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8|回复: 11

[哲史艺丛] 83年前,15万国军大溃败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3年前,15万国军大溃败真相

 最爱君 最爱历史 2020-12-12


南京保卫战83周年。

 

1937年,集结了15万大军拱卫的南京城,从12月5日至13日,短短8天时间,就在日寇的强攻下土崩瓦解。


随后日寇进城,对30万中国军民展开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

 

每每回顾这段历史,总是让人痛心疾首。但究竟是谁,导致了南京的惨败与沦陷? 




1

 

1937年11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淞沪血战,上海最终沦陷,日军挟势准备进攻南京,在此情况下,首都南京的防卫问题日益突出。蒋介石连续三天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讨论南京的战与防问题。 

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绝大部分将领从军事角度,都主张放弃南京。
 
李宗仁当时表示,从战术上讲,南京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国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员、装备等大多没得到补充,与日寇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敌人北上,“让他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白崇禧则提出,应将大军撤出城外,“监视南京,掩护徐州,保留实力,以便机动打击敌人”。
 
但南京是国之首都,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
 
对此,军委会作战组组长刘斐提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以后就主动撤退。”
 
ED9EA8E8-C616-44CD-B6EF-A4B926AD6552.jpeg
▲南京保卫战前,李宗仁等高级将领认为,应该战术性放弃南京。
 
蒋介石心中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但从政治角度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守。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蒋介石心中大喜,立即任命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司令长官。唐生智慨然受命,并当场向蒋介石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临危不乱、临难不……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但对唐生智比较熟悉的李宗仁,则认为以唐生智的实际能力,所谓与南京共存亡,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李宗仁故意翘起大拇指,语带讽刺地对唐生智说:“孟潇(唐生智的字),你了不起啊!”
 
唐生智则反唇相讥:“德公(李宗仁),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
 
1937年11月1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为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

但考虑再三,蒋介石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并希望能固守“3个月乃至1年”。11 月 26 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蒋介石也明白,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只可希望较短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有掩护。”
 
对此,临危受命的唐生智也非常明白:“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E5ACECDE-B161-4CC4-839C-ADC4346B3835.jpeg
▲蒋介石深知南京难守,但又不得不守。
 
在做出“短期固守”南京的决策后,蒋介石迅速行动,以南京4个师的守备部队为基础,另外调集了11个师增援南京。南京守城兵力增达15个师,共计15万人。
 
为了表示长期抗战的决心,国民政府也作了两手准备。当时,蒋介石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在一份就迁都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蒋介石表示:
 
“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从军事和政治的双重角度来说,国民政府当时的两手准备比较明智,但战局,很快就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临危受命的唐生智,并非守城良将。
 
唐生智,湖南东安人,曾先后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他的表现反复无常:在中原大战中,曾协助蒋介石击败李宗仁、冯玉祥等人;但此后,他又联合汪精卫反蒋,结果失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实现和解,以团结抗日,此后,唐生智于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尽管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各路人士并不看好唐生智。
 
8692AA8B-487A-42B9-9F44-B356D2A46371.png
▲临危受命的唐生智。
 
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唐生智长期生病,身体很差,“如此严重之守城工作,其体力似不胜任。予今日两次用电话与商南京市民救济事宜,彼均在就寝(睡觉),从可想见。”
 
白崇禧后来回忆说,“唐生智自告奋勇担任南京防守之重责,委员长令我协助唐侦察南京城内外之地形。时至冬令,白雪飘飞,唐率领参谋人员,我亦与唐同坐汽车先至城外汤山、栖霞、乌龙炮台、秣陵等地视察阵地;翌日继续巡视城内之蒋山、雨花台、天堡城等地。两天之视察,我发现唐之身体衰弱不堪,身着重裘,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爬高山,便托我代为侦察。寒风白雪之中,我见他虚弱之身体,不禁为南京防守之担心,为他自己担心。
 
在白崇禧等人看来,唐生智虽然有爱国热情,但当时已长期没有带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也没有驾驭现代战争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且在来路复杂的各路守城部队中,缺乏威望;加上身体很差,甚至连亲临战场视察,都已无法做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

 

大战一触即发。1937年11月27日,担任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召开中外记者会,并强硬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尽管爱国热情高涨,但唐生智的实际行动与能力,却与这场首都保卫战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严重失称。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唐生智却经常是窝在家里,而不是上前线视察。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程奎朗看到,“唐生智在围城战斗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从身背大温水瓶,手捧小茶壶和三炮台随侍左右,每几分钟用热毛巾拂脸,品香茗,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样子颇为镇定安祥”。
 
