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5-12:大力才能出奇迹:我国如何解决反舰导弹伤而不死的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6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力才能出奇迹:我国如何解决反舰导弹伤而不死的难题
2020年05月12日 19:08


1.png
5月11日,伊朗海军的“贾马兰”号驱逐舰在演习中使用诺尔反舰导弹(伊朗自产的C802)误击了自家的“科纳拉克”号支援舰。与许多媒体的报道不同,这艘被误击的“科纳拉克”号支援舰并没有被这枚导弹击沉,而是成功的被拖回了港口接受“技术检查”。不仅仅是这艘“科纳拉克”号,事实上自反舰导弹诞生以来其对舰艇,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的杀伤效率就一直不甚理想。而这就意味着以反舰导弹为主要反舰武器的国家就必须要思考,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击沉对方的舰艇。



2.png
首先说说为什么这里一定要强调“击沉”。这是因为在海战历史上遭到重创甚至击毁而没有沉没的战舰,是有相当大的可能被拖回修船厂整修一新的。比如美国二战时期的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1945年3月19日,该舰在对日本本土发动空袭时,被一架日本轰炸机投掷的两枚半穿甲炸弹命中。炸弹引发了航母甲板和机库上大量弹药的殉爆和航空燃油的燃烧。据美军估计,当时甲板上66枚500磅炸弹中的60枚和10枚250磅炸弹中的7或8枚殉爆;12枚小蒂姆反舰火箭全部被点燃殉爆;机库内另有4枚小蒂姆火箭和大量20毫米、40毫米、127毫米弹药殉爆。



3-compressed.jpg
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上的殉爆和大面积火灾持续了约5个小时,几乎炸飞了航母机库甲板中后段以上的一切非强度结构。更糟糕的是,持续的爆炸还破坏了舰艇本身的水泵系统,这使得富兰克林号无法使用自身的损管进行灭火,只能依靠护航舰艇向其喷水。最终,富兰克林号上有807名水兵阵亡487人受伤。这是继亚利桑那号之后,美国海军历史上单艘战舰在单次战役中阵亡人数第二多,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不过,尽管如此,富兰克林号还是在护航舰艇的协助下扑灭了大火,开回了美国本土修理,并最终重新加入了现役。



4.png
除此之外,美国南达科他号战列舰、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英国光辉号航空母舰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舰艇也都曾在战斗中被重创最后整修一新。而其中最传奇的当属英国的一艘货轮。其在一次运输任务中被德国U艇发射的鱼雷拦腰斩断,不过这艘船当时并未沉没,而是凭借自身的动力把自己的后半段开回了英国。最后,英国人还为其专门定制了一个新的船头。



5.png
事实上,在大部分时候,只要海战的一方拥有交战海域的控制权,其舰艇在被重创乃至完全击毁后,都有相当大的可能性被抢修拖回并最终修理如新。即弱势一方虽然能够通过某种不对称手段击伤敌舰,但缺乏最终将其击沉的手段。反过来说,如果是掌控了海域控制权的一方重创了敌军舰艇,其是有充足的时间慢慢把敌舰“放血致死”的(比如所罗门海战中的比叡号战列舰)。这就会导致海战双方的强弱势力愈发失衡。因此,对于冷战中的红海军、现在的我军来说,思考如何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确确实实的击沉敌军的主力舰艇就是一个至关重要议题了。



6.png
下面再来说说,为什么反舰导弹这么难击沉敌舰呢?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只要船的排开水的重量等于其自身的重量,船就能一直飘在海面上。想要让他沉没,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进水变重。这样一来,船的浮力小于重力,会下沉,而下沉又会造成船体内外的水存在压差,从而进一步使舰艇进水-变重-下沉。然而,反舰导弹作为一种在空气中前进的武器,不可能钻到水底下去攻击舰船脆弱的水下部分,不然以其高亚音速乃至超音速的速度,很容易就在入水的一瞬间,就被水撞烂了。因此,大部分导弹最低也只能攻击到舰艇水线之上较为接近水线的地方。而水显然又是很难从这个地方被吸进船体的。因此反舰导弹想要舰艇进水大概只有这么几种途径:要么装药量够大,能从水线上面直接炸出一个通海的口子;要么就只能靠恶劣海况导致的涌浪;或者需要靠对面舰艇的配合,靠殉爆在水线附近炸出破洞。



7.png
这里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二战结束之后反舰导弹对一定吨位以上舰艇的战果。1967年,以色列收购的英国二战驱逐舰埃拉特号被阿拉伯联军击沉。在战斗中埃拉特号先后被三枚冥河导弹击中,前两枚导弹对舰艇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并引起了一场大火,但并没有严重危及其储备浮力。不过第三枚导弹的爆炸直接导致了该舰弹药库的殉爆,使其迅速沉没了。



