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2|回复: 0

[哲史艺丛] 词中王者辛弃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0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中王者辛弃疾

最爱历史  2021-02-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薛遂初


10.jpeg
辛弃疾书法
江南游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

三十五岁的辛弃疾已南归十二年。


十二载光阴在江阴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府通判等任上辗转,志向不是遥不可及,但豪情会在沉沦下僚的日子里消磨,所有的压抑、期许;消沉、渴盼;牢骚、激愤都在登高远望中喷薄而出,而江南,大宋子民心目里的故土,对辛弃疾而言却是陌生。江南游子,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家国就成为心头上的重压,压迫到变豪宕为悲凉。




辛弃疾“姿英伟,尚气节”,其挚友陈亮在《辛稼轩画像赞》中写道:“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友朋描述,虽有溢美之词,但可以想见辛弃疾在赏心亭上的形象,如果说姜白石过扬州,兵火劫余衬托的是词人的弱不胜衣,而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的是辛弃疾雄健的身影。


刘过有《呈稼轩》诗:

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未可瓢泉便归去,要将九鼎重朝廷。


红颊青眼,此时的辛弃疾正值壮年。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楚天千里清秋中,词人的目光是否注视着江天寥廓中的某一点,那里升腾起激昂慷慨的英雄气,那里是词人怀念的青年时代。


前生青兕


辛弃疾,字幼安,济南历城人。


靖康之难后,南宋与金隔淮水对峙,淮水以北山东、中原地区的大宋遗民,时刻盼望着收复故土。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兴兵攻宋,于扬州骤生内乱,完颜亮身死。辛弃疾觉得时机已到,就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两千人的队伍,并投归山东义军声势最大的耿京。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宋史  稼轩本传》




耿京采纳了这一建议,命义军诸军都提领贾瑞及辛弃疾为代表,去与南宋接洽。公元1162年正月中旬,贾辛二人到达建康,受到高宗赵构的即日引见。


此次接洽非常顺利,耿京实授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授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但贾、辛归途到海州却惊闻变故:天平军将领张安国投降金人杀了耿京,义军大部溃散。此时的辛弃疾作为贾瑞的属员,按理说没有处理大事的资格,但史料纷纭,都没有贾瑞如何主张的记载,辛弃疾挺身而出,独担大任。

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宋史  稼轩本传》


辛弃疾力擒张安国后,又劝说耿京旧部反正,带着万余义军星夜疾驰,渡江而南回归大宋。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秦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

——洪迈《稼轩记》


若干年后,辛弃疾再次回忆起旧事,填词以记。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青年时代的辛弃疾临大事能谋断,对万众而胆愈壮。孙子兵法云: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早早显露大将气度的辛弃疾,率众留在北方不失成为独立宋金之外的一方诸侯;一心归宋是期盼着能够指挥王师北定中原。但盖世豪杰面对着人生命运这个变幻莫测的对手,却只能深深叹息。


上虞《九议》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因生计问题仕金,但内心始终以大宋遗民自居。弃疾甫一出生,辛赞就寄予厚望,后来送他跟随亳州名士刘瞻读书,闲暇时带他考察山川形势,教他屯兵用兵之道。弃疾十七岁起两次赴金国都城燕京参加科举考试,经辛赞提点,凡所经之处,地理,经济,金国的军事部署及政治形势,都一一留意,有了大量直观的认知。青年时代的辛弃疾所展示出的智计勇武可比古之名将,但其本色还是书生。


南归之后,辛弃疾历任江阴通判、建康通判。八年之内,他把所见所历所思,宋金对峙的形势及两国军事前途的分析,写成论文十篇,统名为《美芹十议》呈送朝廷,但苦无知音,直到同是以书生之身建立不世功勋的虞允文为相。

虞忠肃公采石之战,日星晦蒙,江水震荡,功烈赫然于时,足以詟服强虏,愧死名将。疑其平日为人,有喑哑叱咤,千人皆废之状。及观其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乃真一书生耳。

——吴宽《匏翁家藏稿》


昔日金主完颜亮攻宋,军将渡江。虞允文正奉命犒师前线,正在采石矶。淮河防务是名将刘锜主持,但刘锜已老,部将王权与金兵一触即溃,形势危急万分。虞允文不计个人得失,收拾王权残部,激励士卒并以民军相辅,终于以弱胜强。刘锜执虞允文之手感叹:“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愧死我辈矣”。