7EEBF22C-4C0C-4942-B588-B1D1220FE80C.png
▲国军将士们依托南京城墙,誓死捍卫首都。
 
与唐生智的“悠闲”相比,南京城内内外外的战士们,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大量中国伤兵却得不到救治。
 
美国记者德丁在当时的战时报道中指出:“自从日军攻城,南京就呈现出可怕的景象。中国方面收治伤兵的设施悲剧性地不足,早在一周之前在大街上就经常见到伤兵,有的跛行,有的在地上爬着,乞求得到医治。”
 
大量国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南京城危在旦夕,但擅长喊口号的唐生智却躲在家里,继续悠闲地抽烟、喝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很多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南京保卫战爆发前,南京城内仍然有50多万平民,国民政府宣布誓死捍卫南京城,给了南京市民勇气以留守。加上15万守城官兵,当时,南京城内外人口多达65万人。
 
蒋介石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淞沪会战新败,兵残衰弱;且从军事地理而言,属于“死地”的南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但作为首都,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保卫战,否则对国对民,他都无法交代。
 
0BE06C1E-D534-4790-8955-33C512653240.jpeg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南京保卫战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带领一众要员和各政府部门,相继撤退前往武汉、重庆等地。蒋介石则一直坚守到了南京保卫战爆发后的第三天,1937年12月7日,才乘坐飞机前往武汉。

蒋介石本来以为,南京至少可以坚守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他没想到的是,这座六朝古都,将在他离开的短短六天后,就沦陷于日寇之手。
 
离开南京前,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人民受战祸之痛苦,使之流离失所,生死莫卜……惨目伤心,无逾于此。”“对倭政策,惟有抗战到底,此外并无其他办法。”
 
他写道:“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而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

 

但守城的高级长官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15万国军将士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12月9日,日军大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派出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和平开城劝告文》,即《劝降书》数千份,并要求中国守军必须于一天内投降,否则日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松井石根同时还命令,日军于9日下午4时后暂停对南京的攻击。
 
唐生智虽然无能,但这会儿,骨气仍在。他命令中国守军继续抗击日寇。对此,日本方面气急败坏地表示:“唐生智无礼至极,非但在十日正午以前没有任何回复,反而从十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我军作为酬报。”
 
CB22459F-6E73-4FC2-B294-653537AFDDC7.jpeg
▲南京守军机枪阵地。
 
当时,唐生智下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唐生智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尽管对外公开表示将死战到底,并收缴了全部船只“斩断后路”,但私底下,唐生智却让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斓,偷偷在南京长江边的煤炭港,藏了一艘小火轮,以准备自己逃跑时使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

 

除了唐生智,部分高级将领,也在南京保卫战中玩忽职守。
 
当时,南京城外战况惨烈,但71军军长王敬久,却整天忙着打麻将。71军260旅旅长刘启雄,曾两次进城去向王敬久汇报战况,结果是一次没遇到,另一次王敬久正在打麻将牌,对刘启雄敷衍了事。
 
87师副师长兼第261旅旅长陈颐鼎回忆:“在南京城里糊里糊涂的五天战斗中,我们的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也没有哪个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一般部署情况,教导总队第3旅旅长马威龙曾对我说:‘南京保卫战是唱的我们当旅长的戏。’末了,他们一声不响地溜了。”
 
当时,根本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经验,自己又不愿意上前线的唐生智,命令部队死守各个阵地,以致兵力分散,处处挨打。

在此情况下,部分一线指挥员,根据实际战况,提出应该主动出击。
 
1937年12月初,在句容前线,正在指挥第156师作战的83军参谋刘邵武,向军长邓龙光建议,以156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将其歼灭,使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时间。但这一建议遭到江防司令刘兴的消极否定,理由是:“守恐不保,还说攻吗?”
 
E4FA6BCC-525B-4B87-BB34-4692F3AD56A3.png
▲南京保卫战中,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消极备战打麻将。
 
南京保卫战激战中,防守紫金山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发现山下麒麟门一带各村庄都有灯火,竟然是日军的宿营地。周振强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总队长桂永清,并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灿联名建议,应该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奇袭敌人后方。桂永清向唐生智请示。唐生智却回答说:“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在僵硬指挥下,中国守军开始处处挨打。
 
占据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火力,逐渐攻克南京外围阵地,突破到南京城下。而声称要“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却偷偷给自己留了艘小火轮准备开溜的唐生智,压根没有为十几万大军想过退路这个问题。
 
或许在他看来,他自己能逃跑就可以了,至于十几万国军将士的死活,还有南京满城百姓的安危,他已经顾不上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

