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男女之间] 挤不进相亲市场的90后:人品和三观比房子户口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4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挤不进相亲市场的90后:人品和三观比房子户口更重要

 真是脸叔 苍衣社 2020-12-24

C8417A26-BF14-4B00-BEE1-F621B0EF09A7.jpeg



大家好,我是脸叔。
叔经常会诧异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身边的单身90后那么多?他们年轻有活力,还有稳定体面的工作,对未来也有周详的规划,按理说,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带着这个疑惑,叔和一些有过相亲经历的90后聊了聊,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常人眼中,相亲市场上必备的户口、房子、存款、高学历、家庭背景这些“硬核”条件,并非是他们选择另一半的最重要因素。
相对于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他们更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和三观是否与彼此契合。
他们是一群挤不进相亲市场的90后:

人品比北京户口重要

@小宇 女 1992年 北京
北京户口,有车有房,独生子,国企员工,年收入40万左右,父母是公务员,身高175cm。
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非常直白地把这些条件列在前面,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就是相貌平平,稍微有点儿胖。不过男生嘛,长什么样不重要,家庭条件好就行了。”
这样条件的男生在相亲市场里,可以算得上是“抢手货”。单身许久的我加了他的微信,有事没事聊几句。
我已经28岁了,从上大学算起,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上学的时候有个男朋友,结果没逃过毕业即分手的魔咒,他回了老家,我留在北京。刚毕业的那几年,谈了几段比较短暂的恋爱,但是工作越来越忙,处理亲密关系太辛苦了,不如一个人活得自在。
虽然这几年家里催婚催得紧,可我自己在北京,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搪塞过去。爸爸妈妈在老家也只能干着急,偶尔托人介绍一个同在北京工作的老乡,一般吃完饭后就没了下文。纯粹是为了应付家里。
但是今年疫情期间,我过了一个无比寂寞的生日。那种独自对着自嗨锅和小蛋糕的怅然,让我无比希望能有个人陪。所以,这一次的相亲,我认真了。
既然每次同事和我说起他都会强调他的北京户口,我就称他为“北京男”吧!
我和北京男的第一次见面约在周末,地点是距离我们都不太远的商场。我当天非常重视地选了衣服化了妆,稍微提前一点儿到了餐厅。我不喜欢迟到,觉得这样很没有礼貌,不尊重人。
但是我无聊地玩了很长时间手机,时不时地抬头看向门口,仍迟迟见不到北京男进门。我又不好意思催得太紧,显得自己特别急,只能在心里压抑着不满。
我刷完了微博热搜上的所有话题,终于看到了北京男发来的最新消息:“我在门口,你在哪?”
我原以为,会看到门口的他与我四目相对,之后礼貌地对我点头致歉。却没想到,他只是晃晃悠悠地来到我对面,看似很累地摊在了椅子上。
我特别佩服当时的自己,竟然忍住了站起来转身离开的冲动,很客气地说了句“你好”。
北京男甚至都没有编个堵车、家里临时有事之类的理由,而是非常直白地说,昨晚玩游戏太晚了,早上需要补觉,要不然,以他现在的身体素质,容易猝死。
我以为他只是想活跃一下气氛,却没想到他开始细数自己的体检报告。从血糖血脂,到嘌呤痛风,再到一些我从来没听过的指标。如此不掩饰地暴露自己的短板,在我的相亲史上还是头一个。
我开始怀疑,他的年龄不是只大我3岁,而是30岁!我爸的体检报告都比他健康。
我略带尴尬地询问,点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忌口,要不要稍微注意一些。
他斜靠着椅背翘着二郎腿,用指点江山的气势选了浓油赤酱、麻辣兼备的菜。服务员走后,他面带炫耀地说:“我爷爷今年89岁了,一辈子吃喝百无禁忌,每天都和老兄弟们在院子里喝酒吃肉,照样生龙活虎。就凭这长寿基因,我现在这点儿都不算事儿,多睡两觉就能满血复活。”
我捧哏一般地敷衍着,心想您这身子骨真是够“硬朗”,以后相亲不是找老婆,而是找个看护更靠谱。
他继续“凡尔赛”一般地摇头:“可惜啊,老街坊们都觉得胡同里住着不舒服,愿意去外边住楼房,能陪着喝酒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大的院子里显得空落落的。西四那边有什么不好啊?要医院有医院,要公园有公园,地铁就在家门口,比通县和昌平方便多了。”
我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说“西四”时的重音,大概猜到了他说起这个院子的用意,便顺着问他院子里是不是很好玩。
这一问引来了他的滔滔不绝,从儿时在院子里招猫逗狗,到前几年煤改电的费用支出,北京男事无巨细地给我介绍了这套老房子的历史,并且特别强调了自己三代单传,是这套老宅子的唯一法定继承人。
