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13

[史地人物] 香江忆旧录||那些你不知道的赌王家族的秘辛与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江忆旧录||那些你不知道的赌王家族的秘辛与传奇(1)……

原创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19-11-14



赌王家今年真是喜事连连。


前几天最大的新闻当然是赌王把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价值上亿的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回到圆明园,震惊海内外。


IMG_5910.JPG

▲赌王于2007年斥资6910万港元将其购得,一直存放在澳门,而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赌王”家族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

IMG_5911.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赌王已将猪首铜像捐赠给国家。


时逢盛事,何家罕见的整个家族出动,二房三房四房全部出席 ,当然代表赌王的仍然是气度不凡的二房大家姐何超琼……


IMG_5912.JPG

▲穿着香奈儿的大家姐打头,后面是黑衣三太和红衣四太,二房子女何超凤何超遐也陪着姐姐出席了,但二房小女儿何超仪和唯一的儿子何猷龙没有现身,三房超云没去,四房则全员出动了。

IMG_5913.JPG

▲刚刚为赌王喜添长孙的何猷君当然要出现,跟妈妈长得真像啊,毕竟他现在的发展重心是内地。




IMG_5914.JPG

而第二件喜事呢?


就是被陈山聪情伤,六年没有谈恋爱的二房长女超云终于又有新恋情了:


IMG_5915.JPG

▲四房这么拼,三房当然也要快,二女儿超莲与内地明星窦骁感情平稳,大女儿超云近日传与三太公司五十岁高层谈恋爱,妹妹透露她生日收花收到满屋。


IMG_5916.JPG

▲六年没有恋爱,超云总算开始新恋情了,如果结婚快的话,随时添个小宝宝……


而巧的是,她的旧爱陈山聪也刚刚结婚,这一对过气情侣一个在今年结婚,一个在今年有新恋情,也算是各得欢喜……


IMG_5917.JPG

▲有记者问新郎倌陈山聪如何看何超云爆出新恋情?陈山聪说:“我没留意,任何人有喜事都值得恭喜。(他结婚时,何超云有没有送上祝福?)不回应啦,我也已经结婚。”关于陈山聪的香江往事大家可以这里回顾


赌王坐拥四房太太,17个儿女,个个都是香江岸边的弄潮儿,他们家的故事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霸占着娱乐版名人版的头条。


光是我们号,就写过无数篇:(点下面的链接可回顾)


扯白||奚梦瑶生下赌王长孙,豪门争产拼的是实力还是肚子?

香江忆旧录||何超莲和窦骁谈恋爱?细数30年间赌王家的儿女亲事……

香江忆旧录||赌王妹妹,亿万富婆“十姑娘”的爱恨一生

香江忆旧录||赌王四太:豪门里的人生修罗场

小八||有颜值有才华还有赌王爸爸,何家小公子为什么还这么拼?

香江忆旧录||赌王千金&英皇公子,其实上流社会真的很讲门当户对


说实在的,何家这个家族的人生命力实在太旺盛了,实际上,往上再溯一百年,何家也是一个充满了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大家族之一。


赌王马上就98岁生日了,我们不妨沿着赌王的根一路向上追溯,看他的青年,看他的少年,看他的爷爷何福,看他那位大名鼎鼎的叔伯爷爷何东。


IMG_5918.JPG
▲何东是何家财富的缔造者,是曾经的香港首富,是整个何氏家族最尊敬的人。


也顺便借着这些人物,大概领略一下香港百年开埠史中的点滴璀璨。


IMG_5919.JPG

当然,也会从很多何家儿女的口述、自传中,从浩如星海的史料中,发掘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所以,今天要讲一些赌王家族的周边故事,我们或许能循着这些微弱的踪迹,破解出一个家族兴衰更迭的密码,看一看香江岸边的传奇。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20.JPG


孕育出整个家族的神秘女人:施娣



在几乎所有赌王家族寻根溯源的文章中,基本都会提到一个女人,有的叫她施娣,有的就直接称她施氏。


在这些文章中,关于施娣的叙述其实非常少,大都把她当做了背景板或引言,她的故事用两行字就讲得清:施氏是广东人,在香港嫁给了外国丈夫何仕文,然后生下了一女四子,长子就是后来的香港首富何东。

IMG_5921.JPG


可是,如果细细梳理一下施娣的人生,你会发现浓缩在这两行字中的女人有着何等坚韧而卑微的一生。其实这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女人,她在时代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一生都在品尝苦楚和低贱,却焕发出最强韧的意志力。


施娣其实不是广东人,是上海崇明岛人。施娣家原来从事养蚕业,一直过得不赖,但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崇明岛桑树枯萎,施家欠下债务。而父亲早逝,施娣没有兄弟,只剩下施家三母女孤苦无依。

那个年代,无父无兄的女子就像水中浮萍,于是施娣被叔伯卖到上海,又从上海辗转卖到香港。

台湾作家施叔青写过一部小说叫《香港三部曲》,里面描写了一个叫“黄德云”的女子从内地卖到了香港做妓女,后来生下了有出息的儿子,母凭子贵,原型就是参考了施娣。


IMG_5922.JPG


施娣被卖到香港,有没有当过妓女,这个已无从考证,何家后人更不会主动说出来。


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她的境遇,一个年轻女孩被卖到香港,语言不通,没有收入,没有本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她能怎么办。


历史上对这一类女人有一个专用的称谓叫“疍妇”,她们大都在海边生活,终日生活在船上,很少踏入陆地,过着贫苦的生活。

IMG_5923.JPG
IMG_5924.JPG
IMG_5925.JPG


这就是何氏家族的起源者——施娣的人生背景。


施娣的故事先按下不表,因为接下来我们必须要来谈一谈何东的爸爸——那个“外国人”何仕文。


IMG_5926.JPG


犹太裔荷兰人何仕文(Mozes Hartrg Bosman,1839-1892)也有着不如意的人生,父亲是肉贩子,在他10岁的时候去世,妈妈改嫁。


在荷兰,犹太裔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出生在贫苦阶层的何仕文一直郁郁寡欢,于是他下定决心到遥远的东方来淘金。


十九世纪的香港到处都有外国人,他们希望在东方大陆上赚到钱,然后回到西方去过体面的生活。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些在香港的外国人为了排遣寂寞,往往会临时找个华人女性做伴侣。


在华人中,富有人家的女儿是不可能和洋人同居的,于是这帮“鲁滨逊”们就只好找“疍妇”。那个时期,洋人和“疍妇”的结合十分普遍,这种现象被称为“涉外婚姻”。

于是,来自荷兰的何仕文,和来自上海的施娣,就仓促间完成了这一桩“涉外婚姻”。

说是婚姻,其实一点都没有法律效力,只能叫做同居。这些妇人和洋人同居之后,社会地位更加低贱,被华人鄙夷,称为“母猪与狗”“只接西客”。

而且她们一旦生下混血儿,洋人也会弃之不顾,不再与她们同住,几乎是放任不管,因为在那时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和华人结婚、生下后代也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在接连为何仕文生下一女四子之后,施娣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改善,她通常要“每个月底拖着大儿子何东和二儿子何福,站到何仕文办公室门外,央求领取家用。”

IMG_5927.JPG

疍妇的生活非常艰难贫贱。


更不幸的是,1869年何仕文的公司破产了,何仕文啥也没留下,一个人跑去了英国,留下了孤苦无依的施娣母子六人。


IMG_5928.JPG
何仕文在香港开办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买卖猪仔”。


拖着五个孩子的施娣,又辗转嫁给了华人商人郭松(也有叫郭兴贤)做妾,然后再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郭茂超(早丧),何甘棠(李小龙的姥爷),女儿郭柏奔和郭柏娟。

IMG_5929.JPG
前排从左至右:何福(何鸿燊爷爷)、何东、何甘棠。这三个人繁衍出了何氏家族最重要的三个支系。


IMG_5930.JPG
比起何东的混血,何甘棠是纯正的中国人血统,相貌上就完全不一样。


这四个孩子生父姓郭,而后来他们全都姓了何,这是何东发迹之后提的条件,要想享受何家的荣华富贵,就必须姓何。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何东这个人非常重视家统渊源,信奉宗族思想。


当然,母亲的辛酸人生,何东以及他的后人全都力图淡化母亲这段不幸的历史。


施娣,这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一生嫁了两个丈夫,生了九个孩子,并且将其全部养育成人,送他们去读了书,做了工。在那个女人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不可谓不伟大。

IMG_5931.JPG


晚年享受了富贵的施娣也有一个令人嗟叹的结局。


她不幸得了鼠疫,那时香港当局对于得了鼠疫的人要进行驱逐和隔离,首富之家也不能例外。何东没有办法,只好包了一艘船,载着老母亲在附近的海面上飘荡,施娣在船上眼睁睁地等死。


有时候会觉得,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已为她安排好的结局,她从海上来,又回海里去。


施娣去世之后,何东为她风光大葬,施娣在画像中穿着官服,气度非凡。她在墓碑上被称作“皇清诰封二品夫人显妣施式太夫人”,这是这个女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奢望到的地位和尊重,是她人生最后的华丽注脚。

IMG_5932.JPG


那么那个没良心的外国爸爸呢?

