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5|回复: 2

[哲史艺丛] 结局揭晓:最笨的那个人,最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4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局揭晓:最笨的那个人,最牛

 最爱君 最爱历史 2020-09-15



01. 神童与笨小孩



明代的苏州,有四户人家。这四户人家后来在历史上出名,都因为家里的小孩。


四个小孩,自小是这样的:


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

乙:性极聪颖,才锋无前,16岁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

丙:2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6岁仍站立不稳,9岁尚口齿不清;

丁: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家里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却自幼无所不通。


很明显,这是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的故事。


若干年后。


甲:书法一绝,人称“明朝狂草第一人”;

乙:乡试(省考)第一名,随后卷入科场案,从此游荡江湖,成一代名画家;

丙:一生九次参加乡试,均落榜而归,苦熬终成一代宗师,诗、文、书、画俱佳,人称“四绝全才”;

丁:26岁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33岁病逝,诗写得极好,被誉为“吴中诗冠”。


时间终究抹平了童年的差距。


四人皆各有所成,青史留名。出人意料的是,自小最笨的那一个,成就最大。


甲:祝枝山,1461—1527年;

乙:唐伯虎,1470—1524年;

丙:文徵明,1470—1559年;

丁:徐祯卿,1479—1511年。


他们,正是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按正史的叫法,是“吴中四才子”


进入1510年代,四大才子中最年轻的徐祯卿,最早离开人世。到了1520年代中后期,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服中离世。


只剩下文徵明,开窍最晚的那个人,孤独地多活了三分之一个世纪。


到90岁那年,文徵明安然离世时,江南四大才子的时代才彻底落幕。而当时许多人家中两三代人都听着文徵明的名声长大,一直以为他是作古已久的历史人物,没想到他活了那么久。


俗话说,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82D71EB8-DBDC-4F4C-894E-A5780BF2E621.jpeg

▲文徵明画像




02. 人生交集



人生有些交集很诡异。


文徵明与唐伯虎同年出生,两人从16岁结交朋友,友情保持了一辈子。


不过,两人性情迥异:唐伯虎风流旷达,才气逼人;文徵明老实本分,为人严肃。


野史记载,有一次,江南四大才子在苏州城外的一条船上饮酒聚会,唐伯虎事先为文徵明安排了一个苏州名妓伺候。


然而,名妓的突然出场,让文徵明六神无主,谎称有事,就要告辞。


名妓笑盈盈上前牵住文徵明的衣袖,文徵明赶紧拢起衣襟,作势要跳湖:

别逼我,我真跳了。


唐伯虎觉得无趣,先送文徵明上了岸。


那个时代的风气,文人雅士总是和青楼雅事撕扯在一起,大家都习以为常,不仅不排斥,反而以风流韵事来抬升才子的身价。


只有文徵明是个例外。大家都觉得他笨得可以。


他确实够笨。


1498年,文徵明和唐伯虎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


两年前,文徵明已经单独来考过一次,名落孙山了,自我安慰说,江南天才极多,失败也算正常。


唐伯虎则是第一次赴考,此前就是听了老大哥祝枝山的话,稍稍复习了一下子。


结果,放榜的时候,唐伯虎的名字牛逼闪闪,高中解元。文徵明拨开人群,凑到榜单前,找了两遍,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被挫败感击中的文徵明,再也无法淡定。当晚,落寞地写了一首《客夜》,感叹说:


功名无据频占梦,风土难便苦忆归。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父亲文林一如既往地看好文徵明,给宝贝儿子灌鸡汤。


当年,文徵明2岁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8岁口齿不清,文林一直抚慰家人:“这个孩子,面貌清奇,骨骼不俗,将来不会痴傻一生的,他的福气别人比不上。”


这次,文林照样宽慰儿子说,伯虎虽然有才,高中解元,但他为人轻浮,做事不稳,恐怕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呀;而我的孩子,你将来的成就,绝对不是伯虎所能及的。相信老爸一次。


11528B93-8A58-40BB-A331-79B984CA7CDA.jpeg

▲唐伯虎画像 [明]张灵




03. 一封答谢书



仅仅一年后,1499年,两人的命运再次翻转。


春风得意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谁料被人举报与富家子弟徐经买通考官、科场舞弊。试没考完,人已入了监狱。


这事最终因无证据,成了莫须有的指控,但牵涉其中的唐伯虎,后半生命运已被改写。


同年,预言唐伯虎人生不顺的文林,因病死在温州知府任上。


文林看不到儿子文徵明一生所达到的成就,但在自己的身后事上,他若能感知儿子的处理方式,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按照官场惯例,死在任上的官员,地方会负责丧葬费用,当地官绅也会送来赙仪,加起来达数千两银子。这笔合情合理的收入,对于缓解父亲一生清廉造成的家境窘迫,以及顺利办理丧事,均十分必要。


但,文徵明断然谢绝了这笔收入。


他专门写了一封答谢书,解释说,我父亲在贵地做知府,从未贪过公家一分钱,他走得堂堂正正,今天我若收下大家的贡献,就是辜负了父亲一生为官的清白。利用死去的父亲之名,为自己谋利,我不忍为。就算自己再没出息,我也不会让父亲在名声上蒙受污点……