如果说李白的理想“为君谈笑静胡沙”,所比肩的人物是谢安;杜甫的理想“再使风俗淳”,所仿效的对象是稷与契;那么官居下僚辛弃疾的内心,应该渴望着能同虞允文一样只手整顿乾坤。


当我们再次翻看辛弃疾上书虞允文的《九议》,其策略之详尽,思虑之深远,都会生出书生,名将所不及的感受。《九议》引言中,辛弃疾写道:“苟从其说而不胜,与不从其说而胜,其请就诛以谢天下之妄言者”。尽管《九议》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但虞允文没有采纳其中任何一条措施却是清晰的史实。命运对未经世事的磨砺称作历练,但对国之干城的漠视也许是国家的悲哀。


飞虎新军


辛弃疾从南归到四十一岁的履历,频繁调动是特征。在司农寺主簿、建康留守参议、转运判官等官衔之中,滁州知府与江西提点刑狱是亮点。前者是地方民政,后者是捕盗治安,两者的共同点是独立任事。


滁州扼江,淮之要冲,赵匡胤曾在此大破南唐军。宋金对峙,滁州战祸频繁,历任地方官都无兴复上的建树,辛弃疾在滁州两年,是实施其守江必守淮的军事观点,把民政做成了军政。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宋史  稼轩本传


江西提点刑狱主要的任务是剿灭赖文政的茶商军——贩卖私茶的武装,因各地剿捕不力,遂成流寇。辛弃疾以大将之才面对战局,所做的不外是拔精壮,肃军纪,守险要,施智计。

淳熙二年闰九月,辛弃疾诱赖文政杀之,茶寇平。

——《宋史  孝宗本纪》


独立任事的前提下,辛弃疾所表现的才干特点是结果耀眼,过程独断。如果乱世之中开疆扩土,这种特性能够成一方雄主,但在偏安的南宋朝廷,无数双眼盯紧过程的情况下,这种特性会成为深藏于土的雷,某天的炸响会毁了长城。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

辛弃疾四十岁,是年秋,由湖南转运副使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因湖南多盗,诸军单弱,弃疾奏请创置湖南飞虎新军。


创办新军,凡营寨、士卒、军器、马匹、人员、资金、协调等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宋史  稼轩本传》


经费的巨大花销让人怀疑辛弃疾趁机敛财,宋孝宗降御前金牌急令停止,辛弃疾藏金牌令部下以一月为期建成飞虎军寨,违者行以军法。“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此时的辛弃疾如果和采石矶前的虞允文相比,虞凭借的是报国的一腔热血,而辛倚仗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强大能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1180年,辛弃疾转任隆兴府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这也是“身膺一面之寄”,但他的行事特性依然未变,这就导致了诽言谤语纷出,台官王蔺在弹劾奏章中称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之后,辛弃疾被调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之后,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几达二十余年的赋闲生涯在等待着他。


带湖庄园


【水调歌头  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1181年,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之滨开始修建庄园,庄园占地颇广。“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他自己绘制图样,设计很具匠心:“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庄园中有十弓地的稻田,辛弃疾有言:“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此后自号稼轩。


如果把辛弃疾的人生划分,带湖前的二十年,他在志节与事功方面的表现,一些有识的朋辈,已经把他比成周瑜和谢安。带湖后的二十多年,除了提点福建路刑狱、太府卿、主管武夷山冲佑观等闲职,辛弃疾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同文人名士交往与词的写作,这时他面对着庄园稻田,更多的是自比陶渊明了。


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 。

辛弃疾与陈亮相识,成为挚友。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孝宗时,上《中兴五论》。极论时事,力主抗金。曾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词作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宋史  陈亮本传》


可以看出,陈亮是和辛弃疾一样的人。命运往往会在壮志难酬的时间给人以慰藉——德不孤,必有邻。


1188年,辛弃疾在铅山县修思渡修建了新居,附近有泉名瓢泉,有山名鹅湖峰,山下鹅湖寺,长松蔽日,分外清幽。这年冬,陈亮来访,二人论词谈兵十日,有《贺新郎》词唱和,成为南宋词坛的著名鹅湖之会。

