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哲史艺丛] 这个城市做过300年省会,如今让人心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0 05: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0-30 05:47 AM 编辑

这个城市做过300年省会,如今让人心酸

 最爱君 最爱历史 2020-10-30


当一座扛把子的城没落,一个省也随之沉默。

河北,离不开保定这个地方。在过去的几百年岁月里,保定作为京师的南大门,地位举足轻重。

而今,保定不是河北唯一盛极而衰的城市,却是最让人感到心酸的城市。

6C194E5C-5DC3-4F5E-9643-CF90FA74A516.jpeg
▲保定清西陵的碑亭。图源/摄图网




1



保定的历史,是一曲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

五代时,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河北一带沦为宋、辽剑拔弩张的边界。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位于宋辽边境的清苑,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该地“重兵所宿,常倍高阳诸戍”,后又改称保州。

这里,是赵匡胤的祖籍。


06B2A2F4-93A9-4210-B969-3E06E586EFE7.png
▲宋辽边界图:保定在交界地带。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一直到金、元时,保州一直都是军事重镇,成为各势力厮杀角逐的舞台,屡遭兵燹之祸。

元军到达此地后,“三日尽屠”,“尸积数十万,碟首于城,殆与城等”,历经战火的保州成了一片废墟。

出生于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的汉人将领张柔决定重建保州城,他在保州修建城墙,规划市井,欲使百姓安居乐业,古城重焕新生。

在张柔及当地人的协作下,保州走出战乱的阴影,日后更发展为燕南一大都会

张柔还主持开凿莲花池,汇集奇花异卉,修筑琼楼高阁,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

清雍正年间,时任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花池畔创办莲池书院。该书院在170年的历史中,一度成为华北地区最高学府,可谓:

万卷藏书雄上谷,千金市骏重燕台。
蜚英聿起畿南秀,连茹群空冀北材。

张柔此次修城,奠定了保定古城的基础,元、明、清三代,基本都沿用这一城市格局。

十多年后,有“北方文雄”之称的元好问经过此地,写下《顺天府营建记》,将经由张柔重建后,生机勃勃、景色宜人的保州告知世人。

不过,重建家乡的张柔,有个名声不太好的儿子,叫张弘范

元世祖时,改保州为保定路,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寓意,这两个字,饱含着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血性,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河北的脊梁,保定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成败。

自古以来,这里一直都是“北控三关,通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要塞之地。保定以西、以北是延绵不绝的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长城“内三关”中的紫荆关和倒马关都设在保定境内。

37A940BD-FC42-48D4-B318-928E057A1104.jpeg
▲河北“空中草原”。图源/摄图网




2



自元代以来,保定就一直和京师紧紧挨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保定的经济、行政地位在清代达到顶峰。尽管清初的战乱和圈地给保定造成巨大冲击,但凭借着天子脚下这一地域优势,保定很快恢复实力。

经济上,清代保定的商业空前繁荣。

据民国《清苑县志》载,清代保定“厅宇以万计,食指以数十万,日且渐于靡,非大家儿而纨绔、而履丝,非都邑地而爨桂、而烹珍,邑所不产则贸于他国,以故操盈余竞刀锥者得聚族”。

可见,那时候,保定人可有钱了,钟鸣鼎食、花天酒地不过是常事,而且还特别热衷于消费奢侈品。搁现在说,就是左手爱马仕,右手LV,戴着宝格丽,喝着马爹利,连奔驰宝马都看不起,妥妥的名媛气质。

要致富,先修路,修完陆路修水路。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苑县令方熺意识到水路贸易的关键,于是疏通河道,加强保定与京杭大运河和沿海城市的联系。

到乾隆年间,保定府河的码头“舟舻相接,樯帆如林”,来自天津和南北运河的船只络绎不绝,接踵而至。

而那时候,天津还叫天津卫,较突出的只是军事地位,经济发展比保定差了好几档。

后来,见识过江南繁华的乾隆帝出巡,策马经过保定城时,也不禁称赞其为“富邑”

96DDE923-B3C8-4DDF-B4CD-858EF34FADF2.jpeg
▲乾隆来到保定,忍不住点赞。


行政方面,自康熙八年(1669)开始,保定取代正定,成为直隶的省会。自此,各类衙署林立,军政要员云集。

位于现保定市裕华路的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省衙。

两百年的岁月里,在这里进出的直隶总督,共有74人99任,其中不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近代大咖。

保定有这么一句话,“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此言不虚。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到任第二天他为各州县衙门撰写了三副对联,其中一副写道: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为民请命之心跃然纸上。

可是,为清廷鞠躬尽瘁的曾国藩,却在保定留下了糟心的回忆。两年后,年近花甲的曾国藩负责审理天津教案,受到内外掣肘,不得已向洋人让步。

一时舆论哗然。有人将他平定太平天国与此次教案处理相提并论,提笔大骂:

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
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

老曾一个人背黑锅,太委屈了。

BCA91C04-39F5-410B-9A10-54737BD1D729.jpeg
▲清代直隶中部地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接替落寞的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此时,清廷的一个决定,又使保定的行政地位急转直下。