温州人见文徵明如此坚持,觉得他很愚笨,但又很佩服。


最终大家用这笔钱在当地修了座亭子,叫“却金亭”,以表彰这对父子。


1500年,唐伯虎出狱还乡,整个江南为之哗然。文人士大夫认为,唐伯虎丢尽了江南举子的脸面,恨不得直接将其开除原籍。


唐伯虎的妻子,也跟他闹离婚,分家产。


走投无路的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信,吐槽说,人一倒霉,连家里的老狗都看他不顺眼,一顿狂吠。


他告诉文徵明,他想去远游,唯一放心不下自己的弟弟,想把弟弟托付给文徵明。


文徵明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二话没说,立马应承下来,并多次写信劝唐伯虎不要自暴自弃。


唐伯虎十分感动,回信说:“我心惟君知。”


A1301ABD-DE08-4893-88D6-DA9D3E751130.jpeg

▲品茶图 [明]文徵明




04. 坚定的立场



1514年,宁王朱宸濠派人到苏州广招人才。


唐伯虎应聘,去了南昌。文徵明劝他别去,唐伯虎不听。


来人也请文徵明一起去,说宁王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待遇大大的好。


文徵明再次发挥他那股“傻劲儿”,不管别人怎么吹嘘,他就是态度坚定,称病不往。他写了一首《病中遣怀》,表明心迹:


潦倒儒冠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淮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深黄叶暗松关。

不妨穷巷频回辙,消受垆香一味闲。


意思是,他宁愿淡泊自守,绝不趋炎附势。


而唐伯虎到了南昌宁王府,每日写诗作画,待遇确实优渥。


不到半年,宁王不时暴露出造反的倾向,唐伯虎这才觉察出自己进了贼窝。他想走,又走不了。于是,装疯卖傻,日日纵酒,做些违规逾矩之事,正史的记载叫“佯狂使酒,露其丑秽”。这牺牲也蛮大的,把下半身都暴露出来了。


连宁王都受不了,最终把他打发走了。


数年后,宁王果然起兵谋反,被王阳明一举擒获。


唐伯虎逃过一劫。


事后,人们评价文徵明,说他有远见。


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唐伯虎也自愧不如,郑重地给文徵明写下一封信,说他愿意拜文徵明为师。


唐伯虎在信中称赞文徵明,说他对待有身份地位的人,对待声色犬马之事,看似淡泊无心,其实很有自己的立场,而且意志坚定,从不动摇。 


唐伯虎说,虽然自己在诗画创作方面,可以和你一比高下,但在学问品行方面,我简直无地自容。我虽比你早出生十个月,但愿意拜你为老师。


文徵明对唐伯虎拜师的举动,态度如何,没有史料留下来。但我们可以推测,以他的性格,一定是坚辞不受。


命运,最终将这对多年老友彻底分开。


1524年,唐伯虎悲苦离世之时,文徵明的人生却出现转机。他刚好离开苏州,在京任职,无法出席唐伯虎的葬礼。


余生,只能在记忆中祭奠这段深厚的友情。


D994BEA3-2C65-437C-8651-A663F2F7D3BF.jpeg

▲古木寒泉图 [明]文徵明




05. 翰林院待诏



文徵明赴京出任的职务,是翰林院待诏


这一年,他已经54岁。


这个职务是翰林院里最低的事务官,从九品。即便如此,文徵明获任此职,还是工部尚书李充嗣爱慕其才,特别举荐的结果。


按照正常的通道,文徵明不可能进入翰林院供职。他从20多岁参加科举,考到50多岁,一共考了9次,每次均铩羽而归。


中国的传统文人,都有追求功名的情结,历经坎坷得到后,方才意识到官场并非自己的理想所在,随之幻灭,超然物外。


江南四大才子中,徐祯卿科举最顺,26岁就中进士,但竟因貌丑而进不了翰林院,郁闷不已。


祝枝山的科举之路跟文徵明一样坎坷,但比文徵明好一些,考了5次才中举人,又考了7次仍与进士无缘。后来到广东做了个知县,等到人家要给他升官,他说自己不善于做官,辞职不干了。


唐伯虎在科举路上遭遇牢狱之灾,余生悲哀,不过即便他顺利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他的个性,肯定也会甩手走人的。


文徵明在翰林院待到新鲜期一过,就萌生了辞职南归之意。


同僚中一些人欺负他没有学历,当众发难说:“我衙门中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耶?”视文徵明为画匠,故意贬低他,让他难堪。


这样的龌龊事,加上官场中许多无意义的争论,让原本不善钻营和交际的文徵明十分苦恼,急欲摆脱。


他不停地辞职,但吏部始终不放人。


在干了三年半后,他终于得到批准退休还乡。离开京城那天,他写了一首诗,兴奋地宣告自己又可以在青山绿水间过闲适的生活了:


独骑羸马出枫宸,回首长安万斛尘。

白发岂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闲人。


回首这段短暂的为官生涯,他自己说是“小试闲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缁尘”。这说明他的内心,从未融入帝国官场。


