城大战即将开始。


关键之际,耶律楚材站了出来。

 

耶律楚材对新继任的蒙古大汗窝阔台说:“天下虽然得之于马上,却不可以马上治之。仅靠杀伐屠戮,无法治理一个新兴的国家。”


他劝窝阔台说,逃难的百姓,只要愿意来降,都应该赦免他们。


由于耶律楚才的力劝,汴京被攻下后,窝阔台一反常态,并没有屠杀顽强抵抗的上百万军民。


1234年,金国被灭。百姓四处逃难流亡,对此窝阔台又非常恼怒,下令凡是逃亡的百姓及其收留资助者,全部“灭其全家,乡社连坐”。


耶律楚材再次进谏说:“这些人都是大汗的子民,他们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怎么能因此就杀害并连累其他人呢?”

 

窝阔台有所醒悟,最终撤销了追杀流亡百姓的诏令。


41.jpg

▲后世流传的耶律楚材像。



02



耶律楚材,契丹皇族后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从他的祖父开始,便在金朝做官。


耶律楚材从小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


1215年,蒙古军队攻占燕京(今北京)。早已听闻耶律楚材贤名的成吉思汗特地召见他。身材修长、声音洪亮、有一把“美髯”的耶律楚材,给成吉思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成吉思汗鸡贼地说,辽国和金国是世仇,我要为你报仇。

 

耶律楚材却说,历史已久,加上我的祖父、父亲,我们已经为金国服务三代人了,既然做了他们的臣子,又哪里还能找君王报仇呢?


成吉思汗对此十分赏识,便将耶律楚材留做辅臣使用。


当时,对于金国的百姓来说,蒙古人无疑是一群“野兽”。

 

成吉思汗和新崛起的蒙古人,“生杀任情,至拏人妻女,取财货,兼土田……杀人盈市”。对于这群刚刚从大草原进入农业文明腹心地带的猛兽来说,当时已经汉化的金国,这片土地上的金银珠宝、土地、女人,才是他们垂涎三尺的东西。


进入中原后,蒙古人“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百姓稍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家被戮,襁褓不遗者”。


对此,耶律楚材经常“闻之泣下”,多次奏请成吉思汗,请求不要轻易妄杀百姓。


蒙古人当然难以完全执行,成吉思汗下令说,杀人可以,但必须事出有因,且先行报告,“违者罪死”。于是,蒙古人的“贪暴之风稍敛”。

 

但屠戮的本性,怎能轻易改变呢? 


42.jpg

▲成吉思汗塑像。图源/摄图网



03



梁羽生在他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写了以凌未风为首的“七剑”们,眼见明末清初天下暴乱,满人四处屠戮,因此仗义下山协助抗击满人的故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是救民于水火的武侠。


梁羽生的七剑只是小说,而耶律楚材,则是真实的历史中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文侠和政治家。


因为要使猛兽变成人,你只能文而化之,而不能以武攻之。


但成吉思汗终其一生,始终难改从草原带来的血腥习惯。


1209年,他在攻破金国的中都(北京)后,将满城军民数万人杀光。


1219-1225年,成吉思汗在进攻花剌子模帝国过程中,又先后指使蒙古军队,屠杀了至少上百万平民。其中英勇抵抗的不花剌城和撒马尔罕城军民,更是被屠城杀光。


1227年,就在临死前,由于非常恼怒西夏军民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下令,破城后,要对西夏国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进行屠城,一个不留。尽管也曾有人阻止,但蒙古军队仍然忠实执行了他的命令。

 

因为对于还没开化的蒙古军队来说,杀戮是一种快感,而抢掠女人和财富、奴隶,更是他们战争的目的。

 

耶律楚材终其一生,都希望能帮助蒙古人创立制度、引向文化。


在攻灭金国后,蒙古人将大量金国百姓掠为奴隶,即使是读书人也不能幸免。对此耶律楚材借口要扩大国家的财赋收入,通过检查户口,将这些奴隶释放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使他们摆脱当奴隶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又在俘虏和奴隶中大量搜救儒士。


1237年,经过耶律楚材等人的大力倡议,蒙古帝国在金国境内恢复了科举。


耶律楚材下令,凡是被掠为奴隶的儒士,要允许他们参加考试,如果拒绝放出这些儒士,则奴隶主要被处死。


最终,耶律楚材为蒙古国“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耶律楚材以他的良心和智慧,保护了大量知识分子。