不得不说,在我认识的所有北京人中,眼前的北京男是唯一一个自带皇冠的王者。这种由内心自然而然生发而出的高傲气质,就像夜晚路上迎面而来的远光灯,闪得对面的人睁不开眼,气愤得想说脏话。
在他高亢的吹嘘之中,我默默地吃饭,反思自己为何只看条件没多了解就见面。看来,相亲真是不能太急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阿苏 男 1996年 郑州
毕业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相亲,也没想到最终会愿意回老家工作。
历经社会的锤炼毒打后,回家考公养老已经是“真香”的选择了,让家人介绍相亲对象解决终身大事似乎也成了一件顺势的事情。毕竟,爸妈已经帮忙筛选了一遍,留下的都是他们认可的人,我也不用担心未来万一出现了婆媳矛盾,我夹在中间无所适从。
人越长大,越会发现那句老话蕴含的道理——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生活,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当然,家人介绍对象时还是会顾及我的要求,他们考虑家庭背景,而我则看重彼此之间精神上的契合。
见到韩老师时,我们一家都很满意。父母觉得她在中学教书,工作稳定,以后有小孩了也不愁教育问题。韩老师家里人也都是老师,涵养十足,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而我更在意的是韩老师在北京读过研究生,我相信她的思维不会局限在老家这一片小天地。听说她也喜欢看电影、追演唱会,想必我们在精神上一定能找到共鸣。
韩老师话不多,但是隐隐透着老师的气场,被她长时间注视,能感受到她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咖啡馆里聊了几句之后,我提议不如一起去看场电影。她欣然应允。
当时院线最火的电影是《八佰》,虽然天气很热,但大家都认真戴着口罩。散场出来时,有个女生似乎一直没有从电影的情绪中走出来,仍在不停抽泣。她的男朋友一只手搂在她的腰上,时不时地在她耳边说着劝解的话。韩老师的眼圈也有些泛红,蹙着眉和我慢慢往出口走。我以为她觉得我对她的关心不够,便抬手准备搭在她的肩上像那个男生一样表示安慰。没想到她快走几步避开了我的手,我只能尴尬地把手踹进裤兜。想来,我们的关系还没到这么亲密的程度。
9月底,我约她来我家一起看毛不易的线上演唱会,为了活跃氛围,我买了漂亮的餐具和酒杯。我们边听歌边聊天,她说起了自己在北京读研时有多努力,为了能拿奖学金,每天拼命查文献、写论文,陪老师做调研。我向她讲起了前几年在北京后厂村996的奋斗,为了产品的某个功能和程序员日夜battle,为了按时上线在办公室打地铺等等。
听完我打工人的血泪史,韩老师讲起了她读研时的室友。室友也在后厂村工作,为了节省房租住在昌平,两年攒了十几万,再努努力,和家里凑一凑,交完五年的社保就能在北京买个小房子了。
“那她真的很有决心。”我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毕竟我就是受不了北京的压力,才“逃”回了老家。
韩老师却并不认同我对她室友的评价,她认为女孩子没必要那么拼,还不如回老家嫁人过得安稳。她继而还很不齿室友的情感状况:“她经常换男友……不,有的根本算不上是男朋友,就是完完全全各取所需的一夜情。”不知道是不是小酌微醺的缘故,她的脸上浮现出了鄙夷的神情。
我试图解释,这是成年人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并用几个同事的姐姐举例子。她们也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但最后都独立买房,工作感情两不误,过得潇洒又自在。
韩老师完全无法认同,在她眼中,女生婚前必须要洁身自好,室友那种游戏人间的态度就是堕落,对婚姻的观点也让她难以接受。室友独自买房的原因是为了能自由地过一辈子了,结婚以后准备丁克,对老公不满意,也会随时离婚。既避免为了孩子在婚姻中委曲求全,也不会因为孩子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
我向她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看法。北京生孩子养孩子的压力很大,课外辅导班要花钱,送好一点儿的私立学校也要花钱。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生活本就是多样化的,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走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这一条路。或许人家能享受不一样的人生快乐呢?但韩老师听不进去我的话,谈话场面一度陷入十分糟糕的境地。
当时我的处境非常尴尬。如果我顺着韩老师的思维,就显得爹味儿十足,不尊重女性;如果我一直站室友的观点,又显得对韩老师不够尊重。毕竟我们俩在相亲,又不是在《奇葩说》里开杠。
我只能选择让她总结陈词,听她痛斥室友逃避家庭责任,即使挣钱再多,最后也会孤独终老:“花上百万住养老社区的计划就是拿钱砸水漂,最后肯定是被开发商骗走,不如留给自己孩子,养儿防老。”
她很喜欢毛不易的《平凡的一天》,我也很喜欢这首歌。但是不能用自己的“平凡”去要求别人的“平凡”,也要接受其他人的“平凡”。世界上的选择千千万万,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同样的选择,走同样的路。
那天晚上,韩老师在午夜之前离开了我家。不知道是我在开杠环节的表现不够优秀,还是她觉得我不靠谱、不安稳、不适合结婚,再也没有回过我的微信。

