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0

[哲史艺丛] 3800万人伤亡,换回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2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800万人伤亡,换回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 短史记

 J. C. 麦克伦南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0-09-21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有生之年不会看到它们再次被点亮。”


1918年,一战以德国及其盟国战败收场。欧洲人目睹这一忧伤的预言变成了悲凉的事实。一战期间,全世界动员的军队共约有6200万人,死亡人数是人类此前所有战争中最多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国和德国死亡的士兵人数达到97.6万;索姆河战役中,伤亡总数达到121.92万。到一战结束时,伤亡人数达到耸人听闻的3800万:1700多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在1700万死者中,约有700万平民。


一战重塑了世界秩序,也重塑了许多人的认知。在1914年之前,绝大多数欧洲人都以自己的国家为傲,深信欧洲的价值观。斯蒂芬·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写道,欧洲人生活在一个绝对安全的黄金时代,没人想发动战争、革命或叛乱。


一战毁掉了这种自信。


30.jpeg

图:意大利媒体1914年刊登的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插画。


一、“十四点计划”与新世界秩序


1919 年 1 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与战败国的和约条款,与持久和平所需的条件。


巴黎和会一共邀请了 32 个国家以及几个民族的代表参加,4 个与会大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推动了会议成果的达成,它们的代表被称为“四巨头”——英国首相 大卫·劳合·乔治、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 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1.jpeg

图:参加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左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左三)、美国总统威尔逊(右一),引自Wikimedia Commons。


欧洲历史上曾多次举办过和平会议,但这次规模最大。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外交官、律师和经济学家等,在 6 个月的时间里一起研究制定新世界秩序的计划。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写道:1919 年,巴黎是世界的首都,那里的和平缔造者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权力。


这次和会标志着欧洲时代结束,美国作为一个决心塑造国际关系的大国登上了世界舞台。作为打败德国的协约国的成员,日本在这次会议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欧洲强国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的不仅有帮助它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国家,还有许多新国家,它们从此拥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利,对新世界秩序产生影响。英国的白人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都是在这时从大英帝国独立出来,获得了代表权。甚至印度也获得了这一权利, 但印度在会议之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治权。中国也派出代表团参会,结束了隔绝于国际事务之外的传统。巴西和几个拉丁美洲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派出代表参加国际会议。爱尔兰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越南人,这些抱负远大的民族都派出了代表参加巴黎和会。


1918 年 12 月,美国威尔逊总统的欧洲之旅开创了新历史。首先,他是第一位在任期间前往欧洲的美国总统;更重要的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非欧洲的大国决定由欧洲国家发起的战争的和约条款。从那时起,美国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最重要的全球调停人之一。在离开华盛顿前,威尔逊总统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阐述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他认为这是实现和平的基础。其中一些要点对国际关系影响很大:禁止秘密外交;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消除经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殖民应考虑到“有关人群的利益”。最后,十四点计划还提议建立一个国际联盟,负责维护世界和平,确保所有国家的独立地位。


32.jpeg

图:美国总统威尔逊,引自美国国家图书馆网站


协约国毫无争议地接受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以及他在大会上的领导地位。这不仅是承认美国帮他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认识到并承认了一个事实:在这场战争之后,欧洲不再具备统治世界的能力和道德力量。在前线发生了那样的屠杀之后,欧洲人再也无法自信地谈论他们在世界上的文明使命,与美国分享这一使命的时候到了——毕竟美国也是欧洲文明的一个分支。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标志着旧世界秩序被判处死刑,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被清算,英国、法国和日本是受益方。作为侵略者,德国需要支付高额赔款,但一直没有全额偿付。亨利·基辛格曾点评说,这个条约既惩罚过严,没有调节的余地,又过于宽容,不能阻止德国死灰复燃。


德意志帝国覆灭,在领土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英国。德属东非和德属西非都被并入大英帝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连通开普敦和开罗的帝国梦想变成了现实。