何仕文去英国之后,又顺利地开了公司,一直活得不错。1877年和一个体面的美国白人结了婚,对方为他生下了四男一女。何仕文1892年11月19日去世,死于脑肿瘤恶化,享年53岁。

IMG_5933.JPG
报纸上刊登了何仕文的讣告,简单介绍了他的生平。

在何仕文死前一年,何东曾经在英国和父亲见了面,那时何东已经是怡和洋行的首席买办,父子之间谈了什么,没有史料记载。


后来,在香港昭远坟场有一个何仕文的衣冠冢,紧紧挨着施娣的墓。

“何仕文”这个名字也是何东取的,因为他是荷兰人,所以取姓“何”,想必何仕文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中国名。

就这样,在如此幽微的时代境遇下,如此卑微又平凡的一男一女的仓促结合,孕育了何氏的血脉,一个超级大家族徐徐展开了命运的画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20.JPG

史上最牛中介:何东


从前文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何东的出身其实非常卑微,他的母亲是华人群体鄙夷的女性,他的父亲也是华人排斥的洋人,他的“欧亚混血儿”的血统更是为他带来了很多屈辱。

当时,欧亚混血既不受西方人待见,也被华人排挤,大部分华人会叫他们“杂种”“打洋番”,他们只能在混血儿的圈子里互相抱团,甚至通婚的范围也十分狭窄,这也是为什么何氏家族总是找混血另一半的原因。

但是混血儿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是“双语人才”——既能和洋人打交道,又能和华人打交道。这就催生出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工种——买办。

所谓买办,就是中介,也就是充当中间人、翻译、牵线搭桥的角色。

这个社会角色一度非常抢手,随着香港开埠,洋人大量涌入,急需要“买办”来帮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打通中国市场,寻找中国劳工和商机。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东西方的深入渗透和互相了解,这个职业也随之消亡了。

何东,就是“买办”中的高手,他英文流利,同时又深谙华人的人情世故。他17岁考入海关,三年后辞职。1882年进入怡和洋行任船务文员。短短一两年间,由文员晋升为助理买办,一年后又成为首席买办。


IMG_5935.JPG
IMG_5936.JPG
怡和洋行大楼。


IMG_5937.JPG


▲“怡和洋行”的前身叫“渣打洋行”。所谓洋行,也就是代理贸易商,英文叫“Trading house”。怡和洋行是英国老牌贸易商行,远东最大英资财团,清朝时向中国走私鸦片。渣甸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听起来很神秘,但你要是知道何东当年都干了些啥,可能会惊掉眼镜。

做“助理买办”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照料怡和旗下往来中国及新加坡的乘客,说白了就是为他们填写表格。

别看工作简单,可报酬高的惊人,一张表收费5毛,一趟行程下来就有1000元的收入,而那时一个“助理买办”的月工资只有15元。

所以何东是个相当精明的人,他的起点如此之低,却一步步成为了最牛公司里的“首席买办”。

而且从何东之后,怡和洋行历任首席买办都是何东的人,先是他的弟弟何福、何棣生,然后是何福之子何世亮、何棣生之子何世杰、最后一任买办是他女婿的弟弟罗文显。

何东在一个英国人的公司里,实际掌握了如此核心的权力,并且绵延数十年不假于外人之手,几乎把最肥的差事变成了自己的囊中物,真的是不简单。

何东病逝的时候,怡和洋行下了半旗致哀,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地位。


IMG_5938.PNG

这里还可以再说一件何东“无比精明”的故事。


当何东积累了一定财富,也开始投资地产、兴办公司的时候,他意识到法律问题是重中之重,那时候香港人还普遍没有商业法律意识,唯独何东首先想到了这一点。


聘请外国律师又贵又不放心,何东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那就是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同时也是老朋友罗长肇的儿子罗文锦。

IMG_5939.JPG
罗文锦和何锦姿的婚礼。何锦姿是何东的长女。


这样,不仅何、罗两家联姻,自己还获得了一个免费的、有能力的大律师,真可谓是精打细算、一箭双雕啊!


最后补充一个小细节。


何东虽然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铁公鸡,非常抠,大概是小时候跟着妈妈苦日子过怕了。


那时候他和弟弟何福算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要从很远的地方扛一些被人丢弃的木箱子、木家具回来,然后拆开木箱,将钉子卖掉赚钱,再把木材劈开烧火做饭。


所以富起来的何东简直是当代貔貅,只进不出。就这么说吧,他家的孩子每吃一块饼干、一颗糖,都要从账房先生那里记账。


但有一个例外,何东看见弟弟何荣的第三个女儿何季君很瘦弱,便嘱咐每天可以多给她一杯酸奶。何季君养成了喝酸奶的习惯,最终活到了98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20.JPG


混血的脸,中国人的心


何东有个特点,这一辈子只穿长袍马褂,几乎从来不穿洋人的西装。

因为他骨子里是个无比传统的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华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什么呢?大概是这辈子受够了洋人的白眼了。


何家的后代曾经到怡和洋行的总部寻找当年的档案文书,在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我们仍可以看得出在那个年代,洋人对于中国人、混血儿的偏见和鄙夷。


比如何东已经是大富大贵了,也被封为了“爵士”,可是外国人仍旧耿耿于怀他为什么叫“Robert”,他凭什么有一个西方名字?


I see Ho Tung has achieved his ambition and obtained a knighthood.I was not aware his name was"Robert"and as he has never hitherto used it.


I think he would have done better to have continued the simple 
Chinses name.


看来何东如愿以偿获得了爵士,可我没注意到他的名字是Robert,他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名字,我认为他最好继续用那个简单的中文名字。


还比如,公司董事局曾经讨论过不希望何东加入:


Ho Tung is very anxious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Consulting Committee of this Company.I am not anxious to have him……We have never had Chinese on the Board of our Insurance Companies……


何东很渴望加入本公司(香港火险公司)董事局,但我并不想他加入……我们的董事局从未试过有中国人成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就可以想象何东作为第一个搬到山顶上住的非欧裔,开创了怎样的历史。


IMG_5941.JPG
IMG_5942.JPG
在殖民地时代初期,山顶区不得兴建中式楼宇,亦限制华人在山顶区居住,何东因此成为首位获港英政府准许在山顶区居住的非欧籍人士。


所以何东内心极为排斥西洋人,心中向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信奉风水,热衷于佛学,重视宗族血脉,虽然顶着一张西方人的脸,骨子里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中国人。

IMG_5943.JPG


何家也向来有着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训,何东大女儿的启蒙老师就找了个清朝的秀才赵吉庵,教材就是《三字经》《论语》《幼学琼林》那种。他弟弟何甘棠更是精通风水、命理、中医、粤剧。


何东对于欧亚混血儿这个族群有着天然的责任感,他感同身受,深知混血儿在香港生存有多么不容易。他兴办了很多学校,就只供混血儿在其中读书,后来又建了昭远坟场,也是为了安葬混血儿。

IMG_5944.JPG


他大概也没想到,几代人之后,混血儿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如此大的剧变,现在的何家人因为有着异族血统,反而颜值特别高;放在普通人的生活里,谁要是生个混血宝宝,那都是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所谓时代剧变、历史更迭,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人见证、经历过来的。


那么,何家的故事今天先说到这里,以后会继续写一写何东的两个老婆,她们本是表姐妹,如何做到相亲相爱?


何东的女儿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和归宿?尤其那个嫁给律师的大女儿,作为何东长女,又会上演怎样的传奇?