其余当时人物如朱熹、刘过、姜夔等亦与辛弃疾过从甚密。辛弃疾南渡之初即娶妻范氏,侍女可考者先后凡六人,有子九人,女二人。


稼轩词风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词至苏轼,从士大夫饮宴佐酒的小技末道中境界始大,刘熙载称“东坡词如老杜诗,以其无事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词至稼轩,以词为陶写之具,英雄豪杰,忠臣义士,稼轩用雄浑之笔鼓荡起南宋词坛的风云之气。词之豪放一派,苏辛并称。


历代词论,很多涉及苏辛对比,周济称“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 

词人水准的高下,大可不必对比。诗词作家在天资、才力、性情、灵气、学力外,阅历的不同会形成作品面目的各异,融合个人生命历程的文字自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气魄雄大是胸襟胆力的反映,稼轩南渡后,官职累迁近三十,弹劾之章凡十六,宦海沉浮,英雄气盘绕胸中受世事磨折,方得气沉而郁。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辛弃疾存词629首。南宋词坛以稼轩为领袖,陈亮、刘过等为羽翼被称作辛派词人群。如果说杜甫之后,学杜者代不乏人,以学习诗法并能登杜甫之堂奥为诗家目标。稼轩之后,一代代读者与词家更多的是从稼轩的纵横之笔中汲取人格力量,去传承稼轩词风。


几百年后,龚自珍在其词序中写道:

“偶检丛纸,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一阙,乃京师悯忠寺海棠。”

可见稼轩词的影响。


明清异代,鸦片战争,愈是家国危难之际,稼轩词愈是被人想起。


老骥伏枥


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


韩侂胄为相,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夺秦桧官职,力主北伐抗金,大量起用被贬斥的主战派人物。辛弃疾从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任上入京御前奏对,时年六十五岁。

嘉泰四年甲子,春正月,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侂胄大喜,遂决意开边衅。

——《庆元党禁》


对于北伐抗金的目标,辛、韩一致,但策略有分歧,韩急于立功,辛力主持重。辛弃疾奏对之后,“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辛弃疾尝为臣言:唯当以禁旅屯江上,以壮国威。至若渡淮迎敌,左右应援,则非沿边土丁断不可用。目今镇江所造红衲万领,且欲先招万人,正为是也。

——程珌《丙子轮对札子》


辛弃疾依旧是要独立任事负责结果,他计划十年备战,但此时的北伐主帅韩侂胄正在迫不急待地要冒进,此是龃龉其一,其二是辛弃疾的个人性格。

先生守镇江时,大军云集,诸将必有骄横令人侧目者,先生老成宿望,性严峻不肯下人,主客不相能,自在意中。

——郑骞《辛稼轩年谱》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稼轩词中的名篇,词中以古喻今,最担忧的是韩侂胄也象宋文帝刘义隆一样盲目北伐,草草冒进。辛弃疾的预言在一年后得到了验证。但他没有预测到自己,此时的辛弃疾离他生命的终点只有三年,命运在最后的时光给了他为国效命的机会,然而英雄已老,虽然志在千里,但风流,终归会被雨打风吹去。


1205年,辛弃疾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1206年五月,韩侂胄北伐大败。朝廷召辛弃疾奏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辛弃疾力辞。


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

辛弃疾病重,养病于铅山家中。


大江东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陈亮卒,年五十二岁。

稼轩《祭陈同甫文》:而今而后,欲与同甫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


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朱熹卒。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宋史  稼轩本传


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弃疾卒,年六十八岁。

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辛弃疾卒后又六十八年,加赠少师,谥文敏。

四年后,公元1279年,南宋亡。


时间回到2020年,当我们再次登上北固亭眺望长江,想象刘裕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恍惚间会与辛弃疾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形象重叠。江水东逝,也许会在大风的天气里浊浪拍空,那时的景色,最宜苍老的声音在吟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间同江水一样,也许再过去八百年,还会有人登上北固山想起“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文字与人一同不朽,凝结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生命的长短,如意与否都会淡化,只留下慷慨与厚重。


我们通过史料追述了词人的一生,再去翻看629首稼轩词,或雄深雅健,或吞吐八荒,但辛弃疾的性格或许在一则跋文中更加清晰:


【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悲夫。


而辛弃疾的心呢?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的心是万里江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4:35 PM , Processed in 0.0637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