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哲史艺丛] 南宋一号病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5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一号病人

最爱历史 2020-12-05

以下文章来源于历史时间 ,作者高龙


宋高宗赵构一生笼罩在靖康恐惧症中无法自拔。

1127年的这个春天,不但是宋氏王朝的分水岭,从族裔影响嬗变来讲,也是整个古代中国的分水岭。

这年,也是赵构人生的分水岭。

明星皇帝、父亲宋徽宗,带着耻辱的印记北上。而他,带着他的小朝廷南下。两人都离黄河越来越远。从文明的承接来说,两人都离中原文化中心越来越远。

金国的上京囚禁着宋徽宗。而赵构逃到了反方向的临安。与父亲不同,赵构的成名,除了在危难中承接大器,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外,还有他的武将,比如宗泽。毕生坚持北伐,并奏请赵构还都的宗泽,在忧愤中故去。他死前的三声“过河”,成为皇帝复杂心境的背景板。然而赵构不为所动。

开封的记忆已经被尘封。他太南了。

F2E9A50F-8B67-4461-96DA-0E3B47485FD8.jpeg
赵构(1107—1187)



1



然而,还是康王时的赵构并非一个模板化的庸碌皇帝。

皇族教育除了给他一个诗人的内核外,还赋予他超群武功。博闻强记,天生神力,这些用来描述雄才大略之人的词汇,在赵构身上均有体现。

北宋末年,一只狐狸坐在了皇位上。这个正史中记录的诡异事件,被当时的人看作一个不祥之兆。赵构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

他是在乱世中锻造出来的一代帝王。

他年轻时,金军入侵宋朝成了常态。孱弱的宋朝为了和金朝议和,往往满足金朝要求,遣送亲王、宰相这个级别的人物去当人质。赵构就自告奋勇当了一回人质。当时,皇帝是赵构的哥哥宋钦宗。

赵构亲身体验了金朝的傲慢。在金朝营寨,他们一行面对的是对方不逊的言语和倨傲的礼节。人质其实就是软禁。近一个月的软禁在赵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但文辞干瘪的《宋史》一再美化赵构,烘托他在敌营的勇敢,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他有其镇定的一面,但也有惊慌失措的时候。

开封被围困时,赵构在东北方的相州担任兵马大元帅,相当于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员。宋钦宗派人来求救时,赵构读到皇帝来信,痛苦流涕。但赵构并未出兵,而是行军到了大名府。他一路经历了住茅舍的生活,但比起当了亡国奴的父辈兄辈,可以说幸福太多了。他仍然有逃跑的自由,但他们没有了。

开封失守当然不能归因于赵构。金朝的兵锋造成的恐怖气息,事实上影响了几代人。避难、逃荒才是那几代人的常态。这是一支奴隶王朝的部队,对发展程度更高的文明的入侵。双方的文明发展程度,相差何止一个量级。当宋徽宗把艺术的多个门类发展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金朝还实行大范围的奴隶制度。他们通过战争掠夺的人口,拿到西夏的市场上去交易。但战争就是战争。金军狂暴的战斗力,往往让宋朝的斯文扫地。或者往更极端说,让斯文死无葬身之地。

北宋亡国更严重的后果,并非一个王朝的湮没,而是靖康恐惧症。

两代皇帝成为亡国奴,一万多俘虏漫长残酷的战俘行军,大量男人被虐杀,大量女人被奸杀。这是靖康之年的奇耻大辱。它像寒气一样渗入赵构的心里,影响了他的大半生。由此不难解释,当他听到父兄成为阶下囚时,方寸大乱。

赵构不是特别眷恋皇权。甚至说服他登上大位也花费了大臣们很大的心力。根本原因是,大位在那时并不是特别大的诱惑。它意味着匡复宋室的重大责任。它也是一口政治的“锅”。

赵构登基的消息传到宋徽宗耳里,宋徽宗当即召集嫔妃庆祝,极为高兴。从中不难想象一个亡国之君的心态。

宋徽宗在金朝让人偷偷带回一件背心,写着“来救父母”。赵构的母亲韦氏也带信回来说,“深致我血泪之痛”。赵构面对这些生死之语,也曾公开号召臣民“为朕报北辕之耻”。但表态只是表态。骨子里靖康恐惧症还在作祟。

后来赵构派使节和金国谈判许久,要求释放亲人,最后只要回来母亲韦氏一人。

当听说韦氏要南归时,宋钦宗拉着她的车轮哭泣,但无可奈何。后世有诸多言论,认为赵构不肯要回宋钦宗,因为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当属不公言论。金人始终不肯放回宋徽宗和宋钦宗,因为他们拥有宋家王朝的法统,而法统意味着文化感召力。两人甚至被耻辱地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

但韦氏的回归体现了赵构的孝道,也替他卸掉了心头一个包袱。

当宋徽宗在金朝去世的消息传到赵构那里时,他难过到几天吃不下饭。

053FD1F3-0FDC-4FFB-9B5F-E7C77F27D2A7.jpeg
赵构剧照



2



赵构初临帝位,就经历了一次金人南侵,被迫在海上度过一段逃亡岁月。

汲取靖康之耻的教训,赵构怎样也不想再被敌人活捉。在这种心态影响下,他变得过度警惕。其实,金人不习水战,在海上战场并不占优势。

赵构统治的大部分时间,南宋和金朝打打停停。双方在中间地带呈现出拉锯战状态。

本质上,赵构是厌战的。战争给他的皇族带来了耻辱。从个人角度,战争压力让他得了不育症,这对皇族来讲是个大问题。官员张戒评价他“居危思安”,颇为切中实质。

出身官宦世家的秦桧,是赵构后半生主要的政治助手和盟友。毫不夸张地说,秦桧的作为、政策直接影响着后世对赵构的评价。但秦桧并非一开始就稳固了在赵构王朝的地位。

当初两人一见面,秦桧的施政纲领“南自南,北自北”深深打动了赵构。这个政策就是和金朝议和,双方南北分治,各不侵犯。这个政策击中了赵构的心理阴影。他高度评价秦桧为“朴忠过人”。他甚至说自己得到秦桧,高兴得睡不着觉。