李小龙和何家的事情,也能串起大半个香港娱乐圈……


嗯,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打赏的多寡会决定我写稿的速度哟~

稍后见!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 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2] 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3] 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4] 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本文作者 / 编辑:伊莎贝拉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江忆旧录||赌王家族传奇(2)之姐妹共侍一夫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19-11-19


前几天,我们写了曾经的香港首富,也是赌王爷爷辈的传奇人物何东的故事。点击这里回顾

IMG_5946.JPG

▲年轻时确实是帅哥一枚。

何东,出生于香港的最底层,妈妈是社会边缘人“疍妇”,一生漂泊无依,先后嫁了两个丈夫,生了9个孩子;爸爸是只管生、不管养,出事了就撇下孤儿寡母,一个人跑路的荷兰爸爸何仕文。


何东从小在最黑暗的阶层中生存,受尽白眼,受尽屈辱。可幸运的是他有个坚强的、目光远大的妈妈,在这么艰难的境况下还要坚持送他去读书(何东在中央书院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八年的学业),而何东本人又格外精明能干,因此才造就了一代首富的传奇人生。


IMG_5947.JPG

▲一九二二年八月,何东爵士被委任为黎元洪大总统名誉顾问。


IMG_5938.PNG
何东去世时,香港报纸用了“人瑞”这个词来形容他。怡和洋行更是下半旗致哀。


上一篇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何东的母亲施氏的一生。

施娣是整个何氏家族的源头,她对于何东、甚至对于整个家族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虽然她是那个年代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类人,可从她一生的行为轨迹来看,她又相当的有主见、坚韧、勇毅而果敢。


那个时代的女性最怕遇人不淑,最怕被人抛弃,她都遇上了,何仕文逃跑后,施氏做了郭松的妾,又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几乎可以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女人一样,有一个“名分”,有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完整家庭。


但她居然因为感觉和郭松“合不来”,她又断然搬离了郭家,回到了儿子何东在荷里活道的寓所内,一直到去世。

在那个年代,这种主动离开丈夫的选择仍可被视为“离经叛道”,可见她真的很“酷”,拥有强烈的自由意志,甚至如后来的单身女性一样,终生从来没有陷入过婚姻制度。


施娣是罕见的强女人,在女人不能工作只能倚靠男人的时代里,她一生的成绩单如此耀眼,生了九个孩子,除去早夭和残疾(郭茂超早丧,有一个女儿何柏娟是个驼子,嫁往新加坡之后也很早去世了),其他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何家人的后代大都特立独行,非常自主、自决,很少有何家的女儿选择依附男人而活,大家都在积极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这或许是从施娣的基因中继承下来的不羁与自由。


这不仅仅是施氏的个性,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很多“涉外婚妇”的性格中,这种坚韧的性格,又对欧亚混血这个族群内的联姻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混血儿的婚姻,不同于华人的婚姻,更不同于洋人的婚姻,那是在华洋融合的特殊历史进程中造就的特殊景象。


所以,我们今天重点来聊一聊何东的婚姻,他选择了怎样的妻妾,而这些妻妾又拥有了怎样的人生呢?

IMG_5949.JPG

▲何东全家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并不幸福的首富原配:麦秀英


何东虽然贵为香港首富,但他在娶老婆的问题上却没什么太多的主动权。为什么呢?因为没得选。

在香港初初开埠的年代里,洋人和华人是水火不相容的,可以说是“非我族类”,互相之间的通婚更是被列为禁忌。


欧洲人鄙夷华人,如果一个欧洲人和华人结婚并且生下后代(法律意义上),很可能丧失前途并且被驱逐回国;


而华人对跨越种族的通婚也非常抗拒。比如香港大家族利氏家族的后代利德蕙写过一本书叫《Building Bridges:The Life and Times of Richard Charles Lee》,其中记录了一个细节:


在她父亲利铭泽留学英国前夕,她的祖父(利希慎)特别告诫她的父亲及三叔(利孝和),“若他们与异国女子成亲的话,将会丧失家产承继权”。


IMG_5951.JPG


可见,那个年代的香港,“种族壁垒”非常严酷。那么就可以想象,同时被洋人和华人都排挤的“欧亚混血儿”是多么难以生存。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英文词可以描述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叫“in between”,也就是他们可以和洋人、华人同时打交道,但他们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完全没有归属感。


在婚姻大事上,他们既不能找华人,也不能找洋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在“混血儿”的圈子里找另一半。

这其实是个无奈的选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选择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混血儿圈子狭窄,很多人只好近亲结婚,造成了后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何东就有儿子夭折,也有一个女儿天生智力残疾。

何东以及原配妻子麦秀英,就是混血儿找混血儿的典型案例。


IMG_5952.JPG
中英混血麦秀英。


麦秀英和何东的出身简直是一模一样,她的母亲吴氏也是“涉外婚妇”,和英国人麦奇廉同居,生下了唯一的混血女儿麦秀英。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外国爸爸多少有点良心,没有逃跑,一直在渣打洋行做事,也算是对吴氏母女有所照拂。(对,渣打洋行就是何东发迹的开端。所以再次感叹何东是个无比精明的人,他在原配麦秀英身上获得了事业的最初助力,这个稍后讲。)


何东的妈妈施娣,因为一辈子没有社会地位,所以交友圈十分狭窄,好姐妹就两个,一个是后来与何家联姻最多的罗家的母亲曾氏,一个就是麦秀英的母亲吴氏。


在麦秀英12岁的时候,吴氏去世,时年38岁。施娣看在好姐妹的份上,再加上麦秀英确实也乖巧可人,便收养了她,更许诺今后要她嫁给何东。所以何东和麦秀英是一桩青梅竹马的许配婚姻。


麦秀英12岁进了何东家,一直被当做童养媳,负责打理大小家务,何家的后人形容她“基本与仆人无异”(as more or less a servant)

4年后,麦秀英如愿以偿嫁给了何东。那时,麦秀英16岁,何东19岁。

IMG_5953.JPG
麦秀英和何东在英国参加社交活动中的造型,中洋混搭,还挺别出心裁。


麦秀英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虽然有个英国父亲,但头脑中接受的全是中国传统女子的夫为妇纲、相夫教子之道,她嫁给何东,便一心一意辅佐丈夫的事业,帮他打理家庭,堪称贤内助。


何东娶了麦秀英,不仅仅是娶了一个贤内助,更娶了一个事业的助推器。麦秀英的父亲麦奇廉长期供职于渣打洋行,有资料说是渣打的股东之一,也有说是长期职员。

总之,何东在渣打洋行站住脚,离不开岳父的支持,再加上他的个人才华,短短一两年就从nobody做到了首席买办,开始了阶层跃升之道。


而且何东有个本领,他和岳父的关系非常好,麦奇廉对何东,甚至比对女儿麦秀英还要疼爱。麦奇廉死的时候,竟然把遗产都留给了何东,而不是女儿(尽管这也没什么分别吧……)


故事讲到这里,麦秀英应该算是个幸运的女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机缘巧合成为了首富的发妻,又有一个给力的家庭背景,在何东心中的地位相当稳固,属于得罪不起的老婆,一切都很如意。


只不过,她有一个致命的人生bug——无法生育。


据资料称,麦秀英患有子宫瘤(uterine tumour),因为患病初期治疗不当,导致终生不育。可何东是个实打实的中国传统男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再加上何东的妈妈施氏,一直把“何家无后”作为了人生最大的隐忧,对麦秀英更是百般施压。可施娣直到去世也没亲手抱上孙子,可谓是死不瞑目,更是何东最大的压力来源。

麦秀英和何东结婚十年,一直没有孩子,第11个年头,何东终于纳了妾,娶了漂亮的、出身贫寒的周绮文。

何东坚持了十年才纳妾,已然是对麦秀英最大的尊重,听起来蛮感人,可这并不是一个男人的情深义重,其中有着最为现实和赤裸裸的利益考量——

因为在第十个年头,岳父大人麦奇廉去世了,何东终于可以不再顾及他的影响力,对于麦秀英,也可以放下一些“尊重”和“顾忌”。麦秀英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又生不出儿子,只能认命,进入到“一夫多妻”的生活之中。


IMG_5954.JPG
一左一右就是何东的两个老婆(但并不是周绮文),中间白胡子老头是何东的老朋友萧伯纳。那时在港岛之外,何东被看作“与洛克菲勒一个量级的大亨”。他前往伦敦时,与首相丘吉尔会面,并获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勋。他的女儿是香港第一个从医学院毕业的女生,嫁给了林则徐的曾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历史上第一个“平妻”:张静蓉


小妾周绮文的故事,我们先按下不表,将她放在最后,因为她实在算不上何东人生中的重要女性,虽然她是结局最惨的一位。


何东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女性,是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平妻”张静蓉。张静蓉的出场,源于那个小妾周绮文也长期生不出孩子来,何东必须再另觅佳偶了。

IMG_5956.JPG


从画像上可以看得出,张静蓉气度非凡,长相端庄秀丽,浑身散发着大家闺秀的味道,年轻时应该是难得一见的美人。

何东的那张全家福也非常明显,张静蓉的气质非常出挑,皮肤白、优雅、漂亮,即便身边坐着年轻人,她也是非常亮眼的女人。

IMG_5949 2.JPG
能一眼看得出哪个是张静蓉吧?那个腰板最直的


事实上,张静蓉的确出身良好,也的确美貌无双,凭着这两点,才吸引了何东。


张静蓉比何东小13岁,属于第二代欧亚混血,父亲是第一代混血,叫张德辉,供职于海关,是个公务员,母亲是华人。


张静蓉从小聪明机灵,知书达理,而且十分推崇传统文化,信奉佛法,还主动提出要裹小脚,被何家后人称为“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 tried to out Chinese the Chinese)——这一点倒是十分合乎传统男人何东的口味。