当文徵明决然还乡之时,祝枝山已经去世。


至此,江南四大才子仅余文徵明一人。而文徵明一生所能达到的名声和成就,才姗姗到来。


6B20F526-AA23-4402-932D-608B0D501BDE.jpeg

▲豳风图 [明]文徵明




06. “人品第一”



从帝都归来的文徵明,自此绝意仕途,力避与权贵交往,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达30余年。


当时人说他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四绝全才”


文林当年预见儿子的人生画卷,此时终于徐徐展开:文徵明晚年名满天下,声望极高,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盟主。


苏州文氏家族,也因为文徵明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出现,而成功跻身世家大族。


然而,尽管他已是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师,大家最感念的,依然是他的人品。


晚明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文人卖文、卖画,甚至卖科举指南,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文徵明一生坚守清贫,做出了迥异于时代的选择。


在他晚年,声名如日中天,向他求取诗文书画的王公贵族络绎不绝。有明朝藩王直接给他送去古董宝玩,他看都不看,原封退回。他始终坚持自订的底线:不给藩王、权贵、外国使者写字作画。


要是有邻里亲友求画,无论带来多不值钱的土特产,他一概来者不拒,欣然磨墨运笔。


有学者统计,文徵明替人写字作画所收受的礼物,基本都是普通的食品日用品文化用品。这些“收入”仅能作为他的家庭日常开支的补充。


实际上,他常年生活在温饱线上下,有时候不得已,还要向富有的朋友借米度日。


有个御史听闻文徵明借米的事,有意接济他,就把他请到家中畅谈。


临走,御史说:“听说你生活贫寒……”


不等说完,文徵明打断:“我并不贫寒。”


御史很诧异,指着他一身褴褛的衣服说:“不贫寒为什么还穿这么破的衣服?”


文徵明淡定地回答:“这是因为下雨,才穿破衣服出门。”


自始至终,御史都开不了口提借钱给文徵明的事。


明明可以靠才艺致富,他却不愿多取一分一文。


由于文徵明的书画太有名了,他在世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赝品伪作。按时人王世贞的说法,市场上文徵明的真迹,只占20%


有朋友当场揪住文徵明书画的作伪者,告到文徵明那里。文徵明把作伪者的作品拿过来一看,然后说,此人的才艺不在我之下,只是没人知道,我不过比他名气大一点而已。


全然不放在心上,也不予以追究。


这名作伪者后来甚至拿着伪作,要文徵明帮忙签名盖章。文徵明欣然应允。


别人冒他的名,他却从不打假。有人拿着书画上门求鉴定,他也一概说是真迹。


他的弟子们很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徵明解释说,凡是有能力收购字画的,必然是家里有余财的富贵人家,而出卖字画的,一定是因为家境困难,急需用钱。如果因为我一句话而导致双方无法成交,卖字画的人家不是更要陷入困境了么?


在他看来,拥有一副菩萨心肠,比维护自己的名声重要得多。


难怪清人朱彝尊无限感慨地说,文徵明“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FED1CCC4-BC7D-446E-950B-FD13EDF3961E.jpeg

▲湘君湘夫人图 [明]文徵明




07. 走得最远的人



文徵明的一生,没有唐伯虎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没有祝枝山的愤世嫉俗,恣意张扬;也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诗才逼人。


不像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他人,他没有一丁点儿天才属性,仅靠着自己的勤奋、专注、模仿,以及上天眷顾的长寿,虽然走得慢些,最后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他少时读书,字写得太丑,被老师列为三等。一气之下,每天坚持练习写《千字文》,一天写十遍,一段时间后,书法大进,大家刮目相看。


他的苦守和坚毅,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直到80多岁时,他还能写出一手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终其一生,他把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称为“明朝第一”


A899B42C-8E8C-4AFE-93F6-EDD206AFB1C3.jpeg

▲文徵明楷书


他的画,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并青出于蓝。在沈周去世后,撑起整个画派达四五十年。


他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他的诗,写得极有韵味,像他的个性一样平静淡然,却又余韵悠长。比如这首《饮酒》,写出了他归隐后的心态: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唯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四才子中,仅收录了徐祯卿和文徵明的诗。


我们可以通过文徵明的头衔,来厘定他的历史地位:


诗文方面,他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方面,他与祝枝山、王宠并称“三大家”;

绘画方面,他与唐伯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后来给文徵明写传记,特别感慨道:

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以无年,信乎!


意思是,江南四大才子中,诗、书、画各有专攻,唯有文徵明样样精通,为什么?因为其他三人都没有文徵明活得长,所以他们都成不了文徵明。


这就是命。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史载,1559年,90岁那年,文徵明在替别人写完一篇墓志铭后,把笔搁在一边,端坐着,静静结束了他的一生。


世间再无文徵明。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文献:
[明]文徵明著,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英]柯律格著,刘宇珍等译:《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毛秋瑾:《唐寅与文徵明交游考略》,《苏州文博论丛》,2016年
邓璐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文徵明》,《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5年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15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若愚,大器晚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5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总结的好 “大智若愚,大器晚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12:04 AM , Processed in 0.0753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