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9|回复: 0

[教育漫谈] 原生家庭、天生智商、终身学习:到底都有多大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4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生家庭、天生智商、终身学习:到底都有多大用?

 万维钢 罗辑思维 2021-03-15


我们常说“做一名终身学习者”,但影响终身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呢?原生家庭状况和天生的智商会不会影响终身学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对人的发展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著名科学作家,《万维钢·精英日课⁴》的主理人万维钢老师, 给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吃苦”,快来一起看看吧。
罗胖经常说一句口号叫「和你一起终身学习」,我很荣幸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不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或者取得某个资格证书,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识。
但是因为终身学习没有证书,可能会经常有人问你,学这些东西有啥用呢?
肯定是有用。但是到底用在哪,有多大用,这个不太容易说清楚。考大学、考研、学修车、学编程那种学习是容易理解的,会跟不会的境遇很不一样。
那你说像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心理学这些东西,会与不会的差别到底体现在哪呢?
同样是我们都知道肯定有用、但是又不容易说清楚的还有「家庭」和「智商」这两个因素。
如果一个人曾经胸怀大志结果碌碌无为,他到底应该怨“原生家庭”不行,叹息自己智商不够高,还是应该后悔没有终身学习呢?
这一讲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全面考察这三个因素的研究非常难做 [1],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

但是相关的话题是热门课题,如果我们分段考察,早就已经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证据。


决定一个人的所属层次

以我之见,家庭、智商和终身学习这三个因素影响的不是同一种人,而是不同层次的人。我们大致把人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是「缺陷人群」。
这是因为自身有重大缺陷,而未能过上普通人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可能陷于贫困,可能性格孤僻,与社会脱节。他们不幸福不快乐,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第二层是「普通人」。
当然每个人都是不普通的,这里“普通”的意思是说生活很正常。忙忙碌碌但也很快乐,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更有温暖的亲情。如果每个人都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社会其实是挺美好的。
第三层是「优秀者」。
这些人或者是学习成绩好,或者是有一技之长,表现出了超出一般的水平。他们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学历、职位和收入。他们是学校里的标准学生,是领导眼中的好员工,是相亲市场的热门对象,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第四层是「士」。
士是中国古代贵族的最下一层和平民的最上一层,也是我们精英日课爱谈论的概念。士在单位里是领导或者业务骨干,士对他人有影响力。
士在社会上是一号人物,别人知道他自己是谁,而不只是把他当做一个职务或者一个员工。士往往有一项出类拔萃、能在本领域或者本公司排的上号的技能。
士有思想、有独立性、能做主。士和优秀者的区别是士有主观能动性,有自由。再优秀的工具人也只是工具人,士不是工具人。
这个分类是笼统而非绝对的,可能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属于缺陷人群,另一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士。

这个分类考虑的不是经济和社会地位,而是这个人的能力和见识。一个拥有好多套房子、但是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只是普通人而不是优秀者。最重要的是,人可以在各个层次之间流动。

家庭、智商和终身学习,决定了一个人所属的层次。


家庭的主要作用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普通人层次,会不会沦为缺陷人群。人们对家庭教育寄予厚望,又是学区房、又是陪写作业、又是上辅导班、又是聘请名师,其实家庭对人的影响有个很小的上限。

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想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要想让这颗树长得出类拔萃,那不取决于你。
如果父母从小虐待孩子,不给提供充分的营养,或者不给足够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很有可能就不会健康成长。
本来孩子是个好孩子,可是家庭没养好。有多项研究表明 [2],如果是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父母没有正常的职业,家庭生活颠沛流离,孩子长大后的表现会低于他们的智力潜能。
但是如果说这个家庭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孩子能健康成长正常受教育,那么他就至少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他能不能成为优秀者呢?
那就跟家庭环境关系不大了,几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智商。而智商,几乎就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提高。
那你说家庭的文化传承、陪写作业、辅导班、上好学校那些难道都没用吗?那些东西的作用仅仅是让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智商,而不是提升智商。
条件太差,孩子智商发挥不出来,就如同一颗小树营养不良没有生长空间;可是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这棵树可以充分长了,再好的条件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这个效应甚至对性格和情感养成都是如此。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桑德拉·斯卡尔(Sandra Scarr)就说,「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关心即可,除此之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2]
我刚刚看到一个最新的研究 [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对 1750-2020 年间超过 40 万英国人的统计研究发现,一个家庭上一代能留给下一代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遗传基因,一个是财富。别的东西,什么教育、社会关系、文化传承、理财心法……基本都没用。
一个科学家回顾自己的童年,说我父亲对我影响很深,让我从小爱科学 —— 其实就算他父亲忙得顾不上管他,他该成绩好还是会成绩好,他父亲对他真正的影响是基因。
所以育儿一定别焦虑,你只要做个*合格*的父母就行了,你不必做优秀的父母:孩子的优秀跟你*本人*够不够优秀很有关系 —— 因为他会遗传你的基因 —— 但是跟你是不是*优秀的父母*关系不大。
同样地,作为个人,只要你的“原生家庭”不算太差,到这个时候就别再埋怨父母对你不够好了。

难道说一个人没考上清华大学,还能怪他爸爸没有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陪他写作业吗?


