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纽时:耶伦错鲍尔跟着错 唯特朗普对此事判断正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01-14 20:02 经济日报 / 编译汤淑君/综合外电



纽时评论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频频施压要美联储(Fed)主席鲍尔(右)降利率,干涉Fed货币决策的做法虽可议,但他对利率的看法如今证实是正确的。 路透

纽约时报评论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纵有万般不是,至少有件事判断正确:利率。 若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能从过去四年特朗普经济学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热络的经济及庞大的赤字并不会造成通胀失控。

纽时专栏作家欧文(Neil Irwin)说,特朗普漠视专家建议,并打破数十年来历任总统不对联准会(Fed)货币政策说三道四的先例,威胁Fed政治中立性,但不代表特朗普对利率看法就是错的。

事实上,特朗普主政时期凸显出,美国经济可以超越技术官僚昔日认定的极限:具体而言,就是失业率可降得比公认水平低、政府预算赤字可升得更高,同时却不会引发通胀螺旋式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前,美国失业率降到4%以下,通胀仍低,工资稳定攀升,尤其是中低收入者。 考虑通胀因素后,美国家庭所得中位数2016年至2019年增加9%。 即使特朗普大幅减税,利率也未如专家警告那般窜升:国会预算处(CBO)2018年春预测,2019年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平均3.5%,但实际仅2.1%,让联邦政府能更轻松举债。

然而,Fed在2017和2018年采取行动防范经济过热,理由是唯恐就业市场改善会导致通胀升得过高。 后来,Fed在2019年失业率非常低时开始调降利率,形同默认先前升息太猛,意在预防的通胀复炽并未发生。

如果这显示蔑视正统经济理论的特朗普,频频敦促Fed降利率的看法正确(尽管做法可议),这是否意味着数十年来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理论有误?

欧文说,经济政策菁英记取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通胀失控的惨痛教训,普遍认同一个观点:失业率升高是维持物价稳定须付的代价。 此观点奠基于描述失业率与通胀关系的「菲利浦曲线」(Phillips Curve)。 依照这个逻辑,失业率若降得太低,通胀窜升无可避免,所以央行务必防患于未然。

Fed决策官员对此奉行不悖。 例如,Fed在2015年调高利率,当时共识观点是,长期失业率目标应在4.9%。 时任Fed主席叶伦在决定升息的那场政策会议上说,就业市场若持续改善,我们会想检视聘雇成长步调,以降低过热风险。

然而,从2018年春季到疫情来袭前,美国失业率一直在4%甚至更低,却不见通胀复炽踪迹,且种种迹象显示较弱势劳工也能找到工作。 实际情况好得远超出决策官员2015年想象。

1980年代以降,美国经济衰退频率比二战后减少,但衰退后却总是迎来漫长的无就业复苏,一大特色是工资增幅疲弱。

欧文指出,这是因为决策官员一见经济开始热起来,就为防范通胀死灰复燃而加以扼杀。 他形容,Fed有如严格遵守行车速限的驾驶,一发觉车子开得接近最高速限,就开始踩煞车。 结果便是缓慢的经济成长。

叶伦2015年底启动一连串升息,继任者鲍尔延续紧缩路线,反映他们仰赖旧有经济模型以及抗通胀反射动作。 但通膨率却始终低于美联储订的2%目标,失业率还继续下滑,凸显央行行动背后逻辑不对劲。 就连经济大外行的特朗普也看出有问题。

欧文呼吁总统当选人拜登,若要让美国经济再度伟大,应记取特朗普时代留下的总体经济教训。 目前看来展望乐观。 拜登政府经济政策要员似乎都迫切希望推动疫后经济复苏,显示已汲取过去四年的经验。

已获拜登提名为下届财长的耶伦,2015年担任Fed主席主导升息时提出一种可能性:假如通胀一直低迷不振,「理当彻底重新思考经济的潜在生产力」。

那种彻底重新思考已展开了,包括耶伦在内。 劳动经济学者出身的叶伦2019年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中表示,高压经济(指低失业率和雇主竞逐劳工的经济)会改善向上移动性,「我们在当前扩张中见到这现象。 劳动市场最弱势的人,教育程度较低和少数族群,正享有最大的工资增幅和失业率降幅"。

任期明年2月届满的现任Fed主席鲍尔,也表明希望避免重蹈昔日覆辙。 鲍威尔去年8月阐述Fed新政策框架时表示,在疫情前美国强劲的劳动市场,「许多长期遭遗弃者在找工作,嘉惠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且能提高我国经济产能」。 他强调维持强劲劳动市场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且美联储的新政策措辞「反映我们的观点,即强劲的就业市场可维持下去,同时不会造成通胀失控」。

拜登本人也在上周五记者会上说:「现在利率这么低,各大经济体都认为,我们应投资于赤字支出,以推升经济成长。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7:19 PM , Processed in 0.0425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