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795期:农村小伙玩泥巴收获千万粉丝,翻拍《亮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9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小伙玩泥巴收获千万粉丝,翻拍《亮剑》、《头文字D》引起轰动

中国人的一天2020-07-29

“大部分人都是在谋生,而把爱好当成事业的人,才是真正在生活。”

在开始“真正的生活”前,河南小伙朱付军也曾深陷灰暗的人生,三年前,在建筑工地摔断腿后,他一度断了收入,陷入绝望。但机遇在不经意间降临,点亮了他未来的路,改写了他的命运轨迹。

乡间随处可见的泥巴,在他手里成了汽车、拖拉机、房屋……再通过短视频,为他带来千万粉丝——但他的梦想,并不止于此。

腾讯新闻全面小康系列策划“中国向上”联合快手扶贫,走访了三个活跃在农村的“风云人物”,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为家乡扶贫所做的工作。今天是“泥巴哥”朱付军的故事。

一场意外

1.jpeg

“泥巴哥”朱付军

回想起那场事故,朱付军现在也说不准,那对他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2017年,27岁的朱付军在南京的建筑工地上摔断了腿,身体多处骨折。

朱付军14岁初中毕业,之后离开凋敝的家乡,外出打工,去过上海、湖州、温州、南京,挥洒汗水,挣辛苦钱。这起事故发生前,他当过保安、电焊工、搬砖工、打桩工……他也曾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到他老去。

摔伤之后,朱付军不能再靠体力吃饭。结束多年打工生涯,他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老家,河南鹤壁市浚县寺下头村。

2.jpeg

朱付军的老家河南鹤壁。

躺在床上养伤的朱付军,日子过得百无聊赖,时间也显得尤为漫长。在短视频平台闲逛,成了他打发枯燥的主要方式。

稍微能活动后,他突然想拾起童年的爱好,“手上不想闲着,干脆玩泥塑吧”。哥哥朱付强知道后,给朱付军挖了一筐泥巴,泡上水,兄弟俩一起捏起来。

做泥塑是浚县的传统手艺,朱付军所在的村子,更是几乎人人都会。

童年的记忆,随着湿润的泥土一下子打开,小时候兄弟俩在村子里跟着奶奶捏泥巴的画面,一帧帧从朱付军脑海里跳过。

3.jpeg

朱付军外出挖泥土。

奶奶是朱付军学习泥塑的启蒙老师。

他还记得,记得每到过年,奶奶和村里人,会带着泥塑到庙会售卖,那是村里人为数不多的现金来源之一。

如今,只有老一辈还在做泥塑,年轻人看不起这一行当,因为“耗时间,又赚不到钱”。

躺在床上的朱付军,不在乎搞泥塑能不能赚钱,他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乐子,找点事做。在泥塑的微型世界里,他就是造物者。

朱付军最擅长捏拖拉机,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还原。“因为小时候看过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拖拉机”。

他给拖拉机编了小故事,和哥哥一起拍摄、发布。

没想到,这条视频上了快手的热门推荐,一瞬间有了几十万的播放量。

4.jpeg

朱付军做的泥塑拖拉机。

点赞、评论和关注如潮水般涌来,朱付军特别兴奋,“以前都是我给别人点赞,现在别人来赞我了!”

二十多年来,那个在建筑工地搬砖的小伙子,一直默默仰望着高楼间穿梭的行人,做着生活中的“配角”,第一次,他尝到了做“主角”的滋味。

那天夜晚,他激动得睡不着觉,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手机,看看留言。

第二天醒来。朱付军发现视频有超过200万播放,差点忘了脚伤,从床上蹦起来。

生活的轨迹,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改变。

“泥巴也能拍电影?”

