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5

[百家杂谈] 玻璃物语|杜蒙 一席第807位讲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16 02:22 PM 编辑

这也是我自己的心情写照——总得抓住点儿什么,哪怕只是一株假草|杜蒙 一席第807位讲者

 一席YiXi 一席 2020-11-16

杜蒙,艺术家。

在这十年中,我很多次很多次想放弃做玻璃,因为有时候真是找不到做下去的动力。但是每当有人跟我说,在我的作品中体会到了那种特别细腻的情感和记忆的分量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我能够用玻璃这样一个既坚强又脆弱又敏感的材料去做创作,真的是太好了。

 

玻璃天性易碎,但即使破碎,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发出光芒。




玻璃物语
2020.9.26 广州
                            


大家好,我是杜蒙,今年正好是我跟玻璃打交道的第10年,特别感谢一席邀请我来跟大家分享我做玻璃的故事。


其实好多人问过我:「你当初为什么会去学玻璃?」我本科学的是平面设计,当朋友们知道我研究生选择了玻璃专业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匪夷所思。

 

200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了美国,也是第一次在美术馆里看到艺术家用玻璃做的巨大的装置。当时我身处这个黑暗的空间,看着眼前这条大船和上面巨大的彩色玻璃球,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它看起来非常梦幻。


IMG_0421.JPG

▲ Boat Room, Dale Chihuly, de Young Museum,2008


那之后我就对玻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想知道玻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的工作环境一般都是非常高温的。这个设备叫重热炉,用来对玻璃进行反复加热。它运行的温度一般在1000度左右。大家也能看到照片里这团呲出来的火焰,真的是挺烫的。


IMG_0422.JPG


在工作的时候,我也需要去学习和了解怎么样用不同大小的火焰来对玻璃进行加热和塑造。还有的时候,我需要全副武装,穿着这种隔热的防护服去打开窑炉,看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IMG_0423-compressed.jpg


这些照片都跟火有关,看起来像魔法加成,特别酷炫。但其实我更多时候面对的日常,是这种忙活了大半天碎成一地渣的惨烈景象。我觉得玻璃有它自己的脾气,有时候会特别不想和我合作。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对新手不太友好的材料。


IMG_0424.JPG


除了这种自然状况下会发生的意外,我也经常给自己立flag。比如有一天,前一秒我特自信地说,灌完这个模具我就可以回家睡觉了,结果下一秒石膏就裂了一个大缝,里面滚烫的蜡都泼到了我身上。这条围裙上和我的腿上都是蜡。所以其实一件玻璃作品在诞生之前,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


IMG_0425-compressed.jpg


我觉得玻璃身上有很多对立的特质。成型后的玻璃非常纯净,像冰一样晶莹剔透;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却要经历反复的高温和火焰的不断淬炼。


IMG_0426-compressed.jpg


在火焰之下,玻璃像蜂蜜软糖一样非常柔软;可是冷却之后,它会变得有棱角,很坚硬,也很脆弱,如果碎了,它锋利的断口有可能会划伤我们的皮肤。但我觉得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很柔软细腻的材料。

 


01

 

10年前,研究生开学第一天,我第一次走进吹玻璃的工作室。工作室的英文名叫HOT SHOP,顾名思义,里面的一切都特别烫。


IMG_0427.JPG

▲ 吹制工作室(HOT SHOP)

 

我记得那天刚迈进去,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浪。眼前是汗流浃背的同学,还有橙红色的火焰和玻璃交织在一起。我整个人都懵掉了:开学第一天就是这个阵仗,我以后要怎么学下去?

 

那天我也很想给大家帮帮忙,但我连工具都认不全。后来我才知道,我是我们工作室里招进来的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


我脸皮很薄,不希望自己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就经常等大家都回家了以后一个人留在那儿练习。但我还是练不好,而且我特别紧张,因为很热的玻璃在室温条件下会迅速地降温,很容易破碎,那个时候我完全掌握不了它。


IMG_0428-compressed.jpg


大家的性格也会很直观地反映在吹玻璃的过程里。有一次我给一个同学当助手,不小心操作失误,她做了四个小时的作品就在我面前咵嚓一下粉身碎骨了。她可能那天心情也不好,把工具摔了,对大家爆了粗口。


IMG_0429.JPG


那之后我觉得吹玻璃真是太可怕了,又烫又容易受伤,大家情绪波动也很大。我觉得我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想不通。后来我就去了铸造工作室。


