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5-07:无双上将我潘凤:美国落马导弹为何让对岸如获至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5-6 11:00 PM 编辑

无双上将我潘凤:美国落马导弹为何让对岸如获至宝?
新浪军事  2020年05月07日


1-compressed.jpg
自从2016年7月1日,台军雄风-3导弹误射命中渔船之后。似乎但凡两岸发生摩擦,岛内都有一种声音“我们有雄3,大陆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三年多来,这款因丑闻而出名的导弹似乎已经成了岛内井蛙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关于这根救命稻草,虽然也有不少媒体对其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受限于资料来源,很多文章对于这款导弹的性能依旧浮于猜测,就连我们自己之前也犯过很多考据错误。今天,正好赶上五一小长假归来,有了充足时间考据的我们不妨来重新扒一扒台军这款“航舰杀手”。



2.png
雄风3作为台军研制的一款重型反舰导弹。其纸面参数还是较为可观的,长6.1米,直径46厘米,搭载一枚225千克重的自锻破片战斗部,其有效射程在150千米外,弹道最低点可低至海平面10米高度,最大速度超过2.5马赫。是目前伪军中威胁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反舰武器,因此也被岛内媒体誉为「航舰杀手」,甚至认为其可以“有效威慑”解放军海上力量,如伪“中央社”所言“有了雄三飞弹,台湾就像刺猬一样”。



3.png
雄风3也的确有着那么一点吹嘘的资本,这点我们还是要承认的。仔细看下其所使用的技术,相比国际上仍然大量使用的亚音速反舰导弹的确先进了不少。例如其装备了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ECCM)的主动导引头;加上“先进的整合式火箭冲压引擎”设计极大的降低了弹体的体积与质量,配合上特地设置的气动外形和弹体强度,使得该弹不但有超过2.5马赫的最大速度,还能实现超音速低空掠海飞行。相比慢吞吞的鱼叉等劣质导弹,的确有着很大的进步和战术优势,也难怪对岸媒体将其夸赞为“镇海雄兵”。



4.png
而抛开媒体,从客观角度上分析,雄风3也是的确有着较大威胁的导弹。在很多人嘲讽“连艘渔船都打不沉”的误击事件中,从发射到命中只有短短数分钟。而最终的着弹位置和角度来看,也是一个较低的高度上带有一定角度的命中。据此,我们大概能推测出雄风3有一定的末端跃升和较强的惯性导航能力。因为导弹特别是常用的平行导引律一般是使用带有反馈条件的控制算法,而采用反馈算法(例如pid控制法)的导弹,在最末端会因为目标面积急剧增大无法当质点处理等因素产生过调(也就是过度修正),所以大多数导弹在距离目标一段距离进行锁定后就会关闭导引头并假想出一个命中点然后在惯性制导作用下朝那个点“眼睛一闭梭哈”(因此反舰导弹在命中前会有轻微的弹体扭动,这是自动驾驶仪的微调弹体姿态)。



5-compressed.jpg
这种末段冲刺因为已经关闭导引头,故而无法做出太复杂机动,往往只有一个预先设置好爬升-俯冲的手段进行规避和增大杀伤。因此对于一般允许脱靶量较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而言,能准确瞄准到渔船上挂有渔网的地方,还能在进行爬升-俯冲机动后准确命中目标,说明其制导算法能力、惯性导航和与惯性导航配套的自动驾驶装置还是有着非常可靠和优秀的性能的。



6.png
此外,雄风3全程超音速的弹道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优势。传统慢吞吞的0.8马赫巡航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在现代防空体系前的单发突防率相当难看,根据国内部分研究结果,一般认为亚音速导弹在10米高度掠海突防时,在中程防空导弹面前的突防率不足20%,因为反舰导弹在37公里外就能被发现,而这段距离能为中程防空拦截提供至少一分钟的反应时间。即使在进行蛇形机动的情况下,其突防率也只是40%~7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假想的舰空导弹过载只有10G,模拟的大概是海响尾蛇旅大这样的老式舰艇,不能简单的套在现代的盾舰上。而超音速导弹例如我军的某型,20米高度巡航,全程速度2.2马赫左右,此时的传统只配备中程防空导弹的舰船反应时间防御会被压缩到20秒以内,加之超音速导弹本身就更加难以拦截,此时防御方的拦截效率会极为难看。



7.png
夸完了仅有的优点和对岸自己加的广告词,我们也该说说缺点。台军的这一玩具好归好,但那是对比雄风2或者鱼叉这种废柴而言的。虽然和YJ-12等同为冲压超音速反舰导弹,但这就跟大奔和三轮都是车一样。首先,雄风3的最关键的冲压发动机部分本质上还是美国70年代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虽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伪“中科院”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但限于自身的技术实力,这时的研究基本都是盲人摸象。对岸的超音速导弹项目真正开始有成果还得等到1984年美国LTV公司向其转交了ALVRJ技术之后。得到了这颗“废弹”的技术资料后,对岸与1990年成立了“擎天计划室”,该“计划室”又在1994年与“雄风作业室”合并,并最终催生出了雄风3反舰导弹。