从李鸿章开始,直隶总督与三口通商大臣(牛庄、天津、登州三处口岸)正式合并。由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总督自当长驻津郡,就近弹压,呼应较灵”,“至冬令封河,再回省城”,形成了总督“轮驻制”。

清廷还规定,如遇天津有要事,总督可以不用按时回保定。

一山不容二虎。自1860年天津开埠后,保定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短短几年间,天津发展成为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及港口城市。

李鸿章本人显然也更看重天津的发展。在其《筹议海防折》中提出,清廷所面对的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要着重关注东、南海防。

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天津水师学堂和陆军北洋武备学堂,设电报、邮政局、西医医院。

之后,洋务日繁,海防日重,直隶总督“终岁驻此,不复回保定”。当年负责给保定人进口奢侈品的天津卫,此时已蹿到历史的前台。


489E27FD-4785-4473-8753-AC42838FDECB.jpeg

▲李鸿章:老夫唯爱天津。


清末对保定的忽视,一直延续到民国。1913年,直隶省会正式迁到天津,而此时的保定“几与外县等夷,或尚不及繁盛一镇”,“昔日大都会遂为寻常县治矣”

有这样一个细节,清末创刊的《大公报》,在其“时事”一版中,本来设有“保定”一栏,专门报道该地区的时事新闻。这一栏目列于“京师”之后,而在“本埠”(天津)之前。可是,在1908年以后,“保定”就被并入“直隶”中,不再单独出现。

可以说,保定的存在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逐渐减弱的。

BC6ADFE1-D205-40F3-BBA1-3EA4595F9193.jpeg
▲河北保定清西陵。图源/摄图网




3



那时,也有一个想唤醒保定昔日雄风的人——袁世凯

光绪二十七年(1901),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乘着清末新政的东风,他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发展新式教育。

清代,保定城旗民杂处,一直驻扎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主要为八旗和督标各营。

到清后期,旗人早已没有了战斗力。看看老舍的《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咋样,就可以想象当时保定城内的八旗子弟混得如何。

保定以武建城,是京师屏障,如今城内只剩残兵弱旅,实在是讽刺。野心勃勃的袁世凯上任后,针对保定军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92A78645-6088-4D74-BC9C-F7D6AE467004.jpeg
▲《辛丑条约》后,天津不能驻军,袁世凯转移到保定练兵。


近代史上,保定最突出的成就,当属袁世凯兴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

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如此评价保定军校:“上承天津北洋,下开广州黄埔。”不少名将都跟这所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数热血儿郎从保定出发,走向全国战场。

保定军校最有名的校长,应数第二任校长蒋百里。  

蒋百里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毕业考试中名列前茅,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三杰”。

针对当时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提出练兵雪耻的主张,提出采用德国军事教育方法,一改小站练兵那一套过时的方法。

1912年12月,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校长后,对学校进行了大力整顿,引进先进人才,规划教学课程,还身体力行,组织学生操练,使保定军校焕然一新,走上正轨。

但是,当时北洋各派明争暗斗,由段祺瑞一手提拔的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魏宗瀚,一向敌视“日本士官派”,对蒋百里处处刁难。

在魏宗瀚的阻挠下,保定军校在用人、经费、学校规划等方面困难重重。军学司不给军校发教材,军校一部分教员是魏的心腹,一直尸位素餐,常请数月长假,考试都不临场。

与魏宗瀚有隙的人,日子都不好过。

炮兵科长谭学夔,在校兢兢业业,成绩突出,却遭人嫉恨,被联名举报,被迫离职。

蒋百里知道其中冤情,为了挽留谭学夔,亲赴军学司求情,结果连魏宗瀚的面都见不着 。军学司的一个科长盛气凌人地对蒋百里说:“魏司长与谭学夔意见甚深,誓不并立。”

蒋百里大为不满,却无可奈何。

还有步兵三连的排长刘克厚,平时工作很积极,是蒋百里看重的人才,却因为曾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军学司便找了个借口将其撤职,直接赶出军校。

如此,蒋百里背负着巨大压力。1913年6月18日清晨,全校学生在操场集合。蒋百里身着军装,正气凛然。他对学生们训话,表明学校的现状,声称自己不能为学校尽责,痛心疾首。

讲话将近一个小时,随后,黯然回到办公室。

突然间,校园中响起一声枪响,是从校长办公室传来的!