我不需要“人生导师”

@瑶瑶 女 1994年 北京
我在一所985大学读博士二年级,虽然身边有的同学、朋友已经结婚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同门师兄弟又多,想抓住校园时光最后的小尾巴,过足校园恋情的瘾,享受“白衣飘飘”的纯爱。
家里倒也不怎么着急,从没说过“女博士结婚难”之类的话,不管是恋爱这种小事,还是结婚这种人生大事,都很尊重我的意见。
不过,博导周老师倒是非常担心我孤独终老,怕我一心扑向学业,耽误了爱情,时不时地给我介绍相亲对象。每次看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我都会感慨大家喊她一声“周妈”真是实至名归。抱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给未来的工作添砖加瓦的心态,我见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有电视台的小编导,已经留校的师兄,还有刚刚工作的公务员。大部分情况下都像是年轻人的聚会,大家互换了微信,一起吃吃喝喝。之后,这些人都转为微信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成为点赞之交。本着与人为善的性格,我一般不动怒,但有这么一个相亲对象,却让我产生了拉黑的冲动。
初次见面的时候,我的内心超级忐忑,毕竟是周妈介绍的海归画家,要确保万无一失,就算最后说了bye bye,也要体面地离开,绝不能被这种校外表现影响了校内绩点。
如果说一个人的气场来自他的人生经历,那么在我对面的画家一定是一路开挂走过来的,在他的领域他似乎时时刻刻都位于学业和事业的顶端。在他气定神闲又彬彬有礼的注视中,我们开始了自我介绍。
开场的话题绕不过彼此都认识的那个人,他确认了我是在读博士生的身份,还提到了他家和周妈的深厚交情。我听后疯狂点头,试图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对周妈的敬仰。
他特别强调周妈一定对我非常满意,他本以为相亲对象会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这种直白的表达让我完全搞不懂是对我的褒奖还是对我没毕业有什么不满,只好客气地笑着。
“现在博士生着急结婚吗?我在国外学了十年,不知道国内的情况怎么样,你有什么计划吗?”他语气生硬,让我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话语攻击,有一种高中课堂上被老师点名的恐惧。
然而,我真的没什么计划,相亲相亲,不就是相着看看,看中了就继续聊,看不中就各自散了吗?我真的没有太强的目的性。
可是画家皱着眉,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向我强调没有相亲标准十分危险,一定要重点衡量相亲对象从事的行业。
“我这个领域的上升通道就非常窄,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到顶端。”
“的确,我也只知道刘野和张晓刚。”我觉得他在自夸,忍不住回怼了一句。
想起来我还要维持端庄稳重的形象,又补充说:“人品好、有责任心也很重要,在每个行业都能有获得感。而且相比外在条件,两个人之间的感觉最重要。”
我的解释迎来了“万一”三连问——万一原生家庭有问题呢?万一以后在职业瓶颈上无法突破呢?万一他隐藏病史呢?这些问题打得我措手不及。画家见我没有反应,继续语重心长地嘱咐我,盲目地相亲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遇人不淑被骗,白白付出感情。
此时此刻,我无比希望师兄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学校干活,只可惜,这种祈祷完全失效,我不得不在这个“人生导师”面前露出假笑。
接下来,他开始了事无巨细的查户口环节,从我父母的工作单位,到领导级别,再到年入多少是否有灰色收入,甚至穷追不舍地问候了我的祖宗十八代。我的敷衍在他的层层逼问下毫无反击之力,强烈的冒犯感完全脱离了相亲应有的安全距离。
然而他丝毫没有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继续谆谆善诱地给我讲,像我这种父母都在体制内工作的独生女,应该如何设立相亲对象的门槛。又紧又密的唠叨,让我梦回寒假过年探亲,仿佛听到了大姑和二姨对我的轮番轰炸。我不禁疑惑,他前段时间是不是每天对着画布太过寂寞,缺乏活生生的人的陪伴,现在终于逮到机会,把大脑里积攒多日的话对着人一吐为快。
“你看,我就非常合适啊!”毫无意外,他用了这句话作为总结。
我的大脑像垃圾桶一样装满了他的语言垃圾,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只能频频附和。
后来,周妈对我说,画家本人和父母都对我十分满意,让我多见面聊一聊。可我真的不想再多一个“导师”,每次约会的时候都要听他长篇大论。
看在周妈的面子上没把他拉黑,已经是我对他最大的尊重了。

-END-

撰文 | 刘乐心

编辑 | 段冷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6:54 PM , Processed in 0.044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