 

与此同时,国军将士们继续浴血奋战。
 
侵华战争后,日本陆军省情报部曾在《大陆战史》中,记载了1937年南京城光华门的战斗:“敌人实施的是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我军伤亡极大,突击队长伊藤少佐也牺牲了,双方都寸步不让。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10日激战一直持续到11日。先后进抵各城门的各部队,尽管都反复突击,但始终攻不下巍峨高大的城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终城破。攻打南京光华门的日军第9师团步兵第36联队乙副官菅原茂俊,13日凌晨“到城墙根一看,发现城墙阵地非常凄惨,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
 
为了捍卫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高地,72军88师的国军将士们,前后阵亡6000多人。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在与日寇的肉搏战中,被日军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但他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死战到底。264旅最后几乎全部打光。阵地快要失守时,高致嵩誓死不退,他命令将所有的手榴弹导火索联结起来,当日军冲进阵地时全部引爆。全体官兵,最终与攻入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
 
58783F59-D95F-4C27-95A9-33EC4ACB692A.png
▲国军264旅旅长高致嵩,最后时刻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后来的报道中,后人总是以为南京保卫战打得太过软弱。但实际上,在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国军将士们的抗击一直非常顽强。雨花台一战中,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牺牲3位;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誓死捍卫紫金山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让日军非常震撼。
 
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在此后的战地日记中写道,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蒋介石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和北支那的敌军不同,不愧是蒋介石嫡系军队,进行了数次反击,虽然是敌人,真值得佩服”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9

 

见战局危急,12月11日晚,在得知南京复廓防线即将被突破时,蒋介石两次致电唐生智,指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
 
但12月12日,唐生智又收到蒋介石来电:“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蒋介石显然希望唐生智,能继续指挥国军抗战下去。对此,蒋介石指示道:“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4EBC5EF3-391B-4002-8DD6-C2DC4369E51F.jpeg
▲此前信誓旦旦的唐生智,扔下南京60多万军民先行开溜。
 
尽管此前信誓旦旦将与南京共存亡,但12月12日,随着日军开始突入各个城门,唐生智慌乱不已——当日下午5时,在匆忙中,他召集南京守军各军长、师长,开了个仅仅20分钟的短会,宣读了蒋介石关于“可相机撤退”的来电,并下达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卫戍作命特字第一号”,指令各部队进行突围。
 
但如何突围?
 
唐生智心中压根没有想法。他先是指令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然后又口头宣布“大部渡江,一部突围”。命令前后颠倒,完全混乱。
 
主将没有主心骨,各支守军的军长、师长们也乱了,不知道咋办。此前一直有序抗战的国军,由此开始大溃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

 

12日,在宣布撤退命令当晚,唐生智急急忙忙,带着一干部下偷偷乘坐他们之前早已私自藏好的小火轮,迅速北渡长江逃命。而他身后扔下的,是当时尽管伤亡1万多人,但仍有多达13万守军的南京守城将士,以及50多万市民。
 
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统帅,唐生智先行开溜了。
 
由于撤退计划太过混乱,加上部署不周,主帅先行开溜,整个南京城陷入了无组织状态的大混乱。
 
当时,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在开完会后连部队都不通知,直接逃命。部分幸存的国军官兵回忆说,当时在前线打着打着,突然发现自己的长官不见了(逃跑了);然后周围的友军也开始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守军的抵抗,逐步瓦解溃败。
 
南京城内的大批守军和市民,纷纷往下关码头撤退。但长江边的大型渡船,却早已被计划“破釜沉舟”的唐生智下令撤走。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国军将领宋希濂后来回忆:
 
 “下关、浦口间原有两艘渡轮,每次可载七八百人,往返一次约需时45分钟。那时下午5时就天黑了,早晨要到7时才天亮,即夜间有整整14个小时可以航行。如果卫戍司令长官部的运输机关能确实掌握这两艘渡轮,则至少可以运送3万人过江,然而,他们却让这两艘渡轮开往汉口去了。留存在下关江边的,只是几艘小火轮和两三百只民船,要过江的人太多,船只却太少,各部队为抢船甚至发生枪战。”
 
87C7C1FD-A248-4FA0-A6BA-F3CDB25D4966.jpeg
▲南京保卫战时期的挹江门。
 
当时,唐生智偷偷开溜,但负责守卫南京浦口的第1军和守卫挹江门的第36师,却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被命令“死守”的第1军和第36师,力图阻止军民撤退,挹江门由此严重堵塞,大量撤退部队与守卫江门的国军甚至自相残杀,发生枪战。
 