在哥哥的帮助下,朱付军开始每天制作泥塑,并在网上发布视频。

拖拉机、汽车、坦克……朱付军的泥塑不是静止的,而是会“跑起来”的。网友们被他新奇的视频吸引,“见过泥塑,但没见过会动的”。

一个月间,哥俩发了三十条视频,就在快手上吸引了一百多万粉丝。这样的涨粉速度,在他开来,简直不可思议。

5.jpeg

朱付军直播做泥塑。

很多网友发来私信,想购买泥塑、独家定制,朱付军看到了商机,开始尝试通过拍短视频赚钱。

和哥哥朱付强,表兄弟等人一起,朱付军成立了泥塑工作室,大家各有分工。哥哥准备材料,朱付军负责捏泥塑和直播,表弟自学视频拍摄和剪辑。

朱付军的泥塑,随着短视频的崛起而成长。这几年,靠着捏泥巴,朱付军在各个网络平台收获近千万粉丝。他制作的泥塑视频播放量达到数亿之多。

成为网红“泥巴哥”后,朱付军一个月最高能获得四万元的收入。但这不是他的最终目标。既然要把它当一项事业做,那就要更加用心、更多创新。

6.jpeg

朱付军团队拍摄短视频。

兄弟几人把泥塑做成剧情、段子,甚至通过绿布抠像技术还原影视片段,创作“战争大片”。

一次,他们还原了《亮剑》中李云龙和秀琴的“向我开炮”片段,获得了1800w的播放量,还真是一“炮”走红。不断提升拍摄技术后,拍电影的念头在心中生根发芽。

“拍摄电影《头文字D》的创意来自一位直播网友”,朱付军说道。疫情期间,电影院关闭,人们也少了很多乐趣,他决定为村里的小朋友和网友们还原这部经典电影,娱乐大家。

从6月初开始,朱付军的“电影团队”开始分头行动,从做泥塑跑车到找拍摄场地,再到视频剪辑,花费了半个月时间。

7.jpeg

从情节设置到拍摄场景的还原,朱付军都进行了反复推敲,生怕辜负网友的期待。

有时因为一个镜头拍摄太多遍,泥塑可能会干裂、损坏。朱付军让哥哥找质地更好的胶泥,耐心地把坏掉的泥塑全部再制作一遍。

除了泥塑,拍摄和剪辑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三兄弟也造成不小的挑战。

“一开始也不懂什么是镜头感,后来慢慢在网上看、学、查,一步步也就做过来。”他们靠着诚恳、真实、勤劳弥补着自身的不足。

就这样,呈现在大家面前短短几十分钟的视频,却凝聚了大量时间和心血。

在6月中旬夏夜的村子里,朱付军在空地上支起幕布和投影,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他用泥巴制作的影片《头文字D》缓缓拉开序幕。

8.jpeg

村里的小朋友聚在一起观看朱付军制作的《头文字D》。

“现在的孩子有了手机和玩具,就很少知道泥塑了,我们把泥塑拍的有意思些,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喜欢这种非遗文化,让泥塑村不会慢慢消失。”谈到泥塑村和非遗,朱付军有些怀念。

让非遗再次“活”起来

在朱付军的家乡浚县,泥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当地特有的土质加水之后成为不易裂开的胶泥,极其适合泥塑。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

《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曾率军队在古黎阳,也就是如今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心灵手巧的人用当地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

2006年,浚县的泥塑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的泥塑手艺代代相传,特别是泥塑小鸟,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因此被生动地称为“泥咕咕”。

9.jpeg

古老的浚县寺下头村。

但就是这样造型精美、富有想象力的历史“活化石”,正在逐渐被当地的年轻人遗忘。朱付军想要尽可能改变这样的局面,让非遗“活”起来。他经常用泥塑拍摄反映当下生活的故事,年轻人爱看,同时也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除此以外,朱付军还在网上开店,卖自己捏的道具和村里手艺人捏的泥塑。这样既提供了一个方式让网友们了解这项传统文化,又帮以泥塑为生的老一辈改善了生活。

10.jpeg

朱付军团队拍摄泥塑电影《头文字D》。

受邀参加“快手网红文旅大会”时,朱付军在台上说:“看着乡亲们精美的泥塑堆在家中,却无人问津,我决心用直播的方式帮助他们。当三千多件泥塑销售一空时,老乡们看到了希望”。

如今,在朱付军的努力下,泥塑这项非遗手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想让全中国更多人知道泥塑,了解我们浚县泥塑文化,把非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这是朱付军的心愿,也是泥塑村的全新开始。

《中国人的一天》第3795期

视频/凡夫声舍

文字/射小箭

编辑/小凡 匡匡

联合出品/腾讯新闻 快手扶贫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小伙天天玩泥巴,被批不务正业,如今收获千万粉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3 09:34 AM , Processed in 0.2364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