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1

[百家杂谈] 巴黎圣母院的“死”与“生”|蔡泽宇 李思蓓 一席with阿里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3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认为这次大火绝不是它生命的结束,其实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 蔡泽宇 李思蓓 一席with阿里云

 蔡泽宇 李思蓓  一席  2019-10-03
正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和全世界各地的网友和建筑师朋友一起去畅想巴黎圣母院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参与到修复的讨论中去,畅想它未来的样子,这是在13世纪巴黎圣母院初建和19世纪重修的时候完全没有的。



巴黎圣母院的“死”与“生”


蔡泽宇 李思蓓
人民的巴黎圣母院屋顶重建设计方案竞赛
获奖建筑师



大家好,我叫李思蓓,我是一名建筑师。
大家好,我叫蔡泽宇,也是一名建筑师。
 
许多人可能是通过几个月前的一个建筑竞赛知道了我们。今年4月15号,世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主塔部分遭到了大火的损毁。相信在场的各位和我们一样,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心情也是十分的震颤和惋惜的。

0.jpeg

   
圣母院大火的消息也迅速地传遍了全世界,同时也成了建筑圈非常热门的话题,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都通过自己的网站发布了他们的设计。比如说这是英国著名建筑师Norman Foster的玻璃塔尖设计。

1.jpeg

诺曼.福斯特巴黎圣母院重建提案

转自https://www.archdaily.com/915681 ... ew-notre-dame-spire

 
许多网友也纷纷贡献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有把圣母院改成游泳池的,有改成停车场的,真的是脑洞大开。

2.jpeg

UMA巴黎圣母院重建提案

选自https://www.u-m-a.se/filter/Featured/NOTRE-DAME

网友巴黎圣母院重建提案
选自https://churchpop.com/2019/05/25 ... enovation-proposals
   
我们其实也和众多的建筑师和网友朋友们一样,对巴黎圣母院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畅想。美国有一个独立的文化出版机构GoArchitect,今年6月的时候就发起了一个人民的巴黎圣母院屋顶重建的竞赛,我们刚好也借此机会,通过建筑语汇去表达对巴黎圣母院的尊重和美好的祝福。下面重点就来聊一聊我们自己的设计方案。
 
既然是聊巴黎圣母院,那我们就从巴黎圣母院本身的故事说起。巴黎圣母院原址是一个名叫圣斯蒂芬的教堂,12世纪的巴黎主教觉得这个教堂不够恢弘,就将其拆除了。

3.jpeg

巴黎圣母院前身圣斯蒂芬孙教堂

选自http://ccnmtl.columbia.edu/proje ... gs/notredame/m.html


这张照片描绘的是在1163年安放巴黎圣母院第一块基石的场景,标志着巴黎圣母院的诞生。

4.jpeg

116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国王面前放置巴黎圣母院第一块基石

选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pe_Alexander_III

 
这张图描绘的是巴黎圣母院第一版塔尖的样子。

5.jpeg

十五世纪巴黎圣母院画作

选自http://projects.mcah.columbia.ed ... _ndp_ext_wend12.htm

 
在随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期间,第一版塔尖遭到了损毁,而这张照片描绘的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塔尖的样子。
 

6.jpeg

1840 年巴黎圣母院雕刻作品

选自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future-of-notre-dame


19世纪的重建工作当中,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奥拉维·勒·杜克为巴黎圣母院设计了第二版塔尖,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塔尖的版本。随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塔尖在2019年的大火当中遭到了损毁。
   

7.jpeg


从1160年至今,巴黎圣母院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它损毁过,也重修过,我们认为这次大火绝不是它生命的结束,其实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8.jpeg


由此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巴黎圣母院需要新的塔尖和屋顶设计?

什么样的塔尖和屋顶设计

能够连接它的过去和未来?

这个设计

如何在精神和视觉上同时被人们所感知?


这三个问题成了我们设计的起点。
   
我们的设计分为三个主要的概念,首先是塔尖部分。大部分人看到巴黎圣母院第一眼都不太会注意到它,其实有这样一只公鸡在塔顶。这个公鸡里面放着具有宗教意义的圣物,比如说耶稣荆棘冠上的一根刺、圣人的圣骨。而这个公鸡也跟着塔尖一起倒下,在大火当中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损毁。

9.jpeg

维奥莱-勒-杜克巴黎圣母院主塔立面图

引自Viollet-le-Duc,1980,P85

 
我们希望新的塔尖可以像这个公鸡一样具有很强的精神象征意义,所以由此想到了时间胶囊的概念去连接巴黎圣母院的过去和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时间胶囊是什么呢?时间胶囊的定义是指将一些现代发明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物体装入一个容器内,然后把这个容器深埋地下,并在未来设计一个能够打开它的时间。我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史蒂·夫乔布斯的时间胶囊。他在1983年把这个时间胶囊埋入地下,计划在20年后打开,这里面有苹果的第一代数码产品,还有一箱啤酒。