IMG_0430.JPG

▲ 铸造工作室(KLIN SHOP


铸造跟吹制挺不一样的,它每个工序都比较耗时间,很需要耐心。但它对新手非常有亲和力——至少在这个房间里,所有的工具和材料我都可以上手触摸。


IMG_0431.JPG


铸造也特别有意思,特别像在做实验,比如说不同的玻璃料的颜色配比,在不同的温度下烧出来都是不一样的结果。我觉得它比较适合我这样的慢性子,也让我慢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在第一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期末,我做了一组人像,她们都低着头闭着眼睛,一副请勿打扰的样子。那时候的我差不多就是这种状态,因为有语言的屏障,技术也不怎么好,就不太爱说话。


IMG_0432.JPG


这种状态促使我把想说的话转化成视觉语言,让作品来替我说话。但是烧这件作品的时候,我经验不足,降温降得太着急了,就导致它身上出现了很多像疤痕一样凹陷进去的部分。

 

当时我心情特别复杂。我拆开石膏一看,就知道没烧好,但是我舍不得就这么把它砸了扔掉。我就看着它,我觉得这种烧得不完美的状态才是我这一年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就算有瑕疵也没关系,应该顺着它走,去找到一个适合它的解决办法。

 

后来我在校园的角落里找到了这样的小干花。


IMG_0433.JPG


我把它带回了工作室,用蜡和玻璃在它的外表进行了加固,然后把花瓣一片片取下来,补到了这个人像的疤痕上。


IMG_0434.JPG

▲ 消逝,2011

 

这个过程特别治愈,好像我用自己的方式帮它抚平了伤口,我也更喜欢这件作品了。我开始觉得做玻璃或者说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太较劲——有时候问题或者瑕疵出现了,顺着它往下走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铸造玻璃有一种半透明的质感,我觉得它很适合去表达一种介于虚与实之间的状态,它很适合记录逝去的事物和情感,包括记忆中很模糊的一些情景。当光线穿过作品的时候,可以看到它内部发出的微微的光亮,就像看到了它们的小灵魂被点亮了一样。


IMG_04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16 02:21 PM 编辑


02


在那之后,我开始做毕业创作。当时我特别想家,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北京以外的地方长时间地生活过,所以我想做一系列作品,去记录我从小到大对北京的一些印象。

 

我把我平时穿的那双小白鞋做成了模具,


IMG_0436.JPG


烧成了一双玻璃的小白鞋。


IMG_0437.PNG
▲ 白,2013


小时候,我经常看见小燕子在房檐下低飞。在我的印象里,小燕子总是跟北京这个城市联系在一起,我看到它就觉得很有家的感觉。我在展览中也做了好几只胖嘟嘟的玻璃的小燕子。


IMG_0438.JPG

▲ 晓,2013


还有一组作品,想法来自于那些要被拆掉的老房子。老房子拆掉之前,会在墙上很粗暴地画个大圈,里面写个「拆」字。我很想纪念这些被拆掉的房子,就做了很多像小相框一样的圆片,因为我觉得相框里承载的每张照片对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把这些小相框串联在了一起,像「拆」字外面的圈一样。


IMG_0439.JPG


我也加入了一些植物的元素,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祭奠用的玻璃花圈。

 

做这组作品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技法,叫做「粉烧」。它是把玻璃的粉末用很低温的条件烧在一起,那个状态有点像糖渣儿融化以后刚刚好粘在一起的样子。所以这时候的玻璃很脆,一掰就断。大家也能看到上面的照片中间那个板子上碎掉的部分。失败率还是挺高的。


烧这个作品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小意外。玻璃在石膏里面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所以它们会相互拉扯,天然地形成了这些残破的部分。


IMG_0440-compressed.jpg


但我看见它的时候觉得特别欣喜,因为我想表达的刚好是记忆通过时间不断更迭、最终可能会消失的这个过程。

 

烧好之后,我用茶做了染色。粉烧的玻璃中间其实有很多小气孔,它可以吸收水分再慢慢释放,就形成了这种茶渍的痕迹。


IMG_0441.PNG


一开始我是想在这些小相框里面画画的,但我看到它天然形成的茶渍之后,我觉得我再做什么都是画蛇添足。玻璃也用它自己的方式和我一起完成了这件作品。


这是这组作品在展览之后留下的唯一一张集体照。


IMG_0442.JPG

▲ 念,2013


我本来的想法是把它们都带回北京,挂在老房子外面,等什么时候这个房子被拆了,它可能就跟着一起毁掉了。但很不幸的是,在一次作品运输当中,因为包装不当,它们全都碎了,碎得稀里哗啦的。

 

玻璃的原材料是砂砾和岩石,所以有时候我觉得,破碎的玻璃就像尘埃一样,终归要回到自然中去。


作品这么一碎,好像它们是率先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提前破碎掉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16 02:26 PM 编辑