站在大的历史视野来看,秦桧的政策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金人不停息地南侵,会扰乱南宋不稳定的政治经济结构。金人作战抓人当奴隶贩卖,也会影响人口结构。而且南宋内部农民起义不断,靠招安制度也解决不了。因为连年战乱,有的地区十室九空,形同鬼域。在这种惨状下,战争需要的兵饷也无法充分地筹措。

秦桧在后来能稳固地居于南宋权力的中枢,还在于他是个稳定的议和主义者,或者按照后世主流的评价,是个稳定的“投降派”。这种稳定性也满足了赵构的需要。因为这要好过一个主张时战时和的骑墙派。

但秦桧公开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还是惹怒了赵构。赵构说“朕北人,将安归”,他需要对天下臣民作出一个态度。

秦桧一时被罢相。等他再次复出时,就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让赵构维持历史知名度的,还有岳飞

岳飞在前期是很受赵构赏识的,赋予了他很大兵权。朝中重臣张浚等人对岳飞不满,但这些不是岳飞后来引来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岳飞之死是赵构最重要的历史公债之一。《宋史》竭力淡化赵构在岳飞遇害中扮演的角色。岳飞不满足赵构议和的大国策,以及赵构王朝对武将的天然不信任,才是他身死的根本政治背景。在求和背景下,赵构下旨让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强烈反对。在一个内部政治经济形态极不稳定的王朝,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是可以威胁到王朝生命的。

当然,岳飞之死的直接原因,是秦桧。

赵构当然对秦桧也不放心,甚至有些恐惧。在众多臣民反对议和的浪潮中,临安街头甚至出现了“秦相公是细作”的标语,可见秦桧名誉之差。在秦桧执政后期,他权倾一时,钳制舆论,打压异己。在很长时间,赵构见秦桧,身上带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但只要秦桧不政变,并不威胁赵构的皇位。当秦桧病危时,想推养子继任他的相位,赵构始终没有点头。

但秦桧执政时的不少重大冤狱,比如岳飞之死,赵构就坚决没有平反。

56FF9FA1-B520-467F-91D0-A46BB8FF3284.jpeg
杭州岳王庙 图源/摄图网



3



在赵构执政多年,金朝海陵王上台后,再启战端。海陵王派遣使者王全传达金朝索地的要求。王全见到这个老皇帝,竟然开口骂他。可见赵构执政多年,在金人眼里始终是摇尾乞怜的一个形象。

王全向赵构通报了宋钦宗的死讯。赵构听闻后是哭着逃离的。

此前赵构在致金元帅府的国书中,自贬为“康王”。有次,金朝派使者南下,携带诏书,竟要赵构“奉表称臣”,跪在使者足下。这个明显的具有贬低意味的外交行动让南宋朝廷群情激愤。后来在外交斡旋下,南宋找人替代赵构下跪了事。

然而金朝兵力和作战能力并无压倒性优势,加上内部政局动荡,此次战争并未对南宋构成致命威胁。但靖康恐惧症始终折磨着赵构。他一面派兵北上作战,一面又准备好海上逃亡的船只。可见他惶恐的心态和对大局认识不清醒的状态。

时人将赵构的政策评价为一切取决于金朝,金朝要和就和,金朝要地就给地。

不过,在赵构与金朝的很多政治交易中,双方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金朝是个落后的奴隶制王朝。他们要钱。而赵构要地,要农业生产。因此双方在谈判桌上容易达成一致。

但赵构无法挽回的,是金人加在自己头上的耻辱。除了家族的奇耻大辱,金人在外交场合也不忘时时羞辱这位占据半壁江山的皇帝。

他太南了。

当初他父亲宋徽宗被掳后,在一首词中哀叹,“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艺术家皇帝无法回到他的故宫了。赵构有这个条件,但他却没有动力去实现南宋众多臣民还都的愿望。尽管祖先的陵寝都在中原,但赵构显然已满足于临安建都的政治生活,无意北返。只是他后来得知祖坟被挖,潸然泪下。但他只是泪下而已。泪干了,及时行乐的生活照旧。

赵构一生与水有关。渡过黄河是他的臣子们的心愿。留在河的南边成了他的耻辱。而他被金兵追逐时,经历了在汪洋大海中的逃亡岁月。但赵构本质上不是一个权力爱好者。和父亲一样,他信奉道教,艺术造诣颇深,也相对不嗜杀。他有众多减免税负、赦免罪人的敕令。

FEE319C9-5A27-4DC0-BE97-19ED35212EE1.jpeg
赵构书法

在他所做的《渔父词》中,水不再是苦难与失落的载体,而是幽隐与超脱之所。南方偏居变成了庄子所言的“南面王乐”:
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轻簑未要晴。
明鉴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1162年,赵构退位。他没有留恋皇权,而是评价自己“以澹泊为心,颐神养志,岂不乐哉”。他也坦承自己在位时“失德甚多”

25年后,1187年,他以81岁高龄去世。这在古代皇帝群中是罕见的高寿。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资料: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王曾瑜:《宋高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美)伊沛霞:《宋徽宗》,韩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4 12:39 AM , Processed in 0.0419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