8-compressed.jpg
雄风3成也ALVRJ,败也ALVRJ。这型导弹打娘胎里就带出了不少毛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整体尺寸被固定。目前的资料显示,雄风的整体尺寸与擎天(蛙版ALVRJ)基本一致,且只能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需要注意的是,雄风-3并非 “未采用整体冲压技术的落后导弹”,因为伪“中科院”的网站上明确写的是“采用了整合式主推进器和助推火箭”、“药柱置于燃烧室内”。推测这一使用助推火箭是因为作为其技术来源的擎天本身使用的是主推进火箭,而后期加装战斗部和导引头等部件后重量增加,此时原有的推进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加之缺乏高性能固体燃料,因此只能外挂辅助火箭予以助力,毕竟如果修改主火箭就要修改燃烧室体积,那工作量就太大了,何况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还是个未知数。



9.png
此外雄风3在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上也有较大的槽点。虽然YJ-12的战斗部一般认为在200-450千克之间,与雄风3 的225千克战斗部难分伯仲。但是我们并没有指望YJ-12能击沉航母,毕竟就算超音速能增加动能对舰体结构破坏,那也是对驱护舰这些结构相对紧凑的船只而言。考虑到是自锻破片战斗部,药罩所占的质量恐怕不会太少,因此战斗部全重225千克的雄风3装药可能只有100千克上下。虽然“赶寸了”确实能靠二次伤害对航母造成一定的损伤并暂时瘫痪其战斗力,但这点威力真的很难对航母的舰体结构造成什么损伤,更不用说像个“杀手”一样把航母击沉了。



10.png
雄风3装药这么少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对于超音速导弹,特别是超低空的超音速导弹而言,空气的阻力是惊人的,因此其燃料的消耗也是惊人的。而放大弹体多加燃料就会导致导弹质量和阻力再次变大,并进而加大发动机的工作负担,很容易变成水多加面,所以只能削减弹头装药来保证射程和速度这俩硬指标。而即使这样,由于发动机的限制,该弹在低低低弹道时的有效射程也只是刚刚超过100公里。



11.png
虽然雄风3外观看上去很大,但他在同类产品中却是个小不点。例如我们的YJ-12在约6.3米长度下直径约0.76米,重2.5吨。布拉莫斯空基型2.5吨,海基型3吨,直径0.6米。这决定了其性能天生就比不过这两款导弹。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另外即使雄风3只有1.5吨,但对压根没有重型战机的台军而言,这款导弹也彻底与空射say goodbye了。



12.png
这就进一步使得该导弹的应用范围被极大的限制了——导弹艇和巡防舰在台海显然是不太容易隐身的。而台军设想的“狼群战术”和“饱和式攻击”来武力威慑,虽然看上去的确还是很有分量的,毕竟大量的登陆舰船的确是薄皮大馅。但问题是:怎么饱和?



13.png
雄风3的产量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是我们首先知道,自2004年雄风3型导弹全状态试射取得成功后,该弹开始了一系列的遥测和作战测试。由于计划总体上而言至少算成功,于2008年开始实施“追风计划”进行量产。这个追风计划总预算118亿9300多万新台币,到2013年总共生产了120枚,钱就没了,也就是说单价平均9910万新台币(约2347万人民币,相比鱼叉现在价格都要180万美元了,布拉莫斯要350万美元)。而之后的消息只有2017年11月试射增程型后统一增产增程型“至少60枚”。更何况,台湾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美国的禁运,禁运对象包括陀螺仪与固体燃料这些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有限的发射平台(到现在才服役一艘的沱江和总共12艘的锦江级,这个玩笑不开也罢)外加平均下来甚至连每艘作战舰艇都没有一轮的备弹,拿什么学动辄几个航空团的图-22M/歼轰-7/轰-6的“飞龙骑脸”呢?拿什么学动辄几十艘022的狼群呢?



14.png
最后,作为一款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雄风3在进行饱和式攻击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火力通道”的问题。即,超大弹群中每一枚导弹的导引头发射的雷达波之间会形成严重的互相干扰。如果处理不好,这很容易导致1+1=0的恶果(这也是为什么鹰击-91如此长盛不衰、LRASM为何放弃了主动雷达制导的根本原因)。当然,对于缺船又缺弹的台军来讲,这个困扰了我军、俄军、美军很久的难题似乎倒也不算什么问题。



15.png
不过有比没好,毕竟如果连这个威胁都没有,台军的海上威慑力恐怕就只能依靠亚音速的雄风2和“决胜滩头”的榴弹炮,在现代体系作战下,其实际作战效率将趋近于0。到时候恐怕有关部门会高兴得把火箭炮重新搬上舰船,对着滩头正准备“半渡而击”“装甲反冲击”的草莓们来一次盛大的烟火表演。因此雄风3有威慑的确有威慑,只是一款只有一项优势的武器在体系的全面劣势下还有多少发挥的空间?就只能在不久的未来用事实说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9:05 AM , Processed in 0.05953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