03


毕业创作结束之后,我特别幸运地留在了学校做驻地艺术家,同时我也教铸造这门课程。我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就去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我会把丝网印刷的技法用到玻璃上,进行层的叠加。


IMG_0443-compressed.jpg

▲ 等候觉醒,2015


在不同层的玻璃烧在一起的时候,它会天然形成这种大小不一的气泡。


IMG_0444.PNG


我特别喜欢玻璃里面的小气泡,我觉得它们特别有灵性,而且是非常独特的笔触,这种笔触是其他任何材料都不能够替代的。


IMG_0445.PNG

 

在驻地中有一年,我会每个月在我们家隔壁的公园里面捡一块石头。我找到这些石头的时候,它们有的在树坑里,有的被狗狗从泥土里刨出来一顿玩耍,丢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我会把自己置换成石头的视角:我在这待得挺好的,怎么就被这个四脚兽给挪了个地儿呢?


IMG_0446.JPG

▲ 高地回声No.1,2015

 

我在这件作品里也用了之前小相框的元素,但是在这里,它更像是小镜头——一块石头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它驻留在原本的地方,也在默默关注着面前的人来人往和四季变迁,只不过它不知道某一天会有一个外力把它换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记录。


IMG_0447.JPG


我想用我驻地期间的一组人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铸造工艺的流程。


首先我们要有泥稿,再把它翻制成硅胶模具。硅胶模具有很大的韧度,可以捕捉到你原本的稿子上的所有细节。


IMG_0448-compressed.jpg


之后我们就可以往硅胶模具里注蜡,等于是把刚才的泥稿变成了一个蜡的稿。这一步其实非常关键,我们要把它修得非常仔细,它是什么样子,最后得到的玻璃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也会做一些辅助的结构,像上面的牙签还有底下的条条,都是为了帮助玻璃在高温的时候更好地流动,以及排出内部多余的气体。


IMG_0449.JPG


在蜡稿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在上面覆一层耐火石膏模具。之后要用高温的蒸汽,把里面的蜡全部都蒸出来,所以有的地方也把这种方式叫做「失蜡铸造法」,或者「脱蜡铸造法」。


IMG_0450.JPG


等蜡全部流出去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石膏模具倒置在窑炉当中,就是这个画红圈的地方,等着玻璃再流进去。我在这个模具的上方架了一个花盆,里面放的就是我要用到的玻璃原料。等炉子升温到大概900度,玻璃就会渐渐融化,顺着花盆底下那个洞流进石膏模具里面。


IMG_0451.PNG


在烧制到最高温度的时候,我会打开窑炉看看玻璃的状态。


IMG_0452.JPG


做这组作品的时候,我在修蜡那个环节里卡了特别长的时间,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样让几个人像之间形成很好的过渡。

 

后来,我无意中用火烧到了蜡的表面,它融化了以后就流淌下来,我突然觉得这种感觉对了,特别适合它们的过渡。不同的材料特质就是会这样带给我不一样的灵感。


IMG_0453.JPG


我总共花了3年时间,做了5个人像,我给它们取名叫做《一日》。我觉得一日是一个时间单位,不论是以周,还是月,还是年,回看这当中的每一天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变化。


IMG_0454.JPG

▲ 一日,2013


第一樽人像基本上是它原本的样貌,只是裙脚的部分冒出了一个小小的枝条。到了最后一个人像的时候,它外面的装饰渐渐融化了,取而代之的是这种新生出来的枝条。


IMG_0455.PNG


这五个人像,其实代表了我留学那5年多时间里的变化。虽然这些枝条长得很慢,但是它们一直都很包容我,陪着我一起在成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16 02:30 PM 编辑


04


在驻地的三年当中,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我觉得吹玻璃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了。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当时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鼓励帮我找回了之前碎成粉末的自信心。


IMG_0456.JPG


这是我吹玻璃的状态。可以看到好多的火。



我觉得自信心是个特别神奇的东西,慢慢地我掌握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操作。当时觉得自己还挺厉害的,这不是都能做了吗?