著名的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常年会在他的工作桌边放置一个盒子,然后他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一些艺术品放到这个盒子里面,装满的话就给它封存起来,直到他逝世后才被打开。可以看到,在科技和艺术领域的巨匠都通过时间胶囊这么一个概念,成为了让后代去了解他们和他们时代的一个途径。

10.jpeg

   
而约翰汉考克中心是芝加哥的一个著名标志性的建筑,在1968年的时候一个像太空舱一样的时间胶囊被放在了建筑顶部,计划在50年之后打开。
 

11.jpeg


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时间胶囊里面究竟放了些什么呢,因为计划是在50年之后,所以在2018年被打开了。里面有当年市长的信、州长的书以及美国《独立宣言》的复制品。这些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想到,比较意想不到的是它里面还有一个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局部的三角构件。所以说一个建筑的时间胶囊,它其实可以包含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记忆。

12.jpeg

   
在20世纪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有两个分别装有科技、艺术和文学作品的这么一个时间胶囊被埋入了地下,计划在5000年后打开。而右侧可以看到的是一个KEO项目,它其实是一个太空的时间胶囊,里面装有地球的空气、水和泥土,还有一滴带有人类DNA的血液样本也被放在这个太空时间胶囊。人们把它发射到太空中,计划五万年后回到地球,把今天地球的信息带给我们的后代。

13.jpeg

   
我们也将这些时间胶囊按照它们打开的顺序排了一个序,我们可以看到十年、二十年在人生命当中的时间跨度,大概就相当于五十年之于一个建筑,五千年之于人类文明发展,五万年之于地球的生息。
 

14.jpeg


假如说真的有一个时间胶囊放置在巴黎圣母院的塔尖部位,五十年之后打开,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便有机会看到。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希望在里面看见什么呢?大家觉得有什么样的物品是可以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我们又想把什么样的故事说给我们的后代们听呢?我觉得这个答案其实在时间胶囊被打开之前都是很开放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期待和想象,我们觉得这大概属于每个人独特的信仰。

15.jpeg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万花筒的主塔部分。在这个图片中左图展示的就是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西立面正中间有一个花瓣一样的,就是它最负盛名的玫瑰窗了,在西、南、北各有一个。这个彩色的玻璃,再加上透过的光线,就形成了这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16.jpeg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小时候都玩过的万花筒,我们举着万花筒朝天看或者朝着光看,也会有类似的视觉体验。我们想,如果把一个玫瑰窗的二维元素投射到一个三维的空间当中去,形成主塔内部的空间,那么人站在塔底向上看,然后光从塔尖往下照,光在内部不断地反射,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筑空间。

17.jpeg

   
所以随后我们就对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玫瑰窗主要由主体结构跟彩色玻璃两部分构成,主体结构因为不透光,所以从内部看过去它就呈现了黑色。

而彩色玻璃主体由蓝和红两个颜色组成,所以就形成了紫色的大色调。大家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圆圈,每一个小花瓣都会由这些小圆圈组成,每一个小圆圈里面描绘的是一个圣经故事,而随着故事内容的不同,它玻璃的组成颜色也各不相同。所以说主体结构的黑色和红、蓝主色调以及其他丰富的颜色就共同构成了玫瑰窗,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种绚丽的光效。

  18.jpeg

我们这个城市万花筒也是仿照玫瑰窗的组成来进行构建的,大家可以看到,黑色的部分就是不透光的钢结构,而其他的透光彩色镜面玻璃就将光进行不断的反射,形成了这种梦幻般的效果。

19.jpeg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主塔的结构和比例我们是怎么想的。最左图展示的是一个屋顶的平面,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个主塔底座其实是一个八边形的基本平面。中间展示的是内部的主梁和次梁是如何把力传导到这个屋面的,它是通过一个十字形的屋架把重力继续向下传导。

20.jpeg
引自 Dictionary of French Architecture from 11th to 16th Century,1856,p446
 
我们再向塔的上部分析,我把不同高度主塔部分的平面在左侧一一呈现,可以看到,在基座和主塔的部分有一次收分角度的变化,这时候八边形的平面变成了一个内凹八边形。随着塔的收分,这个平面是在不断地变小,八边形的内凹程度也在不断地变小。在不断往上的过程中,它逐渐向塔尖靠拢的时候趋近了一个圆形,最后由十字架和一个公鸡作为收尾。这种三段式的塔身比例和平面几何丰富的变化,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21.jpeg

