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多见的情形或许有助于解释目前市场对美国经济形势和复苏的持久性产生的困惑。以冷静著称的债券投资者似乎相信美国经济会大幅反弹,他们担心政府向美国人发放的纾困现金会导致经济过热,而天性乐观的股票投资者突然担心起自己的贴现现金流会逐渐消失。
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太正确。虽然物价有可能随着需求复苏和供应链遇到瓶颈而上涨,但产能过剩和受到打击的劳动力市场会抑制通货膨胀。此外,如果“长期性经济增长停滞”带来的一些人们所熟知的不利因素淘汰了市场上的弱者,那么那些能够适应技术变革和后疫情时代市场偏好的公司将有很多机会。
当前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证明了美国经济的弹性,美联储的迅速应对和财政刺激方案也是这种乐观预期背后的原因。谁说不能通过砸钱解决问题?过去几周,个人支出、新房销量和工厂订单等数据均超出预期。疫苗加速接种和学校重新开放也点亮了今年夏季美国经济蓬勃复苏的前景。
那么经济快速复苏会导致经济过热吗?可能不会。
回想一下,在进入2020年之前美国经济就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长扩张期的终结。2017年政府曾大幅减税,美联储也慷慨解囊,但2019年美国经济增幅仍只略高于2.2%。与此同时,“婴儿潮一代”增加储蓄、美国为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竞争维持低利率和低工资等情况都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受到重创的劳动力市场依然伤痕累累。虽然按正式登记数据编制的失业率为6.2%,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出,由于存在统计分类错误或一些人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问题,美国的实际失业率接近10%。
如果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那么谨慎的投资者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美国经济能否在经历了去年3月的重创后大幅反弹?许多新兴市场曾有过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并在痛苦的调整后强劲反弹的经历。但是,这一次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比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出现的衰退更严重,美国能否实现1984年以来的最佳经济增长率?
可以,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将继续无差别地奖励股票。去年投资者一开始涌向受益于疫情下趋势的科技股,同时抛售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股和休闲娱乐股。后来价值股、大宗商品类股和受益于经济重启的股票开始迎头赶上。自去年秋季以来,等权重指数标普500跑赢市值加权指数,说明风险市场已经广泛复苏。
市场上仍然有机会,但现在把握机会变得更棘手。无论今年美国GDP的最终数据是多少,明年和之后一年的数据都将低得多。即使美国总统拜登庞大的基础设施和投资计划成为立法,政府为经济提供的财政支持都会减少。与此同时,新常态下出行、城市通勤和购物习惯将出现新模式,新技术也将继续重塑竞争格局。
目前标普500指数市盈率徘徊在21倍到23倍之间,债券收益率上升后和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形成竞争,因此从现在开始,投资者不能一股脑买入大盘,也不能买入整个板块,必须对能够带来回报的股票加以区分。整个经济系统内都会有赢家和输家,投资者必须通过仔细研究区分哪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更有韧性,哪些缺乏韧性。
未来还有很多风险:虽然疫情方面有好消息传来,新一波疫情仍有可能暴发;虽然经济数据向好、上市公司评级被上调,但在经济完全摆脱疫情影响之前肯定还会有更多公司发生违约;就算没有意外发生,在投资者逐渐消化宏观经济出现极端变化的一年后,市场波动也会加剧。不过,在仔细研究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后会发现,对于拥有足够韧性在后疫情时代蓬勃发展的公司而言,未来经济既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
本文作者是Barings Investment Institute首席全球策略师及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