 

随着技术越来越好,我也开始在玻璃表面上做很多不一样的处理,去观察它的光影。因为玻璃虽然是透明的,但是它的影子是非常丰富的。当时也想着,未来有机会的话要把这些元素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IMG_0458.JPG


在30岁那一年,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个个展。在那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需要一些变化,就决定回国了。这张照片是我在工作室门口,穿着我们工作室最有标志性的隔热的防护服,跟它合了个影,告了个别。


IMG_0459.JPG


那之后我就踏上了新的旅程。2017年和2019年,我两次去到了日本爱知县,在那边做了一个短暂的驻留。

 

我之前工作的地方都是在比较靠北的城市,虽然冬天又长又冷,但对我们做玻璃的人来说是很舒适的。到爱知是我第一次去一个比较靠南的地方工作,又赶上了梅雨季节,每天工作室的温度计大概都是40多度的状态,我当时已经很崩溃了。


IMG_0460-compressed.jpg


后来有一天,学生跟我说这个温度计坏了,指针指不上去了,其实温度应该更高。听完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日本的时候,我再次出现了沟通上的问题。我不会讲日语,日本的学生也都比较腼腆,他们不讲英文,所以我们只能迷之交流,就靠这些小漫画来沟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IMG_0461.PNG


特别可爱的是,最后我们能一起把这些小画都做成玻璃。在我的工作台上,这种奇怪的小东西越来越多。


IMG_0462-compressed.jpg


在日本的时候,我很集中精力地去思考怎么把吹制的元素融到作品中。所以我做了大量的实验。有的时候我会把玻璃故意做得很薄,甚至把它吹破了再融合在一起,


IMG_0463.JPG


再对着光去观察它的一些肌理效果。


IMG_0464.JPG


我把这些实验品都带了回来,想跟铸造的部分做一些结合。我觉得这种玻璃表面的褶皱,特别像是人的皮肤,我就把它置换成了人像的头。


IMG_0465-compressed.jpg


后来做成了这样两两相连的一系列人像作品。


IMG_0466.JPG

▲ 你是否读出了我的世界,2017


我觉得它们都是彼此的投射,在一边你可以看到它外表的变化,在另外一边你可以透过透明的皮肤看到它脑子里的状态。我当时用了很多人造的元素,这些花花草草看着特真,特别美丽,其实都是那种永不凋谢的假花。


IMG_0467-compressed.jpg


这些人造材料跟玻璃这样的天然材料结合在一起,它们的关系其实有点别扭。那个时期我自己的状态也是非常别扭和纠结的,我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职业上的,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好多事情我都判断不出是非真假。


IMG_0468-compressed.jpg


我想通过做这个作品去找到内心的平衡。后来做完了这些「塑料姐妹花」,我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IMG_0469.JPG


2017年的冬天,北京的近郊发生了一场大火,带走了很多人的家。我就在这个透明的充满气泡的玻璃球上,加了很多羽毛,做了这样一组作品。


IMG_0470.JPG

▲ 只言片语,2017


我觉得他们像一只只小鸟,他们的声音可能很微弱,很容易被人潮嘈杂的城市淹没,但其实他们每一个个体都非常美丽,不应该就这样轻易地被忽视掉。


从日本回来之后,我也把当时迷之交流的一些插图和我的创作整理成了插画。我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从前有一个故事》,因为我觉得他们特别像是故事书里面的小角色。


IMG_0471.PNG


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靠肢体语言来沟通,所以它特别像是我动作和身体的一部分延伸。我就想用更拟人化的方式去呈现作品,让玻璃看起来更像是身体的一部分。


IMG_0472.JPG


在拍摄的时候,我也想尽量给每一个「角色」营造一个小的场景。因为故事的开头虽然都差不多,但结局总有万千种可能。我想让大家在这些场景里捕捉到一些线索,去想象故事的各种可能性。


IMG_0473.PNG


比如这件作品的场面很像犯罪现场。这张照片是在顺风车的恶性事件之后拍的。


IMG_0474.JPG


这个作品的小手里握着一颗特别有光泽的假珍珠。


IMG_0475.JPG


其实我还在玻璃里面封印了好几颗假珍珠。它们不断地被这些白砂打磨,慢慢褪掉了外面的光泽,暴露出了它们塑料的本质。


IMG_0476.JPG


我跟摄影师还去了一个公园的水边拍照。那天水浪比较大,公园里的管理员大爷拿着喇叭一直喊,让游客赶紧远离水边。摄影师怕跑得太着急把作品砸了,就说先把它留在水边。


我们俩离开了岸边,回头一看,一只孤零零的小手在暗黑的乱石堆中,前面是湍急的水浪,后面是岸上围观的人群。就那么一只手,举着一株好像有点希望的小绿植。


我觉得那个场面非常魔幻。我特别喜欢那只小手握住的那一株假草。那个场景加上那件作品,也是我自己那段时间的心情写照。在那种环境下,总得抓住点儿什么,哪怕只是一株假草。