奥斯曼帝国解体让英国和法国受益匪浅。英国的目标是控制靠近苏伊士运河的巴勒斯坦以及石油资源丰富的摩苏尔地区,因为那时石油已经很重要。法国则把目光投向了黎巴嫩和叙利亚。


批评欧洲介入中东事务的人士,经常引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之间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双方轻松友好地分配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好吧,”克列孟梭说,“我们现在讨论什么?”
“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劳合·乔治回答道。
克列孟梭:“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劳合·乔治:“我想要摩苏尔。”
克列孟梭:“它是你的了。还要哪里 ?”
劳合·乔治:“我还想要耶路撒冷。”


随后,劳合·乔治承诺将支持法国对黎巴嫩海岸和叙利亚内陆地区的控制权,而且摩苏尔的石油,法国也有一份。


二、埋下中东冲突的隐患


巴黎和会期间,一大争端根源是解放阿拉伯世界。


1916年6月8日,阿拉伯世界的领袖、麦加的侯赛因·伊本·阿里领导了一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目标是把阿拉伯人从土耳其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侯赛因·伊本·阿里宣布自己为阿拉伯王国的国王。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T.E.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在这次起义中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


劳伦斯精通阿拉伯语,曾在中东地区做过考古学家。1914年,他被英国情报机构招募,因为英国决定支持这次起义,劳伦斯负责联系起义的领导人。在几次军事行动中,劳伦斯扮演了近乎英雄的角色,满怀热忱地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大业,成为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阿拉伯人最好的欧洲朋友,也是欧洲的忠实使节。


33.jpeg

图:阿拉伯的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


阿拉伯的劳伦斯为阿拉伯人在1918年攻占大马士革做出了突出贡献,阿拉伯起义至此达到高潮。在劳伦斯的构想中,大马士革将成为新阿拉伯王国的首都,他也曾这样承诺阿拉伯的领导人。但是,英国和法国却另有打算,这让他感到失望和尴尬。1920年3月,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儿子费萨尔被宣布为叙利亚国王,但在短短一个月之后,他就被法国军队驱逐。在法国的监督下,叙利亚共和国不久之后宣告成立。黎巴嫩是法国建立的另一个共和国。英国则更倾向于在新殖民地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一战结束后,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大阿拉伯帝国梦破灭了,因为协约国只愿意承认他是汉志王国的国王。为了补偿他,英国政府大力支持哈希姆王朝在该地区的利益,让他的儿子阿卜杜拉做外约旦的国王、费萨尔做伊拉克的国王。战争结束时,英国人把外约旦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形成“外约旦酋长国”,由阿卜杜拉统治。阿布杜拉很传统,但比他父亲更有远见,也更务实,他是第一个采用君主立宪制的阿拉伯领导人。


英国一手创建了伊拉克王国,英国人希望此举能同时满足阿拉伯的民族主义希望和哈希姆王朝的野心,并捍卫英国的利益。于是,在历史上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一直分离的民族,被统一到一个国家里,人口约一半是阿拉伯人,其余是库尔德人和亚述人。他们中有大约一半人是什叶派穆斯林,但是掌管这个国家的精英却是逊尼派穆斯林。费萨尔在阿拉伯起义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成为统治伊拉克的国王。在这个国家成立后不久,这里就发现了巨大的油田。尽管费萨尔努力将所有伊拉克人都团结在君主立宪制政权下,但是由于内部动荡不定,这个政权最终在1958年的一场政变中垮台。这仅仅是伊拉克问题的开始。


在英国的中东领地,巴勒斯坦的冲突最为突出。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英国将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欢欣鼓舞,因为他们清楚,有英国的支持,犹太人的复国梦一定会实现。但是阿拉伯人却认为受到了欺辱,一个欧洲大国提出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国家,却不考虑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数人的意愿。汉志王国国王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以示抗议。


