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职业教育,社会人的辛酸|远川商业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2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职业教育,社会人的辛酸

 陶旖洁 远川商业评论 2020-06-12

81E5B434-F001-44F6-90B1-3DEA4EF97076.png



者:陶旖洁


支持:远川研究

所教育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2004年末上映的贺岁片《天下无贼》里,葛优饰演的黎叔猛地睁开眼睛,这句台词瞬间火遍大江南北。
 
贼头子都知道的道理,企业家岂有不知道的。1997年,想进军汽车行业的李书福,没有先嚷嚷着要收购沃尔沃,而是先去办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人才储备。
 
为什么不直接招现成的人才?要知道,1993年吉利从北大、人大等高校招了86名毕业生,要求他们从基层做起,直接参与一线生产。但宝贵的大学毕业生们压根儿不买账,说自己是来当将军的,不是来当士兵的。
 
很快,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不肯当士兵的人越来越多,当不成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10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上升,而本科毕业生却在缓慢下降。2017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第一次超过了本科,次年二者的就业率差距扩大到1个百分点(92.0% vs 91.0%)。
 
甚至有一些未能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到高职院校“回炉再造”。

811FF266-06F4-4788-9B11-A1B3BD2BEC5E.jpeg

 
经济波动的时候,人们最愿意也最有可能去进修。职业教育在2020年再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过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职教仅出现在就业章节,今年,教育章节也提到了职教。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面向就业,因此职教的供给,理论上会顺应产业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它对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两个途径:一是以延后的方式,直接降低短期内的失业规模;二是解决知识与工作技能的不匹配,减少结构性失业。
 
但是,职业教育又不是一个完全需求主导的行业。事实上,发展职教不仅是“稳就业”的短时政策,也是一项关键的社会性基建,是改变“重学历”观念的长远之策。
 
在所有的扩招里,职教最宝贵。


Part.1 职业教育有哪些?


职业教育分为两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主要包括中职、高职等。中职对应高中阶段的教育,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对标本科阶段。
 
非学历教育的受众更为广泛,广为人知的新东方烹饪学校,山东蓝翔,北大青鸟,以及各种专公考研机构,都属于非学历教育。
 

A439B480-EBDB-452E-9816-D884ABD31978.jpeg


职业教育排在第一位的需求,是面向就业。无论有没有学历证明,职教的唯一终点就是把学生送上岗位。目前中国职教的对人才供给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教育部曾经提到,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70% 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为例,该公司员工将近1万6千名,将近一半是大专及以下学历。
 
学历教育的体量毕竟有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高职院校的扩招目标,只有200万人,但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是3500万人次以上。非学历教育才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助力就业的关键,它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了大约八成的市场,
 
相当一部分非学历教育,面向“铁饭碗”的招录,以及资格证考试的市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连续4年出现两位数增长,成人自考培训市场同样存在千万量级的培训缺口。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通过率骤降,考试的培训需求也在直线上升。
 
大众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也着实旺盛。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增加也在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毕业后的技能进修需求激增,大家都愿意在财会、IT等助力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培训上,付出大量投入。
 
所以,当下职教战略地位的提高再自然不过:它是就业市场的“人才储备库”,又是人才市场的“就业蓄水池”。无论是为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还是为了“稳就业”、“促就业”,职业教育都当仁不让。
 
教育和医疗都是典型的逆周期行业。经济承压的时候,它们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国内教育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但职业教育享受的政策红利,在可见的未来里,都将远远大于风险。
 

Part.2 中国缺多少职教?


2.1 成年人的学习最艰辛
 
成年人的学习最是艰辛。考证达人当然很多,但更多人离开了学校的环境,没了方向,不知道要考什么证,不知道要学什么,迷茫于要去哪里学,还要警惕被骗。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分成两类。一类是职业导向的,需要依靠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走上工作岗位;一类是学习导向的“在岗培训”,更多地是自我提升。
 
职业导向的非学历教育,包括了考公、考研、教师、医生、烹饪等等。这类技能培训在就业方面发挥作用时,仍然要受制于大环境下职位的需求。这很好理解:如果公务员和研究生没有扩招计划,没有考上的群体仍然是失业的。
 
所以,提供职业导向的培训机构,无法确保受教育者毕业后,一定可以上岗工作。如果这类机构能提供“招生-培训-就业”的一条龙服务,那又另当别论,但可惜,目前中国的产教融合做得并不好,企业和机构都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这件事情。
 
学习导向的“在岗培训”是更广阔的蓝海,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IT培训和财会培训。想必你在朋友圈见过不止一个Python广告,而且获得友人纷纷点赞,想必你也曾听说过高顿的CFA网课,或是东奥的注会培训。
 
