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军事] 飞行员报告:前米格-31飞行员揭秘如何拦截和击落SR-71“黑鸟”间谍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1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8-15 02:44 PM 编辑

飞行员报告:前米格-31飞行员揭秘如何拦截和击落SR-71“黑鸟”间谍机

 米哈伊尔•迈亚基 空军之翼 2020-05-28

  在本文中,退役苏联米格-31飞行员米哈伊尔•迈亚基少校(Mikhail Myagkiy)回忆自己在冷战时期接受的一项独特战术训练:拦截并击落在巴伦支海上空执行和平时期侦察行动项目(PAROP)任务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

IMG_4765.JPG

身穿防寒服,全副武装的俄罗斯米格-31飞行员

  1972年,米格实验设计局开始着手研制一种旨在取代米格-25“狐蝠”的新型截击机,该机围绕两台D-30F-6加力涡扇发动机设计,虽然在最高速度和最大升限上都不及米格-25PD,但作为苏联第四代截击机装备了以SBI-16“屏障”(Zaslon,北约代号“闪舞”)无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武器控制系统,使机上两名机组人员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有源或无源干扰作战环境下都能以超音速对目标实施全向拦截和摧毁。1981年12月Ye-155MP原型机通过了最后的国家试飞验收,获得米格-31的正式编号,随后在1982年开始交付苏联国土防空军。

IMG_4766.JPG

在1991年巴黎航展上展示“屏障”雷达和R-33远程导弹的米格-31

军旅生涯

  一级军事飞行员米哈伊尔•迈亚基少校在1984-1987年间担任第174近卫截击机航空团指挥官,这支米格-31“猎狐犬”部队曾参与在苏联北部边界附近对SR-71实施的拦截行动。在此期间,少校本人曾成功完成了14次对SR-71的拦截。

  迈亚基于1977年毕业于防空军红旗高等军事航空学院,在苏霍伊苏-9“捕鱼笼”截击机上开始了自己的服役生涯。随后,他获得了米格-23ML“鞭笞者-G”截击机的一级飞行员资格,累积了大约600个飞行小时,并升任大尉军衔。

  1983年时,苏联国土防空军只有两个团装备了新锐的米格-31截击机,分别是哥基市附近普罗夫丁斯克基地的第786截击机航空团,以及摩尔曼斯克市附近蒙切哥尔斯克基地的第174近卫截击机航空团。第174近卫团在换装米格-31前装备的是雅克-28P“火棒”截击机,在换装米格-31的过程中,该团许多飞行员申请调离该部队,显然他们不想飞这种庞大的截击机,以至于团里愿意接受换装训练的人员中大多数是武器系统操作员(WSO),所以必须从其他团抽调老飞行员来飞米格-31,因为当时只有一级飞行员才有资格驾驶该机。

IMG_4767.JPG

苏联国土防空军的新锐截击机

  任务被分派下去后,防空军第14航空军需要向第10航空军下属的第174团提供一名飞行员,于是选中了当时已经是小队指挥官的迈亚基大尉,这相当于一种降职。迈亚基在1983年10月向174团报道,此时该团已经飞了18个月的米格-31,并经常执行针对SR-71的拦截任务。


“猎狐犬”战“黑鸟”

  完成换装训练后,米哈伊尔•迈亚基在1984年8月21日以战斗姿态开始了自己对SR-71的首次拦截任务,他回忆整个拦截过程都非常疯狂,考虑到SR-71间谍飞行所造成的威胁,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美国间谍机的速度和高度令所有苏联人震惊,因此每次拦截SR-71的行动都被视为头等大事,不仅对于174团来说如此,整个第10军都是这样。

  雷巴奇半岛的地面引导站一般会首先对目标进行“瞄准”,然后截击机从北部气象条件许可的机场紧急起飞。在整个拦截过程中,飞行员、地勤、指挥部或地面引导站都不能犯任何细微错误。

  每个截击机团都有自己的拦截空域,对于第174团来说,就是从哈尔洛夫卡到圣诺斯角的苏联边境地区。该团执行战斗值班的米格-31机组需要在接到战斗警报后的16分钟内完成起飞准备,这16分钟里有两分钟被花在穿VKK-3高空代偿服上,两分钟用于身着穿代偿服狂奔50至60米爬入米格-31座舱并固定好安全带,其余时间则被用于检查系统、启动发动机和滑出停机坪。机组在起飞前必须以最短时间完成机载惯性导航系统(INS)的校准,一旦惯导确认校准的绿灯亮起(大约3分钟后),就可以启动发动机。16分钟内,米格-31将停在跑道头,保持发动机运转,等待着起飞命令。