由于大部分官兵无船可乘,将士们只好拆取附近的门板,制造木筏渡江,很多人抓着一些木板、树枝,试图游过近2000米宽的长江。因是冬季,江水冰冷刺骨,很多士兵都在中途溺死。
 
有幸存的国军士兵后来描述道,“人人争渡,任意鸣枪。因载重过多,船至江中,沉没者有之;因争夺船只,互相开枪毙伤者有之;将船击毁者亦有之”,“遥闻隔江嚎恸之惨,惟有相向唏嘘,默然泪下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

 

12月13日,日军分几路攻入南京城中,并开始沿马路屠杀逃跑的中国军民。上午10时,日军开始围堵被围困在长江边上、无法渡江的中国溃军。下午2时许,日本海军也突破了最后的江防,到达南京下关,并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中国军民。
 
大屠杀开始了。
 
E9796262-5185-49C2-9D51-FDFB14BBA4F1.jpeg
▲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中国军队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只有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挺身而出,迅速组织手下的1000多宪兵部队,对日军进行还击,以掩护大溃败的中国军队。
 
此前,萧山令有多次机会坐船撤退,但他都誓死不退。他对部下说:
 
“我萧某受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父老;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在与日军激战5个多小时后,萧山令手下的将士们伤亡殆尽,日军开始蜂拥而上,萧山令继续率领官兵,端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至此,留守江边的宪兵部队官兵全部阵亡,萧山令誓死不屈,最终举枪自杀,以身殉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萧山令殉国后,部分将士们继续零星进行抵抗,日军最终于13日傍晚,基本上占领了南京全城,而下关一战,混乱的中国军民,被日军残杀达3万多人,2万多人溺死江中。
 
当时,15万南京守城部队中,有1万多人在战斗中阵亡;另有3万多人成功突围,或是渡江北撤;但剩余10万多人,则彻底崩溃逃亡,几乎尽数被俘虏,最终被日军残忍屠杀。
 
对于这支此前一日还在殊死抵抗、奋勇抗战的国军,转眼间却乖乖束手投降,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也感觉非常诧异。他在1937年12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
 
“(中国守军)是以 1000 人、5000 人、10000 人计的群体(自行投降),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他们己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
 
FFA2A87A-BB99-4CD7-893A-46785F83EE38.png
▲国军在南京大溃败后,大部分束手就擒。
 
而扔下十几万大军和50万南京市民先行开溜的唐生智,则在12月12日夜间,亡命一般渡过长江,然后连夜徒步逃亡,接着又坐车北上。

唐生智后来对部下说:“我带兵二十年,大小百余战,从未有今日之狼狈。”
 
对于南京保卫战的大溃败,唐生智事后也承认失职,“窃职等奉令卫戍南京,既不能为持久之守备,又不克为从容之撤退,以致失我首都,丧我士卒”。但此后,他幸运地避过了军法处置。
 
而他的轻松言语,哪能抵消,被他仓惶甩下的南京军民对他的愤恨?又如何能告慰,30多万此后被日寇残酷屠杀的中国军民?
 
唐生智,是历史的罪人。南京保卫战,即使败,也应该是惨烈的败。但最终,却成了一场屈辱的、被日寇为所欲为的大屠杀。
 
76C28078-6FFB-4AE3-9332-DE193E71167E.png
▲日寇攻入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军民。
 
对于南京保卫战和固守战略的失败,蒋介石开始了自我反思。
 
在1937年12月1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此后应该“持久抗战到底,我固危殆,而敌亦消灭矣”。对于作战方略,他则思考,应该改变固守一城一池的做法,而“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小胜,而成全局大胜”。此后的台儿庄大战和武汉会战,蒋介石的固守战略开始转变,转而开始实施运动战、持久战战略。
 
但那场拥有15万大军守卫,却仅仅8天就全盘溃败以致30多万国人惨烈遇难的南京保卫战,又怎能忘却?
 
大江东去,历史无声,唯有热泪对冤魂。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文献: 

经盛鸿:《论南京保卫战中的唐生智》

孙宅巍:《论南京保卫战的决策及其结局》

唐仁理:《我的父亲唐生智》

秦军:《南京保卫战中杀敌殉国的萧山令将军》

柯云:《南京抗日血战纪实》

文闻:《我所亲历的南京保卫战》

陈钦:《南京保卫战撤退为何混乱》

张连红:《略论南京保卫战中的国军形象》

朱红蕾:《南京保卫战部分伤亡将士群体之考证》

姜良芹:《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4:39 PM , Processed in 0.1168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