这种“在岗培训”,解决的是知识与工作技能的不匹配,或者是技能的提升。高等教育不乏理论性过强、就业前景黯淡的专业,每年都有4成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专业不对口的。走上其他行业的岗位后,毕业生亟需补充知识,让自己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求。
 

A34D6C18-62BD-45CD-9547-FFCCB7C028D8.png

 
特殊时期,自我提升的需求变得尤为旺盛。疫情期间,美团、淘宝、滴滴等多个互联网企业都办起了开放式大学,帮助“社会人”增强技能。
 
去年10月,美团大学成立的时候,校长穆荣均说要在未来10年内,和国内1000所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带动1亿生活服务从业者数字化发展。
 
当时大家只当又看见了两个宏大的数字。却没有想到,春风这么快就吹上了脸庞。
 
2.2 企业也是满腹苦楚
 
“中国大学太多,到处都有大学城,但专业和就业基本脱节。有些专业对口的学生,在学校也只是学了一个概念。”毕业生到岗后企业要重新培训一年,董明珠的直言不讳中透着隐隐怨气。
 
在疫情和外部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回流,以越南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始终在虎视眈眈中国的制造业蛋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意味着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
 
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的短缺与过剩同时存在:二三产业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更高,高质量人才的缺口很大。
 

37A0A77C-1F70-4086-A2E1-414F8092E8F6.png


但遗憾的是,虽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面向就业,但中国的产教融合做得并不好。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未必愿意参与,就像董明珠说的那样,校企合作招来的人才,企业还要回炉再造,岂不是增加运营成本?
 
格力不愿意接受这种“有偿招聘”。合作的技校从原来的100多所,慢慢减到20多所。格力还办起了自己的大学,去年7月,广东省政府已批准格力筹建广东格力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在2B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但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单纯让被培训者利益最大化,不足以驱动职教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
 
2.3 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
 
多数非学历职教面对的群体都是成年人。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终身教育体系。
 
在一个岗位工作40年直至退休,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新岗位不断涌现的时代,学非所用再正常不过,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终身学习的环境里,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条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岗位需要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学校,也可以从沉重的包袱里解脱出来,不再需要提供一辈子受用的技能。
 
当然,这需要宏观政策层面更强的支持。瑞典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成人教育创新计划”,参与者可以享受相当于失业保险金水平的补助金;韩国有“学分银行制”,校内外学习的学分累积到特定标准时,即可获得学位;日本则充分利用遍布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促进市民终身学习。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是在进行一种社会性的基础建设。想学的人,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在所有的扩招里,职教最宝贵。它甚至有希望撼动传统的学历社会观念,在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让终身学习成为新的习惯。
 

Part.3 何不读书


1998年10月,亚开行经济学家汤敏,与同是经济学家的太太左小蕾,写了一篇《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的思考》。文中提到,国企改革后,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每年新增的年轻劳动力要和下岗工人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会让就业市场面临恶性局面。
 
结合其他理由,他们建议,制定一个每年递增25%-30%的扩大招生计划,在3-4年内,把高校招生量扩大一倍。人在国外的汤敏,想办法把这篇文章呈交到了有关部门,至于怎么送上去的,怎么批的,他们一概不知。
 
他们只知道,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999年的6月,高校扩招轰轰烈烈拉开帷幕,有四个目标: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2003年,大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然而当年非典肆虐,让这批学生的就业压力陡增。
 
解决方法是类似的。2003年,硕士和博士的招生增幅,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A5340F85-7E35-424F-8389-994FBBEB395D.jpeg

 
2008年,本科的招生规模,已经扩张到了1998年的4.5倍。教育部第一次承认,99年决定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以后扩招步伐将放缓。
 
但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再一次凸显。这一次,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如此一来,学术型硕士为读博准备,专业型硕士更偏应用,既实现了硕士的扩招,又保证了学术型硕士的质量。
 
2017年,博士的加速扩招也提上了日程。可以想见,疫情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2020年也会是一个扩招大年。读书不会有错。失意迷茫的时候,人心冷漠的时候,去读书吧。就像汤敏说的那样:
 
今天仅985和211的优秀大学每年毕业就近100万。今天他们就业会比扩招前一个一般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更难吗?扩招并没有扩出人来,如果不扩招,剩下的600万大学生中学毕业就得去打工,如不上大学,他们找工作不会更难吗,他们拿的工资不会更低吗?
 
(林宇鑫、徐怡青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
[1] 职教:供需错配孕育黄金赛道,踏浪十年造就行业龙头. 天风证券. 刘章明.孙海洋.
[2] 立足供给端,概览职业教育格局. 中信证券. 姜娅. 冯重光.
[3]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003-2017年.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岳昌君. 周丽萍.
[4] 用终身教育思想发展职业教育. 光明日报. 彭斌柏.
[5]“高考扩招之父”汤敏:大学扩招真的扩错了吗?. 汤敏.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9 09:10 AM , Processed in 0.1891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