IMG_4768.JPG

VKK-3高空代偿服

  如果是SR-71警报,地勤会先冲向飞机拆下R-60(AA-8“蚜虫”)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因为这种导弹无法在1.75马赫以上的速度发射,米格-31当时的标准挂载为4枚R-60和4枚R-33远程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AA-9“阿莫斯”)。两名机组需要在非常的紧张环境下完成全部起飞准备,由于174团当时装备的是首批米格-31生产型,所以有时会在起飞准备中突发系统故障,尤其是惯导系统可能会在地面电源插头拔出时死机,于是两架值班飞机中第一个完成飞行准备的机组就成为首发机组。

IMG_4769.JPG

挂载R-60空空导弹的米格-31

  获得滑行许可后,米格-31会滑到跑道头占位。此时地面引导站已确定SR-71的飞行航线,并根据航线制定出具体拦截战术。如果机组在之前的飞行准备中过于迅速,就要在这里耐心等待上几分钟,米格-31必须按照SR-71拦截战术规定的时间准时起飞。

IMG_4770.JPG

加力起飞的米格-31

  起飞五分钟后,米格-31已经爬升到16000米高空,加力燃烧室仍处于开启状态,机组工作量非常大。米格-31此时会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超音速操纵特点,但速度超过马赫2.35时,由于气动中心的前移,飞行员要将操纵杆一直推到几乎快顶住仪表板的位置才能配平飞机!此时飞行员必须完全伸展手臂,这个姿势非常不舒服,很快就会引发疲劳。当然与米格-25相比,米格-31的超音速飞行品质要好得多。但与“狐蝠”相比,米格-31沉重的机载设备和系统对其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但该机座舱仪表有了显著改进,足足先进了一代。

IMG_4771.JPG

米格-31的前座舱

  米格-31拦截SR-71的战术打破了许多常规作战程序,例如该机的起飞是朝北进行的,而不是正常操作要求的向南起飞。此外还消除了许多限制,例如防空军截击机被允许进入超音速的最低高度是11000米,但在拦截SR-71时,这个高度则被降低到8000米。地面引导截击的标准作战高度是16000米,但米格-31次拦截作战中往往能达到18500-19500米的高度,这都是为了建立最佳导弹发射轨迹,有时该机甚至要爬升到20000米高度。


守株待兔

  一般来说“黑鸟”起飞3小时后,苏联防空军指挥部就能获得关于该机的详细无线电监听情报。当一架执行巴伦支海侦察任务的SR-71从英国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后不久,驻欧苏军就能截获该机在空中加油中与加油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话,所以如果加油机和SR-71成对出现,苏联防空军就要做好守株待兔的准备了。

IMG_4772.JPG

米格-31最大的敌人——SR-71

  SR-71的标准侦察航线为一个闭合航线,如果这架间谍机从挪威方向出现,它就会先向白海飞行,然后转弯向北飞向新地岛,最后在北冰洋上空掉头沿反向航线向西飞行,这种航线被防空军称为“直环”。如果SR-71从北冰洋方向飞向新地岛,它就会先转弯向南飞向白海,然后沿苏联海岸线向西飞向挪威,这种航线被称为“往返环”。米格-31需要根据SR-71的不同航线采用不同拦截战术。

  尽管米格-31强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在拦截中被设置在战斗模式,但为了避免向“可能的敌人”泄露雷达信号,该机并不依赖雷达来截获SR-71。“黑鸟”的J58发动机会在马赫3飞行中会产生强烈红外辐射,所以“猎狐犬”后座的WSO会放下并开启安装在米格-31机鼻下方的OMB(光学多功能设备)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被动探测100-120公里距离开外的SR-71。这种无源红外系统足以可靠的发现SR-71。

IMG_4773.JPG

米格-31机鼻下方的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

  OMB捕捉到目标后,飞行员平显上的SEI(统一显示系统)会显示出目标位置框。如果是两架米格-31编队拦截,BTsVM(机载数字计算机)就能通过三角测量法计算出目标距离。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在米格-25上,除非地面引导站通过数据链传来目标距离,否则飞行员是没有办法获得这一重要数据的。一切就绪后飞行员耳机中会传来悦耳的女声:“攻击!”(该座舱声音提示系统被苏联飞行员亲切地称为“丽塔”),同时空空导弹的ZDR(杀伤区)会被投射在平显上。

  丽塔发出“攻击!”信号后,导弹开始通电,R-33导弹的引导头会指向目标方向。导弹做好发射准备后,后座WSO多功能显示器上的目标图标上就会出现四个绿色三角形。

  只有等到地面引导站发出击落目标命令时,WSO才会打开“屏障”雷达。雷达会在OMB的指示下锁定目标,获得发射诸元。导弹完成数据装订后,飞行员只需按下发射按钮,导弹便会发射,向目标飞扑过去。

  当然,击落命令只在SR-71侵犯苏联领空时才会被下达,所以米格-31飞行员从未获得过发射R-33的机会。80年代初的“黑鸟”的确非常嚣张,尽管不会侵犯边界,但经常做出向边界线猛冲然后在最后时刻转弯擦过的挑衅机动,以至当地的反间谍部门咬牙切齿地希望防空军能击落该机,好让自己在苏联领土或领海拾获“黑鸟”的残骸。

