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在2018年的一次讲话中,将无人驾驶形容为“爬珠峰”,爬山过程中,把孵化的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这就是“沿途下蛋”。这句话也被百度IDG总经理李震宇引用,来描述百度的自动驾驶战略。 往前回溯,百度的自动驾驶出发得足够早。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是百度的首个前瞻性研究机构。IDL成立后不久,李彦宏开始为百度搭建研究院,并亲自担任院长。而自动驾驶项目正是源自IDL实验室。历经7年发展,百度自动驾驶“下的蛋”很多,有阿波龙巴士项目,Apollo开源项目,Apollo go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以及定位tier1提供量产技术方案和等等,但对华尔街来说,仍然不够性感。自动驾驶出租车是面向政府的业务,拓展空间有限,而定位Tier1的技术方案,目前除了被投公司威马将采用AVP(代客泊车),其他并无可见的车企订单。 至少在去年年中,百度市值滑落至400亿美元,被美团、拼多多、京东,甚至新造车成员蔚来相继超越时,掀起波澜的不是自动驾驶业务。 资本狂热但也理性,百度AI技术沉淀得再深厚,没有硬件作为抓手,走向大众市场,就始终缺乏想象力。而近一个月来,将百度股价持续拉升70%涨幅的,正是持续不断的造车传闻。从特斯拉到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在构建自己的自动驾驶自研技术体系,人、车、路、空间,所有的数据闭环都在自身手里,未来物理世界的数字化也显然会是这些玩家主导。而且,从商业路径来看,造整车的确定性还在于,每一步的技术成果都能在汽车上落地,无需等待漫长的投入期。尤其是到了2021年,激光雷达和高算力平台在陆续量产上车。以蔚来刚刚发布的ET7为例,搭载英伟达4颗Orin芯片,算力达到1016TOPS,300线400米超远视距激光雷达和11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硬件配置丝毫不输后向改装的Robotaxi汽车。这些硬件将经过严格的量产车工程体系验证,以约40万元、普通人可接受的售价快速流向市场。包括百度在内的科技公司们,以运营策略为主的自动驾驶战略,正逐渐失色。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