至于张静蓉如何做了何东的妻,在史料记述中显示完全是麦秀英的主意。

因为张静蓉就是麦秀英的表妹,麦秀英眼看自己生育无望,小妾周绮文也不给力,必须帮老公寻觅一个能生育的女人,思来想去觉得表妹是最佳人选,于是她向舅妈亲笔写了提亲信,要求张静蓉过门。

IMG_5958.JPG

▲这一笔小楷写得也真的是强……

这封提亲信写得大气磅礴、情恳意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拜违懿范,时切葭思,素荷爱怜,不忖冒昧,故敢渎陈鄙见。盖闻婚姻之始,重唐虞完娶于归。人伦之大,故皇后必修乎女顺者,母道也。

以女顺化天下之为妇女者,其道犹母也。且知太上有立德,而皇后治乎阴德,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其家必可长久……

予夫妻沥情恳切冀求令媛同配乙君,姐妹并肩,无分妻妾,若以侧室视之,神灵不佑,可表予衷。昨蒙府允,不我遐弃,订以百年。

唯恐令千金未能取信予之心诚,故修寸楮,仰为尊览,速赐好音,择吉先行纳采,以慰鄙怀。


信中大量使用了《礼记》等古籍里的典故,读起来佶屈聱牙,但很难说真的出自于没什么文化的麦秀英之手,而极有可能是何东授意写的。


一封信,实则反应出这桩婚姻里微妙而真实的三方博弈。

于麦秀英来说,生儿子的大势不可阻挡,自己没有后代,失去了一切地位稳固的基石,与其让其他女人趁虚而入,倒不如选个自己的亲表妹,这几乎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了——即便表妹得势,也不至于把表姐扫地出门吧。

于何东来说,明明垂涎张静蓉的美貌,却施压于麦秀英,让她成为主动提亲的一方,使自己既落个深情的美名,又能顺势抱得美人归。

于张静蓉来说,她原本浪漫恣意,父亲也留下遗言让她“自由选择配偶”,得知母亲要她嫁给何东,据说表现得十分愤怒,埋怨母亲不守信用。

但表姐一句“姐妹并肩,无分妻妾,若以侧室视之,神灵不佑”最终打动了她。混血家庭不易求偶,嫁给首富(那时何东已然发迹)也姑且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张静蓉在 1895年 2月穿上大红大绿的裙褂,坐上了大红花轿,大锣大鼓地嫁进了何家,成为何东的“平妻”。


IMG_5959.JPG

前方两位太太,左边是张静蓉,右边是麦秀英。

“平妻”的重点在“平”字。

当年为什么孟小冬愤而离开梅兰芳,就是因为嫁的时候她以为自己是平妻,谁知道待遇完全不一样。先是婚礼的规模极小,只是几位至亲好友,然后婚后才发现自己别居小院,形如隐居。

梅兰芳是瞒着妻子福芳芝的,公开场合梅兰芳带的也还是福芳芝,而且当梅的养母去世时,梅府连老人的葬礼都不让她进,梅兰芳本人也说”你回去吧“,于是愤尔离开,后来才有了嫁给杜老爷一事。

IMG_5960.JPG

▲梅兰芳幼年时被自己的父母过继给了大伯家,做大伯家的嗣子。这种身份的人一家两祧的兼祧人是可以娶两个正妻。


IMG_5961.JPG

▲孟小冬性格要强,眼光又高,两段情感都找的是人中龙凤,但两次都为名份伤透了心。

“平”的意思是平等,也即是说张静蓉不是妾,而是和麦秀英平起平坐的“妻”,八抬大轿娶进门,享受正室的一切威仪和地位,生下的孩子也不是“庶出”,而是“嫡子”。

“平妻”这种称谓,也许只有在香港开埠、华洋融合的特殊时期才会诞生,它一方面昭示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所谓妻妾有别、嫡庶有别、等级森严。

另一方面,又焕发出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带些幽默感的利己主义,对于首富之家来说,管它什么传统,只要有利于巩固自身利益,什么传统都可以变一变嘛,哪怕一个男人有两位“正室”,哪怕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无疑也是一种真材实料的商业精神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姐妹共侍一夫的宫斗生活


麦秀英和张静蓉,是表姐和表妹的关系,现在姐妹共侍一夫,而且是地位平等地共侍一夫,这听起来有点乌托邦的意思,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蛮难的。

尽管两个人一直到去世都对外展现着一种相敬如宾的礼仪感,好姐姐与好妹妹和谐生活、互敬互爱,但我们扒一扒那些沉寂在故纸堆中的微妙的生活细节,就不难看出,其实两个女人都活得不太开心。

IMG_5963.JPG

▲从左至右:何艾龄,何锦姿,何绮华,麦秀英,何慧姿,张静蓉。

刚嫁过来时,张静蓉是无可争议的“宠冠后宫”,何东喜欢她,表姐疼爱她,全家上下都盼着她赶紧给老何家生一堆儿子。

她幸福地写道:“家庭意志,亦称相得,尤蒙姑嫜怜爱,不啻所生。”“予自适何门,蒙夫君厚爱,儿女承欢,家庭美满,引为毕生之幸。”(张静蓉著《名山游记》,以下引言同。)


IMG_5964.JPG


结婚3个月后,何东甚至与张静蓉展开了漫长的“蜜月之旅”,去了上海、日本及美国等地。“是年五月,随夫往沪,漫游扶桑、美利坚诸国,历时九月始归。”

看到表妹如此春风得意,麦秀英其实心里也不舒服的,后来就有样学样,时时要求和何东出国旅游。

巧的是,1900年,张静蓉刚刚生下不久的儿子何世勤不幸夭折,张静蓉极为伤心,但何东与麦秀英却因早前已决定前往美国旅游而不能更改行程,最后如期上船,留下张静蓉一人在家。

那时张静蓉应该患有一定程度的忧郁症,她写了一段极为悲伤忧郁的话:“吾自失爱子,鬱鬱无以为怀,卧病月馀,深恨夫阎摩虐政,夺我宁馨,一霎罡风,使初茁琼芽,横被摧折。天道愦愦,令人愤悒不已。惟时夫子与麦氏表姊,治装游美,舱额早定,程期难展,不得不遂赋骊歌,余登思子之台,更作望夫之石,益增忉怛。”

余登思子之台,更作望夫之石”,悲戚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产后抑郁、不幸丧子的女人,在“思子”和“望夫”的情绪中备受折磨。

到了 1918年,张静蓉旧病复发,“忽患喉症,势殊危险,缠绵数月,痛苦备尝”。而何东和麦秀英又好巧不巧地要去美国旅游,张静蓉再次写下了“余药碗茶炉,未去袵席,而长亭折柳,又怅别离,此情其何以自遣”的悲伤字句。

还比如,虽然张静蓉和麦秀英是地位平等的妻,可麦秀英膝下无子,所以两人达成协议,张静蓉生出的第一个儿子要交给表姐抚养,这就是何世礼。


IMG_5965.JPG
后排就是何世礼和混血夫人洪奇芬。

IMG_5966.JPG

▲何世礼9岁那年,父亲在香港山顶何园(又名晚觉园,为何氏私家园林)接待新一任港督麦士礼爵士。总督特别注意到排行老四的何世礼,用英语对何东说:“我感觉到这位小公子似乎与他的兄弟姐妹有些不同。”何东谦恭地笑问有何不同,麦士礼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何世礼的气质似乎特别优异,他还拉住何世礼的小手,赠以一枚英国金币,问他是否以能随父母入籍大英帝国为荣。小何世礼摇摇头,以华语告之:“我是个中国孩子,这没什么不好。”这回答令充满殖民者优越感的麦士礼有些尴尬,一时竟无言以对。


IMG_5967.JPG

▲父亲去世以后,何世礼(Robert Ho Shai Lai)将军居住于此,种菜养花,后来是他的女儿何勉君(Ho Min Kwan)居住,2017年,山顶道75号何东花园(Ho Tung Gardens)以51亿港元成交,成为香港住宅市场历来最大宗交易,新主人是重庆富商张松桥。


IMG_5968.JPG

▲何世礼是何东真正意义上的“长子”,也格外受父亲的宠爱与栽培。后来何世礼做了张学良的部下,抗战结束后,又继承了父亲的巨额遗产,成了《工商日报》的董事长,他去世时持有过百亿身家。


那时,张静蓉刚刚失去了夭折的长子何世勤,第二个儿子又要忍痛交给表姐抚养,母子不能住在一起,生活上也相隔甚远,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创伤可想而知。