就这样,世界上最难解决的冲突播下了种子。


34.jpeg

图:《贝尔福宣言》


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冲突。希腊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决心把希腊的边界扩张到君士坦丁堡和整个小亚细亚,收复近3000年前古希腊曾经拥有的沿海地区。法国和英国都有古希腊情节,所以支持希腊的主张。这也是为了使欧洲和基督教世界一雪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攻陷的历史耻辱。1920年,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色佛尔条约》,通过了大希腊的构想以及其他历史性决定,例如建立亚美尼亚国家和库尔德斯坦自治区。所有这些决定都将占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土耳其人的国家会变成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一个小国。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条约遭到土耳其人的反对和抗议,为了抵制协约国清算奥斯曼帝国的决定,土耳其独立战争爆发,土耳其民族运动应时而生。凯末尔将军率领土耳其军队,以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击败了法国、希腊和亚美尼亚联军。国际社会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土耳其人重新征服君士坦丁堡的事实。


然而,成立于1923年的土耳其共和国并不想恢复旧时的奥斯曼帝国,而是要变成一个现代欧洲国家。土耳其不再受东方和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开始接受欧洲和西方文化。引导这一非同寻常的变革的正是凯末尔,他后来被称为阿塔图尔克,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是“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有一双锐利的蓝眼睛,总是穿着西装,不仅是现代世俗土耳其的象征,也是所有希望接受欧洲文化、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榜样。


35.png

图:“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凯末尔革命始于1919年,穆罕默德六世被废黜后,延续了5个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西式共和国。伊斯兰法庭被关闭,哈里发王权被废止,凯末尔政府以瑞士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土耳其民法典。现代欧洲服装取代了伊斯兰传统着装。土耳其的孩子们学习用拉丁字母书写,而不用阿拉伯语。到1938年凯末尔去世时,土耳其的文化和社会已经显著欧化。


三、在东方也播下了愤怒的种子


《凡尔赛和约》让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也经历了重大变化。


这个区域的大赢家无疑是日本。由西园寺公望代表的日本,是巴黎和会上实力排名第五的国家,与会的其他大国十分清楚日本在亚洲地区的贡献,决意巩固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日本代表团要求拥有德属太平洋岛屿以及中国山东半岛的主权。


中国也认为自己为协约国取胜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国陆征祥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巴黎,他们希望,作为大国的盟友,中国的领土主权可以得到承认。陆征祥要求欧洲帝国停止入侵中国,废除与中国签订的领土租赁协议,基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中国代表团坚决反对日本对山东的主张。


36.jpeg

图: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陆征祥


该奖励中国还是日本?巴黎和会上的大国显然选择了后者。它们认为,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日本就是协约国的忠实盟友,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已经是一个强国。所以,牺牲德国和中国的利益,予以日本扩张的权利名正言顺,而中国在当时还是一个积弱不振、四分五裂的国家。巴黎和会的结果令中国极为愤怒。中国代表团没有签署《凡尔赛和约》就离开了巴黎。中国民众对政府极度失望,对西方羞辱中国极度愤慨,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日本代表团还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种族平等条款,要求在《国际联盟盟约》中加入这个条款,宣布所有种族都平等。这个善意的提议看似特别有利于殖民地,却是日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提出的,日本希望凭借这一条,获得和欧洲大国及美国一样的地位,被平等对待。


但是,在1919年谈种族平等引发了很大争议,包括“四巨头”在内的许多人都不认同这一观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坚决反对日本的这个提议,担心日本会以此为借口,扩张到它们的势力范围,成为日本向它们地盘移民的正当理由。最终,该条款并未被纳入《国际联盟盟约》。日本代表团对此感到很失望,认为虽然日本为新国际秩序做出了贡献,但仍然被大国轻视。为表达抗议,日本代表团当即离开巴黎。巴黎和会的这次决议使日本人心生怨恨,导致一战后日本民族主义抬头,日本政府从此拒绝与西方合作。