8.png
1971年,12月,印度对巴基斯坦海军发起了三叉戟行动。在这次战役中,印度使用采购自苏联的导弹艇发射冥河反舰导弹,先后命中了5艘巴军舰艇。这5艘舰艇分别为两艘巴基斯坦自英国接收的二战2000吨级驱逐舰、一艘英国二战500吨级扫雷艇、1艘美制350吨级扫雷艇和一艘弹药补给船。在这5艘舰艇中,一艘驱逐舰被冥河导弹击中后直接沉没;一艘驱逐舰遭到重创,然后被拖回了卡拉奇军港;500吨级扫雷艇被直接击沉;350吨级扫雷艇被击伤;弹药补给船上的弹药直接殉爆,导致其沉没。可以看出,即使是面对这些吨位小、损管能力差且超期服役的二战老舰,反舰导弹的表现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9.png
在11年之后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共有3艘英军舰艇被阿军导弹命中,其中两艘最终沉没,即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应征货船。而这两艘舰艇的沉没方式也十分相似:导弹引发的火灾无法控制导致舰员弃舰。然而导弹并没有直接击沉舰艇,因此,在火灾被友舰扑灭后,英军均选择使用拖船拖回已经被重创的军舰。然而拖带导致的涌浪还是从船体的破洞涌了进去。由于这时被击伤的舰艇实际上已经是无人的“幽灵船”了,无人损管的舰艇也就被己方拖沉了。换句话说,这两艘舰艇的沉没,英军自己要负相当的责任。



10-compressed.jpg
而如果英军对这两艘船抢修得当的话,能否挽救这两艘船呢?笔者认为是有相当大机会的。美军同样有一艘吨位与谢菲尔德号相近的佩里级驱逐舰,史塔克号。其曾在1987年5月17日在波斯湾执行任务时,被正在打两伊战争的伊拉克空军当成伊朗舰艇发射并命中了两枚飞鱼导弹。其中一枚从史塔克号水线上约2.3米的位置射入船体,虽然没有爆炸,但导弹燃料却引发了一场火灾,而另一发导弹则在差不多相同的高度顺利爆炸并在船体上开出了一个3米x4.6米的大洞。不过,得益于美军有效的损管,斯塔克号虽然严重倾斜,但并未就此沉没。随后,该舰在巴林进行了紧急维修,并自行开回了美国本土进行了为期约一年的维修。而除了史塔克号以外,2006年,以色列海军的哈尼特号护卫舰也曾被黎巴嫩真主党发射的C802导弹击伤,但同样没有造成舰艇沉没。



11.png
作为对比,有另一艘与谢菲尔德号同属42型的考文垂号驱逐舰则可以直接说明其他传统反舰方式的有效性。考文垂号驱逐舰在谢菲尔德号沉没约3个星期后,被阿根廷空军的两架A-4天鹰攻击机投掷的3枚1000磅航空炸弹命中,其中第一枚在计算机室附近爆炸,造成的损伤较为有限;第二枚是一枚臭弹;而第三枚则直接在动力舱爆炸,同时炸穿了两个动力舱中间的隔板和驱逐舰的左舷水线以下部分。这使得整艘驱逐舰舰内容积最大的两个舱室开始疯狂的进水。而就在第三枚航弹爆炸后的20分钟后,考文垂号就向左倾覆沉没了。



12.png
当然,上述例子中,除了民标建造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外,其他舰艇还都仅仅是5000吨以下的中小型舰艇。而至于航母、巡洋舰、大型驱逐舰一类的大型舰艇,就更难被击沉了。比如稍大一点的美军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就曾经在亚丁港被恐怖分子驾驶的搭载了约320公斤C4炸药(约合455公斤TNT)的自爆船在水线上开出了一个12米x18米的大洞——这一发对船体浮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数枚反舰导弹。不过由于大型舰艇储备浮力充足,加之有效的损管,科尔号同样没有沉没。



13.png
击沉一艘8000吨级的驱逐舰都如此艰难,更何况排水量动辄数万乃至十万多吨的美国航母呢?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单纯的反舰导弹很难直接击沉敌军大型水面舰艇,苏联海军也相继开发了大量可以用来“终结”敌方大型水面舰艇的武器和战术。在武器方面,苏联开发了大量搭载核战斗部的反舰导弹、鱼雷。就算没有搭载核弹头,苏联反舰导弹的常规战斗部也重的惊人——如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质量为750公斤,是法国飞鱼导弹的4.5倍,雄风3和鱼叉的3倍多;P500/1000导弹的战斗部质量更是高达1吨。这样的导弹在命中舰体水线附近时,可以用超强的威力在舰体上撕开一个巨型的破洞。同时其爆炸威力还会撕毁爆炸点附近的放水隔板,这非常有利于迅速扩大舰艇的进水量。在战术方面,苏联人发明了空、潜、舰三位一体的饱和打击战术,一枚不行两枚、两枚不行三枚,总不成你吃了十几发1吨战斗部还不死吧。



14.png
而我军则在继承了苏军饱和攻击战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反舰导弹的攻击模式做出了修改。这也就是以东风21D、东风26和东风17为代表的“从天而降的掌法”。从攻击模式上看,这三种重型反舰导弹均可以携带半穿甲战斗部从美军航母的头顶发起攻击,加上再入段的巨大速度,这些导弹的战斗部可以很轻易的贯穿航母的全部甲板并在航母底部爆炸。此时,爆炸本身的威力会在水压的加持下成倍增加。不仅会在船底直接炸出一个大洞,还有相当大的可能直接震断航母的龙骨。此时,航母将很难保持浮力,就算损管队真的“保种”把船保住了,一艘龙骨被震断的舰艇也是没有任何维修价值的。



15.png
不过,我军的这些导弹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即这些大型导弹只能用作岸基防御,而不能与强敌决战大洋。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把这种“从天而降的掌法”从岸上搬到船上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03:15 PM , Processed in 0.0801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