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0|回复: 1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14)四种颠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8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0-7-5 09:36 AM 编辑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14)四种颠倒(一)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今天

四种颠倒

佛陀告诉这些比丘:


谛听!谛听!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达其义。何等为义?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实非回转生回转想;众生亦尔,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以为烦恼之所覆故,虽生此想不达其义,如彼醉人于非转处而生转想。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是法义。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憍慢贡高,流转生死」?汝等若言「我亦修习无常、苦、无我等想」,是三种修,无有实义。


世尊告诉他们:「听清楚啊!听清楚!喝醉酒的人看到日月回转的譬喻,是我对你们的开示,但你们只知道文字而不明白真正的意思。你要知道,喝醉的人见到山河大地在旋转,只是幻觉而已。众生也是这样,被烦恼和无明所覆盖,而产生颠倒心,所以才会把常、乐、我、净,分别误计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这就像是醉酒的人把不动的日月看成旋转一样,并不是如实知见。事实上,我就是佛,常就是法身,乐就是涅槃,净就是法。你们怎么说『存着我想是憍慢,会流转生死』?事实上,你们修无常、苦和无我想,必须以常、乐、我、净的法为依,不然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成就。」


事实上,声闻人必须实证的「五阴非我」,其中的「我」,《中阿含经‧阿梨咤经》定义为「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只不过,他们在修行的时候,不太强调那个常住「我」,大部分都是在观察五阴无常、苦与无我。


修行证果的关键,是你必须要认明常住法,知道无常法与常住法的差异。你如果将五阴(色、受、想、行、识)定义得很清楚,然后去问一个世间智者:「五阴能够永恒不变吗?」他一定会说:「不能!」一个世间智者,只要能从轮回和因果报应的事实,推论出必有一个不变易的主体「我」,就可以变成出世间智者。可惜的是,一般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是随顺自己的贪爱去建立的,并不符合事实真相,但是他们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所以无法解脱。比方说,台湾很流行「筑梦踏实」这句话,有一位学佛的朋友写信给我,最后写「祝筑梦踏实」。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他还没有断掉三缚结,分不清常住法与无常法的差别。《心经》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已经知道是梦,你还要筑梦踏实?再比方说男女的感情,两个人不认识的时候不会相爱,两个人相爱了,他们就结下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此情不渝」,想要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建立成永恒。如果是帝王,就想把皇帝的权位,传给子孙,直到永永远远。这些都是典型的凡夫我见,企图将无常的五阴建立为永恒。


而这些阿罗汉,无常想又修得太彻底了,专在五阴无常上面用心,都不去观察常住法,所以才会想要取证无余涅槃。佛跟他们说,无常想、苦想和不净想,并不是最好的修行。你们应该依于有真实体性的东西而修,如果全部都无常,最后什么都没有,你还修什么?


刚才讲过,涅槃有三个重点,解脱、如来法身、摩诃般若。如来法身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佛。《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相信大家一定读过这句话,但是你可能没有真正去想过这句话的意思。「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的这个「我」,其实和《杂阿含经》「五阴非我」的那个「我」,不但文字相同,意思也一样,都是指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它是讲,你如果想要在色法或者音声当中去找那个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我」,你就找错方向,不能见到「如来」。这句经文当中,先说「我」,再说「如来」,以文法学来说,必须两个名词同义,才可以这么用。所以,《金刚经》这段话讲得正是「我即是如来」。除此之外,《华严经》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还有《瑜伽师地论》的「声闻、独觉、佛世尊『我』,说名如来」,意思都是一样的。