麦秀英和张静蓉,表面上地位平等,而平静的湖面下暗生潮涌。任何事情无法做到绝对平衡,两个人的地位尊卑一直是何家讳莫如深的重大问题。

比如何家的儿女们都要尊称两个女人为妈妈,但叫法也些许不同,他们叫张静蓉“mama”,叫麦秀英“mother”。

在陪伴何东的问题上,两个人都以正妻的身份出席公开活动,只不过,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是麦秀英,和华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张静蓉。


IMG_5969.JPG

IMG_5970.JPG


在英国的报纸中,也时常分不清何东的两位夫人,他们经常称麦秀英为 Lady Ho Tung,何东夫人;而张静蓉则被称为 Miss Clara Ho Tung,被误以为是何东的女儿。

虽然年龄上的差距是造成这种印象的一个原因(张静蓉比较年轻),但不可否认,两个女人的行事做派以及对外树立的权威感是有差别的。

何东也无法在两个老婆之间达到绝对平衡,他能做的,唯有用钱说话。1931年12月何东70大寿,为了感谢两位妻子多年恩情,何东决定给予两位平妻每人10万元,任由她们自由运用。

“人瑞”何东,御妻有道,一时又成为城中佳话。

两位妻子的结局也是极为不同的。

香港沦陷前,张静蓉和何东前往澳门避开了战乱,而麦秀英则为了照看香港的大宅和生意没有走。

结果香港沦陷,麦秀英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何东的财产和大宅都被日军夺去,她孤苦无援,子宫肌瘤的旧疾也得不到有效治疗,最后麦秀英死于病痛和战火中。

战争结束后,何东为麦秀英补办了一场风光大葬,各大报纸都详细描述了一个八旬老人的丧妻之痛:何东一直“鹄立孝帏前”,对前来致悼的人士亲自一一答谢,并且“容色沉痛,老泪频挥,悲悼之情,有不能自己者”(《工商日报》, 1938年1月26日)

IMG_5971.PNG


何东死后,也选择和麦秀英同葬于香港坟场,平妻张静蓉则一人孤独地葬于昭远坟场。

两位妻子的人生截然不同,但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剧色彩,无论如何她们谈不上幸福,只能说那个时代对于女人来说,本就是残忍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小妾与情妇的惨淡结局


前文中说了,何东娶了一个小妾周绮文。史料上没有留下周绮文的任何画像及照片,记载中也不多,后人叙述得就更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周绮文一直游离于何家的主流生活之外。

嫁给何东做小妾之后,周绮文也一直无所出。因为她出身贫寒又没什么靠山,何东并不太重视她(也或许由于麦秀英的施压)

后来当何东娶了平妻张静蓉并且生下了很多孩子后,周绮文才生了唯一一个女儿何纯姿。只有一个女儿,显然无法和原配及平妻抗衡,周绮文后来就一个人孤独地在某个公寓里生活,何东更很少前往探望,数年之后就去世了。

周绮文留下的女儿何纯姿,后来嫁给了黄金福的儿子黄锡霖,作为大家族里的小女人,她的消息也渐渐地消匿在时代之中。资料显示她有孩子,但是“private”,因此,周绮文的故事,大概也要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

IMG_5973.JPG


除了周绮文,何东还有一个情妇,那就是自己的贴身看护朱春兰。

朱春兰生于 1889年 3月 2日,国籍为英国,1941年移居香港,进入何家做看护,就再也没换地方。

朱春兰比周绮文幸运一些,因为她需要照料何东的饮食起居,麦秀英对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和何东接触的机会多。

而且朱春兰肚子争气,一举得男,生了一个厉害的儿子何佐芝,就是后来一手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的大佬

IMG_5974.JPG

▲商业电台成立时。最右是何佐芝

IMG_5975.JPG

IMG_5976.JPG

▲俞铮(右)是商业电台副主席,奉何佐芝(右二)为恩师。


IMG_5977.JPG

▲何佐芝与太太冯月燕。

IMG_5978.JPG


虽生了儿子,但朱春兰一生无名无分,不是妻也不是妾,去世时的身份证明上仍写着“单身”。

何东对她的态度也很微妙,在遗嘱中是这样说的:“赠予我的私人秘书朱春兰小姐 50, 000元,作为答谢她长久以来的忠诚服务和无私奉献”。

这五万元,就成为了朱春兰的儿子何佐芝的创业基金,他拿着这五万元的遗产,创办了香港商业电台。

何佐芝对香港电视娱乐事业的影响很大,他去世时,何鸿燊说“五叔离世,伤感及可惜”,俞铮说“哀恸莫名,恕不能言”,整个商业电台的台标都变成了黑白色。

IMG_5979.JPG


因为何佐芝的巨大成就,整个何氏家族不再把他看做私生子,而是真正的何家人。朱春兰也得益于这个儿子,晚年幸福,享了高寿,1991年去世,死于养和医院,享年102岁。

死后的朱春兰更加是“母凭子贵”,她的墓地也位于何氏家族的昭远坟场,位置不但靠近何东长女何锦姿,而且规模亦十分巨大,是一座非常气派的坟墓。

墓碑上刻着“何母朱氏春兰太夫人之墓”,右旁写着“祀男佐芝、孙骥、曾孙志坚敬立”。活着的时候没有名分,死后却从“私家看护‘变成了’何母”,朱春兰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还有一个细节令人心生感慨,每年在在何东忌辰(4月26日)的日子,《南华早报》通常会刊登一些捐款的消息。

有一天,有一个叫“朱春兰( Katie Archee)”的人捐款若干,以此纪念何东爵士,这一举动微小而富有深意,或许,作为一个情妇,是真的对何东倾注了感情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这就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她们围绕着同一个男人,各自上演了不同的悲喜。

小妾周绮文和情妇朱春兰的记载不多,我们无缘真正深入地探究她们的个性与心路历程,也无法更深切地得知她们在豪门内的生活到底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但是,原配麦秀英和平妻张静蓉,实在是很有趣,她们虽嫁入豪门,又处于“一夫多妻”的禁锢下,可她们都各自活出了很多精彩,可谓是豪门太太的一股清流。

麦秀英,一生无子,但她没有放弃自己,除了经常四处游历,她还热衷于农业,亲手筹建了“东英农圃”,成为了香港地区农业试验的最先进的地方。

农圃之内,除了种植水稻、蔬果,以及饲养鸡、鸭、猪外,还在不同时期试验种植花生、番茄、甘蔗、香菸、茶树及荔枝树等等,而种桑养蚕、抽丝剥茧,更成为农圃一个广为流传的特色。

由于早年的新界大部份地方仍相对落后,亦没有电力供应,麦秀英在东英学圃内自行安装了发电机,并在两座大楼内安装电灯、电风扇及电暖炉等设备,成为当时新界区“一个十分先进的农业实业室”,吸引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及港英官员前往参观。


——《何家三代妇女传奇》


农圃不仅是农业种植的基地,还成为麦秀英社交、休闲生活的大本营,经常举办足球赛,开设各种运动、绘画、艺术班,甚至定期举行辩论赛,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先锋和超前的符号。

一日,东英农圃举办了一场足球比赛,而麦秀英则在旁“观战”,给同学追追逐逐时的趣怪动作逗得开怀大笑。

之后,一班同学还在综合大楼的绘画室内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比赛,然后是一起歌唱和游戏,并在那儿用膳,度过了愉快的一宵,到第二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返回港岛的居所。

——《何家三代妇女传奇》


而张静蓉就更厉害,首先,她是超级旅游爱好者,而且经常出国,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去过很多国家。有一个女儿就是在日本长崎旅游时生的,还取名叫何崎姿。

IMG_5981.JPG

▲张静蓉和子女们在旅途中。

在十九世纪末,女人是没资格、更没有必要出国增长见识的,而张静蓉得益于自己出生于混血家庭,小时候跟着爸爸到处玩,后来嫁给了何东,更是游历过多个国家。“余幼时随父历长江,比长,从夫赴欧、美、德、法、意、比、葡、日诸国,均留鸿爪。”


然后,她竟然出过书。书名叫《名山游记》,里面除了记载自己游历的山川之美,也传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某种程度上,张静蓉算是第一位出书立传、立德立言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属于破天荒。


到了晚年,她全身心投入到佛学推广中,创办东莲觉苑,把何东留给她的十万元遗产,也全数用作东莲觉苑的基金。

“予一生笃信佛教,怜念本港无一真正合现代化永久公共育才之宏法机关,并可怜失学青年女子,思设女义学以培植之。“

IMG_5982.JPG

张静蓉遗嘱,她要把所有遗产捐给东莲觉苑。


因为张静蓉在佛学推广中的巨大影响,后人也总以“张莲觉”或者“莲觉居士”来称呼她。


IMG_5983.JPG


所以,两位女性,即便身不由己地陷入到了豪门一夫多妻的生活中,也凭着体内的能量,散发出坚韧的生命力。她们的一生算不上多么幸福,可也流光溢彩。


何东的故事,讲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百年香港,精彩纷呈,大家族的故事更是犹如翻不完的书,各种故事凌乱散落在字里行间。


好了,可能有读者问,说好的李小龙呢?怎么还不讲?