   
从这张模型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了实现刚才所说的复杂的几何形态,其实巴黎圣母院原本的塔尖跟屋顶是由大量的内部木结构支撑予以实现的。据资料显示,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就像一座森林一样,里面全都是这种木结构,内部空间是没有办法利用的。
 
所以说这个塔尖的设计除了呼应原有的形态和比例之外,我们也想在结构上做一些创新。我们怎么做的呢?我们将这个平面结构进行扭转和反扭转,然后得到这种交叉螺旋结构肋。这样说可能会有点晦涩,其实大家就可以想象一条毛巾,把它正着和反着拧一下,然后叠加形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这个结构。
 
中间这张图是英国伦敦的小黄瓜,它其实就是一个用了类似的交叉螺旋结构系统形成的建筑。所以说我们交叉螺旋的结构体系形成的形态,在外部可以反射整个巴黎的城市风貌,在内部也为我们刚才所说的城市万花筒提供了丰富的光效,完成了一个结构、功能以及形态的统一,这其实也是现代建筑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

22.jpeg

   
那是如何从简单的塔身原型到复杂的一个建筑形态呢?我们其实运用了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参数化的设计方法首先是要收集大量的参数信息。参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还有一类是客观。客观信息是相对固定的,来自于对塔身的高度、平面几何,还有尺寸等等的研究。主观参数则是我们认定刚才拧毛巾结构肋应该扭转的角度,和这个底座应该有的平面几何的边数。
 

23.jpeg


我们把这些参数信息和我们的概念设计一起,通过可视化编程的方式录入到建筑软件之中,这样每次改变参数就会有不同的设计结果。通过艺术、美学、技术去考量它、分析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把这个反馈的结果加入到这个系统中去就形成了一个反馈的循环系统,这样可以得到最终相对较为理想的建筑形态。
   
通过这张动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通过控制参数来控制最后的塔的形态。E代表平面基底的形状,D代表我们这个平面结构肋的一个扭转角度。其实现在很多的形态设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快速地形成,为设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24.gif

 
最终我们选择的是平面基底为八边形、扭转角度为90度的这一组结果。

25.jpeg

   
在材料和技术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殊的想体现科技和未来的元素,首先是利用磁悬浮的技术把塔尖的时间胶囊部分给它悬浮起来,在空气中上下浮动。镜面玻璃的塔身和结构玻璃的屋面,共同反射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达到一种呼吸共存的概念。

26.jpeg

   
从功能上来讲,原有的屋顶其实是没有办法到达的,我们将它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在这里你可以回顾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参观巴黎圣母院的馆藏。另外,还可以看到原有十字屋脊线上的雕塑。很幸运的是,这些雕塑在巴黎圣母院大火前一周被拿去维修了,所以都得以完整地保存。

27.jpeg

   
大家可以看到,顶尖的时间胶囊塔尖在一天中将完成一次完整的上下起伏,就像城市的心跳一样生生不息,而我们“巴黎心跳”的概念和名称也是来源于此。

 
其实在未来,科技不仅能让老建筑焕发新生,还可以让更多的建筑延续生命。比如说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实现建筑的水、暖、电在线可视化,同时也能够实现人员活动轨迹的全局管理,这是非常好的。通过这些技术,我们能够让现实当中的建筑在云端变得更加智能,也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
 

  
回顾巴黎圣母院整个建造的历史,它其实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进行锻造和修缮的结果的叠加。像杜克的塔尖,它在19世纪被设计出来的时候,也不是复刻原有的塔尖,其实是全新的设计。

29.jpeg

 
我们也借助杜克的一句话,来反映我们对建筑复兴应有的一个态度:修复一个建筑并非维护修补或重复它,而是将它修复到可能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点都不曾有过的完整的状态。
   
正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和全世界各地的网友和建筑师朋友一起去畅想巴黎圣母院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参与到修复的讨论中去,畅想它未来的样子,这是在13世纪巴黎圣母院初建和19世纪重修的时候完全没有的。

30.jpeg

人民的巴黎圣母院屋顶重建竞赛提案精选
选自https://www.designnotredame.com/
   
无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走向何方,我们作为它这一时刻的见证者,都对它有衷心的祝福,希望它可以一直在塞纳河畔熠熠生辉。

31.jpeg

 
谢谢大家。
 


本演讲来自 一席with阿里云【Tech for Change】主题演讲特别场。8位讲者分别来自天文、建筑、医疗、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人道援助等不同领域,围绕“科技有温度”这一主线,分享技术如何帮助与支持社会公共事务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席with阿里云:巴黎圣母院的“死”与“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8:00 AM , Processed in 0.0420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