 

对此,明清两代的学者都非常感激耶律楚材。明代学者张燧记录说:“(蒙古)胜国初,欲尽歼华人,得耶律楚材谏而止。”晚清学者柯劭忞更是说,蒙古初入中原,政无纪纲,人民惶惶,生命旦夕不保,而“耶律楚材以仁民爱物之心……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


43.jpg

▲耶律楚材画像。



04



1227年,一生征伐、杀人无数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在混战争夺两年后,1229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最终夺得汗位。


当时的蒙古仍然是一个大部落联盟,对于大汗,各个部落的首领只是礼敬,但并没有敬拜汉人皇帝的那一套繁缛礼节。耶律楚材找到成吉思汗的二子察合台(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当时已经去世),对他说,你是大汗(窝阔台)的哥哥,只有你参拜了大汗,别人才会跟着服从。


随后,察合台以汉人君臣大礼参拜了窝阔台。蒙古部落内的各位王子和首领也跟着相继参拜。


对于耶律楚材来说,这颇有点像西汉初年,朝堂经常喧嚣吵闹,叔孙通帮助刘邦制订礼仪制度,使得刘邦感慨“这才像是当皇帝的感觉”。


但要转化刚从草原上进入中原的蒙古人,不只是设立一套礼仪制度这么简单。


对于蒙古人自身的落后和随性,成吉思汗是有着认识的,因此在生前,铁木真将耶律楚材推荐给窝阔台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1231年,耶律楚材出任刚草创的蒙古帝国的中书令,这是一个类似宰相的职位,由此开始执掌财政和文教大权。

 

他积极为整个蒙古帝国“定制度 、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希望将蒙古帝国,从一个原始的游牧民族和奴隶社会,提升成一个推崇文化的封建帝国。

 

由于以耶律楚材等汉化知识分子的努力,蒙古帝国最终得以逐渐转型。尽管这种转型非常艰难,但耶律楚材打下的基础,仍然为忽必烈后来建立元朝奠定了文化和制度基础。

 

窝阔台曾对耶律楚材说:“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尽管蒙古人也对金国、宋人的封建行政系统进行了学习,但这只是停留在对行政机构和财政系统上的简单学习,在内在的本质上,蒙古帝国从来没有真正汉化过。

 

到了晚年,窝阔台也不信任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被排挤边缘化。


1241年,窝阔台去世,此后乃马真皇后掌握大权。耶律楚材更是被晾在一边,最终于1244年抑郁而死,终年55岁。


耶律楚材去世后,政敌诬告说,耶律楚材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全国的贡赋有一半都被他贪污了。


乃马真皇后随后命令手下去查验,才发现这位一生都对蒙古帝国忠心耿耿、不贪财的臣子,家里根本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


44.jpg

▲忽必烈画像。



05



耶律楚材死后,蒙古帝国的汉化徒有其表,难以进行。

 

在忽必烈登基后,蒙古帝国的守旧派甚至派人质问忽必烈说,蒙古的风俗本来就与汉人不同,现在你留在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蒙古的旧俗制度,又要怎么办”?


而即使是忽必烈本人,也怀着深深的民族歧视,并继续鼓励将蒙古帝国和元帝国的子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进行歧视性的统治。


耶律楚材主张平等对待帝国子民的愿望和努力,至此几乎全部作废。


到了元朝晚期,丞相伯颜在主政时,不仅停罢科举,而且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至元三年(1337)四月,伯颜还向元顺帝建议:“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尽管最终没有实行,但残酷的压迫,已使得帝国风雨飘摇、狼烟四起。


1368年,由朱元璋派出的徐达大军最终攻克元大都(北京),至此,蒙古帝国在汉地的统治宣告结束。尽管日后北元和蒙古的势力仍然继续残存,但耶律楚材所谋划、并终其一生为之努力,希望建立的汉化蒙古帝国,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乾隆皇帝在评价耶律楚材时说,一个国家要“开国承家,创业垂统”,就必须有“通经明道、规模宏大之臣为之立法垂猷,使子孙有所鉴,成宪而持永久”,而耶律楚材就是这种具有历史眼光的名臣。


只是,蒙古人不仅没有珍惜耶律楚材,还在行动上践踏了他的思想。蒙古帝国,最终走向崩溃。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文献: 
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2011年
(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
张绥:《中国人的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邓之诚:《宋辽金夏元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



- END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12:47 PM , Processed in 0.0396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