那么,就下期见咯!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郑宏泰、黄绍伦《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

[2]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3]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4]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5]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本文作者 / 编辑:伊莎贝拉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江忆旧录||赌王家族传奇(3)之首富儿女们的奇情命运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19-12-15


我们上几周写了赌王家族的渊源,从孕育了整个家族的神秘女人施娣开始讲起,讲到她是怎样在极度贫贱屈辱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生下了有出息的儿子,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又讲到长子何东,身为毫无社会地位、备受排挤的混血儿,他又如何勤勉精明、长袖善舞,一步步爬上了香港首富的位置;(想要复习请点击这里)


再讲到何东的两位妻子及两位情妇的不同命运,可以窥见香港第一批豪门太太们的幽深生活,以及那个时代境遇下女性的特殊处境。(想要复习请点击这里)


何东家族的精彩故事,反映出了香港百年开埠的历史进程和点滴璀璨,他们的人生,总是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才演绎出了传奇。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的何东的儿女们。


作为富豪之家的第二代,他们不像自己的父辈那样有那么耀眼的传奇,父辈们凭借一己之力从最底层爬到最顶层,这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经历。


而他们的身份也极为特殊。他们出生于巨富之家,但他们同样是混血后裔,有着隐隐约约的时代尴尬;他们虽然生活得优越,但同样也背负了家族的巨大的责任,时常不堪重负。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命运故事中,看得见身为首富子女的易,与不易。

IMG_5949 3.JPG
▲何东全家福,摄于1937年10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长女的风范


如果大家看过前两篇文章,大概就能理解,当何东第一个女儿出生的时候,他是多么喜忧参半。


发妻麦秀英嫁进何家十年,无法生育;娶了小妾周绮文,依然生不出。直到娶了平妻张静蓉,才拉开了首富之家的生子大业。


1897年6月,何东已经35岁,张静蓉第一个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个女孩,取名——何锦姿。


这个女儿来得实属不易,又碰巧那一年是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所以何东给何锦姿娶了一个贵气的英文名:Victoria Jubilee。何家上上下下都珍视这个女儿,佣人们亲切地叫她:亚jo大姑娘。


IMG_5987.JPG


事实上,何东对这个女儿怀抱着复杂的感情,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极为复杂的人。何东虽然喜欢她,却仍然以最传统的华人自居,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高兴。


何锦姿出生后,何东依然苦闷于自己没有儿子,这个考验持续了很久。后来张静蓉生下第一个儿子何世勤,然而何世勤早夭;再往后又生下了女儿何慧姿,床前的何东轻叹了一句“又是生女”;


接下来,小妾周绮文生了女儿何纯姿,张静蓉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何世俭,然而何世俭体弱多病,令何东心生忧虑。直到1906年5月15日,张静蓉终于生下了一个体格健壮的男婴何世礼,老何家才欢喜雀跃,“后继有人”的夙愿才最终完成。


话虽如此,可何锦姿依然是幸运的。何东虽恪守华人传统,但因为中西融合的身份背景,对于子女依然是开明且洋化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何锦姿接受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教育。


何锦姿在5岁上学之前,家里就给她请了三个家庭教师。


一个是维多利亚书院的校长主教太太,负责教英语,每周四天,每天两小时;


另外两个是中文启蒙教师,一个是清朝秀才赵吉庵,后期则是中文女教师梁庭玉,常驻何家。

IMG_5988.JPG
家庭教师梁庭玉与何锦姿。


何锦姿的国学造诣很深,很小的时候就要修读中国典籍如《论语》,每天写三十二个大字。同时,每天都要听赵老夫子说历史故事,此外何锦姿还要学习钢琴、太极、游泳、中国戏曲和戏剧。


5岁时,何锦姿上了拔萃女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圣公会女校之一。那个时候何锦姿为了上名校要走很远的路,何锦姿的妹妹何艾龄曾经回忆过:


为了要(到拔萃女书院)上学,我们每天首先必须从家中乘坐人力车到缆车站,再坐缆车到城市(中环),然后步行半里左右的路程──有时亦会坐轿,由苦力抬到天星码头,之后(乘坐渡海轮)过海,妈妈再在码头安排她的朋友蔡太太接我们。


我们每天必须很早便离家,并须在学校首次钟响之前抵达校门。

可以看得出,何家极度重视教育,这一传统也惠泽了何家的大部分后人。

就算到了何家的第四太第五代,能读书,可以考进好的学校,也依然是何家父亲考评儿女的最高标准,四太之所以可以在何家称霸,有一个微妙的原因,她训导下的儿女成绩都不错,四太的儿子何猷君向来以学霸著称,从小到大拿奖杯,这也是儿女们为母亲这一房争宠做了最大贡献之一。

IMG_5989.PNG

IMG_5990.PNG

四太的儿子何猷君女儿何超欣都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当然,2016年,四太为麻省理工学院捐了三百万美元,然后女儿就由英国转学到了麻省。

我们说回一百多年前的何家。

何二代何锦姿虽然在教育上已经领先于绝大部分同时代的女性,然而她的命运也依然没有跳脱出某种固有的窠臼。

何锦姿长大后,因为何东常年事务繁忙,母亲张静蓉又须时时刻刻陪伴父亲,再加上家里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何锦姿作为长姐,慢慢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妹、打理家事的责任,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何家大管家。


IMG_5991.JPG
后排左至右:何慧姿、何世俭、何绮华、何锦姿; 前排左至右:何艾龄、何世礼。


在《中西融合——罗何锦姿》一书中,记载了他们家出国旅行的大阵仗,同时也留下了何锦姿年轻又能干的瞬间:


(何家要去美国旅行)锦姿指导工人装箱,先将冬菇、虾米、菜干、枣子等晒干了的食物放入空饼乾罐或好立克玻璃瓶内,包装好了,再放入木箱内,钉装好,以带子系紧,然后用标签标明箱内物品,予以编号,再由锦姿登记 。

因为连钢琴也要运去,所以行李超越百件,亦需要锦姿开列清单。


多年的管家生涯和较高的悟性,让何锦姿练就了随手执笔、立刻成文的本领,于是她成为了众多子女中不用预约就能见到父亲的孩子,慢慢地也成为了何东的秘书。

IMG_5992.JPG
何锦姿陪伴何东出席活动。何东是个极为冷静的人,他主张亲情不应该影响商业运作,因此对待孩子像对待下属一样严苛,没有预约谁也不见。唯独何锦姿可以时刻留在父亲身边,因为她是一个得力的助手、秘书、簿记员。


但一个大问题是,即便是再得力、再好用的秘书,也是要嫁人的。

精明的何东苦思冥想,终于为自己的大女儿找了一门一箭双雕、对自己十分有利的亲事。


这个女婿叫罗文锦,是第一代混血罗长肇的儿子。罗家也是典型的混血家族,跟何家的背景可谓是一模一样。


当年混血圈子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何罗施冼蔡,嫁女不愁外。里面提到的“何罗施冼蔡”这五家,就是混血圈里的大家族,互相之间的通婚非常多。

罗长肇和何东一样,以华人自居,反感洋人,他有一个金句“行人头好过跟鬼尾”,所以跟何东算是三观一致。何家和罗家是混血圈里关系最为紧密的两家,何东在怡和洋行栽培的自己人,除了姓何就是姓罗。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桩门当户对、非常完美的家族联姻。

IMG_5993.JPG
何家人大合影。后排左至右:何慧姿、麦秀英、何东、何绮华;中排左至右:罗文锦、何锦姿、张莲觉、何艾龄;前排左至右:何文姿、何尧姿。


IMG_5994.JPG
罗家人大合影。前排左至右:罗长肇、罗文锦、何锦姿、施湘卿;中排左至右:罗琪贞、罗宝贞、罗雪贞、罗巧贞、罗德贞; 后排左至右:罗文惠、罗雪贞丈夫何亮、罗文灏(又名罗文浩)。混血家庭都很能生孩子,何锦姿的婆婆施湘卿,就是照片最右侧的妇人,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也是蛮传奇的女人啊。


然而,何东把女儿嫁给罗文锦,还有一个最大最实际的隐情。因为罗文锦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而何东又十分重视商业法律问题。他把这个乘龙快婿招致麾下,可谓是如虎添翼。