四、法西斯的兴起也与一战有关


种族间的仇恨,在一战中制造了大量受害者,一些国家被控诉推行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行动。在奥斯曼帝国,有100多万亚美尼亚人丧生于土耳其人驱逐亚美尼亚人的政策;俄国大肆迫害犹太人,从前奧匈帝国的部分族群也难逃厄运。


糟糕的是,停战协议并未能结束欧洲的暴力冲突。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有几个地方依然冲突不断,其中最血腥残暴的地方是俄国。内战持续了5年之久,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据计算,死于前线作战、处决和蔓延全国的饥荒的有300多万人,还有大量人口失踪。在这场冲突结束后,约700万名俄国孤儿流落街头。


在1914年前,绝大多数欧洲人都认可欧洲文明。但是,从1914年起,不少人开始对这个不断引发深重灾难、战争、冲突的文明失去信心。1918年,许多士兵回到家园,回归平民生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甚至非常痛苦,对战败国的士兵来说尤其如此。由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带来了政治危机,因为公民普遍不再相信自己的领导人和政治制度,公民质疑他们所属社会的价值观。这为承诺建立新社会的新政治运动提供了土壤,从20世纪20年代起,另一场运动吸引了大众:法西斯主义。


1919年,曾经参加一战,最初是意大利社会党成员的墨索里尼创建了武装组织“战斗的法西斯”,赢得了广泛支持,尤其是实业家和地主。受此鼓舞,1921年,墨索里尼创建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率领著名的黑衫军进入罗马,未参加选举就夺得了政权。意大利国王决定,鉴于墨索里尼的实力和声望,最好的选择是让他组建政府。于是欧洲第一个法西斯政府诞生。


法西斯主义在一战后的许多欧洲人,看来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模式。20世纪20年代,在几个国家出现了意大利法西斯党的翻版,崇拜墨索里尼及其理念的人数激增。1919年,一位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前参战人员加入了温和的德国工人党。年轻的希特勒履历平平,没人能看出他会有光明的政治前途。在一战期间,他起初是一个平庸的艺术家,勉强糊口,后来到德军服役,成为一名下士。他认为参战是他最伟大的经历。希特勒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特别能吸引观众,他在痛斥那些“德国的敌人”时,能成功激起听众的义愤之情,使人们热烈响应他提出的改变国家的建议。1920年,希特勒所在的政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纳粹党。不久之后,他成为这个党的领袖,他对那些他认为造成德国失败的政客的批评,吸引了广大背景各不相同的公众,横跨工人阶级、武装部队和富有的实业家等各个行业。


37.jpeg

图: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合影


法西斯模式在另一个国家也得到了支持——西班牙。当时,阿方索十三世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面临严重危机,工人阶级运动风起云涌,议会制度腐败低效,民众越来越需要一个能把国家带回正轨的铁腕人物。在这种情势下,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将军在1923年发动政变,夺得了政权。在意识形态上,德里维拉是一个保守的军官,他很钦佩墨索里尼及其政府的许多政策。葡萄牙也走了同样的道路。1926年,一场政变给脆弱不稳的葡萄牙第一共和国画上了句号,葡萄牙军队发动政变,建立了新独裁政权。


1929年,美国发生股灾,整个世界陷入大萧条,法西斯主义进一步扩张。被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停滞困扰的德国很快成为纳粹党扩张的温床。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中最大的政党。1933年,希特勒宣布担任德国总理。不久之后,魏玛共和国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取代。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悖论之一——地球上最先进的,文化和教养最好的民族之一,诞生了贝多芬、歌德、叔本华等著名人物的德意志民族,最终把国家权力交给了希特勒。




38.jpeg

本文节选自《欧洲: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J. C. 麦克伦南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出版,原文较长,有删节与调整,已获出版方授权。大小标题系编辑所拟。


作者简介: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布兰奇中心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桑坦德学者,圣安东尼学院伊比利亚和欧洲研究研究员;美国塔夫茨大学客座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5:22 AM , Processed in 0.0500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