师生们迅速跑向办公室,只见蒋百里胸前中弹,血染军衣。敬爱的蒋校长开枪自杀了,校园内顿时哭声一片。

校方立刻将蒋百里送往医院抢救。随后,人们在桌上发现他写的两份遗书。

袁世凯听说这一消息,大为震惊,下令严查此事。

但是,陆军总长段祺瑞对部下魏宗瀚百般袒护,使得调查无法顺利进展,最后只是将此事归咎为蒋、魏二人的“私嫌”,将魏宗瀚调离军学司,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蒋百里的伤势虽重,所幸抢救及时,保住一命。这次事件后,他对时局深感失望,辞去校长之职。

1937年,在他去世前一年,出版了《国防论》。在书的扉页上,他题辞:“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A934C36E-5542-41B9-BBA7-BA0EA034B091.jpeg
▲蒋百里,对现代军事教育作出卓越贡献


正因为有蒋百里这样的良师教导,保定军校的军威方能震撼天下。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一部分保定军校学生,利用暑假期间,自发跑到江西等地参加反袁作战,到3月底才辗转返校,继续学业。

军校的包容和学子的血性可见一斑。

保定军校的学生从来就不安分。保定军校第三期的李济深在校就读时,正好赶上辛亥革命,为了阻止清军南下攻打革命军,他冒着生命危险,前去炸毁漕州铁桥。他后来成为黄埔军校副校长,将保定军校的教诲,带到了黄埔。

保定军校的杰出校友中,大咖云集,如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张治中,测绘学堂毕业的吴佩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蒋介石……

可以这么说,一所保定军校,半部近现代史。

F708131D-3548-4929-892F-2DDC48315073.jpeg
▲保定军校,将星闪耀。


保定军校的没落也很是让人感慨。

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直系的曹锟将已经投降的皖系第十五师收容在保定军校校舍,那时军校正好放暑假,可曹锟又不给他们粮饷。

这也忒抠门了,十五师的伙计们投个降也不容易啊。8月9日,忍无可忍的十五师全体哗变,将军校财物洗劫一空,并放火焚烧校园,出了口恶气。

一些留校学生看乱兵来势汹汹,只能卷起随身衣物,拔腿就跑。

曹锟大怒,派兵前来镇压,十五师早就作鸟兽散。来到军校的直系军,见对手早跑了,校园一片狼藉,也动了贪念,趁机掠走步枪两千余支,骡马三百多匹。

这是保定军校建校以来遭遇的最大浩劫。军校本来即将开学,碰上这事儿,只能对外宣称暂缓开学,实际上开学的日子遥遥无期。

陆续回到保定的学生们无学可上,主动组织起“复校同学会”,向社会各界求助。第八期工兵科的学生张煦光,甚至穿着军校制服,到北京大街上拉洋车,引起舆论注意,各报纸都刊载了这一新闻。

我们可以体会到,国家动荡之际,青年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报国的向往如此之炽烈。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整顿,1921年10月,保定军校终于复课。

但是,经过乱兵的洗劫,保定军校一蹶不振,两年后,不得不停办,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保定军校的兴衰,成也北洋,败也北洋。




4



来自保定的将帅势不可挡,可保定这座城市,在清代以后,失去了行政中心这一身份,发展陷入停滞。

F81E535D-EBFD-48F2-ADE3-63A36ADFB88B.jpeg
▲倒塌的保定城墙,恰似这座城市近代以来的命运。


天津早已是华北地区的海上门户,连接河北、河北、山东、山西各省的经济贸易,又通过张家口成为对蒙、俄贸易的中心。

不同于天津拥有国际市场,保定的发展模式趋于保守,逐渐由清代消费型的政治中心转向转运贸易中心。至上世纪30年代,城内仅有三家大型工厂,乾益面粉公司、电灯公司和庆兴打蛋厂。

清宣统三年(1911),保定的一个修伞师傅刘建卿在给美国人修羽毛球拍的时候得到灵感。他决定自己动手做球拍,先制作木胎,用木板条烤成椭圆形的木框,钻孔,上漆。完成后,卖给教会学校和外籍传教士,居然大受欢迎。

刘建卿由此起家,增加产量,成为当地新兴手工业的模范带头人物。民国时期,保定每年可以输出球拍20000柄,乐器5000件,足球500个。那时,休闲娱乐,踢球弹琴,还得靠保定人。

72C72A56-708D-4A0E-B9B0-8CCB05074CC7.jpeg
▲20世纪初的保定火车站。


但,这样的生产模式挽回不了保定的颓势。

天津早已“单飞”,保定却连新兴的城市石家庄都比不上。近代,随着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贯通,石家庄迅速崛起。

建国后,河北省会几度变迁,曾经迁回保定,但最终还是花落石家庄。

66AAB51C-51DA-4DEF-8BEE-E9BA00AC5555.png
▲建国后,河北省几次改换省会,石家庄成最后赢家。图源/百度地图


自保定上一次失去省会地位,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现在的保定,可能只有一些吃货,偶尔会想起,这里的驴肉火烧很出名,厨师学校也很多。

这座城市,历经了无数次辉煌和动荡。曾经的畿辅重地,后来彻底失落。

近几年,雄安新区强势崛起,保定的未来是否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保定,是好事还是坏事?

1956年,毛主席说:“将来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会把天津、保定、北京连在一起。” 

保定人说,他们一直记着这句话。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文献:
1.(清)黄彭年:《畿辅通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版
2.(清)张豫垲等:《光绪保定府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3.姚昌泰:《民国清苑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年版
4.赵金辉:《清代保定城市发展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版
5.保定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6 10:39 AM , Processed in 0.114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