从1918年二人结婚,之后大概39年间,何东从这个女婿身上得到了无数免费的法律指导,实在是高。

IMG_5995.JPG


何锦姿和罗文锦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时看不到她脸上绽放一丝笑容。但幸运的是,婚后两人倒是蛮和谐的,生了四个孩子,一家人经常其乐融融大合影,一辈子也就这么风平浪静地过来了。


文锦起居作息很有规律,早上七时半起床,晚上十时半睡觉。如果晚上有应酬,锦姿便会在家编织毛衣,等候他回来,就连女儿们的玩偶,她也为之编毛衣。闲下来时,文锦喜欢阅读侦探小说。他们两人都不爱社交应酬。


IMG_5996.JPG
从左至右:何锦姿、罗佩坚、罗文锦、罗佩贤、罗德丞、罗佩尧。何锦姿的孩子们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罗德丞,毕业于牛津大学,著名的大律师,有大罗之称,为人率性,他参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长官选举,惜败。


IMG_5997.JPG

▲罗德丞与文化人关系良好,这张林燕妮与黄霑1989年除夕订婚的著名照片里站在李嘉欣旁边的就是罗德丞,图中人只剩倪震与嘉欣了,其它四人已驾鹤西去。

IMG_5998.JPG
2006年12月11日在香港玛丽医院逝世,享年71岁,他从父亲手上继承而来的“18”号车牌归还香港政府,
2008以破香港开埠纪录的1,650万元天价,电子商人张程光投得谐音“实发”的无字头“18”号车牌。


IMG_5999.JPG
IMG_6001.JPG
IMG_6002.JPG
IMG_6003.JPG
IMG_6004.JPG

▲独具殖民地特色的混血家族男生帅,女生美


后来,何锦姿的母亲张静蓉去世,何锦姿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已近暮年的何锦姿就又慢慢地回归到了何家,继续做起了她的大管家。


她也接手了妈妈的宝觉小学、宝觉中学,一生致力于推广女子教育,成了香港第一位女太平绅士。


何锦姿的一生,有其幸运之处,她出生于富贵家庭,得到了那个年代的其他女子不可能获得的优越条件,可以读书,可以见多识广,可以衣食无忧;


然而她的人生底色也始终是两个关键词:“奉献”和“付出”。作为一个为男性社会服务的角色,何锦姿可谓是尽职尽责,她用自己的一生来帮助父亲、帮助丈夫、帮助孩子。


人们始终会抱有一丝想象,如果这个家世优越、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又天资聪颖的女孩生于现代社会,大概会活得更恣意一些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最受宠儿子何世礼的传奇人生



如果何锦姿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奉献的一生,那么我们从何世礼身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做女儿和做儿子的区别。作为何家最受宠的儿子,老父亲何东可为他操碎了心。

IMG_5965 2.JPG
何世礼(后左)和太太洪奇芬(后右)和何东、麦秀英、张静蓉合影。


何世礼出生的那一年,可谓是何东最风光无限的一年。因为那一年,何东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香港的山顶大宅居住。

IMG_6007.JPG


这可不仅仅是老何家的乔迁之喜,更是整个华人的历史里程碑。


在这之前,香港有一个法例叫《Ordinance for the Reservation of a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Hill District》,规定决不允许华人搬到空气好、景色佳的山顶居住。那里只允许欧洲人居住。


所以,1906年初,当何东从欧洲人手中买下了山顶大宅的消息传出后,整个香港社会是多么震惊。同年5月,何世礼便呱呱坠地了。他的妈妈张静蓉在《名山游记》里兴奋地写道: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又育世礼,时适购成山巅屋宇,修理完竣,夫子(何东)卜吉迁寓之日,实为礼儿初观天日(满月)之时。


何世礼是一个健康的男婴,被何东当做真正意义上的长子来看待,所以他是个备受宠溺的孩子。


何东决定在何世礼满月那一天搬家,就寓意深远。同时,何东按照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给何世礼取名Robert  Ho Tung Junior,“Robert”是和自己一样的名字。所以,何世礼被视作何家的“正统继承人”。


1916年何世礼上小学,在拔萃女书院读了几年,又转到爸爸何东所在的中央书院。在中央书院的档案中记录了何世礼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阳光、直率又很帅气的男生。


当时的校报上还刊登了一则关于何世礼的笑话:


为什么何世礼(Robert  Ho Tung)从来都不需要用电风扇?这是因为他(Robert)永远都觉得「好冻」(“ho tung”)


他还是学校网球队的队长,可见是个非常受欢迎的男生。

IMG_6008.JPG


这样一个男孩儿,含着金汤匙出生,长得帅、身材好、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家庭,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谓是完美无缺,未来早已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然而,万事万物绝没有“完美”这一说,哪里都好的何世礼,偏偏很任性,他不愿意接受家庭的安排去帮助父亲做商业,而是要——参军。


晚年的何世礼曾经在采访中说到:

我自己志趣最喜欢从军,妈妈担心我当兵易生危险,曾认真反对我。为了这事,妈妈气了很久,这也不怪她,“好仔不当兵”这句流行的说话,深深地烙在老人家的脑海里。


何家人从来没出过军人,何世礼的这个决定也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而他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热血的抉择,让自己从此卷进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汹涌澎湃的历史大潮之中。


由于何东和张作霖私交很好,为了支持儿子的从军梦,何东拜请张作霖推荐、介绍,让何世礼先后到法国、英国学习现代军事。


何世礼虽然圆了军人梦,可他非常排斥外国人,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了洋人对于混血儿的排挤和鄙夷。


在英国的军训结束时,大家都穿着英国的军装,唯独何世礼穿着中国的军服。这一出格的举动显示出何世礼的确是有着年轻人的冲动和刚烈,很执拗,不计后果。

IMG_6009.JPG
能一眼看出来唯一的那个“不合群”吧?


所以年轻的何世礼没少给爸爸添堵,要知道那时候的何东已经是富甲一方,而且他地位特殊,既通贯中西方,又联通政、军、商三界,任何行动都要审慎合理,儿子的出格举动没少让爸爸头疼,经常要给他收拾烂摊子。


比如何世礼结婚的时候,“何家搭一花棚于花园中,门前亦盖搭牌楼,高悬中英两国国旗,陈列盆景生花,布置辉炫。”(《工商日报》,1928年6月7日)


爸爸“高悬中英两国国旗”就是在对英国释放善意的信号。当时何东写给儿子的信也颇为精彩,晓之以情晓之以理,我认为何东在做父亲这个事情上是堪称楷模的:


我希望你能从较为阔大的观点来看待此事,宽容些看待英国政府,同时以较为同情的,而非敌视的态度来理解其行动。


我希望有朝一日,你不但可以为中国出力,同时亦可间接服务英国,从而说明你并非忘恩负义。


我们必须同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角度看事情,我希望你不要因此而失望、不悦,失意往往是思想行为进步之母,让别人在将来看到你是一位胸襟广大、正直无私而不会仇视英国的人,这样会令你的名字更加光明磊落和受人尊敬。


何世礼在英法两国学成归来,就要在中国谋一个差事,何东思来想去,选择了东北军张学良。


一方面因为和张作霖的私交关系,另一方面当时张学良当时已有“少帅”之名,东北军也是威震四方,何东想让儿子跟着最有前途的领帅,将来能平步青云。


又是父亲出马,写了一封恳切的求职信,张学良大笔一挥:“即请命驾”,让他来吧。


……东(何东)去夏游辽沈幸年,清尘洗荷 (痾),礼遇逾恒……次小儿世礼毕业英国陆军校后赴法揅习军学砲术,藉谋深造,兹已届毕业,经于日前返港 。礼儿忠耿夙夫,深愿为国效劳。


前者厚蒙令先帅提挈栽培,时图报效。今幸学业小就,拟将片长寸技效力军前。惟念钧座智雨谋云,礼儿浅陋之识,未知能否有幸效力于帅幕……如承俯赐接纳,请电示,当饬礼儿趋前恭听驱策也。(《奉天省长公署,全宗号JC10/14128)


于是,香港富家公子哥儿何世礼,一下子扎入了莽莽东北的苍茫雪地中。


到了东北,何世礼马上感觉到了极度不适。他并没有被委以重任,最开始的职位是“东北边防军长官上尉公署侍从副官”,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大帅府看门的。


再加上他面貌西化、语言不通,又有高教育背景,在东北军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兵、糙老爷们中显得格格不入,初到东北的何世礼非常郁郁不得志。


生活上也有许多困难,吃高粱米、睡土炕都可以忍耐,唯独在冰天雪地中大便让他非常不习惯。东北没有抽水马桶,何世礼不会屈膝、不会蹲着,每次大便都成了最头疼的事。


但不管怎样,何世礼在东北度过了非常特别的一段时光,到了老年,他依然时常梦回东北。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和张学良的友谊,他和少帅接触很多,也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张学良终其一生最后的朋友。