「常者是法身义」,意思是说,常住法是指如来法身。


「乐者是涅槃义」。涅槃是常、乐、我、净,但涅槃的乐其实是没有乐,因为这个乐不是乐受,如果是乐受,一定会有行苦,不是永恒的乐。有人说:「我做爱做得很高兴,把它保持到永恒,叫做大乐智慧法身。」真的有人这样讲,另外有一个人,说这个叫做「俱生不变妙乐」,意思其实都一样,他们都是主张修双身法,把性爱的高潮变成永恒。但是这个显然不对,因为性爱的高潮是乐受,乐受属于五阴,五阴一定是无常。难道睡觉或者昏倒的时候会有性爱高潮吗?还有太监,那个东西已经割掉,他会有性爱高潮吗?当然都没有!这表示性爱高潮一定是在某一个条件之下才会成就的。总不能说一个小孩子,刚生出来没几个月,就有性爱高潮;或者一个老人家,身体机能都毁坏了,还有性爱高潮──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要知道,那种要把性爱高潮变成永恒的主张,是典型的外道思想,你要避开这种误区,才不会浪费时间去修没有益处的法。佛陀所讲的涅槃之乐,不是苦受、乐受的那种乐,而是离开了五阴的无常相,不与任何烦恼痛苦相应的状态。在圣贤心目中,这个才是真正的乐,但是这种乐,一般世俗凡夫不会说它是乐。这就是「乐者是涅槃义」。


「净者是法义」。《心经》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才是真正的净,世俗凡夫所以为的那种净,只是一时的表相,没有办法永远保持下去。比方说这个杯子脏了,你把它洗干净,等一下还会弄脏。所以,这种净不是出世间圣贤所肯定的净。一个人品德很好,大家都称赞「你很干净」。这也不是出世间圣贤所肯定的净,因为它有差别对待相,与烦恼相应,不离六道轮回。出世间圣贤肯定的净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简称为「法」,整个打成一片,没有让你有弄脏的机会,这个才是真正的净。这个地方比较不好懂,请你参考《文艺佛心》,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世尊接着说:


我今当说胜三修法。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诸法。汝诸比丘于苦法中生于乐想,于无常中生于常想,于无我中生于我想,于不净中生于净想。


世尊现在要讲胜过无常、苦、无我想的修行方法。苦跟乐你搞错了,把乐当成苦,或者把苦当成乐,都是颠倒。什么叫「苦者计乐」?《杂阿含经》讲七处善,是指:「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这里面有四圣谛的集、灭、道,但是却没有讲苦谛,其实不是不讲,佛陀的意思是说五阴本身就是苦。在佛教的观念里面,三界有为法必然是苦,但是世间人会在苦中作乐,像刚才讲的男女情爱,一定会面临痛苦。两个人感情不好,就会吵架或者分手。两个人感情好,有情有义的,让贪爱熏习得更加炽盛,将来一个人先死了,独活的人更加难受。李清照的〈声声慢〉正是在描述这种痛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还有贫穷、疾病与各种烦恼,你在三界有为法里面轮转生死,有时候就掉到地狱去,承受极重的苦。所以,只要是三界有为法,没有不是苦的。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在三界有为法当中寻找快乐。找不到的!


什么是「乐者计苦」呢?涅槃的那种乐,是真正的乐,但是一般人会觉得这样很糟糕。有人在网上讲:「阿罗汉除了等死之外,别无所求。」他的说法很准确,只不过用意是在批评佛教。这说明一件事:一般人并不喜欢解脱,不喜欢那种没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状态。你跟他讲:「阿罗汉就是把自我全部了断,永远不再来人间受生。」他会说:「那还得了!这样子我就没有办法喝酒吃肉,也没有办法东逛西逛,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交女朋友,不能追求欲望,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嘛!」你跟他说:「你赶快来修行,以后把自我了断掉,不再有轮回的痛苦。」他听了说:「我才不要呢!我在这边乐得很,怎么可以把自我了断掉,我又不是傻瓜。」这个叫做乐者计苦,众生会这样子。


「无常计常」,众生会把无常法当成常住法,刚才我们举例,相爱的男女以为他们可以海枯石烂此情不渝,这就是想把无常的东西变成永恒。最常见的情形,是把行为模式建立成常住法,比方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1],或者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认为人一定是自私的,不自私的话就不是人。这就是把自私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当成永恒,要是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改不掉自私的习性,永远都是凡夫。这种主张就是无常计常。事实上,自私的心态和行为模式是会改变的,一个人原来很自私,但是后来接受了圣贤的开导,他就改变了行为模式,变成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人。所以,自私的行为模式是无常法,凡夫才会认为没有人不自私,他讲「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就是把自私建立成常住法,这个就是凡夫我见。