智商决定了什么?

其实智商也不能怨父母,遗传有很大的随机性,很大程度上是个运气问题。聪明是运气,努力其实也是运气 —— 情商、意志力、包括体育,都跟智商有正相关的关系,都有基因因素。

大略而言,是智商,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从普通,跃迁到优秀。
当然严格地说,是某种天赋。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社交等等,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受人喜欢,不一定非得是做数学题那种智商。
但是它一定是某种天生的素质,有的孩子一看就会一点就通,有的孩子请什么名师怎么教都上不来,这个不得不服。
那么一个普通人能不能是个优秀的人,难道从出生时候就注定了吗?“注定”不是个好词,不准确 —— 但是大体上,只要环境不太差,优秀不优秀是自己的事儿。
有个证据是上名校对人的影响。你说人就是这么个人,上不上名校,对他的影响大吗?不大。
有研究证明 [4],那些只差一分没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和那些只多了一分考上了重点高中的人,他们将来上大学的录取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同样地,那些有实力去著名大学,但是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普通大学的人,他们工作以后的收入水平跟那些上了著名大学的人也是一样的。
名校只是选拔了你,只是证明了你的优秀 —— 而没有把你*变成*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本来就优秀,不上名校也优秀。
那你说不对啊,名校这个牌子对找工作很有用啊?是,但是请注意,只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用。
他的家庭环境不能让他充分发挥,他才需要名校的加持 —— 只要家庭环境能让他发挥,他不需要名校加持。
所以智商是决定性的因素。考察大规模人群的统计,优秀不优秀主要是智商。
那智商不高的人难道就没希望了吗?不是。

智商是个决定大规模效应的因素,优秀是个大规模效应。但是卓越、出类拔萃、成为一个“士”,却是个小规模的现象。


智商的影响

普通人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能不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大规模效应,主要是智商问题。

但是一个人能不能上升到领导岗位,能不能独当一面,能不能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能不能改变世界,这不是智商问题。
我看到一个最有意思的统计是这样的 [5]。国际象棋棋手,如果是业余的、没有名次的那种一般的学棋者,棋力跟智商的关系比较大,相关系数是 0.32。但是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有名次的棋手来说,棋力跟智商的相关系数却只有 0.14。
智商的影响也是有上限的。这个道理是正如家庭环境只能让你走到那么远,智商也只能让你走到这么远。
从优秀到卓越靠的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两点。
第一,你得有内在驱动。这回不是为了父母、为了金钱或者职位这些外部的东西而战了,你得有个远大的目标,找到一个领域,发现一个使命,能自己驱动自己才行。

第二,你得能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这回你不能甘当螺丝钉了,你得跳出流程,摆脱膝跳反应式的思维,掌控自己的思考,自己有见解、敢拿主意才行。


终身学习的意义

这两点家庭不能提供,基因不能预装,学校不能教,主要靠自己终身学习。

这些正是我们专栏这几天讲史蒂芬·科特勒的《不可能的技艺》这本书的主题。终身学习学什么?首先是学自我驱动和复杂思考。
终身学习是成为一个士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被外界驱动,只知道简单思考的人,再聪明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奴隶。
当然终身学习不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充分条件。要想取得重大成就,你还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天赋和运气才行。
可是终身学习有可能让人超越家庭出身和遗传智商,直接从普通层甚至缺陷层跳跃到“士”这一层。
无数从底层跃迁的励志故事,说的就是他们。有的人从小长在支离破碎甚至还有毒的家庭,却成了温文尔雅气度恢弘的大人物;有的人资质平平学什么都慢,却成了一代宗师。
他们不可能没有内在驱动,不可能没磨炼过复杂思维,不可能不是终身学习者。
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才叫「不可能」的技艺。
天赋对终身学习有没有影响?肯定有。有的人天生就对什么东西都好奇,有的人天生无感。
但是无数的研究都证明,学习动力是可以训练的 —— 只是得自己训练自己,不能是被别人逼着训练。
这几乎就是个矛盾。你要强行训练一个人爱学习,那就肯定不是内在驱动。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传承”那么难,为什么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说教育孩子的课题分离: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但是最终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决定。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准确理解了遗传、环境和学习的意义,那么,不坏靠家庭,优秀靠遗传,卓越靠学习。
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士太少。不终身学习也可以是个优秀的人,但是只能是个随大流的人。终身学习是我们打破枷锁的唯一指望,而且必须是自己的事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05:00 PM , Processed in 0.0641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