IMG_0477.JPG


除了置换人的头以外,我也置换了鸽子的头。这是我在翻模之前把蜡稿都拿出来拍了一个集体照,我觉得它们特别像是无头鸽子在开会,你也不知道它们到底在聊些什么。


IMG_0478.JPG


后来我给它们安上了玻璃泡泡,里面也放了很多假珍珠。家鸽其实可以飞得很高很远,但是它们有归巢性,最终还是会回到小小的鸽笼里。那个笼子就是他们的家。


IMG_0479.JPG

 

展览的时候,我在展厅里布置了一个巨大的鸽笼。这个网留给观众看展的距离其实是很局促的,所以站在这个网面前,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我在看鸽子,还是鸽子在看我。


IMG_0480.JPG


在侧墙上我还开了几个窥视的小孔,你可以从中看到笼里鸽子的隐私,但是我觉得鸽子可能同时也在暗中窥视墙外的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16 02:33 PM 编辑


05

 

这些作品和展览结束之后,玻璃又带我去了更远的旅程。2018年夏末,我第一次去了苏格兰北部一个叫Lybster的小镇,那个地方特别平——无论你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海平线或者地平线,我就感觉空间好像可以无限地延伸。


IMG_0481.JPG


同年12月,我又到了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这是当时冬季的里加湾,天空和水面好像连接到了一起。


IMG_0482.JPG


我当时在一个非常靠北的城市,又是冬天,白天大概九十点钟天才亮,下午两三点就慢慢地天黑了。那种感觉很奇怪,也让我觉得光照特别的宝贵。


我当时就住在右边的红砖房子里,这是拉脱维亚皇家美术学院。


IMG_0483.JPG


在美院里面,每半层就会有这么一面墙,上面全是彩色的玻璃窗。当时外面的光照也不太充足,天空灰蒙蒙的,所以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窗照进室内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温暖。


IMG_0484.JPG


而且他们学校的玻璃专业有一个传统,就是玻璃系的学生在每个假期会对玻璃窗进行维护。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好在修其中的一块。我就一边看着一边学习了一些新的技能。


IMG_0485.JPG


回到北京以后,我也找了一些平板玻璃料,想试试新的创作方式。


IMG_0486.JPG


在那一年,我跟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都分别经历了家人的离去。我很想安慰她,可是我嘴太笨了,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她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她太坚强了,我觉得好像很难真的安慰到她。

 

后来有一次,我们俩聊到岩井俊二的《情书》。在电影中,渡边博子冲着雪山呼喊:「你好吗?我很好。」聊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特别想用我的方式,用玻璃作品去安慰她。我把镜子和平板玻璃结合在一起,做了一个新的系列,叫做《信件》。


IMG_0487.JPG


在每个镜面上我都刻了一句话,都是信件通用的开头语或者结尾语。做好这个系列之后,我跟她说想送给她一幅。她挑了这个。


IMG_0488.JPG


I hope everything is fine with you.她说这是大家在知道她的经历之后最常跟她说的一句话。

 

后来,我把作品带到纽约去展览。把作品都放到这个空间中的时候,在自然光的环境下,我感觉这一句句问候就悬浮在这个空间里,让我感到宁静。


IMG_0489.JPG

▲ 信,2019


在玻璃的选择上,我用了一些看似非常普通的玻璃,只有当光透过它们的时候,才会在墙面上投射出这种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样的光影。


IMG_0490.JPG

▲ 涟漪,2019


而在镜子里面,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我觉得这个作品好像把天空和水面连接起来了一样,可以无限地延伸。


IMG_0491.JPG


布好展的第二天清晨,我醒得特别早,正好有一束阳光照进画廊里,就在左上角,缓缓地移动到右下角。


IMG_0492.JPG


在这个过程中,阳光点亮了每一封信,信的光影又逐渐消失在了阴影中。我在镜子里看到了窗外的蓝天,那一刻我觉得,我的问候对方应该都收到了吧。

 

从一双小白鞋,到一颗容易被人忽视的石子,再到一抹阳光,再到一段模糊的记忆,我总是喜欢去关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或者已经消逝的事物。但是正是这些琐碎的小片段,构成了我作品中的一篇篇故事。

 

在这十年中,我很多次很多次想放弃做玻璃,因为有时候真是找不到做下去的动力。但是每当有人跟我说,在我的作品中体会到了那种特别细腻的情感和记忆的分量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我能够用玻璃这样一个既坚强又脆弱又敏感的材料去做创作,真的是太好了。

 

尽管玻璃天性易碎,但即使破碎,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发出光芒。


IMG_0493.JPG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吧——「万物皆有裂痕,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谢谢大家。


*感谢Neocha、否画廊和上海玻璃博物馆提供视频及照片素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蒙:玻璃物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7 10:47 PM , Processed in 0.1468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