「常计无常」,就是把恒常的东西,当成是无常。例如,有的人认为佛教全部都是无常法,否定有常住法的存在,所以他们会把第八识当成是无常法,把「涅槃不坏」解释成「灭相不灭」。只要哪个人会这个样子,就可以肯定他还没有证初果,仍然是个凡夫。


什么叫「无我计我」呢?这里的「我」是指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五阴没有办法恒常存在,但是有的人会把灵魂、元神或者色身当成是恒常不变的「我」,这就是无我计我。例如埃及人认为色身即是我,所以法老王都把自己的尸身做成木乃伊,放在金字塔里面。中国的帝王也是一样,一即位就开始营造他的陵墓,如果他在位三十年,那个陵墓就会建造三十年,等到他死掉以后,用金缕玉衣来包裹尸身放到陵墓里面。他们以为尸骨放在那个地方,这个「我」就可以享用陵墓里面的那些摆设和食物。这个就是无我计我,把不能恒常存在的尸身当成是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我」。


什么是「我计无我」?有情既然可以一世一世地轮回下来,很显然中间一定有某个东西是从来不曾被改变过的,所以你才会讲「我上辈子、我下辈子」,或者说「我小时候、我老的时候」,你讲这些话的时候,那个「我」都是准确地指向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但是有些人误解《阿含经》,以为佛教主张「一切无我」,所以他们会把第八识也当成是生灭法,认为第八识也是「无我」。这么讲就是凡夫的颠倒见。


什么是「不净计净」呢?比方说有的人很爱好美色,看到美女出浴就会起清净想。但是佛教不这么认为,洗得再干净都会流汗,都会有大小便,身体里面都有很多脏东西。佛教甚至认为只要是蕴处界法就一定不清净,所以就连那些不容易弄脏的钻石、玻璃也是不清净,因为都会转变,会转变的东西说它清净,没道理!再怎么清净也会变脏啊!只要是凡夫一定会「不净计净」。


什么是「净计不净」呢?第八识心体它不会跟烦恼和合的,你再怎么弄它都脏不了,脏不掉的东西叫真如,这是最清净的东西。即使是凡夫,乃至三恶道有情的第八识心体也是一向清净,但是有的人不认为有这种东西存在,它认为只有不清净法,这样一杆子打翻一条船,就会把清净的法也当成是不净的法,这样子就是净计不净。这个是凡夫的颠倒法。


「有如是等四颠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诸法」,有这四种颠倒法,就没有正见,没有正见就不知道怎么修行。所以,你一定要把常、乐、我、净跟这个无常、苦、无我、不净分得清清楚楚的,不只是定义要弄清楚,在现实的观察当中,对法相属性的判别都要完全准确,这样你才能够证果。


声闻见道要实证六见处,前五见处是五阴的体性,你要如实观察五阴无常、苦、无我、不净。第六见处的我,它是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你要如实观察它常、乐、我、净。在观行上分得清清楚楚,你就能够证初果;分不清楚,就堕入四种颠倒,没有办法证果。修大乘法你更要分清楚,第八识常、乐、我、净,它所出生的三界有为法全部都是无常、苦、非我、不净。分不清楚是凡夫,分得清清楚楚就是三乘见道位以上的圣贤。这个是能不能证果的关键所在。若主张一切统统都是无常、无我,一定会掉进颠倒法里面,因为他把常住法也当成是无常法,把我法当成非我或者无我,这样就没有办法见道了。


这个部分很重要,是修行最关键的知见,大家有没有问题?(有人说:没有。)很好。但是我要跟大家讲,在具体观行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容易混淆,这里没有办法讲太仔细,请你一定要参考《实证佛教导论》。