IMG_6010.JPG
何世礼(最右)与张学良(左二)


何世礼虽然在军中并没有多少施展的舞台,但他是个格外幸运的人,每次劫难都巧合般地化险为夷。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他因为人在北平,所以“逃过一劫”。而且当时有漫天的谣言:“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北京和影星蝴蝶跳舞,花天酒地,忘了东北家乡的安全”,是何世礼出来为他辟谣:当时他正跟张学良在北平“讨论一些重大金融项目”。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命运急转直下,蒋介石软禁了他,并且还要整肃他的亲信随从。而当时何世礼因为“没有达到团长的军职”,不在整肃名单之列,又逃过一劫。

IMG_6011.JPG


更神奇的是,作为张学良的旧部,何世礼后来竟又获得了蒋介石政府的信任,出任了很多职务。


这其中当然还是得益于父亲何东的努力,何东为了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思虑良多。在何艾龄的回忆录中记录了何东去拜访过蒋介石。


父亲到南京访问时……因“西安事变”而背部受伤的蒋介石委员长已渐见康复,并邀请父亲到他位于南京的住所中会面,从上海前来与我们会合的世俭与我陪同父亲拜访蒋介石,我仍记得他那双“锐利的眼睛”(piercing eyes)。

由于他大伤初癒,会面时便坐在睡房对出客厅的安乐椅(armchair)上,父亲则坐在他对面的另一张安乐椅上,世俭和我则坐在父亲身旁的直背椅上。我还记得蒋夫人宋美龄当时并不在场。


除了亲自拜见,还大出血捐了很多钱。妈妈张静蓉也响应宋美龄的号召,加入“中国妇女会”,积极捐款,四处奔走,出了不少力。


南京访问时期及之后,父亲曾做了几项与中国事件有关的重大慈善捐献。举例说,蒋夫人(宋美龄)曾创立一家专门收留战场上牺牲士兵所生子女的孤儿院,父亲便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数目给这家孤儿院。他同时还捐了港币10,000元作为四川、云南及江苏的饥荒基金。


种种努力,保留住了何世礼在军政两届的后路,重新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于是他又慢慢地起势,成为了政府高官。


他在政界的最后职位是“台湾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首席代表。也是蛮有趣的,年轻时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混血儿”的身份,到了老年,却得益于这个身份,他可以同时与东方和西方打交道,在构建关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成了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IMG_6012.JPG
IMG_6013.JPG
何世礼和老布什。


到了1962年,何世礼辞去了一切公职,接手了爸爸何东的《工商日报》,成为了一名商人。

IMG_6014.JPG
IMG_6015.JPG


何世礼终身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管理企业也有相当鲜明的军事作风。


但是做了一辈子军人的何世礼显然不太适合经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批虎视眈眈的富商诸如李嘉诚、霍英东、郭得胜、郑裕彤开始了对香港经济的左右夹击,何世礼的《工商日报》最终停刊,他的一生,也随着事业的暗淡,而走向终点。

IMG_6016.JPG
IMG_6017.JPG
何世礼身体好,90岁还神采奕奕。


IMG_6018.JPG
何世礼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即便是老年也坚持亲自过问大小事务,甚至在逝世前一天还草拟了两份文件。何世礼还写得一手好字,显示出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小时候的家教可不是白请的。


然而,最令我唏嘘的,是何世礼一直和老上司张学良保持着联系。

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时,何世礼是唯一可以探望他的人,二人畅谈往事,情谊甚笃。有档案称“何世礼的到来是张学良极大的乐事”“张学良提议废除昔日主从关系,不可称他为司令,要称大哥。”


1990年张学良90大寿,何世礼在台湾圆山饭店为他摆大寿,令张学良十分感动。


1995年,张学良终于获准离开台湾,去了美国夏威夷。1996年张学良96大寿时,何世礼又专程飞到美国,为他祝寿。


他们一直对东北念念不忘。


1995年,何世礼捐出巨资,在东北大学兴建一座教学大楼。1998年大楼启用时,何世礼已是耄耋老人,他毅然决定再次踏入东北,重游了故地。


IMG_6019.JPG


这次的东北之行竟冥冥之中成了何世礼最后的绝响,在东北停留数天,何世礼返回香港,一个半月后安详离世,享年92岁。


何世礼去世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张学良显然悲痛不能自已。据《联合报》记载:


过去一段时间,张学良显然情绪要比过去几年消沉些,主要原因是老友何世礼谢世,他为此无心打牌。何世礼过世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张学良却难以忘怀,他甚至为此掉泪。


三年后,张学良也逝世于美国,享年101岁。


这两个人,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东北,却在命运的推波助澜下相识相交、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色变。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宏大历史中的细小注脚,很容易被淹没,但的确打动人心。


这就是何东的儿子何世礼一生的故事。


他出生在上流的家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他也经历了坎坷且奇情的一生。这大概也是所有历史人物的使命与归宿——个人的命运起伏,总是不敌时代变迁的万分之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986.JPG

总体来说,何东就像是一艘巨舰,他用自己的实力托起了儿女们的人生。纵观何东的这些孩子,每一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和实力相当的家庭联姻,一直过着尊贵体面的生活。

比如从小就被家人戏谑为“学者”的何艾龄,就是出生在日本长崎、原名叫何崎姿的那位,从小博览群书,读书读到伦敦大学的哲学博士,一生致力于教育,服务过教育部门,创办孔教大成中学,做过了杰出的贡献,是可以代表香港的20位女性之一。


IMG_6021.JPG
何艾龄与何东。


IMG_6022.JPG

IMG_6023.JPG

▲何艾龄(前排戴眼镜的女士)一直是受人尊敬的校长。


何艾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嫁给混血家族的女儿,她的老公是林则徐外玄孙郑湘先。日军攻占香港后,郑湘先得了肾病无法医治,最终去世,此后,何艾龄一个人带着女儿,再也没有结婚。


IMG_6024.JPG
晚年何艾龄。


何东的女婿们也个个都独领风骚。长婿罗文锦不用说了,香港第一位华人律师,后来官至行政立法两局议员;


三女婿黄锡霖,抗战时期做过修铁路的生意,后来是华商会的主席;


六女婿吉延士,港大土木工程系讲师,正经做学问的,只可惜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关押,后来囚禁在日本,客死他乡;


七女婿罗文浩,是香港裁判法院的法官;


八女婿杨国璋,医务卫生署署长,后来做过市政局主席;


何东的孙子辈比如何鸿章、何鸿卿也都一直生活在上流,何鸿章就是爱上了堂姐“十姑娘”(关于十姑娘的悲情人生大家可以戳这里回顾),和赌王闹出了纷纷扰扰大狗血的那位。

前段时间何鸿章的第四子何猷彪娶了最强媳妇翁静晶的新闻还被我们写过(点击这里回顾)。

IMG_6025.JPG


我们在捋顺何东的儿女、女婿们的轨迹时,也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何东最希望第二代能有更高的官职,更注重政治地位,而并不渴望他们去经商。


这恐怕源于何东大半辈子一直没有得到过来自主流社会的认可,他一直都活在尴尬的身份中,即便成为了巨富,仍旧挥之不去这一丝关于身份的阴影。


何艾龄曾经回忆过,虽然一家人搬到了山顶大宅,和欧洲人平起平坐了,但是依然没有欧洲的小孩愿意和他们玩,大都投以鄙夷的眼神,令他们心灵很受创伤。


寻找身份认同,寻求社会地位,寻求阶层感,是何东以及他的下一代们,孜孜以求的东西。


只不过,随着何东去世以及长婿罗文锦去世,仿佛巨舰没有了掌舵手,子女、孙辈已经各散到澳洲、美国等地。后来孙子何鸿章卖掉了何东的山顶大宅,那是被视作何东家族的最核心标志,因此最后一丝凝聚力也不再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轮到了何东的弟弟何福这一支系异军突起,以何鸿燊为代表的何家第五代,成了如今的弄潮儿。


IMG_6026.JPG

▲何东右边就是何福,也就是何鸿燊的爷爷,左边是何甘棠,旁边站着的是一众子侄。何世礼在后排左二。


感叹啊,历史的更迭就是如此迅速和残酷,几十年后,就换了人间。当何鸿燊的传奇也渐渐落幕时,又会上演怎样新的故事呢……




本系列参考资料均来自公开的媒体资料,包括各大报纸杂志以及:

[1]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

[2]郑宏泰、黄绍伦《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

[3]梁雄姬《中西融合 罗何锦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

[4]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大老——何东》,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

[5]何文翔《香港家族史》,香港明报出版社,1992年




作者:/ 编辑:伊莎贝拉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11:03 AM , Processed in 0.0669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