IMG_4774.JPG

击落命令只在SR-71侵犯苏联领空时才会被下达


难忘的一次拦截任务

  米哈伊尔•迈亚基对自己第八次SR-71拦截任务的印象尤为深刻,他在这次拦截中与SR-71进行了视觉接触,敌人不再仅仅是显示器上的一个亮点。以至于落地后他把米格-31“黑匣子”中关于这次拦截的所有数据都打印出来,作永久留念。

  他是这样描述这次拦截的:“和往常一样,我在1986年1月31日开始了战斗值班。早上我佩戴好个人武器后就前往值班人员小屋,他们说大约在11:00会做一次SR-71拦截,结果刺耳的警报铃声如约响起了。直到今天,我都不喜欢听到学校铃声,因为这会刺激我肾上腺素加速分泌。SR-71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紧张气氛,每个人都开始疯狂交谈,匆匆忙忙,并对局势做出过度反应。”

  “我立即穿上代偿服,带上GSh-6飞行头盔,然后穿上降落伞安全带和毛皮衬里飞行夹克,狂奔60米来到飞机前。这次飞行和我搭档的并不是我自己的WSO,而是WSO小队长阿列克谢•帕尔申(Aleksey Parshin)。当我坐进座舱开始系安全带时,惯导准备灯亮起。我按下了发动机启动按钮,向指挥部报告并立即收到滑行到跑道的命令。我们在跑道上等待了大约五分钟,我的WSO在“祈祷”(大声念出起飞前检查清单)。”

IMG_4775.JPG

战斗值班的米格-31

  “指挥部下达起飞命令后,我点燃了加力燃烧室开始滑跑。米格-31的起飞速度约为360公里/小时,升空后我没有关闭加力,而是向右压坡60°爬升,然后转到100°航向。我们在8000米高度改平加速,突破了音障,此时我们被移交给格拉米卡地面引导站。米格-31此时的表速达到了1190公里/小时,我们再次爬升至16000米然后加速到马赫2.3,左转进入360°航向的战斗航线。WSO放下并打开OMB,五秒内就截获目标。我的耳机中传来丽塔的“攻击”声音,平显SEI上点亮了一个符号。SR-71此时正从东向西飞“往返环”航线,所以我们立即开始拦截。”

IMG_4776.JPG

紧急加力起飞

  “和往常一样,我们在16000米高度开始瞄准,并一路爬升到18900米。与目标拉近到60公里后,我在一条相交航线上发现了SR-71的航迹,我立即通过机内通话装置向WSO通报目标被目视发现!。要知道飞行在22000-23000米高空的SR-71很难产生凝结尾迹,但今天气非常好,大气非常通透,该机的凝结尾迹清晰可见。我从间谍机下方飞过,它就在我们头顶3000-4000米处,我甚至能辨认出它的黑色轮廓。SR-71正小心翼翼地沿着海岸60公里的航线飞行,完成目视接触后我向指挥所报告脱离,关闭了加力,此时我们已经飞了15分钟40秒。”

  “‘黑鸟’正在国际海域上空以例行航线飞行,所以跟随该机没有意义,引导站让我们转向机场返航。我们下降到15000高度进入平行并开始计时,这里就是所谓的“座舱盖降温区域”,米格-31在以超过马赫2的速度飞行时,蒙皮和座舱盖会被加热到300°C,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冷却,否则座舱盖玻璃可能会在随后下降中破裂,引发灾难性事故。此时我们的速度保持在1.6马赫。”


  “ 完成30秒降温后我们再次下降高度,我们一般在12000米高度减速至亚音速。降到8000米后,我们对准机场飞行。给出最后一个航向后,引导站将指挥权移交给团指挥部,后者将我们引导到4100米的一个检查点。距机场32公里时,我放下起落架开始下降。我们以310公里/小时的速度直接落地,整个飞行持续了50分钟。在我们做战斗拦截的前15至20分钟内,第二架米格-31保持发动机运转状态准备随时起飞。后来该机虽然可以关闭发动机,但飞行员和WSO需要一直在飞机上待命,直到我们降落。”

IMG_4777.JPG

米格-31降落抛伞

  “这是我14次拦截中唯一一次亲眼看到SR-71,显然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结果:北部空域很少见的好天气、干净的空气和异常的大气条件,使我能清楚地看到23000米高度的凝结尾迹。”

  米哈伊尔•迈亚36岁时以近卫少校军衔在1992年退休,根据他的飞行日志,他进行了以下拦截SR-71的作战:

1984年8月21日
1985年3月14日
1985年3月18日
1985年4月15日
1985年7月17日
1985年12月19日
1986年1月20日
1986年1月31日
1986年2月21日
1986年2月28日
1986年4月1日
1986年10月6日
1986年12月23日
1987年1月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9:38 PM , Processed in 0.062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