(有人问:这里为什么说「汝诸比丘于苦法中生于乐想,于无常中生于常想,于无我中生于我想,于不净中生于净想」?)实际上,能够证初果的人就不会有四倒,但是以究竟义来说,证果的声闻人还是有四倒,因为他们所取证的那种无余涅槃只是化城(变化所成的城堡),没有办法永远保持下去。声闻人只断分段生死,没有断掉变易生死,所以他在无余涅槃当中,过去爱乐大乘法的种子会慢慢地成熟,成熟到某一个地步的时候,会产生势力,让他再度产生一个色身。《法华经》讲,那些已经入无余涅槃的人将来会到某一个佛国去,由本师释迦牟尼用另外一个佛的名称,来度化这些从无余涅槃出来受生的声闻、缘觉人,继续修学大乘法,直到究竟成佛。另一方面,声闻、缘觉人不明白「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畏惧生死,以大乘法来说,这也是颠倒见。



[1]编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肚不丈夫」,意谓必须肚量大,才可以称得上君子或丈夫;但是世间颠倒,竟把正确的道理,听成错误的,并且加以执着。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15)四种颠倒(二)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今天



来自专辑: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


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亦有常、乐、我、净。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间者,有字有义。何以故?世间之法有四颠倒故不知义。所以者何?有想颠倒、心倒、见倒,以三倒故,世间之人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是名颠倒。以颠倒故,世间知字而不知义。


常、乐、我、净这四个字,都是日常用语,然而世间人认为的常、乐、我、净只是有名无实。比方说「家属」在台湾法律上的定义,是「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与家长同居一处者」。以前我读到这个定义的时候:「哇!真是不得了,永久共同生活,这样岂不是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结果我看它的解释:所谓的「永久」是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叫做永久。(大众大笑。)这样子也叫永久啊?比方说一个男的跟一个女同居在一起,按照台湾的法律要推选一个人做家长,另外一个人是家属,家长和家属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只要他们没有事先约定分手的条件或期限,就是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同居一处。这个「永久」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不是真正的永恒,所以是有字无义。世俗法里面的常、乐、我、净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我举一个例子,其它的情形,你可以自己去观察和思维。


「出世间者,有字有义」,出世间法讲的常、乐、我、净是真的符合那个意义,这才是有字有义。


「何以故?世间之法有四颠倒故不知义。」大家都搞错了,想在五阴当中建立常、乐、我、净。两个人的那种关系怎么可能恒常存在?色身怎么可能保存到永久?商业广告为了要劝诱你掏钱买东西,往往要把无常的东西歌颂成永恒。「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告诉你钻石可以永恒存在,象征你们的情爱永恒不渝,所以你一定要花大笔钞票买一颗3克拉、5克拉的钻石给你心爱的人。钻石真的可以永恒存在吗?碰到高温或高压也不会坏灭吗?当然不是的!所以,世间人以为的永恒,其实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灭,暂时看不到它坏灭就是永恒。这样就是有字无义。世间法里面的常、乐、我、净都这样,只有出世间法的常、乐、我、净是有字有义。


何等为义?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以不倒故,知字知义。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


「何等为义?」现在告诉你真正的义理。「无我者名为生死」,没有实体「我」的法,例如五蕴,一定会有生灭,你再怎么想办法去保存都没有用。有人一直主张无我,做这种主张的人,一定没有办法断掉生死、脱离轮回。「我者,名为如来」,《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以大乘法来讲,这三个没有差别相,这表示第八识能藏的心体是真正的如来。「我」是不变易的东西,没有生死。无我,就表示它是无常法,无常法有生有灭,生灭就是生死。我,是「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所以它就是如来。


「无常者,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不但五蕴身无常,连他们所取证的无余涅槃也是化城,没有办法永恒安住。「常者如来法身」,只有第八识心体能够恒常存在,这就是从来不变异的如来法身。


「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修大乐智慧法身或俱生不变妙乐的这些外道,按照他们的戒律,每天要修十二个小时的双身法。如果找不到女人跟他做爱,就要观想自己跟女人做爱,自己一直在受乐。你觉得这样是真正的乐吗?这个叫做苦啊!就算一切都很顺利,还是离不开行苦。


行苦是觉知心忙烦之苦。像打电脑游戏,玩的时候虽然很高兴,可是一直玩不停,你还是会说:「好累喔!」为什么玩久了会累?这表示它在进行的时候就有忙烦,虽然只有一点点,累积起来就会让你受不了。特别是手眼游戏,里面有很多武器一直朝你丢过来,你要赶快闪躲开来,还要把怪兽或者敌人全部处理掉,让你忙得不得了,这正是烦恼。因为有忙烦,所以玩久了就觉得很累,不想再玩。这叫做行苦。吃东西也是一样,小孩子觉得糖果很好吃,你规定他嘴里随时都要含着糖,到最后他还是会受不了。这个也是行苦。必须用心用力才能了知,这是心行的苦。身行、语行的忙烦,也是行苦。双身法一定会有身行、心行的行苦,所以不是真正的乐。


外道所修的方法根本就没有触及实义,都是在蕴处界上面用功夫,所以一定会让你受苦;只有佛陀教你的修习方法,能够让你离开生灭相,《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安住在远离一切法相的胜义谛里面,远离苦受乐受,这是大乘涅槃的乐,这个才是真正的乐。


「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佛教认为只要是有为法,有生、住、异、灭,就是不净,所以连玻璃、钻石这种好像很干净的东西,也一样说它不净,因为它会转变,跟其他的东西和合在一块儿,就会变得很脏。像汽车或者房子被火烧坏,玻璃也跟其它的东西混在一起,看起来就会变得很脏、很恶心。色身更不用讲,几天没洗澡就臭得不得了,还有大小便跟各种分泌物,都是不净。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指「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三界万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全体即是一真法界,没有差别对待相,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这种清净,不是世间的那种清净,《心经》形容为「不垢不净」。这样有没有听懂?(有人说:听懂了。)听懂的话,你就可以发起修所成慧,将来一定会大乘见道,这就是不颠倒。


「以不倒故,知字知义」,因为不颠倒的关系,能够如实了知常、乐、我、净,既知道文字内涵,也知道它所指向的外延。「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你如果要离开四种颠倒,应该要知道常、乐、我、净的真正意思。


这些声闻人跟世尊说:


世尊!如佛所说离四倒者,则得了知常、乐、我、净;如来今者永无四倒,则已了知常、乐、我、净;若已了知常、乐、我、净,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导我等令离四倒,而见放舍、欲入涅槃?如来若见顾念教敕,我当至心顶受修习;如来若入于涅槃者,我等云何与是毒身同共止住、修于梵行?我等亦当随佛世尊入于涅槃。


这是阿罗汉所讲的话,他们才有本事入涅槃,其他的人没有资格讲这种话。他们说:「佛离开了四倒,但是我们还没有证得真正的常、乐、我、净,你为什么要这样离开我们?如果你留下来教我们,我们愿意好好学习;要是你入无余涅槃,我们也要跟着你一起入无余涅槃。」这还是在劝说世尊,希望他不要入涅槃。


世尊告诉他们:


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葉;是迦葉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为诸众生作依止处,摩诃迦葉亦复如是,当为汝等作依止处。譬如大王多所统領,若游巡时悉以国事付嘱大臣;如来亦尔,所有正法亦以付嘱摩诃迦葉。


这一段不难,我就不解释了。禅宗尊世尊摩诃迦葉为印度初祖,典故就在这里。

佛陀接下来说:


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砂砾,各各自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于是大众乃见宝珠故在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是时众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汝等比丘不应如是修习无常苦无我想、不净想等以为实义。如彼诸人各以瓦石草木砂砾而为宝珠;汝等应当善学方便,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复应当知,先所修习四法相貌悉是颠倒;欲得真实修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


这一段是譬喻,琉璃宝象征自性清净心、第八识。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人读佛经,知道有一个常、乐、我、净的第八识心体存在,但是在实际观行的时候,却在五蕴(色、受、想、行、识)里面找到某一个东西,误以为是自性清净心。现在宣称开悟的人满多的,有的人宣称已经证得初地、八地菩萨,甚至也有人宣称已成究竟佛。到底是不是真的,你要仔细考查。你自己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也要很小心。二乘人所修的无常、苦、无我、不净想,是蕴处界的体性,不是第八识真实法。有智慧的人,应该先学方便,经常修习常、乐、我、净之想,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性清净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2:26 PM , Processed in 0.059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